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四十二章 條例司

宋朝國家收入主要四大方面,第一是兩稅,也就是農業稅,實際說起來農業稅比漢唐更重,它的來源有些複雜,一是粟稻麥七種谷品,二是羅綾絹紗等十種帛品,三是金銀鐵銅四種金屬品,四是六畜革毛茶鹽等六類物產品。因此它的計量單位是貫匹束石件等等。

正常是在三千多萬,厲害時有四千多萬,熙寧十年時曾一度五千二百萬。這部分若換成緡錢,最少打六七折。就是如此,也遠遠高於唐漢,但爲什麼說宋朝百姓生活比漢唐好呢,有幾個原因,納稅的比例增加,象唐朝能象五姓七家這些名門望戶徵稅嗎?至少名義上在宋朝九成以上大戶或多或少要交稅的,這也是隱田增加的原因。田隱了,怎麼徵?百姓數量比漢唐多,總數增加,人均攤下來,未必增加,最後就是力役減少。再加上大部分地區取消了部曲制度,允許百姓自由流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生活在宋朝的平民百姓比漢唐時要幸福得多。

也因爲數量不及實緡,看似數量龐大,實際在收入中佔的比例少。

但要看,三司的兩稅不代表着農民農業稅的總體,還有附加稅,例如加耗、頭子錢、不常設危害卻很大的義倉米、陪錢、地錢、食鹽錢、牛皮錢、蒿錢等等,還有一些變相的力役,皇祐時鄭朗僅取消了頭子錢與加耗,不過許多不好的官吏又用其他名堂復加在百姓身上。原因也很簡單,這屬於財政收入中的地方收入!

三司一年四千萬。實際百姓所交納的稅務很有可能達到五千萬六千萬,故鄭朗對司馬光說。無論財政如何,以現在的經濟情況,想取消兩稅那是永遠不可能實現的。

其次乃是專營,鹽酒茶礬香,後三者忽略不計,主要就是酒與鹽,慶曆初只有四百餘萬緡,後來因戰爭越斂越多。一度達到近兩千萬緡,皇祐後再次下降,只有八百多萬緡,後來又擡高,升至一千多萬緡,史上元豐時達到兩千兩百多萬緡,宋徽宗時一度達到兩千五百萬緡。三千多萬。酒稅也不少,在一千兩百萬緡與一千八百萬緡之間浮動。因爲是實緡計算的,若是兩稅徵得輕,僅是專營就遠遠超過了兩稅收入。

第三是商稅,朝廷所說的商稅多指過往貨物的抽稅,也就是現在的出稅與往稅。還有屬於地方財政一部分營業稅。宅稅,地稅,各監各司的榷場稅、舶稅、礦業稅,這部分只能算前者的抽稅,一般多者近兩千緡。少者八九百萬緡。實際若包括後者,遠遠不止。抽稅可能佔不到一半。

第四是往往忽略的一點,這部分就是各監各司的收入,這些司監主要負責徵收茶鹽酒稅,礦治,造船,倉庫。有的屬於保管性質,有的有支出有收入,比如造船,一部分乃是國用,也有一部分是銷售百姓,還有一部分乃是真正的收入,比如一些牧監租給百姓耕種所得的租錢,比如一些官方的房產,設樓店務租憑房屋謀利,比如抽稅買竹場,還比如各大坑礦,特別是坑礦所獲同樣不菲,宋朝此時一年所出達到幾千萬斤金屬,實利也有幾百萬緡之巨。不過礦業也分散成各個部門,有的是直接經營,有的抽稅,還有海外的平安監。

