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2.第648章 秉德各修職

張四維一點都不急,只是坐着座椅上,微閉着眼睛,悠悠地說道:“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更在一個禮上。”

他左手敲着廂板,悠悠地念着:“賢才盡登用,秉德各修職。庶邦承覆載,貢獻來九譯。”

沈一貫眼睛眨巴了幾下,連聲讚歎道:“鳳磐公的制詩寫得好,意味深長,回味無窮!”

看着意氣風發的張四維,沈一貫心裡知道,這是寂寞多年的鳳磐公,今日終於找到用武之地,在皇上面前又露了一面。

自然心潮澎湃。

只是這樣的日子是你想要的嗎?

我的鳳磐公!

張四維平復心裡的激動,轉頭問道:“不疑,你打聽到什麼大事。”

“鳳磐公,學生聽聞司禮監馮公接手了通政司後,進行了一番改革,方案得到皇上首肯,提交給資政局討論通過,現在已經分發到吏部和光祿寺。

學生有好友在光祿寺,看到了這份方案。”

張四維目光閃爍,“馮公是怎麼改的?”

“通政司職責爲出納王命、通達下情、敷奏萬機、督其淹緩,負責資政局、御前朝議會的召開、記錄、決策下達和督辦”

沈一貫把通政司的職責細說一遍後,張四維的眼睛更亮了,他的左手在車窗邊上來回地撫摸着。

“如此一來,通政使就責任重大了。”

何止責任重大,簡直就是鹹魚大翻身,從此前的清閒養老官職,一躍變成了炙手可熱的天子近臣。

看到張四維的神情,沈一貫知道他動心了。

動心好啊!

不動心怎麼努力上進?

你不努力上進,我怎麼跟着進步?

“通政使人選,你可聽到什麼風聲?”

張四維捋着鬍鬚,轉頭看着沈一貫。

“方案都遞到了吏部和光祿寺,怎麼也該漏些風聲出來。”

國朝老傳統了,朝中歷來沒有什麼機密。

很多軍國大事,前腳剛在內閣議定,後腳就傳遍了京師五城,消息跑得比閣老們的腳步還要快。

皇上以太子秉政後,籬笆扎得越來越嚴,不過上百年的陋習,怎麼可能一時半會就改掉。

只要事情還在司禮監、資政局、內閣辦公廳,那必定是嚴絲合縫,一點風聲都出不來。

但是一旦分發到六部諸寺,那完犢子了,什麼風聲都跑出來了。是真是假,就全靠你自己甄別了。

現在通政司改革方案分發到吏部和光祿寺,一個審批機構配置,另一個審批編制,按照慣例,確實應該有風聲跑出來。

“鳳磐公,學生聽說,潘鳳梧、郜子元(郜永春)、曾三省(曾省吾)以及先生你,都被傳聞是通政使的人選。”

張四維心中一喜,但臉上還是不動聲色。

“通政使一職,老夫倒是想去爭一爭,可是強敵如林啊,各個都不是善茬啊,難以得償所願。”

“鳳磐公,學生認爲,先生的機會非常大。”

“哦,從何說起?”

沈一貫精神一振,身子不由自主地向前一探。

“鳳磐公。

郜子元性情剛直,當了通政使除了得罪人還是得罪人,如何連通內外?再說了,他只是嘉靖四十一年的進士,資歷方面根本無法跟先生和曾三省比。”

曾省吾有個趣聞。

他生於嘉靖十一年,在嘉靖三十二年中丙辰科進士。而他的父親曾璠在嘉靖四十一年才中壬戌科進士。

按照科場規矩,父親曾璠得叫兒子曾省吾一聲前輩,自稱一聲學生或晚生。

沈一貫繼續分析,“鳳磐公,曾三省朝堂上下都知道他是張太嶽的心腹愛將。皇上會任命他爲連通內外的通政使嗎?

張太嶽聽說跟司禮監馮公的關係,非同一般。”

張四維欣慰地點着頭,“不疑,你真是大有長進,悟到了,這些官場的玄機,你都悟到了。

沒錯,皇上這麼精明的人,怎麼會讓張太嶽的人盡據勾連內廷和外朝的要緊之處。”

沈一貫備受鼓舞,繼續說道:“鳳磐公,如此說來,能與先生你爭一爭通政使的,只剩下潘鳳梧了。

他資歷雖然遠不及鳳磐公你,可他簡在帝心,這纔是最大的麻煩。”

張四維沉默了一會,只是答道:“潘鳳梧在順天府少尹職上,政績有目共睹。”

看到張四維有打退堂鼓的意思,沈一貫急了。

鳳磐公,你如此不思進取,以後還叫學生如何追隨你?

