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章 誰贊同,誰反對?

朱翊鈞沒指望在場的官員能解答出來,畢竟這些學問非常超前。

雖然這些年不斷地培養新學才子,給他們灌輸新的思想。但科技可以從無到有,跨越式發展;人的思想卻不能。

尤其是經受了上千年儒學薰陶影響的大明主流思想,要想跨越式發展,絕對沒有那麼簡單。

各大學培養出來的新學學子們,應該有人能回答得出來。

但是在座的一百多位資政,都是舊時代走過來的人。他們前半生苦讀四書五經,這才博得出仕的機會。

他們今天能坐在這裡,已經是十幾萬大明官吏中頭腦靈活、容易接受新思想,或身段柔軟的佼佼者。

但是要讓他們固化數十年的思想,一下子轉換過來,沒有那麼簡單。

不過朱翊鈞還抱有幾分幻想,幻想着在座的這一百多位大明的棟樑柱石,能有一位站出來回答自己的問題。

真要是有這樣的人站出來,自己這十幾年的心血算是有所收穫,也標誌着大明文官集團被自己引上一條甩開過去糟粕、邁向嶄新未來的道路。

朱翊鈞的目光在潘應龍和王一鶚臉上停了一會,只看到了羞愧和不安。

雖然心裡有些失望,但朱翊鈞還是對他們笑了笑,遞過去鼓勵和安慰的眼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潘應龍和王一鶚能做到這一步,已經實屬不易,再強求就過於苛刻了。

朱翊鈞目光在其他大臣臉上掃過,沒有得到想要的回答,正準備開口自己回答,突然聽到海瑞那濃重海南口音的獨特說話聲。

“你小子舉手作甚?”

朱翊鈞聞聲看去,原來海瑞對着左邊筆錄席一位秘書郎在說話。

他不過二十多歲,長相英武俊朗,穿着一身綠袍官服。

那人正舉起右手,並開口答道:“回海公的話,學生斗膽想回答皇上的問題。”

“你小子可真是膽大包天,這裡坐滿了資政重臣,無一人敢回答皇上的問題,你一個小小的書吏居然能回答得上?怕不是胡言亂語、妄揣聖意。”

海瑞一邊呵斥着年輕書吏,一邊悄悄瞄着朱翊鈞。

“你叫什麼名字?”朱翊鈞問道。

年輕書吏連忙起身,叉手長揖:“回皇上的話,微臣名叫趙士禎,字常吉,現爲通政司機要局書記員。”

“你學過新學?”

“微臣萬曆三年畢業於萬曆大學財經學院國民經濟專業,參加萬曆三年秋闈得中,先在戶部觀政,後來因爲字寫得好,被選入通政司機要局爲書記員

微臣在萬曆大學就讀時,研讀過皇上的著作《政治經濟學》,略有心得。”

朱翊鈞笑了,“《政治經濟學》,很枯燥的,想不到你也能讀得進去。”

“回皇上的話,微臣自小好雜學,圖新鮮,初始愛好機械,苦學了數學。

隆慶二年遊學京師時,曾斗膽向太僕寺進獻槍炮改良圖十份,不想被貽笑大方,方知我大明科技已經一日千里。

微臣知恥而後勇,得海公指點推薦,改報萬曆大學財經學院,得以考中進讀,研修國計民生的經濟學問。”

朱翊鈞看向海瑞。

海公,果真跟你有關係啊。

海瑞坦然一笑,“回稟皇上,那日也是巧了,老臣剛從都察院坐班回家,路過一家腳店,肚子飢餓,囊中幸得皇上救濟,有幾枚銀幣在跳,就一時忍不住拐進去打牙祭。

正巧趙常吉在鄰桌垂頭喪氣,心灰意冷。老臣的伴當舒友良是個按捺不住的人,心生好奇,湊過去問原委。

趙常吉倒也坦蕩,把在太僕寺被拒的事說得一清二楚。

舒友良看了他的圖紙,便開口勸他,說他因爲愛好機械,居然自學了數學和物理,能想出火銃火炮改良之法,還畫出這般草圖,看來是比一般公學學子還要學得好。

雖然學機械不行,可你還是朝廷急需的新時代複合型人才,完全可以改行,再學一門新顯學。

西邊不亮東邊亮!