第五部分就是和糴、和買與科配,一邊買一邊賣,理論上以調濟爲主,實際往往有時候是以盈利爲主。

第六部分就是地方財政,乃是上面五者零散的一些斂財,歸三司管轄,地方徵收調配,這部分收入最爲隱蔽,往往會產生許多灰色地帶。

其實只要清晰地羅列成表,就可以看出那些是斂民的,那些是正當增加的,那些不是正當減少的。支出亦是如此。

每年統計羅列一次,登於報紙,不但讓官員看,還讓天下百姓看,從某種意義就起到督促作用。

今年出來有些晚,主要是鄭朗等司馬光回來,與官員填缺一道,第二次改革也結束了,起到安撫人心作用。

但吳充對經營不是很善長,統計時又耽擱了一些時日,直到今天,吳充才帶着小吏將它們一一統計羅列成冊。

先是兩稅,治平時僅有三千餘萬,特別是河北一度僅徵收上來三成兩稅,也未必惠了民,惠的多是豪強。前年兩稅達到四千一百餘萬,去年上漲到四千五百餘萬,也很正常,僅是查出來的隱田就達到一百多萬緡。隱田出來,兩稅必然增加。增加得不多,某種意義上說,稅徵的比前年會輕些。

鄭朗卻蹙起眉頭,若按照田畝算,即便五千萬,兩稅也未多徵,可中間有一個重要因素,輕者是誰?百姓未輕,輕的依然是那些少數人。四千五百萬出來,也未必是惠了民。

接着是專營,兩千九百餘萬。商稅,一千九百餘萬,新商稅導致商稅激增,還未嚴格執行,否則還能翻上兩番。但就是這個商稅,導致了許多人反對。

第四部分收入達到三千八百多萬,這部分就是鄭朗帶給宋朝的驚喜。雖有原來的各司各監收入,主要來源還是鄭朗推出的幾大監。吳充逐條彙報,一個是平安監的收入,鄭家莊在試驗一些開採與冶煉的新技術,逐一動用到諸坑礦上,加上裁減了一些不必要的官吏,使得平安監去年收益增加了一百多萬緡。不少了,幾乎可以保住向契丹與西夏的歲貢。還有銀行監勉強償還了河工欠負,節餘的六百多萬緡分紅。

第五部分收益八百萬餘,但不大好說,中間並沒有計算各種差役與兵役,以及官吏的成本,第六部分收益七百餘萬,這部分休想計算清楚。統計上來的只有這麼多。

總計收入是一億五千三百餘萬,比前年增加了兩千多萬。

已隱隱接近嘉祐時收入的高峰期。若將鄭朗所帶來的種種收入。包括各監與南方、增加的商稅,實際收入只有一億一千餘萬,也不算斂民。

接下來就是支出,喜憂參半,不包括裁兵費用,去年秋後纔開始裁兵,因此各種支出仍到達一億四千多萬,比前年少了近兩千多萬。若沒有裁兵費用,已經開始節餘。

但……但接下來的出支情況又讓大家憂上心頭,裁兵安置以及過程中用去五千多萬緡費用,效果是很驚人的,除了少數廂兵編入鄉兵中,一共裁去二十多萬禁廂軍,各種鄉兵弓箭手若包括那十六萬名義勇共達到近六十萬人。是好事。卻因裁兵,僅去年秋後到元旦時就用去四千萬緡錢帛。

財政仍在虧空,虧空仍達到近三千萬。

有效果,可天下欠負,包括提支(對有能力的百姓提前徵以後數年的稅務)在內,真正達到三億出頭。若包括以前挪前各庫積餘漸漸奔四。

趙頊看着鄭朗問:“鄭卿,國家虧空越來越重,可有良策?”

