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吹打

一串連綿的長音響過,箏音漸漸停下來。

鄭朗與富弼鼓起了掌,皆道:“好曲子。”

宜兒問道:“鄭知府頗懂音律,可聽出奴這首是什麼曲子?”

“某未聽過,但某從音律中聽到洪大與陽春。”

“鄭知府果然是懂的,奴這首是新曲子,是奴譜寫的,稱它爲有腳陽春。”

“好個有腳陽春,”富弼與鄭朗相視一笑。言外有意啊,有腳陽春是誇獎唐朝名相宋璟的,稱他所過之地,象兩隻腳帶着春天到來。這是預示鄭朗以後也會是一個名相。

“春天未必,但我所過之處,能帶來一些財富,金子銀子銅子。和春……”鄭朗搖了搖頭,自己到一處,便有一處會有殺戳,不是在大海上的風險,是真正的殺戳,從臨江寺到私鹽,每一案將會有許多人頭落地,那敢稱爲春天,徐徐道:“明年會有更多的財富,但會有更多的人死!”

“奴好怕,爲什麼?”

“你義父沒有對你說過?”鄭朗問道。實際不是指海外的死亡,是本杭州內將會發生許多事,但鄭朗有意岔開話題。

宜兒茫然地搖頭。

“沒有說,你就不用問,”說着鄭朗盯着湖中勞動的百姓。

有時候鄭朗很懶的,比如這堤。

治理西湖的工程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就是今年,又分成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就是斗門,重新大修景德年間太守王濟的斗門,分爲船閘與水閘兩個斗門。水大時水閘拉開泄洪,水小時水閘關閉,擡高水位。

會有一個隱形作用,只要湖水深,淡水能滋養杭州的地下水,天長日久。杭州城內的地下水鹽鹼化減輕,最終會成淡水,那麼不用象現在這樣,僅靠六井供應城中用水。

很久後才能看到效果,眼下能將湖內的淡水蓄起來,在冬天六井也可以將淡水源源不斷地運到城內。供應城中居民用水。

船閘作用是放船進來,對此鄭朗不是很贊成,杭州本來有南北廂兩個大碼頭,一是運河碼頭,一是錢塘江碼頭。足以維持城內的供給與商業交易,商船行入城市邊上,作用不是很大。可船隻到來。會帶來許多生活拉圾,污染湖水品質。

第二是掘深湖澤,用船隻與相關的工具,將湖中的淤泥撈起來,裝上船,但這些淤泥不好安放的,於是幾乎原封不動抄襲蘇東坡的創意,從南屏山麓開始用淤泥修堤。一直修到棲霞嶺下,全長五里路。

鄭朗手筆要更大,正好手中一筆贓款子。蘇東坡治理杭州時是哭窮,俺這裡受了許多災,不能徵俺的稅。朝中各位爺爺奶奶們,求個情兒吧。於是免稅,省下來的錢,用這個錢做了許多實事。

鄭朗沒有求情,手中有錢,但現在是白條子,正好出了這件大案,案子未結,贓款於是也沒有上繳,讓他挪用了。不算違法,是用在實政上的,他職責之內的權利。

從中抽出十五萬貫。

聽到他撥出這筆款子的數量,富弼倒抽一口冷氣,僅十里長堤,十五萬貫錢,幾乎用銀子在往上堆。

可與修圩堤不同,修圩堤直接取泥,這個堤是一耙子一耙子從湖中撈起來的,原始的工具,原始的技術,成本遠比修圩堤花費更高。還有這筆錢也有其他的用場。

因此湖水遠比史上更深,堤均寬達到五十米,而不是三十六米。又沿堤準備在明年春天種上垂柳、碧桃,以及海棠、木芙蓉、玉蘭、芍藥、月季等高大的花卉,花卉下又載長草固定堤岸泥土。