當時趙常吉問舒友良,改哪一行?舒友良答道,現在經濟學最火熱,學好了可利國益民,經世濟民,也有一番大作爲。

而且新時代的經濟學跟此前的經學不同,需要很好的數學基礎,你正好可以去進學鑽研。

老臣見趙常吉實屬人才難得,就推薦他參加金臺學院招錄考試,結果真考中了。”

海瑞侃侃而談,簡略把他與趙士禎的淵源說了一遍。

也就他德高望重,在如此莊重的會議上說不相干的閒話,沒人出聲阻止。

朱翊鈞欣然地點點頭,“趙常吉,那你回答朕的那個問題。”

衆人齊刷刷地看向趙士禎。

他要是回答得不對,皇上肯定不會把他怎麼樣,還會勉勵他一番。

但在場的重臣們都在宦海浮沉了數十年,心裡都知道,如果答錯了,趙士禎的前途就全完了。

皇上不會追責他,只會忘記他,但以後沒人會提拔他。

趙士禎似乎也意識到這點,喉結上下抖動了幾下,聲音有些顫抖。

“微臣回皇上的話,微臣認爲經過皇上和張相從隆慶元年開始的生產力改造,已經初步解決了新舊生產力之間的矛盾。

新生產力已經勢不可擋,扶搖直上!

大明的發展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也涌現出新的矛盾。微臣認爲,當下大明最主要的矛盾是新生產力與舊生產關係之間的矛盾。

而這個矛盾,主要體現在政治制度、文化意識、社會關係等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之間矛盾上,也就是大明生產力已經煥然一新,經濟突飛猛進,可上層建築爲主的生產關係發展得太慢,完全跟不上。”

趙士禎巴拉巴拉一通說,說得衆臣或目瞪口呆,或眉頭直挑,或神情凝重。

大家都看着這頭不怕虎的初生牛犢子。

朱翊鈞臉上浮現出欣慰的笑意,突然開口問道:“趙常吉,你原籍何處?”

趙士禎還在等待皇上的裁定,自己答對還是答錯。

雖然他覺得自己的回答,符合《政治經濟學》裡的原理和論述,完全沒有問題。但是他也知道,現在皇上說自己對,就是對,說不對,那誰來了都是錯的。

可是萬萬沒有想到,皇上居然問自己家鄉是哪裡。

趙士禎愣了幾秒鐘,連忙答道:“回皇上的話,微臣原籍浙江溫州樂清縣。”

“溫州?嗯,是個好地方。

南宋年間,你們溫州出了一位大學問家,總結和開創了一派學說。

趙常吉,你知道嗎?”

“回皇上的話,微臣知道,是南宋水心先生(葉適)開創的永嘉學派。”

“嗯,永嘉學派。該學派提倡唯物主義,‘物之所在,道則在焉。’認爲充盈宇宙者是‘物’,而道存在於事物本身。

主張‘以利和義,不以義抑利’;農商一體,強國富民

朕在編寫《政治經濟學》生產關係的生產過程中人與人的關係,以及分配關係時,引用過水心先生著作中的一些真知灼見。”

朱翊鈞環視了一圈會場,目光在衆臣的臉上掃過。

“朕的問題,只要認真研讀過《政治經濟學》這本書,很容易就回答得出來。而這本書,朕曾經把它列爲官員必讀書本之一。

看樣子你們還是學習得不到位啊。”

張居正四位資政大學士站起來,其他諸位資政學士也跟着站起來,面向朱翊鈞,叉手長揖道。

“臣等有負皇上重望,惶恐不安,還請皇上治罪。”

朱翊鈞揮揮手,“好了,都坐下,坐下!”

衆人面面相覷,看到張居正四人都率先坐下,於是也紛紛跟着坐下。

“朕知道,在座的都是大明棟樑柱石,身居要職,每日要處理的政務不知幾繁。還要學習新的詔書政令,新的知識,忙得很,時間確實不夠用。

隆慶年間,朕還是太子,受父皇重託,料理國事,那時還能堅持定期舉行學習班,給諸大臣上課。

只是千頭萬緒,要教的知識太多,或者教過的知識太雜,學過後沒有方法學以致用,很多人很快就忘到腦後。

朕不怪你們,責任的根源還在朕身上。不過發現了問題,我們後面就解決問題。

等會議開完,我們回京,一起去萬曆大學財經學院和法政學院,花上幾天時間,好好學習,查遺補漏,以後定期學習要作爲定製!

磨刀不誤砍柴工!”

朱翊鈞說完,指着趙士禎,“趙常吉,坐下。曾三省,會議繼續下一項。”

“遵旨。”

曾省吾宣佈道:“現在會議第二項,請資政大學士、御史中丞趙貞吉趙公,給大家宣讀《關於中樞和地方部分官署以及部分官員調整方案的報告》。”

趙貞吉拿着一疊文稿,開始宣讀起來。

“皇上,諸位同僚,本官奉皇上之命,代表資政局向諸位做《.調整方案的報告》,內容如下。

御史臺分拆爲都察院和司理院.成立中央監察院,以及直管各省按察司.

按察司分拆後設按察使、副使.專司地方監察,受都察院和該省巡撫雙重領導巡按督查局併入按察司.

律政院改爲憲議院”

御史臺和按察司改制方案,大部分如海瑞提議的,只是做了部分微調。

“以上就是中樞和地方部分官署的調整方案。現在是部分官員調整方案

接受資政大學士、御史中丞趙貞吉的辭呈,改授憲議左大夫.”

