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七十三章 太子三

司馬光沉默。

自嘉佑年初趙禎大病後,接着造子,身體時有不佳,幾乎將政務全部交給中書。寧肯交給宰相,也不讓後宮插手,包括曹皇后。這是對宰執的信任!

司馬光上位很正常,家世好,有錢有名望,父親就是一個不小的官,有家庭背景,有人脈,若有才學再加吏治本領,上位是謂必然。那怕王安石父親一度還是江寧府的通判。

但自鄭朗開始,包括鄭朗在內,鄭朗僅是一個小主戶,也沒多大的背景,那麼往下數,士大夫就多了,韓琦、歐陽修、范仲淹、龐籍等等,這些重臣若論背景,還不及鄭朗。

他們上位,一部分是文學,然而司馬光最反對的就是浮文,五規裡刻意用大段文字描寫了浮文:伏望陛下撥去浮文,悉敦本實,選任良吏,以子惠庶民;深謀遠慮,以保安宗廟;張布紀綱,使下無覦心;和厚風俗,使人無離怨;別白是非,使萬事得正;誅鋤奸惡,使威令必行;取有益,罷無用,使野無遺賢;進有功,退不職,使朝無曠官;察讜言,考得失,使謀無不盡;擇智將,練勇卒,使徵無不服。如此,則國家安若泰山而四維之也,又何必以文采之飾、歌頌之聲,選愚俗之耳目哉!

文學好是文壇盛事。

司馬光也支持。

但那是文壇,不是官場。因此蘇東坡那篇佳文,司馬光果斷地判爲第四等,而非是第三等。

文章寫得好就能做好官麼?

那麼李白當真能做謝安?杜甫與陶淵明當真就有宰執之才?別人不好說,若是讓李白爲首相,整天喝得醉醺醺的,天下不用安史,也會大亂。但自歐陽修上位後,漸漸地文章寫得好與能做高官,劃上了等號。讓他看到一件不好的趨向,武則天。北門學士!

一部分也有一些本事,司馬光治河時看到程師孟,看到周沆,看到田瑜,以及鄭朗。這些人才是宋朝一等一的良吏。韓琦與歐陽修等人也許官做得還可以。與這幾個人相比,又算什麼?

爲什麼能上位,是因爲皇上的賞識。

就是這樣回報皇上的?

時到今天,司馬光才明白一件事。鄭朗一直對韓琦若即若離,提起時多有一些不悅,這個不悅來自何處。

但他不是鄭朗,也沒有鄭朗與趙禎那種默契的關係,對官場看得也很徹底。不可能每一個人都能達到范仲淹與鄭朗的道德高度。

一直默然,眼神卻很平靜。

韓琦又道:“君實,近得你關於均稅的策子,我心中很欣賞,正好與行知的方策聯爲一體,隱隱有行知當年的風範啊。”

若換成他人,準得跳起來。

均稅是什麼事?若過問,是中書省戶房的事務,要麼也可以劃到三司管轄。再勉強一點,御史臺也可以。無論那一個部門,輪不到知諫院來過問。爲什麼?因爲它是得罪人的事。

不一定是因爲鄭朗,鄭朗與韓琦若即若離,還沒有發生多大沖突。這個是因爲龐籍的緣故。

還有一個當年呢。

心裡冷哼一聲,就是老師犯了錯,皇上有意遮隱,宮中那位也對老師流露出善意。也未必輪到你來猖狂。

依然默默不言。

韓琦道:“非爲個人計,乃是爲國家計也。君是良臣。請三思。”

司馬光還是沉默。

回到家中,來了幾個客人。

大小蘇,以及王安石,還有王安石的兒子王雱,自小就很聰明,幾歲時,有客指同在一個籠子裡的獐鹿問,何者爲獐,何者爲鹿。王雱不認識,良久問,獐邊是鹿,鹿邊是獐。

王安石治河時,曾將家人帶到河工上。

鄭朗對這個王雱很不感冒,當然,不能表露出來,規勸了一句,諸葛謹之驢也。人家諸葛恪更聰明,最後是什麼下場,夷誅三族。這小子十分地好高騖遠。

鄭朗又勸了一句,讓王安石讓他從小事磨練。

щшш_Tтkд n_¢Ο

是聰明,但不能讓他埋頭於理論,得從一件件小的實事做起,養成一個腳踏實地的好習慣。

就象鄭朗,現在讓他治河,一下子就擔了起來。纔出任爲官時,敢不敢擔?這是一個又一個圩,一個又一個圍,陂、堰、車、塘、壩、渠、河、梯等等,各個水利工程積累的經驗與知識,纔敢擔起這副擔。