除了正中留下三十米寬的人行道,兩邊各自用磚石灰泥修一個近尺高的土墩子,禁止百姓踐踏裡面的花樹。但爲了便於牲畜飲水,天熱時百姓擦汗,每隔半里路,又騰出來一些空間,築石階延伸到湖裡。

然後是橋亭,堤上修六橋,六橋名字鄭朗也懶得浪費腦細胞了,估計再浪費,恐怕也達不到蘇大才子的水平,直接引用過來,取了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六名,不同的又有七亭。

每兩橋之間,用泥巴加寬堤岸,使其寬達八十多米,修一個特大的涼亭,涼亭正中還是大道,供旅人往來,甚至車馬行駛,兩邊則是石臺、石桌石椅,便於旅人休息,雨天蔽雨。

現在到處是一片忙碌,基本開始成形了。

爲刺激百姓的積極性,鄭朗畫了一幅草圖,未來這座蘇堤,或者鄭堤的春天假想圖,將它放在長堤的東邊。一時間觀者如潮,然後拜伏。這不僅是治水,還是一處最優美的景觀。

百姓又想到鄭朗種種傳說,新知府是一個雅人,因此治圩時,幾十圩不僅是耕地,近千多裡的圩堤也成了江南最優美的景觀之一。

看着這幅美麗的圖畫,開始嗟嘆。

接着又納悶了,爲什麼這樣的一個雅人兒,不到勾欄青樓?這纔是真正風雅。

鄭朗聽到此言後,十分無語。

今年是初步的工程,明年還有,治水無他,一泄二蓄,想泄時水能排泄出去,想蓄水時水就能積蓄下來。

僅靠加深遠遠不夠的,今年只能就着原有的湖面,將所有葑菰挖掉,原有湖面挖深,讓深度保持在一丈左右。即便一丈不足,也最少讓它達到六尺以上,而不是現在的三尺有餘。

明年可以通過兌換的方式,或者直接從百姓手中購買,將湖邊侵佔的田地購回來,以及運河兩邊所侵佔的地皮,多是耕地房屋,全部退還爲湖爲運河,拓寬西湖面積與西湖外面大運河的寬度。再築長堤,植綠化。那麼西湖治理的工程才能真正結束。

這是一步到位的治理,以後只要有清廉的官員到來,時不時修理一下,最少能保持五百年西湖不會象以前那樣危害百姓。

今年還有另外一項工程,鼎湖。

有一個傳說,天下亡時鼎湖塞,天下興時鼎湖開。不大可信的,面積也不大。西湖周長三十幾裡,鼎湖周長十幾裡,長度長三倍,面積則大了近九倍。就是西湖,也遠遠沒有太湖、鑑湖等湖泊面積大,但它危害深。是因爲有杭州城。鼎湖同理,它在杭州城東北處,漢末湖壅塞,惡咸寧二年復開,孫皓以爲己瑞。既而吳滅。晉元興二年湖水赤,桓玄以爲己瑞,俄而玄敗。陳楨明初。湖又開,陳叔寶惡之,明年陳亦滅。此湖常開常塞,因此造就一個傳說,湖則天下平,湖塞天下亂。

傳說也不重要,到了唐宋時,此湖直至臨平山下。正好在大運河漕運上,中有白龍潭,風波最惡。時有船隻出事。故興起許多妖言,船主到此地後,也常燒香膜拜。

鄭朗於是到實地做了一些考察。

爲什麼一個內陸湖。又不大,風波會惡?

無關鬼神,得尋找真正的原因。看了整整一天後,纔將原因找到,不是很難。他與富弼也說過,先不能急着往鬼神上想,一想就想不好了。原來錢塘江與鼎湖是相連的,後來錢塘江因爲淤塞,漸漸東去,僅留下一些暗潭與河道通向鼎湖。久沒有人治理,湖草將湖面堵塞,這是湖閉的原因。然而遇到特大的潮訊時,潮水通過狹窄的河道或者暗潭而來,會將所有湖草沖走,於是湖開。

