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7章 番外三
韋六順站在喧鬧的瑞陽城(伊基克),有些迷茫。
他是啓州枹罕郡(玻利維亞)清源縣人,屬於前夏遺民,現年十八歲。
他的祖父、父親曾經在西班牙人波多西銀礦做苦役,祖父喪生在那裡,十五歲的父親也奄奄一息。
幸好祖家來人,趕走了該死的西班牙人,把大家都解救出來。
過了幾年,波多西銀礦被改建成啓州礦業公司,他父親成了礦業公司一位工人。
同樣是挖坑,韋六順父親不用自帶乾糧,服勞役一般無償奉獻。
在礦業公司工作是辛苦,卻有水泥房子住,有食堂吃飯,有工服發放,還有豐厚的薪水,在礦上供銷社,想買什麼就買什麼。
礦上的工人,很快就成了方圓數百里引人矚目的人物。
以前抗拒挖礦,現在想方設法進到礦裡去挖礦。
韋六順父親很快就與附近一個部落酋長的女兒成親,生下韋六順兄弟姐妹七人。
韋六順是老六,所以叫韋六順。
韋六順父親的名字以前叫維斯加爾布雅.達斯維易足足十七個字,翻譯過來就是白色石頭下那戶人家在第六次月圓時生的男孩。
純印加口語音譯,因爲印加人沒有文字。
戶籍統計時,工作隊給韋六順父親取了一個名字,叫韋白石。他母親的名字叫穆七巧。
韋六順從小在礦上子弟學校上學。
他很有讀書天賦,在姐姐紛紛嫁人,哥哥們進入礦業公司,以及當地的運輸社和農墾局時,他考入了枹罕高中。
枹罕高中就讀三年後,他又考上了夏州大學。
家裡人希望他考商州大學。
商州大學在句芒城,離枹罕郡比較近。
夏州在夏州太平城,太遠了,好幾千里路,父母親都擔心路途太遙遠了,不安全,回家也不方便。
可韋六順心裡憋着一口氣,我要考就考最好的大學,艮巽新大陸上,最好的大學就是夏州大學。
看着紅彤彤的錄取通知書,父母親淚流滿面,然後趕緊搽拭乾淨眼淚,招待前來賀喜的左鄰右舍。
礦上每年都有幾人考上商州和夏州大學,這一次礦上也敲鑼打鼓地派人來送光榮匾,還有豐厚的獎勵
五百圓,足夠韋六順讀完四年大學了。
父母親又給他塞了一百圓積蓄,整理了不少衣物。
錄取通知書有說,學校包乾住宿,從牀鋪到被褥,不需要帶厚厚的棉被。
但是家裡準備的行李,還是有足足兩大袋,幸好枹罕郡到明陽郡,修建有一條順着山谷修建的,翻越流波山(安第斯山脈)的直道,馬車直通。
韋六順來到明陽郡瑞陽城,有點懵。
瑞陽城太繁華了,比枹罕郡治熾陽城要繁華十倍。
街道上人頭涌動,熙熙攘攘。
街道兩邊商鋪林立,商品琳琅滿目,讓人目不暇接。
韋六順在車站找了一個車伕,把行李拉上,直奔瑞陽學政局。
到了瑞陽學政局,他拿出身份證件,還有錄取通知書,很快就得到學政局一位副局長的接見。
“韋六順,好,我們啓州的才俊!你考上夏州大學,替啓州的父老鄉親們爭光了!”
副局長叫舒文采,很年輕,二十多歲。
“我安排招待所,先讓你住下。再叫人去港口輪船局,給你買一張船票。瑞陽去鬆門港的班船,一旬一趟,你得等幾天。
先住下,招待所裡有其它郡考上夏州和商州大學的學子,屆時你們一班船北上。你可以跟他們認識認識,都是啓州老鄉,去了夏州商州,以後多個照應。”
“謝謝舒局長。”韋六順看舒文采的樣子,有些好奇地問,“舒局長,你是祖家過來的?”
“對,不才是京師人士。大學畢業後自願報名支邊,來了啓州。”
韋六順眼睛一亮,“舒局長是祖家哪所大學畢業的。”
舒文采擺了擺手,“我高考沒考好,只考上了隆慶師範大學。”
“隆慶師範大學!”韋六順眼裡的光更亮了,“不知道我有沒有機會去祖家大學進修。”
“有的!”舒文采大聲道,“去年禮部行文,從萬曆二十年開始,夏商啓等新州大學,每年推薦一批優秀才子,回祖家大學進修兩年。
你趕上好機會了。”
韋六順大喜,“萬曆二十年,就是從今年開始了?”
