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朕也只能想一想

張居正拿着張四維的信,就着明亮燭臺細細地看了起來。

曾省吾坐在他對面,看到他的臉色微微有變。先是沉思,然後眉頭微微皺在一起,隨後眼睛裡閃過一絲失落。

老師這是怎麼了?

誰寫來的信,說了些什麼,讓老師如此反應?

看完信的張居正臉色恢復正常,不慌不忙地把信收了起來。

“張鳳磐寫來的信。”

“老師,張鳳磐不是在武昌嗎?”

“對,在武昌盤桓了一些時日,準備去長沙。”

“長沙?”

“對,湖南布政司和撫臺不是聯袂上了一份奏章嗎?”

曾省吾想了想,“老師一說,學生想起來了。湖南藩司和撫臺聯袂上疏,請求把嶽麓書院和鄴侯書院合併,改建爲湖南省公學。”

說到這裡,曾省吾搖了搖頭,“凌撫臺和胡藩司盡在想好事。省公學一年需要多少經費錢款?光是每晚給那些學子晚自習用的蠟燭就是一筆不菲的支出。

現在國庫雖然寬裕了些,可也沒有款遇到可以大手大腳。老師在內閣會議上,再三討論,才定下省級公學暫設定九所。

上海有錢,自己掏錢,硬生生砸了一所省級公學,無可厚非。

湖南有錢嗎?沒錢,大頭還得內閣出。那他們想什麼好事,南方加上南京,內閣纔給了四個名額,湖南憑什麼還要硬生生憑空變出一個來?”

張居正看着曾省吾,心頭所動。

自己老了,執政不了幾年。可新政改革不是十年就能做完的,必須有人二十年,三十年堅持做下去。

自己必須也有衣鉢傳人啊,真正的衣鉢傳人,把新政改革繼續延續下去。

“三省,很多東西不能算經濟帳,還要算政治帳,有時候政治賬,比經濟帳更重要。王子薦在這份奏章的附議,你看了嗎?”

曾省吾在腦子裡想了想,把那份附議調出來回顧了一遍,再對照老師的話,猛然間就悟到了。

還能這樣玩啊,不愧是四十歲未到就成爲六部尚書,外鎮一方。

“老師一指點,學生悟到了。王督憲在附議裡給內閣算政治帳。站在改土歸流的角度上,內閣必須爲湖南增設一個省級公學的名額。

這是政治需要。”

“對。改土歸流是大明目前安內的國策,這是皇上在資政會議和御前朝議會議上,再三強調過的。

偏偏目前的改土歸流工作,又是王子薦在主持,他附議說出來的話,分量不輕啊。老夫和內閣不得不慎重考慮。”

曾省吾順着張居正的指點,繼續思考下去,“如此說來,凌撫臺和胡藩司這份上疏,跟王督憲通過氣,甚至得到了他的授意。

王督憲確實立意高遠,手段高明,把天時地利人和用得恰到好處。”

張居正意味深長地問道:“三省,那你說說,王子薦這麼做,有什麼好處?”

曾省吾想了想,“老師,說實話,學生有點想不明白。王子薦把改土歸流的事做好了。比如把播州楊家滅了,再進而降服永安奢家和水西安家,完成川南貴州的改土歸流,已經是大功一件。

他何必又節外生枝,支持湖南藩司和撫臺去申請省級公學。這個難度極大,搞不好鎩羽而歸,搞得大家都沒有了臉面。”

張居正哈哈一笑:“三省啊,王子薦不到四十就身居高位,他除了會立功之外,還會分功。”

“分功?”曾省吾一愣,“老師是說申辦湖南省級公學,他在幕後出大力,但功勞大頭歸凌撫臺和胡藩司?”

“孺子可教。”張居正讚許地點點頭,“沒錯。王子薦立武功,這文功自然就分給凌汝成和胡伯安。兩人本來在改土歸流中分潤了不少政績功勞,現在又有一份不小的文功落到頭上,肯定欣喜萬分。”

“可是老師,申辦湖南省級公學,非常困難,很容易就被內閣駁回。前些日子,浙江、廣東、江西撫臺和藩司都聯袂上疏,請求建立省級公學,全被老師駁回。

要是被駁回,湖南的面子都不好看,王督憲就會弄巧成拙。”

“正是非常困難,要是被王子薦做成了,才顯得這份功勞貴重,才顯得他有本事。要是事事做別人都能做的事,王子薦能走到今天這步?