“啓稟陛下,臣一人之力肯定不能將這個虧空納上,羣策羣力也。”鄭朗平靜答道。

實際他心中有數。解決之道無非一節二開,節流是重中之重。就算去年改制裁去大批官員,官員仍然冗雜,並且還養活着大量冗官,不過兩廣擴大,也註定官員費用恢復到皇祐時候那是不可能了,只能看改制後政令變得通暢,能不能通過節約不必要的浮費,將這部分增加官員的薪酬節餘下來。冗兵此次裁得狠,大約年底會見效。還有空間,比如增加費用更省的鄉兵數量,進一步裁減禁兵,但這個鄭朗也不大敢說。地方掌控重兵那是宋朝君臣最忌憚的事。要麼進一步載減相關的弓箭手與壯丁義勇之類,將他們釋放出來,全身心投入到生產當中。宗室費用的增加,也漸漸成了宋朝時弊。要麼就是減少大戶與豪強逃避各種地稅與商稅。進一步地明確各個職務所在,實行僞責任制,減少浪費,這個浪費不僅是國家其他開支的浪費,也有官員的費用,比如昂貴的出差費,或者軍費,例如糧食運到西北巨大的損耗。餘者就是開源,這個開源不是王安石那種開源,甚至不是自己所推出來的諸監,而是出臺一些政策,鼓勵工商業發展,增加商稅比例,故商稅乃是重中之重。

但沒有說。

有的說出來,會更引起大家的反對,有的還不大好說,比如動輒講利,離開這個利行嗎,但一些士大夫認爲以談利爲恥。

甚至造成今天局面,鄭朗居功甚偉,不但是治平時他有意的加入,使得朝堂分裂,韓琦與趙曙二人不能專心政務,加快了敗壞的局面,也包括進入中書後的一些做法,比如有的弱勢羣體欠負了也就欠負了,向誰打官司去,如今一一朝廷認下來,包括被一些官員貪污的錢財。還有的是仁政,象兩稅,以前正常兩稅是在三億畝耕地上徵來的,現在加上兩廣,以及多出來的一億多畝隱田,完全可以徵到五千五百萬之巨,卻在鄭朗一再要求寬政下,只徵來上四千幾百萬。再比如裁兵,制度是制度,國家困窘如此,裁下來的多是濫竽充數與老弱病殘,還有一部分是不願意加入軍隊的,若緊一緊,最少可以少用一千多萬緡錢。一進一出之間,四千萬之數沒有了,讓朝廷來承擔。

非爛到這種地步,改革就無法執行,弄不好就是執行下去,若干年後又被重新推翻。

鄭朗又想到史上的變法,起初王安石比司馬光更有市場的,司馬光說得十分隱晦,節流,大家一起節約,勒緊褲腰帶過日子,這纔是根本。事實就是根本,可是司馬光十分聰明,不敢明說如何節流,無論節那一樣,都會得罪一大批人。就是這樣,還有一些人嗅到其中的韻味,因此支持率不高。相對而言,王安石雖得到韓維等人的吹棒,還是不及司馬光,司馬光在治平時表現贏得一片喝彩聲,這是王安石在家養清名養不來的。但王安石說不加賦而國用,意味着從官場到民間還能過着以前奢侈的生活。寶馬照開,茅臺照喝。小蜜照養,於是士大夫紛紛支持,迅速上位。但可能麼?

即便鄭朗從少年時就在構想,構思了幾十年,有幾十年從政經驗,有幾十年對家國的反思,有着無數的金手指,領先一千年的思想認識。能否繞過節流這一關?

趙頊也不怪,鄭朗做得很好了,可惜只有一個鄭朗。

他又往下看,自曾公亮開始,曾公亮低下頭,這不是開玩笑的,三億餘緡。若買牛,能買一億頭牛,頭尾相連起來能從地球排到月亮上面,若買大米即便在京城也能買五億石大米,麥子快十億石,全大宋人不耕不種也能吃上兩三年。若再來一次史詩般的河工。還能找幾千萬零頭出來。

沒良策,只好低頭。

趙頊也只好往下繼續看,幾乎所有大臣一起耷拉起腦袋不敢言,有一點鄭朗是實現願望了,經此一增一裁所帶來的浪費。以後再也沒有任何人敢增加禁廂軍數量。

趙頊看到歐陽修,問:“歐陽卿。公有何言?”