唐宋時錢塘江更加東去,河道消失了,可暗潭還在,潮大時這些地下河將潮水涌來,直達白龍潭,纔是白龍潭風波最惡的原因。

真相揭開,衆人莫明。

但這個暗潭更加不好找。

也不用去找,直接從源頭上治理,於湖外不遠的錢塘江邊上修長達近十里長的魚鱗塘堤,不管有什麼暗潭地下河,直接將它從源頭上封閉起來。沒有了地下河,大潮時不會有暗流衝來,那麼白龍潭的白龍也不能作怪了。

一半錢就用在這十里長的魚鱗塘上,並且是真正的魚鱗塘,從大局說,張夏治理錢塘江也算不錯的,但最好所有工程也要換成魚鱗塘,錢塘江才能真正高枕無憂。

張夏做得不錯,可想平安無事,以後還需要經常治理,不然還會出事情。

看着美麗的宜兒坐在修好的第一座長亭裡彈箏,杏兒抱琴而立,勞動的百姓會心一笑。這纔是象我們的雅知府。

不同的時代,想法也不同。

宜兒又說道:“鄭知府,能否將那一天的十面埋伏彈出來?”

“這是一首新曲子,我還沒有想好,對琵琶我也不太內行,古箏只能說勉強爲之,但宜小娘子若想聽,我可以彈出第二段,吹打。”

“謝。”

第一段列營音樂由散漸快,到最後各種音節不停的交替轉換,手法倉急,最末一段音節彷彿一艘船隻在大海風暴裡掙扎,搖搖欲墜。但到第二段,卻是一連串的長音,音律十分高昂。

僅兩段,很快再次結束。

“太短了。”

“不短,只到彈奏吹打的時候,”鄭朗道,很有深意的,但未繼續說下去,道:“富兄,小娘子,今天我正好有雅興,替你們彈奏一曲新曲。”

努了一下嘴,杏兒會意,將古琴抱過來。

手搭在琴絃上,鄭朗才覺得心靈安靜。古箏略會彈一點,可始終沒有底氣。

古琴響起,潺音串串,彷彿點點婀娜高潔的梅花,在琴絃裡不斷地開放。優雅從容的樂音,使諸人陷入一片如夢如幻的境界裡。

十分鐘的琴聲結束,諸人繼續久久不語。

鄭朗嘆了一口氣道:“我想到梅塢去看一看梅花。”

“能否將奴帶上?”

鄭朗看着宜兒,沉吟一下道:“未必能去,我還有一些事要處理,不能將所有事務丟給富兄一人,那對富兄未免太過不公平。”

富弼嘆息道:“倒沒有事兒,只是年關快要到了。”

說到這裡,他看着東方。

懂的,但鄭朗未吭聲。

沉默一會,鄭朗道:“不如這樣,今天難得的冬日和煦,又無半絲寒風侵襲,湖水清澈,我們對着這座美麗的湖泊。將公務挪於此,就在此處理公務如何?”

“這裡……”

“就在這裡,政務透明,百姓纔會相信,我在修圩時,也在圩堤上處理政務。有時候圍了許多百姓旁聽,讓他們聽聽我的難處,我的想法,一樣的做事,可百姓卻爲之心折。”

“好。”富弼欣然道。

鄭朗詭異的一笑,大富同志終於漸漸有被他拖下水的跡象,好啊好。大富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就怕他頑固不化,拿着君子黨的那一套,自己以後頭就痛了。

兩人開始坐在涼亭上處理政務。

一會兒便有一些遊人站在邊上旁聽。

對如何處理政務,普通百姓很好奇的,鄭朗這種做法,多是第一次見到。

好是好了,可自己能拿得出來。纔敢這樣做,若是齷齪事很多,敢這樣公開處理政務?

