563.第560章 難道我們看錯了?

京師承天門南邊到大明門左右兩邊,是官署集中的地方。

右邊以前是錦衣衛和五軍都督府。

錦衣衛搬去了此前的太僕寺,就在西苑西安門外。

大明門右邊現在是戎政府、五軍都督府、宣徽院,以及戎政府直屬的參謀局、宣贊局和測繪局。

此前在照明坊的戎政府舊址就給了京營總督衙門。

這個衙門不僅管着京營諸軍,還管着順天府、直隸武備防務,以及直隸近海的海巡營,類似於直隸總督。

但京師五城城防不歸它管。

紫禁城歸御馬監管,皇城歸錦衣衛奉宸司管,東西南北中城歸翊衛司管,他們三都歸御馬監太監節制。

御馬太監還管着一支直屬的,不歸京營總督管的勇衛營。

大明門左邊是兵、吏、禮、戶、工五部,以及鴻臚寺、太醫院、翰林院、鑾駕庫等機構。其中佔地最廣,足足四分之一面積的是鑾駕庫。

鑾駕庫,顧名思義就是放置皇帝、皇后出巡時滷薄儀仗的各種傢伙什。

朱翊鈞把它挪到了皇城合適的地方,騰出一大片地方來。

太醫院搬去了柏林寺,跟京師醫院和京師醫學院搭夥過日子去了。翰林院、國史館等機構搬到皇史宬裡去了。

再往周邊擴建了一部分,於是大明門左邊擠下了兵、吏、禮、戶、工五部,以及光祿、鴻臚、太僕、太府、太常、司農、都水七寺。

刑部和都察院還有大理寺,這三法司依然在阜財坊那裡。

朱翊鈞把皇城裡太廟後面那一大塊地方全部撥給內閣。

內閣總理張居正把那裡改造了一番,直屬於內閣的條例局、辦公廳、國策研究局、總理承宣局等機構逐漸搭建起來。

張居正坐在內閣位置最好,最寬敞的辦公室裡,心情還不錯。

內閣的架子終於搭建起來了,用起來也挺順手的。

條例局,負責初審六部諸寺的“部議”,在自己批准後上報資政局秘書處和司禮監報備,下發六部諸寺執行。

在張居正看來,類似於內閣的票擬,但比那個權力還要大。

按照流程,只要司禮監沒有奉聖意否決,那麼審批的部議就成了部令,可下發各司和地方布政司遵行。

條例局也可奉自己和左右議政合議後的意思,制定閣議,上呈資政局秘書處和司禮監報備,只要在規定時日裡不被否決,就可形成政令,下發六部諸寺和各布政司執行。

張居正現在是躊躇滿志,拿起一疊抄件說道。

“水濂、鑑川、疏庵、金湖,這是皇上御筆擬定的《內閣治政條目草案》,規定了內閣職權。以後要歸在《國律》名下,成爲正式律法。”

他的盟友潘晟、王崇古、王國光,好友兼親信方逢時坐在對面。

四人對視一眼,接過抄件細看起來。

開篇第一條寫道,內閣在皇帝授權下,行使大明最高行政權,堅決執行聖諭。

後面的條目依次爲。

第二條,根據欽定律法,規定行政舉措,制定行政規章,發佈決定和命令。而決定和命令的區別在於前者是對下級請示的裁定性審批,後者是指導下級官署的強制性指示;

第三條,規定各部諸寺,以及內閣其它下屬官署的任務和職責,統一領導各官署的工作,且領導不屬於各部諸寺以及其它官署的全國性的行政工作。

第四條,統一領導地方各級行政官署的工作,規定中樞和布政司、府、縣各級行政官署的職權的具體劃分。

第五條,編制和執行國計民生的發展計劃和國家預算.

林林總總,總共十六條。

四人看完朱翊鈞親筆擬定的草案,沉默許久。

“四位,如何?”