“對,所以好好把握,去祖家進修兩年,不僅對你前途大有幫助,也能讓你大開眼界。
世界如此之大,大明如此煌煌,不親眼看看,我等男兒豈不虛度一生!”
韋六順欣然道:“對,舒局長說得對!”
突然,有位官吏跑進會見室,跟舒文采說了兩句話。
舒文采臉色驟變,黯然神傷,淚流滿面。
“舒局長,怎麼了?”
“剛收到無線電報,海公去世。”
“海公,海青天?”
舒文采搽拭着眼淚問:“你也熟悉海公事蹟?”
“當然知道,從小學我就聽老師講起海公的事蹟,剛正不阿,爲民做主。萬曆聖天子讚譽他是大明的良心,中華民族的脊樑。”
“是啊,海公仙逝,聖天子下詔,舉行國葬,全明降國旗三日先有太嶽公國葬,現在又是海公。
他們那代人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時代和歷史的重任,將由我們擔起。”
韋六順身子一直,雙目炯炯,不過他有些好奇。
“舒局長,學生看你和海公很有淵源。”
“家父與海公數十年交情,名爲主僕,實爲父子。我等也一直視他爲祖父對不起!”
舒文采終於忍不住,起身衝出會客室,然後聽到一陣壓抑又痛徹入骨的哭泣聲傳進來。
韋六順心中感慨萬千,雖然他從小聽說過張居正、海瑞、戚繼光、俞大猷等當世名臣的事蹟,視他們爲偶像,但畢竟只是聽說,沒有親身接觸。
心有悲慼,但是無法做到像舒文采那般切身悲痛。
下午,舒文采強打着精神,在招待所飯店宴請韋六順等二十二位考上夏商州大學的啓州學子們,爲他們送行。
在飯席上,韋六順認識了啓州本地學子廖學賢,他是移二代,父母親是第一批移民啓州,建設瑞陽港的祖家人。
廖學賢生性豁達,“我原籍陝西榆林。聽我父親說,老家附近是黃帝陵,那是我們大明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根。
這輩子我一定要去祖家,去承天門叩拜聖天子,再去老家祭祖,然後去黃帝陵.”
啓州本地學子胡北麟。
他祖輩跟韋六順一樣,有人死在胡安科塔銀礦,他父親也成了改建後的胡塔礦業公司的工人。 胡北麟有兄弟姐妹八個,是按照東南西北上下左右來分,男的叫虎豹麟,女的叫鳳雀燕,一目瞭然。
他從小也是在礦業子弟學校上學,然後考上了鹽川郡(秘魯)中學,這次考上商州大學。
韋六順數了一下,二十二位同學,移二代有九位,其餘都是前夏遺民,其中十一位是礦業公司、農墾局、港務局職工子弟,還有兩位是普通前夏遺民的子弟。
過了四天,韋六順等二十二位學子,被舒文采送上隆昌號機帆船。
隆昌號機帆船,是裝有蒸汽機的兩千六百噸飛剪船,無風時船速可達十節。順風可以跑出十八節船速。
京畿船舶局金州造船廠製造,萬曆十五年下水,十六年來到夏州,成爲東太平洋船運公司的一艘客貨混裝船,專跑瑞陽經句芒到鬆門港的航線。
出港第一次看到大海,韋六順等人在甲板上又喊又叫,互相擁抱,熱淚盈眶。
旁邊走來走去的水手們就像在看一羣大傻子。
沒到一小時,韋六順等人就吐得天昏地暗,躺在船艙客房的牀上,再也起不來。
十五天後,隆昌號抵達句芒港。
胡北麟等十五人在這裡下船,自去商州大學報名。
韋六順等七人跟着下船,在商州的州治,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最重要的中轉站,巽洲最繁華的城市遊覽。
在這裡,韋六順驚奇地看到傳說中的鐵路和蒸汽機車。
這條鐵路耗費了六年,從太平洋沿岸的句芒港一直通到大西洋的春木港。
據火車站的人介紹,這條鐵路全長九十一公里,直接通到兩地的港區。對開復線,所有的鐵軌和設備,包括火車頭都是從直沽港和秦皇島裝船,運到這裡。
“幸好萬曆十八年,開通了蒸汽鐵殼輪船航班。鐵殼輪船載重七千五百噸,裝載了四臺前進二型蒸汽機車,二十節車皮,以及相應的煤水車和配件。
也幫助我們建立了一個火車維修廠
同學們,大明日新月異,朝氣蓬勃。你們可算趕上了好時機。好好讀書,把我們巽洲建設得更加美麗!”