大家聽了一會。又是嗟嘆良久。

忽然遠處三匹馬疾馳而來,直衝過來,來到湖邊。三人將馬匹系在岸邊的一棵柳樹上,走了過來。

正在岸邊吃草的大青走過去,在三匹馬身上嗅了嗅,忽然高興的嘶鳴,然後……江杏兒正要過去斥責,立即將眼睛捂上。

鄭朗低頭悶笑,小青也成了大青,可杭州幾乎沒有馬,人需要,馬也需要。

三個欽差也扭頭回去看,一個個捂嘴偷笑,來到鄭朗面前,道:“鄭知府,陛下有口旨。”

“臣接旨。”

“不用下伏,陛下只是有事相詢……”然後看了看左右。

鄭朗對圍觀的百姓說道:“諸位退暫時離開吧。”

剛纔是州務,可以透明化,皇帝問的是國事,不可能也來個透明化的。大家笑了笑,離去。宜兒施了一禮,也告辭,今天是她主動前來,她所在的館閣離這不遠,聞聽鄭朗看湖,過來主動爲鄭朗鼓箏。

不但如此,從鄭家回去後,開始不留客人過夜,頂多爲客人彈一個曲兒,陪着喝幾杯水酒。老鴇與客人也不知道她與鄭朗是什麼關係,皆不敢強勸。這就是權利的力量。

實際什麼也沒有,鄭朗也聽說了,可一直沒有表態。

只留下富弼與江杏兒,小黃門帶來的兩個禁兵手持橫刀,站在亭外。

小黃門道:“見過鄭知府。”

絕對的不敢傲慢,雖鄭朗未回京,可他也知道鄭朗在趙禎心中的地位,並且這件事……

“不敢,內侍貴姓?”

“我姓孫。”

“見過孫內侍。”

孫內侍看了看湖面,好奇地問道:“這是……?”

“治湖,”鄭朗簡明扼要的將原因說了一遍。

“那麼爲什麼……”孫內侍指了指涼亭。

“若是一塊美玉,用一塊髒抹布包着,放在地攤上出售,與用一塊上等絲帕包着,放在店鋪裡出售,價會差幾何?杭州是一個好地方,反正泥無處可放,於是用泥築堤,再少花一些錢,種一些茶樹,涼亭,不僅是水利,以後也是一道明豔的風景。不是刻意爲風景花錢,錢不多,以後湖美,城更美,何樂而不爲?”鄭朗只能這樣回答了,但不是重點,又問道:“陛下問臣何事?”

“陛下有數事相詢。”

“臣不敢當,請垂問。”

“你派的那些人回來沒有?”對此無論任何人,只要知道內情的,都十分關注。鄭朗對趙禎說了一些,可未說出全部。

對倭國宋人有了一定的認識,知道東奧島產黃金,西別島出白銀,還知道畿內有山城、大和等五州,五十三郡,另東海道十四州一百一十六郡,東山道八州一百二十二郡,北陸道七州三十郡,山陰道八州五十二郡,小陽道有八州六十九郡,南海道有六州四十八郡,西海道有九州九十三郡,還有壹伎、對馬三島,各統二郡,所謂五畿七道三島,三千七百七十二郡,四百一十四驛,八十八三千三百二十九課丁。

記載對了一部分,大多數是錯誤的。

因爲平安時代倭國勢弱,沒有派出使臣前來,於是宋太宗召見了一個倭國商人,商人恥於史冊,不記。只記了一句話,召見奝然,存撫之甚厚,賜紫衣,館於太平興國寺。上聞其國王一姓傳繼,臣下皆世官。因嘆息謂宰相曰:“此島夷耳,乃世祚遐久,其臣亦繼襲不絕,此蓋古之道也。中國自唐季之亂,宇縣分裂。樑、週五代享歷尤促,大臣世胄,鮮能嗣續。朕雖德慚往聖。常夙夜寅畏,講求治本,不敢暇逸。建無窮之業,垂可久之範,亦以爲子孫之計,使大臣之後世襲祿位,此朕之心焉。”