他毫不猶豫地建議道:“鳳磐公與張相關係匪淺,要不要再去說道說道?還有鑑川公,他是西苑舊臣,皇上跟前也說得上話。

鑑川公怎麼說都是先生你的親舅舅,血脈相連,打斷骨頭連着筋。要不要學生出面去王府說一下,請鑑川公在皇上面前,替先生你美言幾句?”

張四維不置可否,繼續保持着沉默。

馬車在繼續行駛着,噠噠的馬蹄聲就像錘子一樣,敲在兩人的心上,窗外的風景,緩緩閃過。

馬車從西苑南華門出發,沿着西長安大街過承天門,進到東長安大街,再北轉進安定門北大街。

此前的翰林院在鑾駕庫後面,跟六部諸寺同在大明門左側辦公區。只是隆慶年後,翰林院越發地冷清。

國史館搬到皇史宬,庶吉士被剝離給吏部,制誥擬詔完全歸了司禮監,只剩下庶務廳、典簿廳兩個空架子的翰林院,被搬到國子監後面的文廟裡,跟孔老夫子的牌位爲伴去了。

淒涼!

沈一貫撩起窗簾,看着外面大明門左側辦公區的高牆,幽幽地說道:“鳳磐公,我們現在從大明門左辦公區的北門過,這裡比文廟那邊,要熱鬧多了。”

張四維擡起頭,目光透過車窗看着辦公區的北門,警政廳警員在站崗,人員進進出出,走路時舉手投足間都帶着三分小心。

透過敞開的北門,可以看到辦公區裡,閣屋連翩,人來人往。

內閣、六部和諸寺,都在裡面辦公。這裡是大明的心臟,每日數以百計的政令、部令從這裡發出去,傳遞給地方各省,數百上千萬人遵循無誤。

張四維的眼睛死死地盯着裡面,透出的光彷彿有勾子,勾在裡面再也扯不動了。

馬車在繼續行駛,從辦公區北門駛過,張四維的目光依依不捨地收回來。

車廂裡又陷入到寂靜中。

噠噠的馬蹄聲,還有轟轟的車輪聲,更加響亮,在車廂裡迴響着,擾亂着兩人的心。

過了好一會,快到國子監門口時,張四維突然開口了。

“不疑,你前兩日結識的那位欒永芳欒公子.”

沈一貫馬上答道:“這位欒公子一直想到國史館向學生請教,回去後,學生就約上他。”

現在通政使是潘應龍和張四維二選一。要是潘應龍上不去,那張四維不就上去了嗎?

如何讓潘應龍上不去?

那就得司禮監大貂璫馮保出面了。他是內相,皇上跟前最得信任的內侍,他要是出手,能絕了潘應龍的通政司之路。

張四維欣慰道:“好。欒公子家學淵博,擅長戲曲,不疑,讓他唱上一出好戲。”

“鳳磐公放心。”沈一貫應道,“只是這齣戲不知是《西廂記》還是《紅拂夜奔》?”

“管它是什麼,只要夠精彩就好!”

沈一貫笑了,“鳳磐公看好了,肯定精彩!”

西苑裡,朱翊鈞換下一身朝服,換上燕居服,雙手籠在袖子裡,走在中海湖邊。

此時的中海湖,剛入初冬,深秋尚未完全褪去。

碧麗的湖水,湛藍的天空,在陽光下絢麗多彩,彷彿畫師手裡的水彩調色板被打翻了。湖邊的樹上還掛着零星的枯葉,還有更多的枯葉,漂浮在湖面上,遠看去是一團團黃色。

被湖水底色一映,鵝黃新綠,彷彿初春一般。

從湖面吹過來的西北風,帶着初春的春寒料峭,凌厲地撲面而來。

金黃、橙紅、深褐等各色的落葉鋪滿湖岸,還有小徑上。踩在上面,軟軟的,散發出的葉子香氣,讓你忍不住想起它鬱翠的時候。

季節的更迭和生命的輪迴,在朱翊鈞的腳下不起眼地展開。

馮保緊跟其後。

“馮保,通政使人選,你有合適的推薦嗎?”