“好!”
韋六順等人激動地鼓掌。
當他們站在站臺上,看着前進二型蒸汽機車,吐着白氣,拉着長長的車皮,呼嘯地向大西洋疾馳而去,他們心裡不由生起無比的自豪!
這就是我們的大明啊!
在句芒城停了兩天,隆昌號繼續啓航北上。
第十二天,隆昌號來到長樂港,入港時,恰好看到從青島港駛來的膠州號。
膠州號是京畿船舶局秦皇島造船廠製造的第一代全鐵殼蒸汽輪船,萬曆十五年下水,載重六千五百噸。
現在屬於遠洋輪船北方公司,專跑青島經東隅港、扶桑羣島檀香山港到長樂港這條線。
聽到消息,韋六順等七人掙扎着從牀上爬起來,來到甲板上,扶着船舷,看着膠州號巨大的船體,吐着黑煙,如曾經在海上看到的過的大鯨魚,破開海浪,緩緩駛進長樂港。
“相信不遠的一天,我們一起乘坐這鐵殼蒸汽輪船,一起去祖家進修!”
韋六順轉頭對廖學賢等人說道。
“好!我們一言爲定!”
七個人的身影站在碧海藍天下,如同刻進了一幅畫裡。
隆昌號在離開瑞陽港第二十四天後,緩緩駛進了鬆門港。
剛進港區,韋六順就感受到了截然不同。
這裡停泊的船隻,比他這輩子見過的船加在一起還要多。
不過再仔細一想,二十多天前他第一次出遠門,第一次見到大海,第一次見到船,見過的船也不多,加在一起也沒有多少。
韋六順覺得,鬆門港裡的船,比礦上家屬區後面那片大山上的樹木還要多。
有風帆船,有機帆船,有鐵殼蒸汽輪船,有武裝商船,有航班船,有漁船,還有戰艦,密密麻麻有序地停泊着。
碼頭上的吊塔,一座接着一座,與河邊的石頭一樣多。
目不暇接中,韋六順跟着廖學賢等人下了船,先經過邊境局和海關檢查。
他們看到一羣葡萄牙人和阿拉伯人,在另外一邊排隊。在更邊上,看到一羣卷頭髮紅鼻子的男人,縮着頭,直着脖子在排隊。
一起排隊的商人說,那些人是愛爾蘭人,是從愛爾蘭島僱傭過來,修築貫穿艮洲大陸的鐵路。
“愛爾蘭島,現在不是大明保護國嗎?”
“對。愛爾蘭人倍受英格蘭人欺壓,被凌辱了數百年,我大明主持正義,幫他們從英格蘭人的魔爪中解救出來。
同時也僱傭他們到艮巽洲幹活.”
“他們會不會留在這裡不走了?”
“大明的便宜,豈是他們能便宜佔走的?他們又不是中華民族遺脈,憑什麼給他們享受大明的好處。
不過他們在我們這裡待幾年,學得一身本事,回去後也能把愛爾蘭建設得更好。”
韋六順等人很容易就過了邊境和海關檢查,出了碼頭,看到出口大門口豎着十幾塊橫幅。
“太平理工學院新生接待處。”
“鬆門航海學校新生接待處。”
“楚馬農牧學校新生接待處。”
“梅江醫護學校接待處。
不過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中一條橫幅。
“夏州大學新生接待處。”
所有路過的行人,都會看一眼,投去羨慕的眼神。
韋六順、廖學賢七人昂首挺胸地走過去,遞上自己的錄取通知書。
他們坐上一輛公共馬車,上面除了韋六順七人,還有其他十幾位。
有來自寧州寧遠郡(西雅圖、溫哥華一帶)、黑雲郡、耀石郡(墨西哥)、平武郡(得克薩斯州、新墨西哥),也有河川郡(密西西比河西部、阿肯色河南部)以及更遠的殷州(密西西比河地區)地區來的新生。
有移二代,也有當地的前商遺民。
一位來自耀石郡的新生大聲道:“同學們,我們一路上不能這樣乾坐着,大家一起唱首歌吧!”
“好,唱什麼歌?”
在座的人大多數都不是靦腆的人,紛紛響應。
耀石郡的新生揚聲高唱:“漢家君臣歡宴終,高議雲臺論戰功。”
衆人齊聲合唱:“天子臨軒賜侯印,將軍佩出明光宮。”
頓了一下,又有人帶頭,衆人合唱。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
推薦新書《我只是牛馬,卻要我去拯救人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