聽從鄭朗建議,此時王雱僅十七歲,還有司馬光的十一歲養子司馬康,讓他們一道隨大小蘇赴任去,接替鄭朗火炬,自幼離開父母下去磨練。

鄭朗當年去太平州的事蹟名聞遐邇,大小蘇欣然允可。

可是此次大小蘇職位略有些低,大蘇爲大理評事簽署鳳翔府判官事,小蘇爲商州軍事推官。按照歲數也不差了,莫忘記還有治河之功呢。但也合乎情理,東府首相乃是韓琦,副相乃是歐陽修。

如龐籍所說的那樣,讓王安石與司馬光快赴任吧,過了這一村,就沒這一店了。兩人回到朝堂,還能替鄭朗分擔一些難處。

六人坐了下來,中青少三代,看後,司馬光與王安石頗是欣慰。司馬光看着大蘇語重心長地說道:“東坡,你要學習你二弟啊。”

蘇東坡得的這個三等,司馬光耿耿於懷,若不是看在同門的面子上,他一定會提出反駁,又道:“昔日朝中諸臣論才學之名,可有一人能及鄭公?但如今呢,文不及歐陽公,書不及蔡公,畫琴僅是偶爾散懷之興。然鄭公卻幾乎隻手造就了我朝的輝煌。切記,切記。”

“君實,你過矣了,偶爾琢文造句,也是美話。當年韓愈也是文壇大家,但妨礙他成了憲宗名臣?不過東坡,主次是要得分清。”

“你這個倔介甫,是誤人子弟,我問你,子由那麼好的策子,你爲何要黜之?”

“實事求是,此乃行知所教也。”

“陛下晚年是否勤政?”

大小蘇相顧苦笑。又開始了。他們才真正開始,帶着一個傲傲的王雱下去,這個傲遠勝過了韓琦十倍,以後有的受。

其實鄭朗一顆心一直懸着,此次制科考試。會產生一個嚴重的影響。蘇轍徹底地與司馬光走在一起。成爲一個保守派,成爲堅決的反對王安石者。蘇東坡依然很迷茫。

直到接到幾個學生的信函後,鄭朗這顆心才落了下去。

不會產生副作用,就會產生好作用。讓他們看到另一面,公私分明!但沒有鄭朗這個紐帶,蘇家上下算是將王安石恨上了。

產生分岐,主要還是他們的思想。

看他們的思想,可以看他們所寫的着作。

司馬遷寫史記。開篇便是虛緲難以考證的黃帝,列傳爲伯夷第一。

但就沒有一人想過,爲什麼?黃老無爲思想,出世思想。

春秋自鄭莊公養共叔段劈開來寫,拋去春秋以前的事略去,明禮。

司馬光寫資治通鑑,從魏趙韓瓜分晉國來寫,明名份。在司馬光儒學中能隱隱看到許多名家的身影。講的是國家秩序,確立各階段的地位。重統治。比較虛幻的一個框架,但實際比王安石思想更現實。當然,也是一種落後的思想,視百姓若芻狗的思想。爲了統治,甚至可以漠視普通百姓的死生。資治通鑑雖好。但只能看歷史,不能多看臣光曰,若看上十幾遍,再將它吃透了吸收下去。未必是好事。

王安石是儒家,外面點綴着一些佛家的袈裟。實際核心多是法家思想,更着重實際,也許思想更先進,但在宋朝過於超前,導致什麼事都辦不好。

蘇東坡是儒釋結合,因此走向溫和派,兩邊都不高興他。

也導致司馬光與王安石,對大小蘇制科考試策子產生不同的看法。

繼續在吵,又吵到文字上,王安石也有推敲字句的習慣,司馬光同樣好不了,推敲字句習慣沒有王安石嚴重,可他沒事時就喜歡寫文章,史上在寫資治通鑑之前,他還寫過涑水筆記等着作,據說他除資治通鑑外,一生作品比魯訊寫的文字還要多。(涑水筆記也被我借鑑參考,因爲沒有潤色,文筆與通鑑相比,差得太遠。)

司馬光說王安石會帶壞蘇東坡,王安石說司馬光是五十步笑百步。

大小蘇習以爲常,只是微笑不作聲,王雱仍傲傲地坐在邊上不說話,司馬康正襟危坐。

直到司馬光夫人張氏端上來晚飯,兩人才停下辨論。

四人帶着家人與幾名下人,離開了京城。

司馬光卻來到王安石家中。

王安石妻子吳氏端來茶水,王安石道:“君實,有什麼爲難的事?”