馮保連忙答道:“皇爺,奴婢是內臣。”

“你是內臣沒錯了,可通政使是在跟你打配合,一內一外,要是你們倆性格不合,三天兩頭吵架,軍國事都要被耽誤了。”

朱翊鈞繼續問道,“沒事,說吧,說說你的想法也行。”

馮保微彎着腰,略低着頭,時不時擡頭看一眼朱翊鈞的側後臉,揣摩着他的心思。

“皇爺,資政局討論通政司改革方案時,張師傅提出的人選,奴婢覺得合適。”

當時討論該改革草案時,朱翊鈞隨口提了一句,讓四位資政各推薦一位通政使人選。

胡宗憲、趙貞吉和張居正各提出一位人選,譚綸以自己沒有合適的人選放棄了。

在馮保忐忑不安的等待中,朱翊鈞終於點了點頭,“也是。通政使跟內閣交涉的機會更多,要是三天兩頭跟內閣頂牛,也耽誤事。

嗯,通政使人選,需要面面俱到,朕再想想。”

“是。”馮保不敢再多說。

進了櫺星門,進到北海湖邊,這裡是西苑“內禁”,住的是朱翊鈞的七位后妃。

朱翊鈞和馮保往瑤華宮走去。

到了瑤華宮宮門,皇后薛寶琴帶着女官、宮女出來相迎。

“天氣冷了,你們不必出來。朕跟皇后夫妻之間,用不着太多的虛禮。”

薛寶琴沒有出聲,只是微笑着替朱翊鈞撣去身上的落葉,請到正殿上首坐下。

“這是新進的信陽秋茶,請皇上嚐個鮮。”

薛寶琴端着一盞牡丹纏枝茶碗,擺到朱翊鈞跟前。

朱翊鈞隨手接下,抿了兩口,隨意放在旁邊的茶几上。

薛寶琴也知道他在口食方面要求不高,很隨意,便直奔主題。

“皇上,今年是萬曆元年,太后的意思是過個熱鬧年,把籌備的事也交給了臣妾。臣妾籌劃了些日子,有些事情要向皇上稟告一聲。”

朱翊鈞哈哈一笑,“要朕批條子,找楊金水要錢。好,皇后只管說。”

“是皇上。”薛寶琴從女官手裡接過一份簿子,朗聲唸了起來:“按照習俗,宮裡從歲暮正旦開始,宮裡人要頭戴鬧蛾。這鬧蛾是用烏金紙製作,畫上鮮豔顏色。或用草蟲、蝴蝶簪於頭。

鬧蛾此前都是宮裡製作,現在需要在外採辦。”

以前內廷什麼都自己做,連火藥都自產自用。齊全是齊全,可是耗費太大,效益極低,被朱翊鈞絕大多數都裁撤了。

“臘月二十四祭竈後,宮眷和內臣們要換上葫蘆景補子和蟒衣。各宮裡要蒸點心,儲備牛羊豬肉,以及雞鴨魚,以供春節二十天之費。

還有各種堅果、酒水.各種年貨吃食,這是最大的開支.

還要採辦桃符板、將軍炭、門神畫,以及福神、鬼判、鍾馗等畫。還有牀頭懸掛的金銀八寶、西番經輪、編結的黃錢如龍。

芝麻桿要準備,要插在門框窗櫺上。院裡要焚燒柏枝柴,以全焴歲之禮各宮的福賞、窗花.