看看人家倭國多好啊,一姓相傳。傳了那麼長時間,可中國呢,平均幾十年就換了一代江山。

不知道究裡。知道了,趙匡義不會說出這句話的。

又於硫球取硫磺,對東海那些事兒。宋朝人不陌生。

也是鄭朗所說的話讓趙禎相信的原因。

到達倭國時間也很快,前世鄭朗讀過一段史書,倭國與高麗若是順風順水,四五天船隻便可漂泊而來,鄭朗有些不相信。

但是的確如此。到倭國航線也是唐朝的航線,從明州出發,橫渡東海,到倭國值嘉島轉航到博多港,全程順水順風僅七天。唯有到高麗航線做了變動,從山東登州也改成明州,全程十五天。

宋朝與倭國使節交往不多,但與高麗使節交往頻繁,爲戰略需要才相互來往的,舉宋一國,雙方來往共達近九十次。

這個航行時間是指順水順風,逆水逆風不好說了。

因爲近,沿途多有供給,逆水逆風也可以行駛。然而到大食東非等國,路途遠,不得不隨季風而行而息,最遠的到東非,來回需要一年半時間。不是航行時間,一半時間耽擱在各個碼頭港口。

王昭明離開杭州快三個月,所以問了一下。

鄭朗道:“臣不知道,這一行不是爲了行駛,也不是爲了交往,我朝雖比唐朝弱,可在倭人心中,依然是泱泱大國,連商人前去,都十分尊重,供其衣食,初行不會難,難的是以後。時間是浪費在尋找與談判上。”

談判可以往後挪,尋找要花時間的。

給了一張地圖,能證明什麼?

比如給了一張宿務島的地圖,這種地形應當比較好找的,就那麼一個草履蟲形,十分獨特,但在陌生的呂宋羣島找到它,島嶼又那麼多,言語不通,沒有幾個月時間休想找到。

是技術落後造成的侷限性。不是在飛機裡鳥瞰,站在船甲板上看,石頭樹木,差不多一樣,要在再腦海裡形成一個直觀印象,匯成地圖,何其不易。除了擁有自己這種bug。

倭國要好一些,來往密切,地形也比較熟悉。

鄭朗想了一想又說道:“但不會等很久,相信沒有多久,會有信傳來。孫內侍若不嫌棄,留在杭州,大約相候一到兩月時間就能得到音訊。”

“好,”孫內侍說道,杭州好啊,富裕美麗,難得出遣,又是這樣的好地方。

不過想勒索不可能了。

鄭朗與王安石說過一句話,自己是將中庸寫了出來,執行很難。

自己遇到了很多事,但比起其他諸知州,還算少的。

到太平州,當時自己是狀元,又得到趙禎器重,連任職都是硃批(吏部銓選是普通的選官,到中書諸相親點,是謂東府親點,比吏部銓落的官職某種意義貴了一份,再到皇帝親點的官職,這是最貴的選官,是謂硃批官)。牛鬼蛇神主動避之三舍,自己授之其利,計往不究,大治便來了。但僅是太平州,若當時來到杭州,會有很多麻煩的。後來太平州的政績,無形中增加自己的聲威,若不是呂公弼與韓絳將馬蜂窩捅開,又會象太平州。

大背景又很好,趙禎是仁君,朝中大佬們政見不同,十惡不赦的大臣卻很少,包括夏竦。上司又不錯,張夏與葉清臣也是能臣。

這是自己主動迴避,用利籠絡,若沒有巨利,僅靠那個中庸之道,想要徹底調節,並且大治,依然不可能。

也是鄭朗迷茫的地方。

但在孫內侍眼中,杭州然是一個好地方。

鄭朗又問道:“爲什麼陛下如此着急?”

“唉,西北很有可能要出事了。”

“西北本來就要出事,臣早就說過。陛下不聽,何須嘆氣。”鄭朗沒好氣地說。

“鄭知府,這幾年有事……”

“就算有事,有了一些災害,我也出了一策,斷其商道。從吐蕃經過,那時候唃廝囉父子未曾反目成仇,若聽臣策,說不定因爲得到厚利,前兩年也不會反目成仇。吐蕃團結一心,僅憑吐蕃掣肘,李元昊分身無法。何敢反我朝?聽臣之策,朝廷又能花費多少?不授朋友之利,反養仇人惡狼的實力,臣不知道陛下在想什麼。”

“陛下也後悔了。”

“那麼臣斗膽再問一句,山遇來降,朝廷如何待之?”