趙貞吉、曹邦輔、霍冀、盧鏜、郭乾等人以辭職方式致仕,改授憲議左右大夫,在憲議院退而不閒。

“海瑞加資政大學士,授御史中丞,兼大理寺正卿。”

御史中丞管着都察院,第一副手是左都御史,副手是三位右都御史。朱翊鈞還讓海瑞把大理寺正卿也兼起來,指導獨立出去的司理院完善。

“潘應龍加資政學士,授吏部尚書;王一鶚加資政學士,授刑部尚書;蔡茂春加資政學士,授江蘇巡撫;楊鳳鳴加資政學士,授太常寺正卿;李三江加資政學士、授太府寺正卿.”

其餘的任命也跟資政局會議上討論決定的一樣,其中多了一項。

“樑夢龍加朝議大夫,授右戎政使,兼東征經略總督,節制艮巽洲陸海軍,巡撫夏商等州”

把樑夢龍派去艮洲?

這個任命有些出乎人意料。

樑夢龍是第一任海軍局都事,大明新海軍可以說是他一手打造的。

現在皇上把他派到艮巽洲開疆拓土,好封爵授勳,回來又可以大用了。

當初胡宗憲、譚綸都是這樣,現在王一鶚、徐渭也是如此。

派去的地方越遠越艱苦,說明皇上越器重他,前途越是遠大。

不過艮洲有些遠,一去一回就是一年,樑夢龍被派去總督那裡,少說也得三五年才能回來。

羣臣們更關注的是其他官員調整。

趙貞吉唸完後,摘下眼鏡,“方案宣讀完畢,現在大家可以對此方案提出自己的意見。”

皇上擺明了是先把組織架構和人事問題解決,再來討論其它事宜。

現在官制和官員調整方案讀完了,誰贊同,誰反對?

你們開口啊!