潘晟顧盼左右地說道:“此條目文字並不華藻,完全是皇上直白、簡單和準確文風。要是讓翰林院那些翰林看了,肯定痛心疾首,大呼石麓和太嶽等師傅,沒有教育好皇上,是大明罪人。”

坐在旁邊的王崇古笑了:“但是在我等看來,這草案的條目過於震撼。短短十六條,把內閣的職權以及責任說得直白無誤。

聽說皇上還御筆擬定了《資政局決策條目》,總理是資政之一,定有過目,不知能給我等看看?”

王國光和方逢時會心地笑了笑。

張居正知道四人都非常謹慎,想着轉移話題,暫時還不願發表意見。

“皇上擬定這些條目,就是給諸臣工商議的,然後刪增修改,正式爲律法。”

張居正說完又拿出三份抄件,遞給四人。

四人接到手一看,名字不是《資政局決策條目》,而是《資政局及朝議會評議決策條目》。

朝議?

第一頁第一條居然是資政局在皇帝指導下,召開和主持朝議。

四人“虎軀一震”,居然提到朝議了!

皇上居然還記得有朝議,實在難得啊。

朝議是指皇帝召集朝臣公議重大事宜,太祖皇帝就開始的一種羣臣議政方式,分廷議和集議。

廷議就是早朝時文武百官在皇極門或皇極殿前公開評議,提出解決方案。

集議是召集一定範圍的官員,比如九卿會議、尚書會議等,關門評議,提出方案。

但大部分官員,尤其是清流只認廷議,不認集議。

因爲他們特別熱愛那份參與感。

廷議他們能夠參與,集議就不一定。

沒我參加的朝議,不完整,不是朝議!

但不管是廷議還是集議,最後的決定權還在皇帝手裡

但是從正德皇帝后,朝議就變得很不正常。

武宗皇帝不是在豹房玩樂,就是去宣府大同嫖妓玩打仗遊戲,政務全甩給司禮監和內閣。不要說朝議,連正常的朝會都沒有幾次。

嘉靖朝時,世宗皇帝早年還勤政,朝議經常有,大禮儀就是在朝議上展開的。

中後期就幾乎沒有了,只是小範圍的集議,在大部分朝臣京官看來,屬於不正常的亂政。

到了隆慶朝,太子秉政,十分勤政,但由於身份限定,無法舉行天子纔能有的早朝,改爲在西苑太極殿朝議。

半廷議半集議。

太極殿朝議讓許多大臣犯了難。

這是廷議還是集議?

當時還是太子的皇上,朝議手段跟諸位先皇大不相同。

每次朝議,他會讓司禮監先確定太極殿朝議的議題和議程,都是六部諸寺以及地方急需解決的大問題。

一二三四五六七,條款清晰,朝議前兩三天就發給內閣和各有司,大家做好準備。同時司禮監會通知參加太極殿朝議的人員,內閣、六部尚書侍郎、諸寺正卿少卿,都察院左右御史,還有六部諸寺相關各司。

涉及地方的,有地方代表,還包括新近在該地任職過的京官。

凡是跟議題相關的重要人員,基本上都會被召集到太極殿。

有時候人員太多,相關人員就在南華門值房裡候着,議程到了再帶進去。

朝議上皇上會詳細詢問相關人員,把該問題的來龍去脈問得清清楚楚,然後大家再各自提出意見

有時候議着議着就爭吵起來,只要不拔拳相向,或者問候對方親人,一般都不會有問題。

朝議一般由經驗老道的首輔,先是徐階,後是李春芳主持控場,不至於失控。

有時候太子會親自下場,給爭論不休的話題一錘定音,把大家的議論收回到議題上來。

皇上即位後,恢復了每月兩次的朔望早朝。

隨着二月初一的事件發生,皇上乾脆規定,每月兩次的朔望早朝,改爲黎明時分開始。

以前的早朝太早了,天都還沒亮,黑燈瞎火的,感覺滿朝君臣像是去集體偷雞。

點燈點蠟燭?

你這知道這些油燈蠟燭多貴嗎?

你開一次早朝,要耗費多少民脂民膏?

敗家子!