“陛下,臣以爲莫急,當初河工也是從無到有,最後得以成功,欠負與河工相差無幾,幾年後朝廷財政必會健康,”歐陽修說道,心裡抱怨道,與我有什麼關係?最大的責任是你父親,若不是你父親自皇子時就開始鬧,國政怎能如此!當然,不敢說的。

“幾年後就會健康?河工開始前兩三年朝廷就在準備,河工四年,花費六七年時光,還是在國家財政健康情況下的六七年時光,即便如此,欠負九千多萬!朕不知道何謂幾年,還有,利息……”趙頊說到這裡捂胸口,他也不想剝民,無論是欠負還是提支,都是無權無勢的二等以下戶,因此同意鄭朗進諫,給予一些比銀行稍低的利息,但就是稍低,一年也得好幾百萬的利息,大半個鹽專營沒有了。

過了好一會兒道:“散吧,散吧。”

但他無心中的詢問歐陽修,終於使歐陽修心灰意冷,第二天寫了辭呈。

憂急之下,趙頊沒有挽留,讓歐陽修外放到淄州。

對此,鄭朗沒有太在意。以前提議讓歐陽修、文彥博與陳旭返回朝堂,是害怕有人攻擊自己任人唯親,兩次改革過去,涉及到許多人事的變動,接下來的改革與人事變動沒有太大的聯繫,歐陽修在不在朝堂,對自己無關緊要了。相反的,因爲歐陽修時不時找岔,給自己或多或少帶來了一些妨礙。

他在想一件事,如何使宋朝原來發達的商業變得更發達。

與壟斷無關,千萬不能壟斷。大資本家的出現利於資本的利用,但對宋朝不利。

這非是資本主義,有資格能壟斷的人,多半能有本事將稅務規避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狠的人連一根毛也不願意交給朝廷。

若全部成了壟斷資本,無論民間資本多發達,宋朝國家財政完蛋了。想的還是中小資本的發展,只有中小資本,才能讓國家真正徵得稅務。

同時一味談利,也會遭到一些人的彈劾。

想要避免這兩條,又使民間工商業變得更加發達,難度不小。

就在這時候,趙頊下詔,將國家財政狀況公佈,趙頊將心中的坎邁過去,也看到許多好處了,主動透明化,就能看到君臣在努力改正國家弊端,看到國家財政如此困難,還沒有加賦於民,百姓會對國家更忠心。看到國家困難,會配合改革。看到國家一點一滴在進步。還有國家的一些問題所在。

然後下詔,讓天下臣民有好的策略,向朝廷進獻,羣策羣力。

雖然收入支出情況在漸漸扭轉,龐大的欠負,仍讓趙頊喘不過氣來,真的急了。

就在這時,王安石上書。

宋初財政歸三司掌管,戶部司、度支司、鹽鐵司,各自設使、副使、判官、孔目官、都勾押官、推官,互不統轄,因爲極其不便,真宗時設一總使,這便是三司使,又設副使,判官,三司使對下屬三司官員有指揮權,但沒有罷免權,也無獎懲權,三司官員卻可以直接言事,批評三司長官,形成互相的監督掣肘。改制後鄭朗讓三司使權利稍稍增加,有了獎懲權,仍沒有罷免各三司官員的權利。要麼明確了指揮調動權,以便明確分工。

但這個機構很龐大的,例如鹽鐵分兵、胄、商稅、都鹽、茶、鐵、設七案,度支分賞給、錢帛、糧料、常平、發運、騎、斛鬥、百官八案,戶部分爲戶稅、上供、修造、曲、衣糧五案。還有查賬、理欠、支破、發放等部門,鄭朗又塞進了平安監、銀行監與軍械監一些部門進入三司。鄭朗想法也不能說不對,這些都屬於財務進出的單位,一起交給三司,利於三司便於統一調動。

然而有一個缺點,三司重大事粵必須稟報中書同意後,才能申請得旨,公文需要經過重重部門,依然有所不便。

雖經過改制,經營本不是吳充強項,加上改制後有的制度與原先不一,三司政務出現一些滯積,如這次查賬,三司速度不快,晚了十幾天,賬目才查清楚。甚至王安石懷疑賬目弄不好,會出現許多失誤。

王安石看到國家財政困窘,想到一條主意,沒有與鄭朗商議,因爲這與鄭朗改制有所違背,於是暗地裡找來呂惠卿、蘇轍、清查中表現出色的章惇、薛向、呂嘉問,六人進行了一番商議。