今年九月發生的事,李元昊盟會諸豪,刺臂血和酒置於骷髏杯中。共飲之。這是党項人最重要的血誓,一飲此酒,不得背叛誓盟。否則會有不好的下場。

要麼你不喝,喝了必須遵守盟誓,不然上天不一定懲罰。但党項人將會與你終身爲敵。

盟誓的內容就是與諸豪先攻鄜延路,自靖德、塞門、赤城路三道並攻。

但李元昊在說假話,他要臣下諸族遵守血誓,自己卻將血誓作爲一項利用的手段與工具,進攻宋朝是假的,是試探諸豪強的心。

他不將血誓當作一回事,羣豪卻因爲有血誓,不能說假話,有許多酋豪當場反對進諫,輒殺之。李元昊的叔父也數次勸李元昊,依不聽,畏誅,與延州太守郭相約,帶妻子來降。

郭勸是直臣,爲官也清廉,但正是鄭朗不喜歡的官員類型。沒有多少才能,僅因爲有少許德操,指手劃腳,真做實事時,卻什麼也做不好。這種觀點有些偏頗。但在這件事上,郭勸的確做錯了。

換鄭朗,會親自率兵迎到邊境,然後將山遇厚待禮遇,然而郭勸很好,他親自命韓周山執山遇一家,送還李元昊,被李元昊射殺在邊境上立威。

孫內侍不能言。

鄭朗譏諷道:“孫內侍,你可知道山遇在党項是什麼地位?他是元昊的親叔叔,最頂級的幾名大臣之一,党項的所有山川地形,糧食兵馬,人員能力,瞭如指掌。縱然派出十萬斥候,也得不到山遇帶回來的消息。並且朝廷若隆重禮遇山遇,党項內部多有對元昊不服的部族,諸多部族前來投奔,沒有了百姓,就沒有了財富,沒有了戰士,元昊力弱,何敢謀反?一收一送之間,當抵十萬雄師,一億貫錢。”

“何來如此?”

“看吧,我說當抵十萬雄師,一億貫錢還是少的,有可能以後動用一百萬雄師,十億貫錢,都未必能讓党項人徹底臣服。呂公著在與陛下交談時,曾經將我說過的話對陛下提過,萬一党項人有來投,千萬要收留之,況且是山遇。這件事上,一旦元昊起兵之時,郭勸與鈐轄河陽李渭兩個無能的呱噪之臣當殺之,陛下也當下罪己詔!”

“殺之?”

“用十萬雄師的生命,與幾億貫錢的戰鬥費用,還不能讓郭勸與李渭陪葬!狗屁的文臣,怕死怕到這地步,何必到邊關!”

富弼抹汗,鄭朗,你也是一個雅人,怎能用狗屁二字。

他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罵狗屁都是輕的,鄭朗看到邸報後,都想跳腳罵娘希匹。

看到宋朝軟弱如此,李元昊終於放開膽子,僭號大夏始文英武興法建禮仁孝皇帝,改大慶二年爲天授禮法延祚元年。追諡其祖繼遷曰神武皇帝,廟號太祖;父德明曰光聖皇帝,廟號太宗。遣使奉表以僭號來告。使者還沒有到京城。

不過鄭朗在學唐僧,左一次念叼,右一次念叼,起一些作用,宋朝重視了党項人的情報,傳回一些消息,說元昊稱帝,不真不實的,朝堂爲此事吵得不可開交,所以趙禎派使者過來詢問。