能隱隱感到這幾天司馬光心事重重,不過司馬光不開口,他也不會問。

“介甫,有一件事我是感到爲難了。”

“說說,說不定我能替你參謀一下。”

“我說出來,你不要動怒。”眼前這個摯友有多固執,他是最清楚不過的。

將事情來龍去脈說了一遍。

王安石略略憤怒,道:“陛下今年還生了一個公主呢。”

宋朝皇帝過渡算是比較溫和,那是鄭朗帶着金手指看的,現在,仍不敢說溫和。宋真宗上位,有一個大事不糊塗的呂端,趙禎少年惹出一個周懷政與寇準,幸好是宋真宗的獨苗,否則又是一大堆問題。至於宋太宗上位,更不用說,趙匡胤父子死得那個叫冤哪,不明不白。這還算是好的,以前歷朝歷代,每次皇帝替換,父子兄弟仇殺,翻目成仇,外戚宦官大臣,也先後擠入,相互角鬥,重者國家會迅速瓦解分裂。

大家皆譏笑西夏,實際前代歷史比西夏做得更過份的彼彼皆是。

皇儲是一件大事件,不可馬虎。

但關健是皇上還能生,儘管這個十三公主僅活了六十一天。

萬一皇上生了一個兒子,怎麼辦?

輕者這個兒子讓宮中那兩位弄死,重者趙禎兒子鄭朗必扶助,是沒有兒子,有,是必然,但是另一邊有韓琦,有曹皇后,趙宗實三十多歲了。還有高家曹家,國家都有分裂的可能。或者默視趙禎兒子再度死得不明不白,鄭朗良心何安?

“是啊,這些天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介甫,你說陛下有幾份可能能再有一個兒子?”

“對半。”王安石想了一想。又道:“不足。”

皇上五十歲了。再生兒子的機率少之又少,就是有孩子,也未必是男孩。

“算有兒子,能平安長大。又有幾分機率?”

王安石不語了,趙祉十三個女兒,僅活下來四個,說兒子還有陰謀詭計,女兒有何陰謀詭計。並且這三個小公主才一兩歲大。能不能平安長大成人還是一個未知數,拋去這三個小公主不提,其餘十公主只活下來僅趙念奴一個人。

三個兒子更沒有一個平安活大的,沒有別的原因,只有一種可能,老師所說的遺傳基因,就象鄭家一門一直很單薄,也是這個原因。皇上的遺傳基因不大好,後代難以長大成人。

就算有一個兒子。就算後宮沒有陰謀詭計,這個兒子平安長大成人的機率不會超過一成。

司馬光又逼問一步:“難道用國家的命運,來賭這半成的機率?”

王安石茫然。

大半天道:“鄭公那邊怎麼辦?”

“鄭公是什麼態度,不參與不支持,也沒有反對。只是他拘於私人對皇上的忠貞,這才默默無言。”

“君實,這是有人在利用你啊。”

“我知道,很長時間沒有人敢再提立儲之事了。我一提,有可能會讓皇上氣憤。連帶着波及到鄭公。”司馬光怎能不知道自己被人逼着做槍桿子,可到這份上,怎麼辦?

“故三思啊。”

“你有沒有想過,爲何宮中的那位來逼我?陛下無子,宮中養着的是兩位,另一位雖有一些不肖行爲,宗室有多少子弟,當年西晉是怎麼亂的?未必國家會亂,然而他會於心不安。”

王安石吃然一笑,那個宗實不安管我們屁事。

“現在讓小王妃來逼,我們不表態,鄭公有把柄在她手中抓住。以後想不用鄭公,放出真相,鄭公,你我,甚至更大的大臣全部沒有了前程。這個無所謂,你真放心將國家交給某些人手中?”

拼命地用國家勸說王安石。

王安石心終於有所動。

“不要說國家,就是治河馬上都會出現困難。雖然蔡襄爲三司使,可他性格溫和,遠非那數人的對手,曾公擔任西府首相,仍是西府,不能干涉治河。這時候他們施手,鄭公河是否能治成。治不成,鄭公會面臨什麼樣的命運?”

“他們會置國家不顧?”

“到了這時,還有什麼國家不國家,能真能假!”找到司馬光,弓弦已經拉開,再也沒有回頭的箭。

司馬光又道:“大小蘇下去赴職了,什麼職位?一個是判官,一個是軍事推官,爲何?”