636.第632章 王尚書,警鐘長鳴啊!480.第478章 悠閒自在的徐階第812章 明國就是禮數多啊!324.第324章 老大,你用過早膳了嗎?444.第442章 王一鶚202.第202章 巡鹽三劍客第946章 來做客要帶禮物610.第606章 腦子嗡嗡的張相!第59章 捅破天了!445.第443章 忙碌的徐渭第46章 露一臉的戚繼光428.第427章 孔孟之鄉第46章 露一臉的戚繼光第88章 嘉靖帝又開罵了第104章 心情很好的嘉靖皇帝622.第618章 我會畫個鳥!第807章 誰贊同,誰反對?239.第239章 赤忱忠膽楊四知第691章 萬曆二年端午萬壽節550.第547章 北疆安定了169.第169章 朝堂無高公,如黑夜無皓月620.第616章 盧鏜,爭取讓小本子給你立雕像636.第632章 王尚書,警鐘長鳴啊!154.第154章 西北的問題也要解決第23章 大敗倭寇第11章 東南剿倭糧餉統籌處第820章 真得決定留下了!274.第274章 他要是有半點差池,斷絕父子關係!第389章 徐渭建議和親243.第243章 報恩寺大案就是懸案第353章 徐階和楊金水斗啞謎第772章 有本事來打我啊!252.第252章 大明粑粑,救我!第802章 我最愛看你們沒見過世面的樣子632.第628章 這也太嚇人了吧221.第221章 張居正辣手平亂435.第434章 衍聖公府遺毒萬戶第886章 走哪死那,有點玄乎!第85章 銀子是好東西!第724章 誰殺的?第954章 曉之以情第948章 一直在改革的財稅制度第375章 王於興師,與子偕行第952章 一路巡視一路祭祖第44章 癸亥之變第70章 去皮見骨第73章 萬事不要傷和氣608.第604章 工人與農民的衝突第658章 水太冷了!第775章 大明的太平盛世就是這樣的!454.第452章 建設大西北第708章 淚如雨下的陳榮華586.第582章 一身羈苦俗人輕638.第634章 大明那麼大朕想去看看282.第282章 到西苑宴請海瑞523.第520章 恩師,我們各安天命吧!第45章 把都兒找到獵物第909章 百姓們喜歡的,就是好!第706章 打響的第一炮第802章 我最愛看你們沒見過世面的樣子第875章 這就是你們明國的誠意嗎!第867章 你們這些窮逼,少吹牛!417.第416章 王崇古的苦諫第893章 昆崚導遊劉把頭489.第487章 東征初捷第379章 伯思哈兒的野望533.第530章 都是聰明人啊428.第427章 孔孟之鄉444.第442章 王一鶚615.第611章 鋼鐵是怎麼煉成的!第720章 八月桂花香第735章 良言難勸該死鬼489.第487章 東征初捷473.第471章 軍政兩用人才241.第241章 與高拱的第一次正面交鋒606.第602章 新大陸是上蒼賜給大明的寶地第668章 目標,思南城598.第594章 那我們就將計就計!579.第575章 走,拜會神仙去第400章 蒙古左六翼421.第420章 俺答汗請便!475.第473章 終不似少年遊第885章 黑海風雲第661章 誅殺國賊!142.第142章 張師傅,這樣做不行啊!448.第446章 太子,老夫也有門生了!486.第484章 給俺答汗安排上!407.第406章 致命一擊!第92章 理藩院578.第574章 袁鹹安審案記第895章 這個真不懂啊!602.第598章 果阿城裡的忠臣第728章 腰桿子很硬的內閣和張相470.第468章 嚇了一跳的胡宗憲第718章 怎麼可能啊!311.第311章 我們在遼陽過冬!第870章 我大明不要面子的啊!258.第258章 徐階心虛了250.第250章 朝獻的大火燒到江華島第44章 癸亥之變
636.第632章 王尚書,警鐘長鳴啊!480.第478章 悠閒自在的徐階第812章 明國就是禮數多啊!324.第324章 老大,你用過早膳了嗎?444.第442章 王一鶚202.第202章 巡鹽三劍客第946章 來做客要帶禮物610.第606章 腦子嗡嗡的張相!第59章 捅破天了!445.第443章 忙碌的徐渭第46章 露一臉的戚繼光428.第427章 孔孟之鄉第46章 露一臉的戚繼光第88章 嘉靖帝又開罵了第104章 心情很好的嘉靖皇帝622.第618章 我會畫個鳥!第807章 誰贊同,誰反對?239.第239章 赤忱忠膽楊四知第691章 萬曆二年端午萬壽節550.第547章 北疆安定了169.第169章 朝堂無高公,如黑夜無皓月620.第616章 盧鏜,爭取讓小本子給你立雕像636.第632章 王尚書,警鐘長鳴啊!154.第154章 西北的問題也要解決第23章 大敗倭寇第11章 東南剿倭糧餉統籌處第820章 真得決定留下了!274.第274章 他要是有半點差池,斷絕父子關係!第389章 徐渭建議和親243.第243章 報恩寺大案就是懸案第353章 徐階和楊金水斗啞謎第772章 有本事來打我啊!252.第252章 大明粑粑,救我!第802章 我最愛看你們沒見過世面的樣子632.第628章 這也太嚇人了吧221.第221章 張居正辣手平亂435.第434章 衍聖公府遺毒萬戶第886章 走哪死那,有點玄乎!第85章 銀子是好東西!第724章 誰殺的?第954章 曉之以情第948章 一直在改革的財稅制度第375章 王於興師,與子偕行第952章 一路巡視一路祭祖第44章 癸亥之變第70章 去皮見骨第73章 萬事不要傷和氣608.第604章 工人與農民的衝突第658章 水太冷了!第775章 大明的太平盛世就是這樣的!454.第452章 建設大西北第708章 淚如雨下的陳榮華586.第582章 一身羈苦俗人輕638.第634章 大明那麼大朕想去看看282.第282章 到西苑宴請海瑞523.第520章 恩師,我們各安天命吧!第45章 把都兒找到獵物第909章 百姓們喜歡的,就是好!第706章 打響的第一炮第802章 我最愛看你們沒見過世面的樣子第875章 這就是你們明國的誠意嗎!第867章 你們這些窮逼,少吹牛!417.第416章 王崇古的苦諫第893章 昆崚導遊劉把頭489.第487章 東征初捷第379章 伯思哈兒的野望533.第530章 都是聰明人啊428.第427章 孔孟之鄉444.第442章 王一鶚615.第611章 鋼鐵是怎麼煉成的!第720章 八月桂花香第735章 良言難勸該死鬼489.第487章 東征初捷473.第471章 軍政兩用人才241.第241章 與高拱的第一次正面交鋒606.第602章 新大陸是上蒼賜給大明的寶地第668章 目標,思南城598.第594章 那我們就將計就計!579.第575章 走,拜會神仙去第400章 蒙古左六翼421.第420章 俺答汗請便!475.第473章 終不似少年遊第885章 黑海風雲第661章 誅殺國賊!142.第142章 張師傅,這樣做不行啊!448.第446章 太子,老夫也有門生了!486.第484章 給俺答汗安排上!407.第406章 致命一擊!第92章 理藩院578.第574章 袁鹹安審案記第895章 這個真不懂啊!602.第598章 果阿城裡的忠臣第728章 腰桿子很硬的內閣和張相470.第468章 嚇了一跳的胡宗憲第718章 怎麼可能啊!311.第311章 我們在遼陽過冬!第870章 我大明不要面子的啊!258.第258章 徐階心虛了250.第250章 朝獻的大火燒到江華島第44章 癸亥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