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八十三章 倒戈

四百八十三章 倒戈

但趙禎在暴怒之下,自己與滕宗諒關係密切,一時不敢進諫。過好幾天後,范仲淹纔再三替滕宗諒辨解。

趙禎淡淡說了一句:“等燕卿查完再說。”

范仲淹還是不解。

這是趙禎一個小小的敲打,不是對事,而是對人。

吳育才任開封府尹不久,便查出兩宗大案,先是查出一個奸吏,將其流放嶺外,又查獲一個巨盜,得其積贓一萬九千緡,爲了破案,多用刑具,於是衆人疑其是冤案。趙禎聞之,派他吏重新審問,卒伏法。大盜事是假不了,主要這個奸吏確實有一些疑問,是何奸,是因爲李淑在開封府與吏人多褻近的緣故。並且因此彈劾李淑。

趙禎沒有辦法,只好讓李淑出知鄭州。

也就是現在趙禎用什麼人,只要君子們看不順眼的,統統一掃乾淨,趙禎漸漸在失去用人權。而君子黨們想要用什麼人,便用什麼人。

這個跡象很不好。

賈昌朝與王拱辰敏銳的察覺出來,然而歐陽修與范仲淹卻沒有看到。

但現在趙禎僅是對用人權不滿,還沒有對新政不滿,在繼續配合着范仲淹將各種新政落實下去。

這纔是搞笑的地方,明顯一次敲打,居然無人察覺。甚至後來在趙禎縱容下,讓王拱辰與范仲淹死掐,君子黨們依然還不察覺。

無藥可醫了。

反觀賈昌朝他們,怎麼就將鄭戩挑起來的,鄭朗居然就想不明白,這纔可怕。既然站隊,好,先站一站再說!騎在馬背上,鄭朗恨恨的想到。

菩薩還有惱火的時候,況且鄭朗。

這一站,君子黨更糟糕。

風塵樸樸的來到京城,要求謁見趙禎。

合門使不敢怠慢,立即匆匆進去稟報,趙禎召見,太監將鄭朗帶到內宮。趙禎驚訝地間道:“鄭卿,何事要親回京城?讓內侍回來稟報就行了。”

“稟報陛下,張海已經投降,其實無論投降或者抓獲,問題都不要緊,但對張海是殺是充軍,卻會牽連很大,因此臣特地星夜趕回京城。”

“有何牽連?”

“陛下,可召兩府大臣與臺閣言臣,一道入宮商議。”

“這,心

“陛下,臣也是無奈,現在不僅是臣說話未必有人聽得進去,就是陛下說話,也未必有多少大臣能聽。不當着他們的面說清楚,恐怕就是陛下詔書,也難以通過。”

歐陽修是沒有聽到,若是聽到,能撲上來用牙齒咬鄭朗。

事實也是這樣,至少表面上是這樣,這段時間只看到君子黨們在上跳下竄,趙禎的身影幾乎全部消失。不但現在,一直到明年上半年,幾乎看不到趙禎的背影。

趙禎嘆了一口氣說道:“鄭卿,新政由范仲淹發起,朕既然恩准其中大部,只能做配合。一切皆是爲了這個國家。”

wωω_ ttkan_ C O

想用范仲淹的法,只好用范仲淹的人,這才默許歐陽修等人在替整個大宋洗澡,從中央洗到地方。包括呂夷簡,君子黨們將呂夷簡所有權利剝奪,趙禎當真知道不過份?可君子黨們與呂夷簡是生死大敵,想給呂夷簡一個公道,君子黨們必然不服,那麼無從改革。

忽然醒悟過來,問道:“鄭卿,難道你不同意新政?”