王安石也無言,等於是兩個閒官。沒有此次舉賢方正,兩人也能擔任這個官職了。況且還有治河之功,又是鄭朗的學生。那怕就是擔任一個小縣令,還是一方父母官。

判官與推官能做什麼?

“韓公忘了當年鄭公如何待他的嗎?”王安石不解地問。

這算什麼,幾年後韓琦與歐陽修索性用刀在臉上一劃,臉皮子都不要了。況且一個小小的大小蘇。

“要不以通知鄭公?”

“介甫,你敢不敢通知鄭公。”

王安石呵呵一樂,那是找抽的。又說道:“陛下會萬分失望。”

“我倒有一個方法讓陛下不失望,不過還有許多沒有想通,故來找你,我們共同想一想辦法。”

這兩人聯起手來,那可謂天下無敵了。

商議了一個晚上,兩人散去。當然,如今京城草木皆兵,自從高滔滔讓她伯父去司馬光家,氣氛就一直不對,不過沒有人知道了。兩人會面,消息迅速傳入某些人的耳朵裡。

這一年,有一個閏八月。

各地依然傳來一些災情,包括汴河黃河。汴河沒有竣工,還沒有真正起到蓄水與排澇作用,不敢蓄,怕出事。黃河更是如此。當然,這些災情的時續發生,雖使國家錢帛浪費,然對鄭朗也有幫助作用,進一步獲得對河工的支持。

修好了才能算數,修不好,會如司馬光所擔心的那樣,成爲鄭朗一生罪名。龐籍下去了,鄭朗只能更小心。

司馬光與王安石象往常一樣上朝,他們還兼負着一個身份,修起居注,能時常接近趙禎。

趙禎的十三女剛死,才六十一天。趙禎心情低落,上朝多不語,只是額首。

司馬光很小心地上了一道密奏,臣不敢奢望陛下立選東宮之人,只求你在宗室之內先出一個聰明仁孝的人立爲養子,以示與其他宗室子弟有所區別,慢慢培養,讓天下人看到你心有所屬,國家與民心皆會安定。若他日皇太子出生,讓養子退居藩屬,權當替國家培養了一個好臣子。這樣有進有退,何樂而不爲呢?

以前大家都逼着趙禎立皇儲,給東宮名份,皇帝還能生育,能成麼?

退一步,海就闊了,天就空了。

還怕趙禎不同意,又請求謁見。趙禎準他進殿,看着司馬光的奏摺,久久不語。

司馬光也不說話,筆直地站着,這一站幾乎就是半個時辰,司馬光都感到額頭上涔出汗珠,但不敢擦。殿外傳來桂花的陣陣清香,司馬光恍若不覺。趙禎終於擡起了頭。

PS:在宋史裡找另一個更小的宗室子,就是找不出來,只有一個宗保記載收養於皇宮,那時劉娥還活着,趙禎沒有必要爲接班人準備,難道是宗保的兒子,也沒記載。倒是有一人可疑,真宗六弟商王相王元偓的兒子趙允弼,八歲召入禁中,令皇子致拜,也就是趙禎。英宗時加中書令,卻將其人出之東平。神宗時拜太保,死後刻意輟朝三日,贈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追相王,此時隔得已遠了,追贈過於隆重。又載弼恨諸子以不得終大事爲恨。允弼兒子很多,宗述、宗藝、宗繢、宗景、宗喬、宗孺、宗制,但再找他具體的記載,卻找不到,全部詭秘地消失於史冊。我懷疑趙禎收養的另一個小的就是允弼諸子之一。沒有明顯的證據證明,因此略過。其實憑良心說,無論司馬光或者韓琦、歐陽修,在這件事上表現十分醜陋,不要提君子,小人都不如。劇情需要,稍做篡改。