大明王朝,行的就是光明正大之事,就在黎明時分,大明皇帝在朝陽初升時,舉行早朝。

早朝時間推遲了,但朝會時間要縮短。

皇上規定,文武百官朝拜皇帝后,朝會只進行以下幾件事。

一是接見外藩使節,接受外藩國書。

二是宣佈開戰和停戰、封爵授勳、公佈新曆法和新律法、任命從三品高級文武官員等重要事宜。

三是各省三司正使、巡撫、總督,以及駐外宣慰使、經略使、觀國政使等文武官員,赴任前正式辭陛。

有簡旨着立即赴任者不在此列。

四是皇上特旨在早朝上進行朝議的其它事宜。

除此之外,其餘軍國大事在朝議上評議決定。

王崇古捋着鬍鬚說道:“皇上遲遲未定朝議章程,有時還援太極殿舊例。朝中許多人坐立難安啊。

老夫記得王鳳洲上了一份奏章,有寫到。

‘竊惟我祖宗功德莫盛於太祖高皇帝,德莫盛於孝宗敬皇帝。孝宗皇帝簡素恬穆,後宮無偏私聲豔之寵。

節儉敦謹御極十八年,貢獻裁損殆盡,行辛稀簡,昧爽視朝,退御經筵,諮詢治道以故聖聰日啓、萬幾益練。’”

方逢時嘴巴撇了撇,沒有出聲。

王國光眉頭一皺,“鳳洲老夫子還是老調重彈啊。孝宗皇帝行辛稀簡,昧爽視朝,退御經筵,諮詢治道。呵呵,在他們眼裡,孝宗皇帝當然是再好不過的仁君。

可是而今的大明,不需要無爲而治的仁君,需要的是革舊鼎新的雄主明君。”

跑題了!

張居正輕輕咳嗽一聲,“四位,請繼續看皇上擬定的《資政局及朝議會評議決策條目》,下面就是相關朝議之事。”

潘晟四人低頭繼續看。

第二條是資政局研究和決定提請朝議的議題和議程。

第三條是資政局討論關乎大明全局的軍國大事,並作出初步決策。

第四條在緊急情況下,如來不及召集朝議大會時,資政局討論和決定本應朝議大會評議和決定之事,及時提交朝議大會以予確認。

第五條資政局按《國律》、上諭和相關流程推薦、提名和任免文武官員,以及審定都察院、中軍都督府給予文武官員的懲戒處罰。

人事即政治。

提到重要的官員任命流程了。

嘩嘩,室內響起潘晟四人翻頁的聲音。

他們快速翻到後面,找到推薦、提名和任免文武官員的流程。

以文官爲例。

任免官吏分推薦、提名和任免。

正九品以下官吏,不需要以上三個流程,直接招錄和任命就是。

正七品以下官吏的推薦、提名和任免,全部下放給各省布政司和六部諸寺,但需要報備給吏部。

中樞和地方各衙門根據光祿寺覈准的官吏編制,一個蘿蔔一個坑,需要增補編制,按照流程上報,光祿寺最後覈准。

考試的終點是編制!

編制非常重要,沒有編制,戶部不會給你放俸祿和津貼的。

從六品以上官吏,由各布政司、各部諸寺銓政廳推薦,由吏部初步審查資格,通過後正式提名。

一般推薦和提名人選比缺額多一到兩人。

吏部尚書主持召開部務會議,評議被提名人選,最後決定任命人選。

以部議形式上報內閣和司禮監,沒有被否決即可任命。

從五品以上官員,由吏部推薦、初審和提名,內閣總理主持召開內閣會議,評議提名人選,最後決定人選。

報備司禮監,沒有被否決即可讓吏部任命。

從二品以上官員,內閣總理主持召開內閣會議,推薦和提名人選,報資政局,提請朝議。

一般情況下,正從三品官員由資政局合議,呈請皇帝御準,即可決定。

從二品以上官員需經過朝議大會評議決定人選,呈請皇帝御準,即可正式任命。

免職流程差不多,各級提請免職,或者都察院通過彈劾案,按照類似的流程通過免職。

這只是行政系統的官吏任免流程,武官和御史司法官歸戎政府和都察院管,是另外一套,類似又有所不同。

但最後高級文官和將領的任免,全部歸到資政局和朝議大會上。

如此說來,資政、內閣總理和左右議政、尚書和正卿、地方巡撫;總戎政和五軍都督;御史中丞和左右都御史、大理正卿,都需要朝議大會評議決定。

那朝議大會的權柄非同一般。

皇上這麼精明又愛攬權的人,居然捨得放權了?