“陛下,容臣一一細說,臣先說釋道儒法四家。雖然後世儒生多對商鞅提出怦擊,但臣認爲秦朝之所以強大,軍紀嚴明,國內安靜,正是商鞅變法所制。臣與商鞅一樣,反對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我朝的祖宗家法,臣以爲法不可變,度可以調。這與新政思想一樣。再說最強大的中興,便是開無盛世,開無之初恰恰是姚崇提出的各種溫和變法,再加上張說與宋螺等人的不斷調整,於是出現封建王朝,最強大的國度。但後來唐玄宗倦怠政務,因循守舊,留戀美色,這纔有李林甫專權、安史之亂之禍。”

“也有理,那鄭卿對法家微

“陛下,臣反對法家,之所以商鞅用法家,是因爲諸候並起,王權弱化,所以用法家成功。一旦秦大一統後,再用法家治國,就有無數弊端產生。故秦迅速亡國也。到了西漢,西漢懲法家之弊,改用黃老無爲。並不是無爲而治,而是力求清靜無爲,國家減少爭執,讓百姓愚昧。可是人乃是萬物生靈之首,怎麼能讓他們變得愚昧呢?況且有人,就有爭執。於是諸候反叛,削弱王權,外有匈奴之逼。這才讓漢武看到儒家學問的長處,不愚民,而是用儒家的尊卑名份禮數確立統治,加強王權的權利。對國家治理,對天下平之。但春秋典籍多爲秦朝焚燒,又立儒學不久,諸多儒生曲解,儒家大義沒有發揮出來,不得不使用法家佐之。”

“有理,繼續說。”

“由以成爲制度,到了唐朝時,看到釋家勢大,用道家衝之,於是立國之道,道儒參半,表以法家,釋家危害不大縱容之使之教化百姓,釋家危害大時又開始滅佛尊儒。有時候做得好,有時候做得不好。我朝立國以來,多以儒家爲裡,皇家雖崇尚道家,但不是用來治國,而是與釋家一樣,用來教化百姓了。再輔以法家,這便是我朝立國用百家之道。”

趙禎想了一會兒,說道:“鄭卿,果然乃是經學大家,朕以前真沒有想過,經你一說,茅塞頓開,果然是如此。”

“這個無妨,臣之所以說它,是用來說新政的。百家當中,墨家取之儒之仁,法家取之儒之義。道家與儒家同時並存,各有衝突之處,各有融合之處。不過臣對道家種種十分反感。若真是無爲,出世,怎麼可以將這個國家治好?國家是用吏來治國的,不是用隱士來治國的。隱士雖好,只能用來感化百姓減少自私自利之心,推揚德化。陛下,若林和靖在世,你定當會重重獎勵林和靖,但能否讓他爲當朝宰相?”

“不能。”

“所以臣不提這個道家而提法家與墨家,常期以來,因漢以來對義的誤解,將它與仁並列之缺少了這個義,便無法恩威並用,於是才用法家輔助治國。實際這個義便是法家的法。有仁有義,才構成儒家真正的仁義。何須用法家的法。儒家之道,中庸是本,而不是仁,孤極陰陽能生萬物嗎?那麼夫子何必修易經?這一點與道家觀點十分相同。但道家最終歸還一,於無。儒家卻講三對立與中和。姚崇等人法變之所以不被人重視因爲一直用了微調之法,不需要重大的仁義中和,所以多被人忽視。但是新政之法,所舉實乃大,首先范仲淹所說的明黜陟、抑僥倖是重中之重。用心是好的,可是裁撤的是諸路監司州縣官員,失去世襲領地的宦官,因恩蔭升遷的權貴磨勘之法又密,一密必難以執行,所圖者又大大就容易出錯。臣也贊成改革,國家弊端太多。若陛下不振奮精神改革,縱然陛下以仁愛將一次次危機化解,必然留下許多難題給後人。宋朝一旦失國,幹百年後,後人會怦擊陛下不作爲也。”

“你說這個新政似與儒學微

“陛下,正是,儒學乃是夫子創立的治國救世的學問。

精研,足可以用來治萬世之國。只要千萬不要將它曲解成墨家那種婦人之仁就可以了。”

“有何關係?”

