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2章 一路巡視一路祭祖
朱翊鈞藉着討論東南經濟佈局的間隙,藉着話頭吹了吹風。
打造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是朱翊鈞未來幾十年非常重要的事情,跟繼續推動工業革命,振興大明科技一樣重要。
大明疆域廣袤遼闊,未來幾十年,還會在新大陸的艮巽洲繼續擴展,把這片肥沃土地變成大明的疆域。
可是地方大了,怎麼維護統一和團結。
用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來凝聚萬衆一心。
同一個文明,同一個民族,比單單的朱家王朝更有凝聚力。
這件事,朱翊鈞在正月間的資政局和朝議局會議上,已經跟資政學士和朝議大夫們重點提過。
今天再借着由頭給東南地方大員們吹吹提提醒。
同時也在給張四維接下來的工作打個伏筆。
吹過風后,朱翊鈞繼續說起東南經濟建設的事。
“剛纔說過,東南三省一京一州的經濟發展重點,在於輕工業。
輕工業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影響大,產量高。朝廷在輕工業的佈局,未來十年是官退民進!官辦企業逐漸退出,把市場讓給民辦企業。”
朱翊鈞的話讓衆臣面面相覷。
官退民進?
皇上又發明新詞。
不過這話一聽就知道什麼道理。
只是衆臣們有些想不明白,這麼賺錢的行業和機會,爲什麼要讓給民間?
全部抓在官府裡,它不香嗎?
朱翊鈞繼續說:“重工業投資巨大,建設週期漫長,但是回報高,事關大明經濟命脈,必須抓在朝廷的手裡。
輕工業投資靈活,可大可小,建設週期短,回報目前看也不錯,它事關大明百姓民生。部分輕工業朝廷繼續掌握,比如鹽業,它目前也是化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還有菸草業,這個也必須控制在朝廷手裡。
其餘製糖、釀酒、茶葉,逐步放開。
絲繭、絲綢、棉紡、棉布、印染等紡織行業,也逐步放開。
還有五金、小型農機等十六個行業,也按照制定的日程表逐步放開具體的情況安排,內閣已經下發,你們應該都清楚
朕知道你們對此事反響不一,現在你們可以說說各自的意見。”
安徽布政使張嗣迪搶先開口道:“皇上在正月的朝議局會議上,已經提出相關方案。臣回安徽後,左思右想,心中還有疑惑,想借此機會向皇上稟明。”
“你說。”
“皇上,你說放開部分行業,讓民辦企業自由進入,這樣的好處就是自由競爭,促進行業發展,讓百姓們享受價廉物美的產品。
臣參觀過灤州工廠,也參觀過滬州工廠,對於自由競爭這個說法,有些不明。
此外另一好處就是改善財富分配,給予諸多民間人才發家致富的機會。這一點更是讓臣很是費解,不知從哪裡理解。
斗膽請皇上教誨,爲臣解惑。”
朱翊鈞點點頭。
他非常清楚萬曆新政以來,新思潮、新理論、新說法層出不窮,許多官吏在努力地學習,只是這些前所未有的概念,不是說學幾天就能明白的。
如張嗣迪這樣的人理解得不是很透的人,大有人在。
其他人理解不透,朱翊鈞管不到,但是身爲一省行政主官,要是理解不透就是大麻煩事。
他願意再深入解釋一下。
朱翊鈞答:“好,這些新理論必須要深入理解。這以後是你們施政的指南。
朕也清楚,這些新理論確實很難懂,尤其它指向性非常強,不是你放開想象力就能悟到的。
朕首先強調一點,理解這些理論,一定要理論結合實踐
放開部分行業,讓民辦企業自由進入,自由競爭,促進行業發展,有利於財富分配
首先明確,我們目前搞經濟建設的方略是集中力量辦大事。
現在大事辦好,工業革命的火車頭已經緩緩啓動,接下來的任務就是讓更多的能人搭上這趟順風車,享受到時代的更多紅利。
我們都參觀過灤州、滬州等地的工廠,切身感受過這些重工業的情況。
除了投資大,對資源的依賴非常嚴重,必須就近建設,卻是一切工業的基礎。
現在基礎搭建好了,就好比把戲臺搭好,唱什麼戲就看大家的本事。讓各地的能人們施展才華,各顯本事。
剛纔朕說過,輕工業好處在於靈活,廠子從幾十人到上千人,只要交通便利,從皖北到皖南,從蘇北到蘇南,從浙東到浙西,都沒有問題。
這也符合我們制定的沿鐵路和水運佈局的戰略。
此前滬州、灤州最大的問題就是招募工人。動用朝廷諸多力量,這才堪堪招募到足夠多的工人。
爲什麼?
大部分百姓不願意背井離鄉。
好了,這些民辦企業可以開在縣城,也可以開在鎮上,就在百姓們的家門口。
百姓們不用背井離鄉就可以找到掙錢的門路。
以前是百萬產業工人和產業農民享受到工業革命的福利,現在,我們要通過數以千計的民辦企業,讓更多的百姓享受到時代的紅利。”
衆人連連點頭。
“.東南三省一京一州的經濟佈局大致如此,大力扶植民辦企業,向輕工業發展。你們各省布政司,嗯,以後兩京兩州,也統一爲佈政、按察和兵備三司。
布政司在稅收分配比例確定後,兜裡有錢進行自主省域經濟佈局,可以投資輕工業的上游企業,比如機器設備,紡織機、織布機、繅絲機。 又比如上游印染設備和材料,印染機,各種顏料.