四人面面相覷。

我們是不是看錯了?

第668章 目標,思南城第769章 我想爲大明萬曆皇帝畫畫629.第625章 還不夠啊,要不你再湊湊!第81章 兒孫滿堂652.第648章 秉德各修職528.第525章 大明工商聯第836章 海瑞在河南193.第193章 義憤填膺的清苦京官325.第325章 你們都想偷襲我472.第470章 心迷意亂的潘應龍第914章 大明門東會堂開會第965章 番外一第346章 做實業哪有搞金融賺錢!第94章 自我開始,大明不再天子守國門183.第183章 打掃紫禁城605.第601章 大明的新起點第22章 橫嶼島506.第503章 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第31章 閹黨肆虐東南213.第213章 這回又輪到張居正第89章 外交和通商權第912章 黃梅戲研究所621.第617章 朕不參與,你們自己解決!305.第305章 有人看到了終南捷徑第746章 這是偏遠小城?483.第481章 人生如戲317.第317章 瘋了才能打贏!198.第198章 家事國事第662章 爲什麼失敗的會是我們?第790章 李藥王研製新神藥第695章 沒完沒了是吧!第654章 臣向皇上請罪!第779章 海瑞和王一鶚的新官職130.第130章 回京的張居正136.第136章 山東巡撫張居正463.第461章 皇權不下縣?第829章 朕最擅長用經濟手段!第93章 乖孫,想好了就去做!第71章 高拱的第一箭第762章 這案子真是精彩啊!第738章 第二百四十七 你們這些大明謎語人!131.第131章 徐階和張居正師生密謀第734章 上殿如上墳的勳貴們第744章 大南洋的風523.第520章 恩師,我們各安天命吧!第390章 我沒有道德潔癖完本感言第363章 我真是太懂事了第662章 爲什麼失敗的會是我們?第917章 完了,崑曲要被一網打盡203.第203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355章 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第728章 腰桿子很硬的內閣和張相338.第338章 不合時宜的祖制195.第195章 目標還是太子殿下第353章 徐階和楊金水斗啞謎308.第308章 身後是遼東數十萬軍民第378章 要奮起的朝鮮君臣605.第601章 大明的新起點第885章 黑海風雲第807章 誰贊同,誰反對?164.第164章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550.第547章 北疆安定了272.第272章 這是一次敲敲打打的大會542.第539章 有的人兵法沒學精第921章 西苑開會了!427.第426章 換個方法攻城第100章 從我們開始,大明不再是天子守國門第823章 這些可是好寶貝!第372章 寧可再把他們當豬養129.第129章 你還是老實地住在紫禁城吧第866章 德雷克的投名狀222.第222章 張太嶽盡顯鋒芒第719章 風雷行動!525.第522章 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427.第426章 換個方法攻城第63章 京營戎政督辦處410.第409章 我要彈劾霍老糊塗!603.第599章 阿拉伯朋友,我們必須聯合起來。第84章 你愛銀子嗎?第357章 這次我要彈劾太祖皇帝!216.第216章 兩淮鹽政案越扯越大206.第206章 千萬兩銀子的暴利215.第215章 亂中再添亂第952章 一路巡視一路祭祖第712章 懵逼的朱翊鈞241.第241章 與高拱的第一次正面交鋒626.第622章 草是一種植物第952章 一路巡視一路祭祖497.第495章 思想陣地我們要去佔領135.第135章 威海衛裡藏着好東西第805章 大明,我們真是來和談的189.第189章 一對臥龍鳳雛第55章 捐輸賑濟統籌局第364章 召集四王開會277.第277章 會討價還價的海瑞第844章 世界真小啊!第823章 這些可是好寶貝!337.第337章 人皆可以爲聖第394章 遠離上帝聖光的地方