諸多的太皇太妃,太妃的年禮,新衣裳.三皇叔、四皇叔,還有四位公主的各兩身新衣裳”

薛寶琴說的是隆慶帝留下的三皇子朱翊鎬,還沒有名字的四皇子,以及四位公主。

隆慶帝留下的妃子有點多,現在都成了太妃,也是一筆不菲的開支。

朱翊鈞點點頭,“一年到頭,就圖個熱鬧。

該花費的就花費,現在國庫內庫不缺錢,皇后用不着緊手緊腳。

最要緊的是上元節,順天府已經安排好了,在大明門搭建一座鰲山,在東長安街搭建遊樂區,邀請各地的雜耍表演,就跟端午節一般。”

薛寶琴笑了,“臣妾知道,今年端午萬壽節,南苑遊樂會是潘少尹操辦,讓人歎爲觀止,印象深刻。

上元節由他來操辦,那必定是熱鬧精彩。”

朱翊鈞說道:“不能外面熱鬧,禁內冷清。楊金水早就備好了,等到上元節,在奉先殿前面的空地上,也置辦一個鰲山,還要舉辦一場燈謎會。

請外面的翰林學士們,備好了數百個燈謎,禁內誰都可以參加,猜中有獎。”

薛寶琴笑得更開心,“那真是太好了。有了楊財神鼎力相助,宮裡的元旦和上元節,一定過得十分熱鬧。”

一位女官在殿門稟告:“啓稟皇上、皇后,關雉宮來人了,說有要緊事稟告。”

朱翊鈞和薛寶琴對視一眼,“叫進來。”

“遵旨!”

