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3章 白雲湖

孔府,是誰來山東都繞不過去的地方。

只是早在嘉靖四十四年,朝廷就藉着孔府旁房興風作浪,魚肉百姓,被海瑞抓到把柄,一刀下去把山東最大的地主,孔府砍了半死。

衍聖公被留在京師,除了年祭回曲阜孔府,代表天子和朝廷祭祀一回,其餘年月不得離開京師。

當代孔尚賢生有二子孔胤椿、孔胤桂,皆未及成年而殤,孔尚賢又氣又急,一病不起,在病牀上躺了兩三年,於萬曆九年一命嗚呼。

六十三代衍聖公絕嗣,按理說要從近親裡過繼一位,傳嗣公爵位。

禮部裝模作樣地上了題本,擬選了四位候選人,遞進西苑。

嘉靖年間的肅清孔府,衍聖公府近支旁脈被橫掃一空,或斬首、或絞刑、或流放六千,死傷殆盡。

但是遠支還留下不少人。

孔尚賢一死,這些人躍躍欲試。

不管多遠,你就說是不是孔聖人的後裔血脈?

他們暗地裡拿着族譜,左排右算,算自己在傳嗣遠近中能排到第幾位。

結果發現大家都很遠。

這可是大好事,都很遠,說明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於是這些人上躥下跳,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鑽營各種門路,託付各種關係,只求讓自己能夠進入候選人名單。

又想方設法走司禮監和後宮門路,請託在皇上面前給自己說句好話。

可惜

禮部的上疏進到西苑,就被留中不發。

皇上說還需要再考慮考慮。

其實透出來的意思很明白了,就是沒得考慮了,衍聖公就這樣了,絕嗣就絕嗣,這是天意。

可有些人還想再努力一把。

這次皇上南巡,有些人心動了。

還有許多隆慶年前就致仕的老進士朝官們,紛紛活動,希望能請皇上去孔府走一圈,就算不祭拜孔子,把衍聖公傳襲子嗣確定下來也好。

有這麼一塊招牌在,早晚能翻身來。

王宗載和陳大科承受的壓力也大,不得不甘冒風險,在朱翊鈞面前委婉地提一句。

朱翊鈞擺了擺手,“不去了,我們都不去。”

好,皇上直接把門封死。

不僅他不去,還不會派隨員去,前所未有啊。

朱翊鈞又問:“濟南有個德王府。”

王宗載和陳大科連忙答道:“是的皇上,德藩除國後,所有田地收爲官有,分發百姓一部分,其餘以白雲湖、景陽湖、廣平湖、南旺湖爲農場,以華北農墾局集團山東農墾局公司管理。

濟南城的德王府改造後,作爲山東大學,以及濟南中學校舍所用。”

“對,就應該是這樣。孔府面積也不小,改做大學。孔子被尊爲萬世師表,就用他老人家後裔的府邸改建爲山東師範大學,想必他老人家在天之靈會很高興。”

朱翊鈞的這番話算是徹底定音。

衍聖公府絕嗣,孔府挪爲正用。

徐貞明、潘應龍還有王宗載、陳大科心裡都清楚,現在雖然是新學大獲全勝,成爲大明主流的時候,但是理學舊儒根深蒂固。

現在看到新學佔了上風,就忙不迭給對手鬆腳鏈手銬,皇上這麼精明的人,不會辦這樣的傻事。

朱翊鈞繼續說:“朕在山東,除了看一村五位工程之外,還要抽三到五個農場看看。農墾局集團歸少府監,金水幫朕安排,山東布政司負責調協就好。”

“遵旨。”

說着話,火車徐徐開進了濟南火車站。

山東布政司左參議帶着右參議、按察副使、兵備副使、濟南郡郡守等一干地方官員,在站臺上恭候。

朱翊鈞帶着徐貞明、張四維、潘應龍、胡如恭等官員下車。

王宗載、陳大科和按察使、兵備使陪同,一一介紹各自的屬下。

朱翊鈞與這些官員一一握手,然後笑着對這些人說:“這幾日就叨嘮諸位。”