這麼說吧,只要播州土司城攻克,楊家覆滅的捷報傳到京師,老夫就算是要緊牙關,想方設法去籌經費,也要批覆同意湖南申辦省級公學的上疏。

三省,這就是算政治賬,政治賬比經濟賬要高一籌。”

曾省吾不敢置信,“老師,楊氏盤踞播州六百年,那裡又山高林密,地勢險要,王督憲這麼有把握?”

“事事都有把握了再去做,好處能輪到你?”

曾省吾至此明白了老師張居正的指點之意,也領悟到老師對自己的期盼。

“老師,如此看來,王子薦真是位強勁的對手。”

張居正看着曾省吾,連連搖頭,“三省,你是明白了,但還沒悟透啊。你的對手不是王子薦。”

曾省吾目光一閃,“老師,請問說誰?”

“當初在皇上眼裡,比你更合適通政使之位的是誰啊?”

“潘鳳梧!”

張居正捋着鬍鬚,欣慰地點點頭,“三省,喝茶,這是老夫家鄉的茶,有楚地特有的香氣,你喝一喝,是不是合口味。”

曾省吾端起茶杯,抿了幾口微微冒熱氣的茶,“嗯,果真是楚香自中來啊!老師,能不能送學生一些。”

張居正仰首哈哈大笑,“前些日子,江陵送來了四斤,老夫給潘思明(潘晟)、方行之(方逢時)各送了一斤,再送你一斤又何妨。”

曾省吾心頭一動,起身高叉手長揖道:“學生謝過恩師。”

張居正越發滿意,右手揮了揮,“三省坐。”

“三省知不知道內閣政事堂有一塊匾。”

“學生知道,是世宗皇帝親筆題寫的,‘一團和氣’。”

“一團和氣,鬥而不破也。三省,你要記住了。”

“學生記住了。”

過來半個小時,曾省吾起身告辭。

張居正叫張桐代他相送,自己走到書案後,展開金花五色箋信紙,輕輕磨墨,提起湖毫,蘸了蘸墨汁,略微一想,運腕寫道。

“鳳磐賢弟,接信甚喜你所言之事,愚兄心領。賢弟維護之心,愚兄感激不盡”

一氣寫完,張居正放下湖毫,長舒一口氣,靜待墨跡自幹。

“張四維,你比百戲雜耍的還要會跳啊,現在又要改換門庭,也罷。你這樣的三姓家奴,去哪裡都是一樣。

這是欒永芳之事,你和沈一貫是首惡,老夫只是被牽連。別人記不得,有人記得。你以後且等着”

張居正剛自言自語到這裡,心頭一動,若有所悟。

“原來如此,老夫只是受了無妄之災啊。張四維、沈一貫,老夫就等着看你們的下場。呵呵。”

曾省吾出了張府,跟張桐拱手告辭,鑽進等在府門口的馬車。

馬蹄聲響,清脆的聲音在仁壽坊街面上迴響。

曾省吾透過車窗看着巍峨的張府正門,心有所動,嘴裡輕輕地念道:“潘應龍!”

第二天中午吃完飯,署理順天府尹潘應龍在池家四方茶館裡坐着,它位於順天府衙附近的椿芽巷。

等了十幾分鍾,一身便裝的朱翊鈞帶着祁言走了進來。

“朱公子。”

“潘先生。”

朱翊鈞笑呵呵地答道。

“潘先生不要煩我老是拉着你到處看,主要是京師日新月異,看也看不夠。”

潘應龍笑着答道:“公子說笑了,你拉着在下到處看,是好事,要是不拉着在下看,在下怕是吃不下飯睡不着覺了。”

朱翊鈞哈哈大笑。

“朱公子,今天想去哪裡看看?”

“去西湖、玉淵潭一帶看看。”

“朱公子想看看新擴建的西城大學區?”