第668章 目標,思南城第769章 我想爲大明萬曆皇帝畫畫629.第625章 還不夠啊,要不你再湊湊!第81章 兒孫滿堂652.第648章 秉德各修職528.第525章 大明工商聯第836章 海瑞在河南193.第193章 義憤填膺的清苦京官325.第325章 你們都想偷襲我472.第470章 心迷意亂的潘應龍第914章 大明門東會堂開會第965章 番外一第346章 做實業哪有搞金融賺錢!第94章 自我開始,大明不再天子守國門183.第183章 打掃紫禁城605.第601章 大明的新起點第22章 橫嶼島506.第503章 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第31章 閹黨肆虐東南213.第213章 這回又輪到張居正第89章 外交和通商權第912章 黃梅戲研究所621.第617章 朕不參與,你們自己解決!305.第305章 有人看到了終南捷徑第746章 這是偏遠小城?483.第481章 人生如戲317.第317章 瘋了才能打贏!198.第198章 家事國事第662章 爲什麼失敗的會是我們?第790章 李藥王研製新神藥第695章 沒完沒了是吧!第654章 臣向皇上請罪!第779章 海瑞和王一鶚的新官職130.第130章 回京的張居正136.第136章 山東巡撫張居正463.第461章 皇權不下縣?第829章 朕最擅長用經濟手段!第93章 乖孫,想好了就去做!第71章 高拱的第一箭第762章 這案子真是精彩啊!第738章 第二百四十七 你們這些大明謎語人!131.第131章 徐階和張居正師生密謀第734章 上殿如上墳的勳貴們第744章 大南洋的風523.第520章 恩師,我們各安天命吧!第390章 我沒有道德潔癖完本感言第363章 我真是太懂事了第662章 爲什麼失敗的會是我們?第917章 完了,崑曲要被一網打盡203.第203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355章 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第728章 腰桿子很硬的內閣和張相338.第338章 不合時宜的祖制195.第195章 目標還是太子殿下第353章 徐階和楊金水斗啞謎308.第308章 身後是遼東數十萬軍民第378章 要奮起的朝鮮君臣605.第601章 大明的新起點第885章 黑海風雲第807章 誰贊同,誰反對?164.第164章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550.第547章 北疆安定了272.第272章 這是一次敲敲打打的大會542.第539章 有的人兵法沒學精第921章 西苑開會了!427.第426章 換個方法攻城第100章 從我們開始,大明不再是天子守國門第823章 這些可是好寶貝!第372章 寧可再把他們當豬養129.第129章 你還是老實地住在紫禁城吧第866章 德雷克的投名狀222.第222章 張太嶽盡顯鋒芒第719章 風雷行動!525.第522章 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427.第426章 換個方法攻城第63章 京營戎政督辦處410.第409章 我要彈劾霍老糊塗!603.第599章 阿拉伯朋友,我們必須聯合起來。第84章 你愛銀子嗎?第357章 這次我要彈劾太祖皇帝!216.第216章 兩淮鹽政案越扯越大206.第206章 千萬兩銀子的暴利215.第215章 亂中再添亂第952章 一路巡視一路祭祖第712章 懵逼的朱翊鈞241.第241章 與高拱的第一次正面交鋒626.第622章 草是一種植物第952章 一路巡視一路祭祖497.第495章 思想陣地我們要去佔領135.第135章 威海衛裡藏着好東西第805章 大明,我們真是來和談的189.第189章 一對臥龍鳳雛第55章 捐輸賑濟統籌局第364章 召集四王開會277.第277章 會討價還價的海瑞第844章 世界真小啊!第823章 這些可是好寶貝!337.第337章 人皆可以爲聖第394章 遠離上帝聖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