“儒家的對立三分中庸之道,陰的一面重,就往陽的一面調節,文的太重,略略增加武道。兼併田畝嚴重,國家就必須用財力支持貧困百姓有田,不易棄田的政策。范仲淹所圖謀乃大,所觸犯的又是精英權貴集團,可以,臣認爲可以,畢竟是弊端。所謂的權貴,他們還是國家的臣與民,國家給他們寄貴,他們也必須爲國家服務。”

“朕也是這麼想的。”

“但是陛下,他們可是國家的精英,掌控着國家的許多政權,財政,甚至在軍隊都有着影響。新法實施,必然騷動天下,可以騷動天下,權當是商鞅在改革秦朝法制。但沒有輔助的東西,這些新法可不可以實施呢?不可以。”

“用什麼來輔助?”趙禎茫然了,心裡琢磨着,是不是等會兒再將鄭朗寫的中庸重新翻一遍。

“小動小輔,大動大輔。昔日太祖懲武將專政割據之禍,杯酒釋兵權,給了石守信他們無窮無窮的大富大貴,又有王霸之道震懾之,所以國家才迅速從武道轉向文治。大富大貴便是仁之術,王霸之能便是義之術。陛下想要新政成功,首先臣問一聲,許多精英集團利益受損,陛下給了什麼大仁之術,使之感恩配合?”

趙禎更茫然。

鄭朗又說道:“不僅是大仁之術,臣要杭州實施平安監,給諸大戶以大仁,但依然有人逐利而行,貪得無厭,大肆私鹽,最後我怎麼做的,朝廷怎麼做的?懲罰,甚至動用誅殺,這便是義。臣風聞諸多言臣說懲戒吏民,吏還是民,若不是官員無能或者鼓勵,作爲小吏能有什麼膽量?雖然祖宗有法,說刑不上士大夫,這個刑是指牢獄之災,是刑具,並不是說對士大夫不能懲罰。罷官,免官,除名,流放,祖宗之法也沒有禁止。范仲淹僅說改革,可曾說過有人阻止或者反對,又如何制裁,什麼樣的行爲用什麼手段制裁。沒有大仁籠之,沒有大義震懾,新法所圖又大,特別針對各個豪強,與人事黜陟而去,臣認爲,必敗矣。”

用儒家的學問,斷定慶曆新政必然失敗。

而且自新法實施以來,鄭朗可以說是開反對的第一個先河。

趙禎呆了,問:“鄭卿,你認爲如何做?”

“陛下,無妨,可以做嘗試,雖是爭議,但新政本義不壞,治國救民,也確實針對種種弊端而去的。即便敗,也可以借鑑。用這次變法,爲下次積累經驗。”鄭朗徐徐說道。

其實章得象也暗自裡說過一句話:“我看到小孩子在做蹦跳遊戲,阻是阻止不了,只好由他們去,到他們碰到牆的時候,再舉步欲跳,前面是牆,自然停止。”

