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上,評價一個門派實力如何,除了這門派的歷史底蘊、山門規模、弟子數量外,最重要的,就是鎮派高手的實力和數量了。
要論高手,毫無疑問宗師高手就是最頂端的存在,只要有一位宗師高手坐鎮,哪怕是沒有任何底蘊、剛剛新建的門派,在江湖上說話,照樣底氣十足。
但宗師高手數量稀少,哪怕是那些傳承十分悠久、底蘊雄厚的頂級大門派、大世家,都很難保證宗師不會斷檔。
近十年來,天榜上就沒有加過人,反倒是隕落了像蔣麟這樣的大宗師。雖然肯定有一些沒怎麼在江湖上行走的宗師高手未被列入天榜,但也足以說明,宗師是多麼的稀有和難得了。
淮安城裡也有一位宗師,老宗師滕烈已經年過七十了,而且滕家也一向比較低調,除了滕烈外,並沒有其他一流以上的高手在江湖行走,這些年更像是個普通的地方豪族了,並未介入到太多江湖事中。
但滕烈本人,在江湖上還是極有地位和威望的,特別是在江南、直隸一代,江湖上有什麼事情,基本都還是會請他做個見證,哪怕他基本不發表什麼意見,只是當個老好人。
說起來,滕家算不上極有傳承的武林世家,整個家族歷史,出過的一流高手一隻手都能數過來,而且都是近幾年纔出現的。但在洪武年間,卻是出了兩位宗師。
其中一位自然就是滕烈,而另一位,則是曾經攪得整個大明江湖腥風血雨的魔教教主滕青。
雖然滕青只能算是滕家的旁支子弟,但他自小出生在淮安府滕家,也是要叫滕烈一聲伯父的,所以滕青成了魔教教主,禍害武林,滕家自然沒法完全脫了干係。
後來還是滕烈幫助蔣麟創建武盟,又親自殺了不少魔教高手,甚至和滕青實打實地交過手,被重傷過,纔算是打消了江湖正道對滕家的疑慮和排擠。
若不是滕青成了魔教教主,單就一門雙宗師,就能讓滕家成爲最頂級的武林世家。當然,若是滕青沒有加入魔教的話,他也未必就能成爲宗師。畢竟滕家家傳的武功並不怎麼精妙,滕烈也是有了自己的奇遇後,才能夠一路突飛猛進,最終成爲宗師的。在滕烈之前,滕家連一位一流高手都沒有出過,也是在滕烈爲滕家創造、修改了武功後,才接二連三地出現了多位一流高手。
在魔教覆滅之後,滕烈並沒有大力發展滕家的勢力,反而是十分地低調,哪怕家族後輩中出了一流高手,也沒有派到江湖上行走,沒有和其他的門派、世家過多往來,似乎就只是安於一隅,不願插手江湖之事。相比起同樣在江南、直隸一代,有宗師坐鎮的薛家、彭家來,聲勢要小得太多。
但最近幾天,淮安城卻一下子多了許多江湖人,他們全都是接到了滕家的英雄貼而來。
滕烈要在淮安開一個英雄會,雖然他也是武盟的成員,但這個英雄會並不是以武盟的名義召開,既不是小盟會,也不是大盟會。而這個英雄會的目的,則是要召集江湖好漢,一起去對抗四大反王。
一般來說,江湖人對朝廷是沒有什麼好感的,甚至是天然敵對的,畢竟大多數江湖人,多多少少地都涉及到一些違法行爲,而代表朝廷的官員,和大多數出身底層的江湖人,立場本就對立。
但涉及到一些,諸如外族入侵,反賊起兵之類的事情時,江湖人又都有種俠之大者爲國爲民的覺悟。
本來四王靖難這事相當於朱家自己內鬥,一般的江湖人,特別是有門派所屬、有頭有臉的高手,除非是想博個功名出身,纔會選邊站,不然大都不會摻合其間。
但是最近的江湖輿論中,卻將四王渲染成了殘暴的兇徒,什麼屠城、吃人、殺俘各種傳言,層出不窮,說他們若得了江山,必將禍亂天下,施行暴政。
偏偏藩王們的名聲一向差勁,便是相對沒什麼醜聞的燕王,也沒法獨善其身。何況現在已經不是燕王靖難,而是四王靖難,在享受其他幾位藩王所帶來的兵力和地盤相助的時候,自然而然也會同時承擔他們的惡名。
而相對來說,建文帝登基前及登基後,在民間的名聲就要好太多。特別是對淮揚、江南幾地的減稅政策,對大明律一些酷刑的刪減,以及登基後的大赦,都讓他收買了大量民心,自然有明君、仁君的名聲。
兩相對比之下,這朱家內鬥,在江湖上的輿論,卻漸漸成了仁政和暴政之爭,四王一邊成了妥妥的反派、反賊。很多江湖人自然覺得,對抗四大反王,就是在拯救天下百姓,就是忠君愛國。
不過一向不怎麼在江湖上發聲的大宗師滕烈竟然主動出來發英雄帖牽這個頭,還是讓很多人意外。
有一些人甚至私下裡猜測,滕烈是不是已經爲朝廷效力了,這是在代朝廷招募江湖高手。
淮安城中一座小酒樓二層臨窗的位置,一男二女正一邊吃飯,一邊看着下面街道上成羣結伴的江湖人,吆喝着走過。
旁邊桌上有幾個讀書人見了這景象,都是搖頭:“一羣莽夫,能成個什麼事,就他們……怕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到了軍中,曹國公都不敢用他們。”
“小聲點,這些說不定都是亡命之徒,到時候一個不高興,就是拔刀相向,我們讀聖賢書,將來是要登閣拜相的,可不能跟他們意氣相爭。”
“……有理,這些江湖人就是武功再高,也終歸是上不得檯面之輩。”
這邊幾個書生正說着,旁邊桌上的女孩卻是忍不住笑出了聲,跟同桌的男子說道:“我還是第一次見到能把膽子小說得這麼理直氣壯的……”
其中一書生聞言,扭過頭想要爭辯,卻被同伴拉一下,使了個眼色。於是書生掃了一眼旁邊這桌的三人,心中一突,便沒敢再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