“是的。”

“好。朱公子請。”

一行人上了馬車,直接出了安定門,然後沿着北城牆外的官道向西,過德勝門,一路疾行,一個多小時後來到西湖。

下了馬車,朱翊鈞看到眼前一片湖泊,湖面廣闊,波光粼粼。

這就是昆明湖啊!

潘應龍指着湖面說道:“朱公子,這就是西湖,當地百姓也叫它七裡濼。因爲天底下最著名的西湖在杭州,爲了以示區別,很多人還叫它七裡濼。”

朱翊鈞笑着答道:“此西湖不比彼西湖差啊。”

“朱公子,聽聞有人奏請要把這裡改爲皇家園林,被否了?”

“天子已經佔了西苑三湖,他總不能把天下的好東西都佔了吧,所以否了。而且避暑的皇家園林修在承德城,比這氣魄多了。

秦皇島也修了一個海邊皇家避暑莊園,在陽臺推開窗戶就能看到海,比看這個小水泡要舒坦多了。”

“朱公子果然不是凡人,境界高遠。”

“少拍馬屁了,繼續介紹吧。”

“是。朱公子,這七裡濼原本是通惠河的水源。”

“通惠河的水源?”

“是的。通惠河乃前元郭守敬主持開鑿的,漕運從通州可直達大都城內積水潭、什剎海。積水潭以上的河道叫三里河。

三里河出自昌平神山泉,南匯一畝、馬眼二泉,繞出甕山後匯入七裡濼,再東入都城西水門,貫積水潭什剎海,又東至月橋,入內城,南出都城東水門,過大通橋,又東五十餘里至通州,入白河,也就是現在的潞河。

只是三里河在元末時淤廢。國朝成化、正德、嘉靖三朝都反覆疏浚過,但昌平一帶的泉水還是日見乾枯,喪失漕運功能,僅僅維持七裡濼、積水潭、什剎海等海子的水量。”

朱翊鈞走在湖邊,觸目之處無比荒蕪,湖水盪漾,周圍全是蘆葦叢,跟記憶中的昆明湖景色截然不同。

“想不到這裡是西苑的三海子湖的來源處。”

“是的朱公子。只是現在昌平、玉泉山等地的泉水小河,日漸乾枯,順天府做了一份京師規劃,在西山南邊開鑿一條水渠,修三道閘,把盧溝河的水引到西湖。

再沿着三里河故道直下七賢湖,然後再分成兩支,一支走南長河故道,入西水門進積水潭,維持什剎海、西苑三海子以及金水河、皇城護城河的水量,再出泡子河,匯入內城護城河,直通通惠河。

另一支繼續沿着三里河南下玉淵潭,再向南直抵南苑西邊,匯入南苑湖,南苑湖再開鑿水渠直抵大通橋,連通三里河。”

“規劃宏偉啊。”

“朱公子,京城南邊、西邊多澤地和水泡子,蠅蟲聚集,野獸出沒,也是許多爲非作歹之人聚集的地方。

順天府決心對這些地方進行整治,作爲學校、公園、體育館、療養院等公共場所,同時調解盧溝河水量。”

“調解盧溝河水量?”

“朱公子,盧溝河連同上游桑乾河,降雨不均,豐枯交替。

根據老農講述,還有順天府架閣庫的記載,有的年份,大雨磅礴,連綿不絕,足足從六月初下到七月底,洪水氾濫,然後其它月份少雨無雨。

有的年份,乾脆六七月就下幾天雨,然後全年少雨無雨,整個河牀都露底了。”

朱翊鈞點點頭。

北京的天氣就是這個鬼樣子。

前世時他曾經在網上看到過一份資料,說北京和附近的河北地區降水具有時空分佈不均,豐枯交替發生等特徵。

多年平均降水量六百一十四毫米。

降水年際變化顯著,豐水年多達一千四百毫米,枯水年僅三百八十一毫米。

豐枯連續出現的時間一般爲兩至三年。受季風氣候影響,年內各月、季節極不均勻,七、八兩月佔全年降水問題的百分之六十,春冬兩季僅佔百分之十一。

而北京和附近河北地區的河流,大部分彙集成了海河,位於海河下游的天津就承受了它不該承受的重壓。

現在的海河叫衛河,天津衛的那個衛,也是讓直隸巡撫胡如恭頭痛的一條河。

要想治理好衛河,就得從中上游開始。潘應龍這個思路非常正確。

“順天府還想着聯合直隸布政司,在保安縣洋河和桑乾河交匯下方,依照地勢修建一座水庫。不過這只是想想而已。”

潘應龍訕笑地說道。

你也只敢想想。

那個位置就是後世的官廳水庫,沒多遠就是天壽山,成祖皇帝起的諸多先帝陵墓都在那裡,不要說修水庫,你多挖幾鋤頭都要被人噴死。

風水!