第333章 西風烈(上)四百十四五章 老人五百三十三章 騎士禮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上)第156章 交接七百六十九章 春華第24章 三疊陽春第338章 陽光照不到的地方四百五十三章 悲情的雨第49章 花之戰·普庵咒七百八十二章 皇子下四百二十三章 定川寨下四百六十四章 大計劃六八百六十五章 兩個瘋子八百九十章 大會戰二第114章 粉琴三百七十六章 太子絞肉機五第138章 大案子第155章 冤(下)四百七十七章 放下六百二十一章 御史的榮耀第260章 天網七百二十七章 營救四七百零九章 上樹六百九十一章 動員令下四百五十五章 請行第4章 第一米五百七十六章 刑關第54章 鳴天下(三)七百零四章 擒龍上第17章 好兄弟六百五十四章 特磨道第294章 點將(下)第99章 講仁(七)六百四十七章 第一步四百四十七章 地獄之門下第133章 神秘女郎第226章 遠大的心(上)四百零九章 鐘山風雨起蒼黃四百七十四章 父子五百二十九章 救駕來遲二四百七十九章 降下第357章 撫五百三十四章 功臣八百八十一章 高原雄風三六百二十五章 大票上六百八十二章 魔術師中五百三十九章 各有主意第261章 慶金枝三百九十二章 約定七百八十三章 小重山一三百七十章 天都天窟中七百零七章 趙禎心第347章 在路上(上)第157章 準備第269章 特區·奇蹟之城(上)第7章 坐禪四百十一章 銷魂彭陽上七百八十九章 小重山七五百九十七章 科學的力量上六百八十二章 魔術師中九百零三章 融合八百二十二章 破車子修一修第百五十八章 三個臭皮匠第272章 衝動第13章 刻絲(下)四百三十九章 託上第205章 大三元(一)第292章 點將(上)三百九十三章 打臉第77章 歉書六百五十二章 崑崙關中六百九十三章 民與兵下第290章 十面埋伏之列營七百六十四章 和約第93章 講仁(一)第156章 交接第109章 懸壁四百六十四章 大計劃六五百十五章 陳留橋四百四十五章 地獄之門上七百九十三章 帝王心三百二十八章 平戎策第95章 講仁(三)五百七十一章 包黑子第295章 排陣(下)第14章 山外的山,人外的人(上)九百零八章 殿下五百零四章 老大五五百二十四章 絕密下第253章 鬥法(三)第77章 歉書第364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一)五百六十七章 何人爲首相八百九十一章 大會戰三第283章 宋詩四百八十九章 人類慾望史八百四十二章 條例司第19章 詩社(二)三百八十一章 太子絞肉機十
第333章 西風烈(上)四百十四五章 老人五百三十三章 騎士禮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上)第156章 交接七百六十九章 春華第24章 三疊陽春第338章 陽光照不到的地方四百五十三章 悲情的雨第49章 花之戰·普庵咒七百八十二章 皇子下四百二十三章 定川寨下四百六十四章 大計劃六八百六十五章 兩個瘋子八百九十章 大會戰二第114章 粉琴三百七十六章 太子絞肉機五第138章 大案子第155章 冤(下)四百七十七章 放下六百二十一章 御史的榮耀第260章 天網七百二十七章 營救四七百零九章 上樹六百九十一章 動員令下四百五十五章 請行第4章 第一米五百七十六章 刑關第54章 鳴天下(三)七百零四章 擒龍上第17章 好兄弟六百五十四章 特磨道第294章 點將(下)第99章 講仁(七)六百四十七章 第一步四百四十七章 地獄之門下第133章 神秘女郎第226章 遠大的心(上)四百零九章 鐘山風雨起蒼黃四百七十四章 父子五百二十九章 救駕來遲二四百七十九章 降下第357章 撫五百三十四章 功臣八百八十一章 高原雄風三六百二十五章 大票上六百八十二章 魔術師中五百三十九章 各有主意第261章 慶金枝三百九十二章 約定七百八十三章 小重山一三百七十章 天都天窟中七百零七章 趙禎心第347章 在路上(上)第157章 準備第269章 特區·奇蹟之城(上)第7章 坐禪四百十一章 銷魂彭陽上七百八十九章 小重山七五百九十七章 科學的力量上六百八十二章 魔術師中九百零三章 融合八百二十二章 破車子修一修第百五十八章 三個臭皮匠第272章 衝動第13章 刻絲(下)四百三十九章 託上第205章 大三元(一)第292章 點將(上)三百九十三章 打臉第77章 歉書六百五十二章 崑崙關中六百九十三章 民與兵下第290章 十面埋伏之列營七百六十四章 和約第93章 講仁(一)第156章 交接第109章 懸壁四百六十四章 大計劃六五百十五章 陳留橋四百四十五章 地獄之門上七百九十三章 帝王心三百二十八章 平戎策第95章 講仁(三)五百七十一章 包黑子第295章 排陣(下)第14章 山外的山,人外的人(上)九百零八章 殿下五百零四章 老大五五百二十四章 絕密下第253章 鬥法(三)第77章 歉書第364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一)五百六十七章 何人爲首相八百九十一章 大會戰三第283章 宋詩四百八十九章 人類慾望史八百四十二章 條例司第19章 詩社(二)三百八十一章 太子絞肉機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