這是一種消積的態度。

鄭朗更爲積極,當然,也爲他自己的法鋪下一個前提。

第293章 點將(中)第197章 省試(上)三百八十四章 魚肉與刀俎第170章 走鋼絲(上)六百九十八章 三關五五百五十章 射虎七百九十一章 太傅四百十二章 銷魂彭陽下六百六十四章 變臉下之下六百九十章 動員令上第16章 山外的山 人外的人(下)八百零八章 鱷魚的眼淚上第283章 狐威(上)九百零九章 拜將八百八十五章 琉璃珠上五百四十六章 選的人六百十九章 耳光與棗子上五百二十六章 肚量九百十六章 風雪大斗拔谷第42章 花會(下)第64章 天堂(下)第236章 割(五)七百二十二章 很冷很暖四第331章 最強的聲音(下)第47章 花之戰·筆筒第206章 大三元(二)四百零六章 在風中二第160章 八大王七百十六章 反方向第36章 蛇書第300章 打雞五百二十章 相歡下六百五十九章 刀八百零六章 倒計時三五百二十四章 絕密下五百八十四章 最缺的四百七十四章 父子六百九十一章 動員令下八百零一章 反擊七百十九章 很冷很暖一第131章 解元(下)第111章 閉門羹(下)六百八十章 夜郎八百八十四章 速度是關健第90章 三家祖七百三十六章 其實不重要中第121章 喜訊第303章 殺雞(中)五百五十章 射虎第216章 官人,小心三百九十章 阿干城五七百零七章 趙禎心四百五十五章 請行第21章 詩社(四)六百十七章 遠方中六百四十九章 萊公詩八百十四章 恩欲歸己怨使誰當第292章 點將(上)第167章 最牛的學生(三)第341章 新時代四百七十八章 降上第351章 在路上(七)四百四十四章 良言五百十一章 逆天第347章 在路上(上)第325章 小魔女(下)第214章 代朕去看看六百七十五章 幽蘭操下第102章 大家(上)七百八十六章 小重山四三百九十四章 金箭第158章 撫琴(上)第240章 出手(下)六百二十章 耳光與棗子下第49章 花之戰·普庵咒五百章 老大一六百五十一章 崑崙關上第152章 八大王,你無恥(上)四百五十四章 機遇四百九十九章 迷信好第314章 一荷渡湖五百五十二章 亂戰八百五十九章 天亮了五百三十四章 功臣第354章 從瞎氈開始(二)八百零六章 倒計時三第271章 特區·奇蹟之城(下)第304章 殺雞(下)第25章 唱歌的時代第225章 割(三)四百七十三章 新政五百九十三章 燙手上七百七十七章 天下有雪七百八十九章 小重山七七百六十六章 沉睡第85章 第一觀(上)第278章 無敵(下)八百二十章 治平改制中八百八十一章 高原雄風三第270章 特區·奇蹟之城(中)
第293章 點將(中)第197章 省試(上)三百八十四章 魚肉與刀俎第170章 走鋼絲(上)六百九十八章 三關五五百五十章 射虎七百九十一章 太傅四百十二章 銷魂彭陽下六百六十四章 變臉下之下六百九十章 動員令上第16章 山外的山 人外的人(下)八百零八章 鱷魚的眼淚上第283章 狐威(上)九百零九章 拜將八百八十五章 琉璃珠上五百四十六章 選的人六百十九章 耳光與棗子上五百二十六章 肚量九百十六章 風雪大斗拔谷第42章 花會(下)第64章 天堂(下)第236章 割(五)七百二十二章 很冷很暖四第331章 最強的聲音(下)第47章 花之戰·筆筒第206章 大三元(二)四百零六章 在風中二第160章 八大王七百十六章 反方向第36章 蛇書第300章 打雞五百二十章 相歡下六百五十九章 刀八百零六章 倒計時三五百二十四章 絕密下五百八十四章 最缺的四百七十四章 父子六百九十一章 動員令下八百零一章 反擊七百十九章 很冷很暖一第131章 解元(下)第111章 閉門羹(下)六百八十章 夜郎八百八十四章 速度是關健第90章 三家祖七百三十六章 其實不重要中第121章 喜訊第303章 殺雞(中)五百五十章 射虎第216章 官人,小心三百九十章 阿干城五七百零七章 趙禎心四百五十五章 請行第21章 詩社(四)六百十七章 遠方中六百四十九章 萊公詩八百十四章 恩欲歸己怨使誰當第292章 點將(上)第167章 最牛的學生(三)第341章 新時代四百七十八章 降上第351章 在路上(七)四百四十四章 良言五百十一章 逆天第347章 在路上(上)第325章 小魔女(下)第214章 代朕去看看六百七十五章 幽蘭操下第102章 大家(上)七百八十六章 小重山四三百九十四章 金箭第158章 撫琴(上)第240章 出手(下)六百二十章 耳光與棗子下第49章 花之戰·普庵咒五百章 老大一六百五十一章 崑崙關上第152章 八大王,你無恥(上)四百五十四章 機遇四百九十九章 迷信好第314章 一荷渡湖五百五十二章 亂戰八百五十九章 天亮了五百三十四章 功臣第354章 從瞎氈開始(二)八百零六章 倒計時三第271章 特區·奇蹟之城(下)第304章 殺雞(下)第25章 唱歌的時代第225章 割(三)四百七十三章 新政五百九十三章 燙手上七百七十七章 天下有雪七百八十九章 小重山七七百六十六章 沉睡第85章 第一觀(上)第278章 無敵(下)八百二十章 治平改制中八百八十一章 高原雄風三第270章 特區·奇蹟之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