之初是成立一個新的部門,叫制置三司條例司,由東西兩府各出一名宰相統領,統領三司的財政,審覈國家一年預算,進一步簡化程序。

因爲由東西兩府宰相統領,它的權力無限地放大,也更知道國家需要什麼物資,因此一項新的改革便出現了,而且它的出現,會爲國家帶來大量的錢帛。

這又涉及到另外一個部門,發運司。它的主要職能就是管理上供財物的漕運,將京城或者陝西河北前線所需的物資從江南各地購買回來(和糴、和買、科配),運向京城或者前線,兼管茶鹽、鑄錢等,後來北方人口稠密,糧食入不敷出,又將重心轉移到糧食上,賤時從民間買回來,貴時運向北方或供給或救濟或售出。與轉運使有些雷同,但不是,轉運使是常年累月循環性質的,發運司乃是一次一次投機性質的,經營意味很濃厚。

由是會出現一個局面,因爲是投機性質,往往官員必須翻存檔,那些發運司買下來了,那些沒有買,或者現在要買那些,那些又不要買。於是往往三司官員大筆一揮,這地方沒有這個物產,三司任務卻來了,讓發運司官員去購買,這地方物產豐富,都快要爛在地裡,三司卻沒有任何任務。然後到京城後更亂,往往京城緊缺的,往往運不上來,京城積壓的,各地去在源源不斷往上運。無形中一年形成大量浪費。改了制,改制也不行,畢竟三司有三司的侷限性。

但條例司的設置,東西兩府宰相的參與,性質變得不同。東西兩府宰相更有大局觀,兩府加上三司的權限,合在一起,就能清楚地瞭解全國物產分佈,各地所缺所需所產所餘,朝廷再撥款,統一規劃,將積餘地區的物資運向稀缺地區,既利於物資通暢,互補有無,提高百姓的收入,又使國家得到大量的利潤。

不但減少許多浪費,也沒有動國家官員與百姓的任何稅務,國家經濟同時得到改善。

至於它的性質,嗯,發改委!

爲此,王安石與其餘五人經過精密的謀劃,王安石先後上了三個札子:《議曰廢江淮荊浙發運使》,以後不要這個發運使了,全部歸於條例司統管。《議設制置三司條例司》,《議理天下供上條例》。