知道什麼叫龍脈嗎!

朕也只敢想想!

朕膽子再大,也不敢在祖宗陵墓上方不遠的地方修個湖泊一樣的大水庫,太超現實主義了。

朱翊鈞笑了笑,指着西湖東南方向問道:“那裡是一片工地,在修什麼?”

27.第27章 父與子454.第452章 建設大西北129.第129章 你還是老實地住在紫禁城吧148.第148章 李成樑,有牢騷憋着!285.第285章 與民爭利還是與民惠利第697章 我要打到河中去!157.第157章 料理嘉靖身後名436.第435章 這妖怪有沒有背景啊?第769章 我想爲大明萬曆皇帝畫畫第902章 《西國志略》第865章 我對大明有用處!619.第615章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283.第283章 丟你個老母,西夷人!628.第624章 一家子混蛋第38章 給海瑞上課第819章 想明白了就好!528.第525章 大明工商聯516.第513章 大浪淘沙,總有人被淘汰185.第185章 臣是太子的一條狗第911章 張四維的野望297.第297章 這小子有些真本事611.第607章 你們是大明的功臣227.第227章 謀國與謀身第706章 打響的第一炮616.第612章 你們什麼檔次,敢跟朕鬥?第912章 黃梅戲研究所第73章 萬事不要傷和氣278.第278章 圖們汗,怎麼對付?517.第514章 燕北都司295.第295章 海公,錢夠花嗎?第776章 這個大明熟!第890章 扶植爪牙第742章 這纔是他們要的與士大夫共天下242.第242章 高拱表示,我沒有意見了第78章 祖孫倆分錢143.第143章 張師傅,不妨再大膽一點!第14章 倒嚴告一段落第944章 總有刁民想害朕啊!584.第580章 心慌慌的江南士子417.第416章 王崇古的苦諫第914章 大明門東會堂開會547.第544章 鑼鼓喧天迎海瑞598.第594章 那我們就將計就計!445.第443章 忙碌的徐渭第719章 風雷行動!260.第260章 這事讓孤左右爲難598.第594章 那我們就將計就計!第666章 李贄的戰鬥力588.第584章 黔驢技窮470.第468章 嚇了一跳的胡宗憲第695章 沒完沒了是吧!511.第508章 這案子我也背不動啊!第935章 白雲湖農家樂431.第430章 王家兄弟第889章 新的三邊總督110.第110章 收其巢穴,化其種類第730章 帶頭人不行是大問題319.第319章 午門哭闕461.第459章 浩蕩海天秋第667章 請稱我一聲前輩496.第494章 我們是大明忠烈!442.每日更新變化說明572.第569章 海瑞要來徐府拜訪?第656章 居然有人敢抓我!第779章 海瑞和王一鶚的新官職第766章 馬塞洛驚人的發現第962章 江輪向西第364章 召集四王開會第9章 徐文長468.第466章 樸實無華的新時代來臨一刻第60章 還是世子能折騰598.第594章 那我們就將計就計!565.第562章 張居正微訪戶部第698章 哈林汗的萬里江山第842章 想不想當遺民女婿?406.第405章 咬住圖們汗!175.第175章 這對祖孫太壞了!564.第561章 考成法中央指導委員會第685章 不買對的只買貴的!第703章 非常牛的船長469.第467章 故紙堆裡找不到未來的光第394章 遠離上帝聖光的地方513.第510章 我們一時接受不了啊!第759章 我叫柯穆曼,字簡穆第48章 一場驚人的大勝第897章 潼關是陝西的!第721章 小子,要依法繳稅啊!248.第248章 這就是大上海啊!第817章 灤鋼職工醫院470.第468章 嚇了一跳的胡宗憲516.第513章 大浪淘沙,總有人被淘汰479.第477章 你們也配姓朱!601.第597章 日拱一卒112.第112章 又侃暈一位新侍講511.第508章 這案子我也背不動啊!第824章 朝陽下的大沽港第69章 高山衛事件325.第325章 你們都想偷襲我292.第292章 世道又沒全變118.第118章 用新方式跟你們講道理