第947章 抵達南京451.第449章 隆慶帝的病情335.第335章 一曲肝腸斷,天涯何處覓知音第944章 總有刁民想害朕啊!第770章 God護不住他的羊羔了!第82章 皇太孫第798章 從鐵路到地方政務569.第566章 我們一起嚐嚐鮮238.第238章 形式主義的朝會第21章 高拱的反擊603.第599章 阿拉伯朋友,我們必須聯合起來。第830章 永久牌自行車第719章 風雷行動!第362章 文的武的,我們都要做好準備559.第556章 有錢千萬別買田地第788章 這就是海府205.第205章 有人要殺官劫船451.第449章 隆慶帝的病情第790章 李藥王研製新神藥138.第138章 張居正的亮劍第一刀528.第525章 大明工商聯第903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442.每日更新變化說明427.第426章 換個方法攻城第86章 潑天的富貴438.第437章 記得給孔聖人留份體面第865章 我對大明有用處!203.第203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450.第448章 差點釀成大錯的胡宗憲296.第296章 還是海公知我!650.第646章 皇上在注視着你143.第143章 張師傅,不妨再大膽一點!426.第425章 升龍城第779章 海瑞和王一鶚的新官職第868章 你們是反抗暴政的勇士!209.第209章 海瑞也會玩心眼647.第643章 沸騰的南城231.第231章 風平浪靜,我們怎麼辦?258.第258章 徐階心虛了404.第403章 認罪態度尚可第904章 皇女皇子出宮532.第529章 鏟屎官 割草使兼放羊指揮使宋藥師327.第327章 撫順城下541.第538章 學會兵法的葡萄牙人第891章 大明變化太快了114.第114章 這事燙手,禮部接不住114.第114章 這事燙手,禮部接不住第671章 壞了,我中美人計了!122.第122章 後悔的高拱215.第215章 亂中再添亂第926章 新內閣新總理第851章 他們非但不投降,還敢還擊!191.第191章 爲銀子發愁的高拱第346章 做實業哪有搞金融賺錢!237.第237章 這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御史149.第149章 狡猾的戚繼光,憋屈的李成樑第669章 老子有王命旗牌,你們怕不怕?456.第454章 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587.第583章 你不是欺負老實人嗎?第756章 精神文明建設150.第150章 這火器是好還是壞?130.第130章 回京的張居正第13章 朝天觀126.第126章 諸位先生,能體諒我的苦心嗎?244.第244章 同僚聚餐,氣氛搞起來第877章 羅馬鴻門宴?269.第269章 這小子像王猛嗎?第667章 請稱我一聲前輩580.第576章 移風易俗 再立教化600.第596章 現在可以坐下來聊一聊109.第109章 朱翊鈞的戰略第696章 一桌菜兩桌客人第925章 張居正對方逢時的期望219.第219章 自詡岳飛轉世的魏國公652.第648章 秉德各修職250.第250章 朝獻的大火燒到江華島第89章 外交和通商權第770章 God護不住他的羊羔了!第38章 給海瑞上課164.第164章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第655章 萬曆朝新時代必須配新文明650.第646章 皇上在注視着你第964章 告別過去,走向未來570.第567章 大明第一張集體合影第877章 羅馬鴻門宴?第719章 風雷行動!第930章 工業佈局第679章 要騙人就要往死裡騙!第841章 清澈的暘谷島第794章 大明前進一型蒸汽機車第93章 乖孫,想好了就去做!475.第473章 終不似少年遊第708章 淚如雨下的陳榮華第89章 外交和通商權第946章 來做客要帶禮物第691章 萬曆二年端午萬壽節571.第568章 張師傅,眼光放遠些,膽子再大些113.第113章 經義我不行,治國你不行第771章 皇上和海公良苦用心啊!第955章 動之以法
第947章 抵達南京451.第449章 隆慶帝的病情335.第335章 一曲肝腸斷,天涯何處覓知音第944章 總有刁民想害朕啊!第770章 God護不住他的羊羔了!第82章 皇太孫第798章 從鐵路到地方政務569.第566章 我們一起嚐嚐鮮238.第238章 形式主義的朝會第21章 高拱的反擊603.第599章 阿拉伯朋友,我們必須聯合起來。第830章 永久牌自行車第719章 風雷行動!第362章 文的武的,我們都要做好準備559.第556章 有錢千萬別買田地第788章 這就是海府205.第205章 有人要殺官劫船451.第449章 隆慶帝的病情第790章 李藥王研製新神藥138.第138章 張居正的亮劍第一刀528.第525章 大明工商聯第903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442.每日更新變化說明427.第426章 換個方法攻城第86章 潑天的富貴438.第437章 記得給孔聖人留份體面第865章 我對大明有用處!203.第203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450.第448章 差點釀成大錯的胡宗憲296.第296章 還是海公知我!650.第646章 皇上在注視着你143.第143章 張師傅,不妨再大膽一點!426.第425章 升龍城第779章 海瑞和王一鶚的新官職第868章 你們是反抗暴政的勇士!209.第209章 海瑞也會玩心眼647.第643章 沸騰的南城231.第231章 風平浪靜,我們怎麼辦?258.第258章 徐階心虛了404.第403章 認罪態度尚可第904章 皇女皇子出宮532.第529章 鏟屎官 割草使兼放羊指揮使宋藥師327.第327章 撫順城下541.第538章 學會兵法的葡萄牙人第891章 大明變化太快了114.第114章 這事燙手,禮部接不住114.第114章 這事燙手,禮部接不住第671章 壞了,我中美人計了!122.第122章 後悔的高拱215.第215章 亂中再添亂第926章 新內閣新總理第851章 他們非但不投降,還敢還擊!191.第191章 爲銀子發愁的高拱第346章 做實業哪有搞金融賺錢!237.第237章 這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御史149.第149章 狡猾的戚繼光,憋屈的李成樑第669章 老子有王命旗牌,你們怕不怕?456.第454章 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587.第583章 你不是欺負老實人嗎?第756章 精神文明建設150.第150章 這火器是好還是壞?130.第130章 回京的張居正第13章 朝天觀126.第126章 諸位先生,能體諒我的苦心嗎?244.第244章 同僚聚餐,氣氛搞起來第877章 羅馬鴻門宴?269.第269章 這小子像王猛嗎?第667章 請稱我一聲前輩580.第576章 移風易俗 再立教化600.第596章 現在可以坐下來聊一聊109.第109章 朱翊鈞的戰略第696章 一桌菜兩桌客人第925章 張居正對方逢時的期望219.第219章 自詡岳飛轉世的魏國公652.第648章 秉德各修職250.第250章 朝獻的大火燒到江華島第89章 外交和通商權第770章 God護不住他的羊羔了!第38章 給海瑞上課164.第164章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第655章 萬曆朝新時代必須配新文明650.第646章 皇上在注視着你第964章 告別過去,走向未來570.第567章 大明第一張集體合影第877章 羅馬鴻門宴?第719章 風雷行動!第930章 工業佈局第679章 要騙人就要往死裡騙!第841章 清澈的暘谷島第794章 大明前進一型蒸汽機車第93章 乖孫,想好了就去做!475.第473章 終不似少年遊第708章 淚如雨下的陳榮華第89章 外交和通商權第946章 來做客要帶禮物第691章 萬曆二年端午萬壽節571.第568章 張師傅,眼光放遠些,膽子再大些113.第113章 經義我不行,治國你不行第771章 皇上和海公良苦用心啊!第955章 動之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