鄭朗剛剛與西府交接完畢,從西府事務中脫離出來,朝會上王安石便一口氣將這三篇札子唸完。

聽完,鄭朗臉色也變了,變得慘白慘白的,比他的頭髮還要白。

第369章 天都石窟(上)八百九十三章 大會戰五第2章 修剪第245章 衆志成城,成!第27章 偶爾壞一回(下)五百五十六章 揭開第328章 光榮第351章 在路上(七)八百七十三章 河湟六第123章 去七百二十九章 情怯下第百五十八章 三個臭皮匠五百零六章 渾沌上第214章 代朕去看看第185章 第二抓·誤七百四十八章 瑣碎二年上五百九十八章 科學的力量中第61章 道(五)第27章 偶爾壞一回(下)六百十五章 古風下第339章 放巴士四百十章 國書的背後五百七十七章 窗第360章 最強折家軍(二)第57章 道(一)第247章 春雨第82章 四君子(下)第328章 光榮第250章 謝四百二十六章 讀孟嘗君傳三百八十七章 阿干城二第136章 小媳婦,你牛(下)五百九十二章 奇貨第29章 大家一起來洗腳六百四十一章 五瘴說三百七十章 天都天窟中第334章 西風烈(下)四百九十五章 推手上五百七十四章 007八百六十章 鏟佃四百四十六章 地獄之門中六百五十七章 眼兒媚七百四十五章 誰怕誰八百五十二章 星光上四百九十七章 推手下六百六十章 裴行儉第122章 大功告成七百七十九章 成長五百五十七章 黑水濼八百零七章 倒計時四五百四十八章 小妾八百十五章 一時一世六百八十四章 迷失的聖人七百五十章 治國或平天下八百五十章 大麻煩第139章 問一(一)七百八十三章 小重山一七百七十六章 純潔六百六十二章 變臉中六百九十七章 三關四第274章 老貪五百零五章 大唐國五百九十章 破趙九百十八章 扯皮六百九十七章 三關四八百四十八章 幫手六百二十章 耳光與棗子下五百零一章 老大二第137章 明道第151章 抓第309章 雞鳴山(下)五百七十五章 理第285章 白蛇傳(上)第112章 可愛貴、賤道寧(上)八百五十三章 星光中五百五十二章 亂戰七百四十六章 三蘇第218章 找朋友(下)八百零九章 鱷魚的眼淚中第350章 在路上(六)第323章 返京第196章 折第25章 唱歌的時代第6章 約定(下)第305章 疑問品六百六十章 裴行儉第49章 小妻子,小心眼(上)第169章 最牛的學生(五)四百四十六章 地獄之門中六百六十二章 變臉上七百九十四章 春草八百四十六章 士大夫第63章 天堂(上)四百十三章 暗戰上第285章 白蛇傳(上)第229章 大中庸(中)第32章 岳父的糊塗四百九十章 炮打範歐第343章 目標定川砦(上)六百三十二章 皇佑之治四
第369章 天都石窟(上)八百九十三章 大會戰五第2章 修剪第245章 衆志成城,成!第27章 偶爾壞一回(下)五百五十六章 揭開第328章 光榮第351章 在路上(七)八百七十三章 河湟六第123章 去七百二十九章 情怯下第百五十八章 三個臭皮匠五百零六章 渾沌上第214章 代朕去看看第185章 第二抓·誤七百四十八章 瑣碎二年上五百九十八章 科學的力量中第61章 道(五)第27章 偶爾壞一回(下)六百十五章 古風下第339章 放巴士四百十章 國書的背後五百七十七章 窗第360章 最強折家軍(二)第57章 道(一)第247章 春雨第82章 四君子(下)第328章 光榮第250章 謝四百二十六章 讀孟嘗君傳三百八十七章 阿干城二第136章 小媳婦,你牛(下)五百九十二章 奇貨第29章 大家一起來洗腳六百四十一章 五瘴說三百七十章 天都天窟中第334章 西風烈(下)四百九十五章 推手上五百七十四章 007八百六十章 鏟佃四百四十六章 地獄之門中六百五十七章 眼兒媚七百四十五章 誰怕誰八百五十二章 星光上四百九十七章 推手下六百六十章 裴行儉第122章 大功告成七百七十九章 成長五百五十七章 黑水濼八百零七章 倒計時四五百四十八章 小妾八百十五章 一時一世六百八十四章 迷失的聖人七百五十章 治國或平天下八百五十章 大麻煩第139章 問一(一)七百八十三章 小重山一七百七十六章 純潔六百六十二章 變臉中六百九十七章 三關四第274章 老貪五百零五章 大唐國五百九十章 破趙九百十八章 扯皮六百九十七章 三關四八百四十八章 幫手六百二十章 耳光與棗子下五百零一章 老大二第137章 明道第151章 抓第309章 雞鳴山(下)五百七十五章 理第285章 白蛇傳(上)第112章 可愛貴、賤道寧(上)八百五十三章 星光中五百五十二章 亂戰七百四十六章 三蘇第218章 找朋友(下)八百零九章 鱷魚的眼淚中第350章 在路上(六)第323章 返京第196章 折第25章 唱歌的時代第6章 約定(下)第305章 疑問品六百六十章 裴行儉第49章 小妻子,小心眼(上)第169章 最牛的學生(五)四百四十六章 地獄之門中六百六十二章 變臉上七百九十四章 春草八百四十六章 士大夫第63章 天堂(上)四百十三章 暗戰上第285章 白蛇傳(上)第229章 大中庸(中)第32章 岳父的糊塗四百九十章 炮打範歐第343章 目標定川砦(上)六百三十二章 皇佑之治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