“臣等恭迎聖駕蒞臨山東濟南。”

大家心裡都知道,這是一次大考。

誰要是考砸了,仕途全無,誰要是考好了,一步青雲。

只是不知道皇上會出什麼考題。

在濟南郡守專屬的迎賓館裡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一早朱翊鈞帶着一行人,在王宗載和陳大科的陪同下去遊湖。

不過遊的不是有夏雨荷的大明湖,而是濟南城東北,橫跨歷城和章丘兩縣的白雲湖。

上午,朱翊鈞站在一艘官船上,船舶緩緩在湖面上行駛。

王宗載和陳大科陪同在兩邊。

“皇上,這白雲湖據史書記載,應當是漢、晉時期,濟水淤廢,因濟水河牀淤墊擡高,南岸東南成爲沼澤。

前宋宋建隆元年,五丈河,也就是濟水故道棄土河兩分,自成堤岸。納巴漏河、平陵城之水聚此成湖。

周長六十餘里,湖面狹長,東西橫陳。

測繪局測繪過,湖東西長十點一二公里,南北長三點三公里,水深一到三米,整個湖泊面積有七十一點六平方公里。

德藩莊王被封濟南,成化三年就藩後上疏請求請求另賜齊(明太祖朱元璋七子齊恭王朱榑)、漢(明成祖朱棣次子漢王朱高煦)二王貶爲庶人時,居所東昌府、兗州府的空閒之田,及白雲湖、景陽湖、廣平湖三湖之地。

憲廟先帝下詔恩賜,所以這方圓三百里的白雲湖,都歸了德藩。

這白雲湖,水面不到二十平方公里,其餘全是蘆葦蕩、泥塗地、沼澤。經過數百年經營,白雲湖周圍有兩萬四千五百畝上好水田,兩萬三千七百畝半旱地,同時盛產鴨鵝魚蝦。

是濟南爲數不多的魚米之鄉。”

陳大科指着浩渺的湖面介紹着。“德藩除國,白雲湖被沒爲官田,而後撥給華北農墾局集團山東農墾局,隆慶三年成立白雲湖農墾團,萬曆二年改爲白雲湖農場。

農場有農墾工人一千六百七十六戶,分成十六個生產隊,其中十三個隊專職耕種,三個隊專司漁業,每個生產隊都有自己的養殖場。”

官船很快橫穿白雲湖,在一處碼頭上登陸,山東農墾局局長、副局長,白雲湖農場場長於大富和副場長悉數站在碼頭上等待。

這是一處簡易碼頭,地方不大,朱翊鈞跟幾人一一握手,就催促着先去農場場部。

這裡是一棟三層樓的鋼筋混凝土建築,前面一個大空地,左右兩邊各樹着兩個宣教欄。

前面還各立了一排木架,上面糊着紙板,上面各寫着一行字。

“堅決執行皇帝陛下興農立國大計!”

“堅定不移跟隨皇帝陛下開天闢地!”

大樓頂部還掛着一條長橫幅,“大明皇帝陛下萬歲!大明萬歲!”

朱翊鈞饒有興趣地看了幾眼,轉頭問農場場長於大富:“這標語和橫幅是誰寫的?”

“回皇上的話,是我們農場宣教科科長王學誠寫的。”

“叫過來。”

“是。”

不一會,一個二十多歲男子,穿着淺藍色工裝被帶到跟前,叉手行禮。

“白雲湖農場宣教科長王學誠見過皇帝陛下。”

“你是大學生?”