孫內侍無言以對。

鄭朗又說道:“你對陛下說,邊事與臣無關,臣要說的早說了,最後說一句,若派臣去西北駐守,必須對軍旅要略知一二,也要下嚴令,失職當重罰,雖祖宗制不殺士大夫,但可依楊繼業故例處罰。”

潘楊之爭,已成爲歷史悲劇,甚至導致後人互毆,相互不準通姻,但事實潘美乃是宋朝開國第一勇將,並不是演義中的奸臣。楊業之死有兩種說法,一是潘美爲王侁所逼,不得己撤兵。二是潘美是軍事名家,知道輕重,只是平漢時,楊業與潘美已經結怨,後來楊繼業戰績赫赫,故潘美默視王侁撤兵令,導致楊業身亡。

潘楊恩怨不提,可當時朝廷處罰同樣很嚴厲,監軍王侁是趙匡義的親信,比閻文應在趙禎心中地位更高,殺之。潘美是開國最重要的功臣,連貶三級。比起這二人,朝中這些士大夫們什麼都不是。

若仿照此例,一旦元昊謀反,郭勸與李渭雖不殺,至少也一抹到底,流放嶺南,不算過了的。

繼續道:“陛下太軟了,臣寫的書,陛下應當看過。所謂的帝王之道,也不過是平衡之術,是中庸的一種。仁不能行婦人之仁,以仁爲本,以義爲節,仁義有序,纔是真正的大仁。或者換一句話來說,有恩可賜,有威可立,適當的以威挾制,才能真正廣行恩澤。若陛下做不到,不如與李元昊商議一下,賜其豐厚的歲幣,只要讓他答應稱臣,那怕給其與契丹人同樣的待遇,還省得戰爭,省得百姓死亡,省……錢。”

一場大型的戰役打下來,會花費幾千萬貫計。所以說省錢。

繼續說道:“若打就要有決心打,立賞罰,至於錢帛,臣在杭州做一做,可以多少替朝廷解決一些錢制之困。若不立賞罰,相信不久後李元昊會上書侮罵朝廷。”

“爲何?”

“我朝乃是他們的宗主國,自李德明起,我朝政策一直以優容爲主,他部下多族對我朝不惡。並且以他的能力,只是傷害邊境與西北,不能動搖我朝根本。所以侮罵,讓我朝主動攻打過去。就讓他得到藉口,團結諸族。但陛下若做不到剛纔臣所說的,最好讓他侮罵,反正朝中多是求和派,李元昊傷害的是邊境幾十個州府幾百萬百姓,不傷害他們的家人。陛下又要仁愛,就讓他罵吧,就讓他傷害邊境幾百萬百姓吧,最好讓李元昊做宗主,讓陛下向他稱臣。”