27.第27章 父與子454.第452章 建設大西北129.第129章 你還是老實地住在紫禁城吧148.第148章 李成樑,有牢騷憋着!285.第285章 與民爭利還是與民惠利第697章 我要打到河中去!157.第157章 料理嘉靖身後名436.第435章 這妖怪有沒有背景啊?第769章 我想爲大明萬曆皇帝畫畫第902章 《西國志略》第865章 我對大明有用處!619.第615章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283.第283章 丟你個老母,西夷人!628.第624章 一家子混蛋第38章 給海瑞上課第819章 想明白了就好!528.第525章 大明工商聯516.第513章 大浪淘沙,總有人被淘汰185.第185章 臣是太子的一條狗第911章 張四維的野望297.第297章 這小子有些真本事611.第607章 你們是大明的功臣227.第227章 謀國與謀身第706章 打響的第一炮616.第612章 你們什麼檔次,敢跟朕鬥?第912章 黃梅戲研究所第73章 萬事不要傷和氣278.第278章 圖們汗,怎麼對付?517.第514章 燕北都司295.第295章 海公,錢夠花嗎?第776章 這個大明熟!第890章 扶植爪牙第742章 這纔是他們要的與士大夫共天下242.第242章 高拱表示,我沒有意見了第78章 祖孫倆分錢143.第143章 張師傅,不妨再大膽一點!第14章 倒嚴告一段落第944章 總有刁民想害朕啊!584.第580章 心慌慌的江南士子417.第416章 王崇古的苦諫第914章 大明門東會堂開會547.第544章 鑼鼓喧天迎海瑞598.第594章 那我們就將計就計!445.第443章 忙碌的徐渭第719章 風雷行動!260.第260章 這事讓孤左右爲難598.第594章 那我們就將計就計!第666章 李贄的戰鬥力588.第584章 黔驢技窮470.第468章 嚇了一跳的胡宗憲第695章 沒完沒了是吧!511.第508章 這案子我也背不動啊!第935章 白雲湖農家樂431.第430章 王家兄弟第889章 新的三邊總督110.第110章 收其巢穴,化其種類第730章 帶頭人不行是大問題319.第319章 午門哭闕461.第459章 浩蕩海天秋第667章 請稱我一聲前輩496.第494章 我們是大明忠烈!442.每日更新變化說明572.第569章 海瑞要來徐府拜訪?第656章 居然有人敢抓我!第779章 海瑞和王一鶚的新官職第766章 馬塞洛驚人的發現第962章 江輪向西第364章 召集四王開會第9章 徐文長468.第466章 樸實無華的新時代來臨一刻第60章 還是世子能折騰598.第594章 那我們就將計就計!565.第562章 張居正微訪戶部第698章 哈林汗的萬里江山第842章 想不想當遺民女婿?406.第405章 咬住圖們汗!175.第175章 這對祖孫太壞了!564.第561章 考成法中央指導委員會第685章 不買對的只買貴的!第703章 非常牛的船長469.第467章 故紙堆裡找不到未來的光第394章 遠離上帝聖光的地方513.第510章 我們一時接受不了啊!第759章 我叫柯穆曼,字簡穆第48章 一場驚人的大勝第897章 潼關是陝西的!第721章 小子,要依法繳稅啊!248.第248章 這就是大上海啊!第817章 灤鋼職工醫院470.第468章 嚇了一跳的胡宗憲516.第513章 大浪淘沙,總有人被淘汰479.第477章 你們也配姓朱!601.第597章 日拱一卒112.第112章 又侃暈一位新侍講511.第508章 這案子我也背不動啊!第824章 朝陽下的大沽港第69章 高山衛事件325.第325章 你們都想偷襲我292.第292章 世道又沒全變118.第118章 用新方式跟你們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