“是的。”

旁邊農場場長於大富連忙答道:“皇上,王學誠是我們農場中學,第一個考上大學的。萬曆五年,他考上了隆慶師範大學農學院,去年畢業申請回到我們農場。”

“不忘初心,好樣的。”朱翊鈞點點頭,勉勵了一句,他指了指標語和橫幅,“這些話只有讀過大學,接受過新學洗禮的人才寫得出來。

希望你繼續學以致用,用你學到的才識服務父老鄉親,帶領他們走上富裕的道路。”

“學生謹遵聖意。”

“好,你跟他們一起,給朕介紹下你們農場。”

“是。”

很多都忍不住多看王學誠一眼,牢牢記住了這個畢業才一年的青年才俊。

農場場部大樓朱翊鈞沒有進去看,轉到旁邊的農場一小和白雲湖中學。

“我們白雲湖農場合計有人口七千九百五十七人。修有兩所小學和一所初級中學。高中可以報考濟南中學,或者我們農墾局在濟寧開辦的齊魯中學。

學生就是就讀齊魯中學,考入隆慶師範大學。”

朱翊鈞點點頭:“這裡有一所小學,還有一所呢?”

“回皇上的話,在湖對面。”

“那初中上學的孩子們,每天上學也需要穿越湖泊,安全嗎?”

“回皇上的話,白雲湖初中現在有學生七百一十七人,六百六十一人寄宿,其餘就在附近,走讀。

每旬放假,場部和學校都會安排最大的船,送學生過湖。”

“這些情況你這個宣教科長很熟悉。”

於大富馬上說:“回皇上的話,王學誠不僅是農場宣教科長,管着宣傳和教育,還兼任白雲湖初中校長。”

朱翊鈞哈哈大笑,“沒錯,他是你們白雲湖難得的青年人才,就該給他加加擔子。”

轉頭問王學誠,“王校長,你對白雲湖中學的教學方略有什麼想法?”

“回皇上的話,我們白雲湖中學升學率不高,才百分之十五。大部分學生畢業後就要回到家裡,成爲務農的主力。

臣覺得白雲湖中學的教學方略,一方面是提高升學率,讓更多的白雲湖少年去到更高的學府,接受更好的教育,爲大明做貢獻。

另一方面,臣覺得是提前進行職業教育佈局。臣通過母校的老師和同學,聯繫到了山東農科所,山東漁業研究所。

他們各有一所下屬的農業學校和漁產學校,屬於技術學校。

臣一方面鼓勵白雲湖中學考不上高中的學子,可以報考這兩所學校,學習更爲實踐的農漁技術。

同時也向農場和農墾局申請,多批覆幾個單位委培生名額下來,爭取到更多的學生能進到這兩所學校學習。

同時,我也邀請了兩所技術學校的老師,定期來我們白雲湖中學和一小、二小講課,向學生們講解農業科學知識,向他們展示科學種地、科學養殖的優勢,讓他們從小培養科學興趣

作爲回報,我向農場申請,專門爲兩所研究所和技術學校開闢兩大塊試驗田,以及試驗水域”

朱翊鈞欣慰地點點頭:“不愧是大學生,頭腦靈活,視野開闊!你們也做得不錯!”

指着於大富、副場長,還有山東農墾局局長等人,朱翊鈞繼續說:“你們不嫉妒人家年輕有才華,大膽使用,全力支持,非常不錯。

心胸開闊。

有的地方和單位,求爺爺告奶奶,上面好不容易給分了一個大學生下去,他們卻只是拿來裝門面。

我們也有大學生了!

實際工作中,對人家是羨慕嫉妒恨,各種小鞋不要錢地甩出來。大學生在那裡受了一肚子氣不說,四五年間學來的才識,得不到發揮。

浪費人才!這是犯罪!”

張四維敲到好處地接住話,“皇上英明,一語說破問題的關鍵。現在大明經濟建設蒸蒸日上,各地各處都緊缺人才。

有的地方卻在浪費人才,這不是犯罪是什麼?

皇上,臣覺得山東農墾局,尤其是白雲湖農場在青年人才使用上,非常通達,正如皇上你所說的,心胸開闊!