一步步來,可以引領和幫助區域的紡織工業發展”
朱翊鈞看着在座的衆臣,繼續往下說。
“東南三省一京一州,建立起滬州爲火車頭,南京爲中轉樞紐,蘇北浙江爲兩翼,安徽爲動力的區域一體化經濟,進而成爲一個巨大的火車頭,沿着長江帶動江西、兩湖、四川、雲貴的發展。
諸位!”
衆臣精神一振,各個都坐直了腰。
“成爲長江流域的火車頭,進而帶動整個大明的輕工業發展,這是朕和內閣對你們的期望,也是歷史和時代賦予你們的使命!”
兩天後是黃道吉日,已經戒齋十天的朱翊鈞帶着宋貴妃、皇子皇女,在徐貞明、張四維等羣臣陪同下,來到孝陵祭祖。
孝陵位於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
嘉靖十年,素愛改祖制的世宗皇帝下詔,把孝陵神山改名爲神烈山。並在孝陵下馬坊東側立神烈山碑,並建碑亭。
不過官民們還是習慣把這裡叫紫金山。
朱翊鈞一行人身穿常服,在下馬坊下馬車。
下馬坊面朝東南,爲一座二間柱的石牌坊,坊額上刻“諸司官員下馬”六個楷書大字。
世宗皇帝下旨建立的神烈山碑在下馬坊東面。
過下馬坊,沿着神道前行,很快來到孝陵第一道大門,大金門。
大金門位於下馬坊西北,坐北朝南,有拱門三券,下部爲石制須彌座,束腰部分淺雕椀花,上部砌磚。
硃紅漆大門洞開,門樓頂覆蓋黃色琉璃瓦,東西兩側與皇牆相接,威嚴地守護着孝陵。
入大金門繼續向前,來到四方城。
四方城位於大金門北,真正名字爲孝陵神功聖德碑碑樓,建於明永樂十一年,爲磚石砌築,平面呈正方形,四壁各有一個寬五米的拱形門洞,故俗稱“四方城”。
內置成祖爲太祖所立的“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通高八點九米,其中碑額及碑身高六點七米,龜跌高二點零八米。
碑文有兩千七百四十六個正楷字,爲成祖所撰,歷述太祖一生功德。
朱翊鈞帶頭瞻仰了一番。
朱軒妮帶着弟弟妹妹,站在碑前,搖頭晃腦地朗誦了碑文一遍。
清脆童稚的聲音在層巒迭嶂、青蔥疊翠上回蕩,更顯雲氣蓊鬱,林樹深秀。
過御橋,走石象路,沿途依次排列六種石獸,全部是整塊巨石採用圓雕技法刻成,線條流暢圓潤,氣魄宏大。
走到頭是一對高達六點五二米的白石雕成的雲龍紋望柱,也就是常說的華表。
過望柱就是翁仲路。
全長二百五十米。共八個翁仲,分成四組,相對而立,高達四米,身軀魁梧。
兩對身披甲冑、尹執金盾的武將,另兩對爲頭戴朝冠,手捧朝笏的文臣。
栩栩如生,厚重樸實。
朱翊鈞點點頭:“石馬嘶風翁仲立,猶疑子夜點朝班。果真如此!”
這裡以前做資深公務員時來過,跟着單位組團來的,有位黑黑胖胖的導遊帶團。他知識淵博,各種典故信口就來。
這句詩就是他在在翁仲路說的,讓朱翊鈞印象深刻。
接着進櫺星門,過金水橋來到文武方門。
文武方門爲孝陵之正門,三大二小五道。
大門內爲中門,中門裡有神帛爐,左右有廡,中門進去右邊是屠宰祭奠牲畜的宰牲亭,左邊是君臣祭奠時更衣的具服殿。
朱翊鈞一行人在具服殿換上祭服,肅穆進入享殿。
殿面闊九間,進深五間,重檐廡殿頂,規模宏大。
殿內掛着太祖皇帝與孝慈高皇后的畫像。
朱翊鈞帶着宋貴妃和皇子皇女在殿內,徐貞明帶着臣子們在殿外,獻祭牲供品,行五拜三叩首大禮。
而後朱翊鈞帶着宋貴妃、皇子皇女,前行到寶頂方城前,對着太祖皇帝和高皇后的陵墓寶頂,行家禮祭祀。
孝陵祭祖完畢,朱翊鈞完成南巡重要的一件大事。
隨後巡視南京大學、南京博物院、南京圖書館,然後正式下詔,把南京皇城捐獻出來,用於擴建這三處,皇宮部分就作爲博物館。
不過在此之前,南京皇城需要進行大規模改建,供排水、防火、加固、翻新.估計需要再等個一兩年才能民用。
屆時,大明從世界各地“收集”來的文物,將會有很大一部分珍藏在這裡。
大明率先發起工業革命,推行自由貿易,世界將會風起雲涌,很多地方會動盪不安,爲了這些人類文明的隗寶不至於在戰亂中被毀掉,還是收藏在安寧富強的大明比較好。
等到世界太平,天下大同,那些地方的人民,可以到大明的博物館來參觀他們文化的代表。
門票可以打折!
四天後,朱翊鈞一行坐上火車,先來到鎮江和常州,分別巡視兩天。
又來到蘇州,巡視了三天,然後直奔滬州上海站。
在崑山站,專列停了十分鐘,張四維悄無聲息地下車,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