四百十八章 鳳凰第211章 大三元(七)第36章 蛇書四百三十二章 各人心思下八百四十二章 條例司第12章 刻絲(上)六百章 彌勒佛也穿越五百十一章 逆天七百十八章 相會下七百四十章 權利一第166章 最牛的學生(二)第105章 第一次非親密接觸(下)三百八十六章 阿干城一第127章 中(上)第203章 捉女婿(下)第115章 高山流水第189章 第二抓·詩第270章 特區·奇蹟之城(中)四百八十三章 倒戈五百九十九章 科學的力量下六百七十六章 復北歸上七百五十八章 不怕六百六十八章 快樂九百十章 排名第330章 最強的聲音(上)七百七十三章 太子三四百二十章 兩封信六百四十七章 第一步第81章 四君子(上)八百九十章 大會戰二八百二十章 治平改制中第342章 相公第14章 山外的山,人外的人(上)第235章 割(四)第279章 天下八百二十三章 冰火四百九十章 文臣四百四十六章 地獄之門中第310章 九里山大戰四百七十七章 放下七百零二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中四百六十九章 河上浪中第29章 大家一起來洗腳三百七十五章 太子絞肉機四四百零八章 在風中四七百三十七章 其實不重要下六百五十六章 遠來客七百二十九章 情怯下四百零九章 鐘山風雨起蒼黃五百六十一章 追第46章 花之戰·雅詞第68章 拜師五百二十九章 救駕來遲二第4章 第一米四百七十二章 爬山第281章 依(下)七百六十八章 秋實下六百二十二章 死馬六百六十三章 變臉下之上第701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上)第97章 講仁(五)第35章 考(下)五百六十章 魔術第235章 割(四)第112章 可愛貴、賤道寧(上)五百五十三章 好母親八百六十三章 第三者上六百二十八章 報答第160章 八大王第169章 最牛的學生(五)六百五十二章 崑崙關中第296章 韓信五百九十六章 請戰三百七十二章 太子絞肉機一八百零二章 老天都不怕第701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上)五百六十六章 遠大的心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中)第103章 大家(下)第91章 爲官大道四百二十章 兩封信八百八十一章 高原雄風三六百零五章 首相三第217章 找朋友(上)六百九十二章 民與兵上五百六十九章 修正八百十九章 治平改制上第204章 老匹夫四百九十一章 慶曆士風九百十章 排名九百二十七章 雪大結局三五百五十二章 亂戰四百八十五章 買單者下第276章 請第6章 約定(下)七百四十五章 誰怕誰六百七十二章 強勢八百九十一章 大會戰三第80章 較勁七百六十六章 沉睡
四百十八章 鳳凰第211章 大三元(七)第36章 蛇書四百三十二章 各人心思下八百四十二章 條例司第12章 刻絲(上)六百章 彌勒佛也穿越五百十一章 逆天七百十八章 相會下七百四十章 權利一第166章 最牛的學生(二)第105章 第一次非親密接觸(下)三百八十六章 阿干城一第127章 中(上)第203章 捉女婿(下)第115章 高山流水第189章 第二抓·詩第270章 特區·奇蹟之城(中)四百八十三章 倒戈五百九十九章 科學的力量下六百七十六章 復北歸上七百五十八章 不怕六百六十八章 快樂九百十章 排名第330章 最強的聲音(上)七百七十三章 太子三四百二十章 兩封信六百四十七章 第一步第81章 四君子(上)八百九十章 大會戰二八百二十章 治平改制中第342章 相公第14章 山外的山,人外的人(上)第235章 割(四)第279章 天下八百二十三章 冰火四百九十章 文臣四百四十六章 地獄之門中第310章 九里山大戰四百七十七章 放下七百零二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中四百六十九章 河上浪中第29章 大家一起來洗腳三百七十五章 太子絞肉機四四百零八章 在風中四七百三十七章 其實不重要下六百五十六章 遠來客七百二十九章 情怯下四百零九章 鐘山風雨起蒼黃五百六十一章 追第46章 花之戰·雅詞第68章 拜師五百二十九章 救駕來遲二第4章 第一米四百七十二章 爬山第281章 依(下)七百六十八章 秋實下六百二十二章 死馬六百六十三章 變臉下之上第701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上)第97章 講仁(五)第35章 考(下)五百六十章 魔術第235章 割(四)第112章 可愛貴、賤道寧(上)五百五十三章 好母親八百六十三章 第三者上六百二十八章 報答第160章 八大王第169章 最牛的學生(五)六百五十二章 崑崙關中第296章 韓信五百九十六章 請戰三百七十二章 太子絞肉機一八百零二章 老天都不怕第701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上)五百六十六章 遠大的心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中)第103章 大家(下)第91章 爲官大道四百二十章 兩封信八百八十一章 高原雄風三六百零五章 首相三第217章 找朋友(上)六百九十二章 民與兵上五百六十九章 修正八百十九章 治平改制上第204章 老匹夫四百九十一章 慶曆士風九百十章 排名九百二十七章 雪大結局三五百五十二章 亂戰四百八十五章 買單者下第276章 請第6章 約定(下)七百四十五章 誰怕誰六百七十二章 強勢八百九十一章 大會戰三第80章 較勁七百六十六章 沉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