臣覺得大明上下就需要這樣心胸開闊的官員,才能薪火相承,不斷地把皇上制定的宏偉大業推行下去。

皇上,臣以文明建設指導委主任的身份,向皇上誠請,白雲湖農場應該作爲一個典範,不僅是大明大興新農業的典範,更是合理有效使用青年人才的典範。”

朱翊鈞點點頭:“鳳磐公這個查遺補漏很好,文明委就是做這樣的事,樹新時代文明新風,你去辦吧。”

張四維心中一喜,馬上應道:“臣遵旨。”

第892章 利國益民的千秋工程299.第299章 最大的變數第80章 又送走一位第13章 朝天觀第962章 江輪向西536.第533章 熱鬧的南苑233.第233章 又一齣戲開幕了第767章 明國的銀行能資助選皇帝嗎?第5章 糾結的張老師第812章 明國就是禮數多啊!第1章 祖孫601.第597章 日拱一卒458.第456章 西苑第一詩人第690章 惱火的潘應龍第350章 今日西苑裡全是戲614.第610章 朕的人民129.第129章 你還是老實地住在紫禁城吧109.第109章 朱翊鈞的戰略第88章 嘉靖帝又開罵了139.第139章 戎政督辦處第98章 永不陷落的車陣第708章 淚如雨下的陳榮華564.第561章 考成法中央指導委員會597.第593章 何塞飄零半生,只恨未逢明主198.第198章 家事國事582.第578章 搶抱大明粑粑粗腿第759章 我叫柯穆曼,字簡穆545.第542章 有人在通州鬧事第89章 外交和通商權第916章 遇到張四維,算你們倒黴!第932章 十一個月的大明第一第670章 煩躁的張居正550.第547章 北疆安定了第396章 滅國莫氏第663章 萬曆二年正旦138.第138章 張居正的亮劍第一刀162.第162章 暗潮洶涌第947章 抵達南京第77章 趕緊結案吧第13章 朝天觀173.第173章 太子確實難對付第373章 俺答汗的決斷!589.第585章 葉落而知秋(今天有主編推薦,小爆一下,三更)第850章 明國人膽敢主動進攻?108.第108章 不靠譜的爹第810章 朕的培養和選拔官員之道第864章 就踏馬你叫德雷克!314.第314章 外面的人不甘心,裡面的人不消停184.第184章 高拱第一刀,鹽政!第103章 太孫預判了我們的預判第59章 捅破天了!第72章 朱翊鈞的反駁422.第421章 攻守易勢第935章 白雲湖農家樂496.第494章 我們是大明忠烈!第792章 振奮人心的檢閱第786章 京師名校天壇學校551.第548章 大明在新大陸的第一座城第107章 想有大收穫就捨得下本634.第630章 真漢子從不回頭看火焰405.第404章 一念通達第702章 朕給你們指出一條發財之路432.第431章 固如金湯的升龍城第100章 從我們開始,大明不再是天子守國門第811章 開始經營天賜之地第99章 明軍到底有什麼打算?第774章 笑點和看點在哪裡?第82章 皇太孫第702章 朕給你們指出一條發財之路652.第648章 秉德各修職155.第155章 張居正被震麻了第725章 內幕浮出水面271.第271章 這是什麼大會?第901章 萬曆十年深秋第3章 朕的銀子!第394章 遠離上帝聖光的地方第964章 告別過去,走向未來第725章 內幕浮出水面638.第634章 大明那麼大朕想去看看第803章 坐火車有什麼講究?448.第446章 太子,老夫也有門生了!第846章 不是誰都能成爲大明子民的!第42章 薊遼總督楊選第823章 這些可是好寶貝!310.第310章 根子原來是禁纏足260.第260章 這事讓孤左右爲難584.第580章 心慌慌的江南士子654.第650章 心虛節更高颯颯響琅玕646.第642章 京師新面貌168.第168章 高拱回京572.第569章 海瑞要來徐府拜訪?146.第146章 帶不動的親爹第4章 倒嚴第二刀194.第194章 是殿下在給你機會第2章 倒嚴第一刀502.第499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643.第639章 雖僻遠之何傷461.第459章 浩蕩海天秋235.第235章 報恩寺案又起波瀾第828章 張居正也開竅了
第892章 利國益民的千秋工程299.第299章 最大的變數第80章 又送走一位第13章 朝天觀第962章 江輪向西536.第533章 熱鬧的南苑233.第233章 又一齣戲開幕了第767章 明國的銀行能資助選皇帝嗎?第5章 糾結的張老師第812章 明國就是禮數多啊!第1章 祖孫601.第597章 日拱一卒458.第456章 西苑第一詩人第690章 惱火的潘應龍第350章 今日西苑裡全是戲614.第610章 朕的人民129.第129章 你還是老實地住在紫禁城吧109.第109章 朱翊鈞的戰略第88章 嘉靖帝又開罵了139.第139章 戎政督辦處第98章 永不陷落的車陣第708章 淚如雨下的陳榮華564.第561章 考成法中央指導委員會597.第593章 何塞飄零半生,只恨未逢明主198.第198章 家事國事582.第578章 搶抱大明粑粑粗腿第759章 我叫柯穆曼,字簡穆545.第542章 有人在通州鬧事第89章 外交和通商權第916章 遇到張四維,算你們倒黴!第932章 十一個月的大明第一第670章 煩躁的張居正550.第547章 北疆安定了第396章 滅國莫氏第663章 萬曆二年正旦138.第138章 張居正的亮劍第一刀162.第162章 暗潮洶涌第947章 抵達南京第77章 趕緊結案吧第13章 朝天觀173.第173章 太子確實難對付第373章 俺答汗的決斷!589.第585章 葉落而知秋(今天有主編推薦,小爆一下,三更)第850章 明國人膽敢主動進攻?108.第108章 不靠譜的爹第810章 朕的培養和選拔官員之道第864章 就踏馬你叫德雷克!314.第314章 外面的人不甘心,裡面的人不消停184.第184章 高拱第一刀,鹽政!第103章 太孫預判了我們的預判第59章 捅破天了!第72章 朱翊鈞的反駁422.第421章 攻守易勢第935章 白雲湖農家樂496.第494章 我們是大明忠烈!第792章 振奮人心的檢閱第786章 京師名校天壇學校551.第548章 大明在新大陸的第一座城第107章 想有大收穫就捨得下本634.第630章 真漢子從不回頭看火焰405.第404章 一念通達第702章 朕給你們指出一條發財之路432.第431章 固如金湯的升龍城第100章 從我們開始,大明不再是天子守國門第811章 開始經營天賜之地第99章 明軍到底有什麼打算?第774章 笑點和看點在哪裡?第82章 皇太孫第702章 朕給你們指出一條發財之路652.第648章 秉德各修職155.第155章 張居正被震麻了第725章 內幕浮出水面271.第271章 這是什麼大會?第901章 萬曆十年深秋第3章 朕的銀子!第394章 遠離上帝聖光的地方第964章 告別過去,走向未來第725章 內幕浮出水面638.第634章 大明那麼大朕想去看看第803章 坐火車有什麼講究?448.第446章 太子,老夫也有門生了!第846章 不是誰都能成爲大明子民的!第42章 薊遼總督楊選第823章 這些可是好寶貝!310.第310章 根子原來是禁纏足260.第260章 這事讓孤左右爲難584.第580章 心慌慌的江南士子654.第650章 心虛節更高颯颯響琅玕646.第642章 京師新面貌168.第168章 高拱回京572.第569章 海瑞要來徐府拜訪?146.第146章 帶不動的親爹第4章 倒嚴第二刀194.第194章 是殿下在給你機會第2章 倒嚴第一刀502.第499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643.第639章 雖僻遠之何傷461.第459章 浩蕩海天秋235.第235章 報恩寺案又起波瀾第828章 張居正也開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