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大豐收(下)

2006年的下半年,對嘉穀集團來說,註定是一個豐收年份。

這個豐收,不僅體現在農作物的豐收,還體現在價格形勢的上漲。

豬肉開始漲價了,人蔘開始漲價了,大豆也開始漲價了。

好吧,大豆漲價對於嘉穀糧油來說,應該不算是喜事——作爲國內最大的大豆進口商之一,大豆漲價就意味着成本的增加。

豬肉纔剛開始有漲價的趨勢,而且在百萬級養豬基地尚未產出之時,還沒有多大的收益。

而人蔘的漲價,就是直接收益的體現了。

人蔘種植,雖然收益高,但歷時長,一般4-6年爲一個週期。生產週期越長,遇到的不定因素就越多,包括天災、人禍、野生動物威脅等。

兩年前的東北人蔘價格大跳水的主要因素就是“人禍”了——日韓參企惡意毀約,並將儲備人蔘向市場低價拋售,造成人蔘大量過剩的假象,人爲壓低人蔘價格,致使人蔘價格大跌。

人蔘價格暴跌,既打擊了國內人蔘產業的發展,又低價收購優質的人蔘原料,一舉兩得。

後面嘉穀入場託市,通過支付部分貨款,跟不少參農簽訂了採購合同,但不需要將人蔘收割,而是繼續種植,相當於低價在地裡“囤積”了一批人蔘。

如今終於等來了人蔘價格的上漲。

今年的氣候對於人蔘種植來說,簡直是多災多難。

四五月份的“緩陽凍”,凍傷了一批;六七月份的颶風又颳倒刮跑了一批;八九月份,大雨成災,更讓很多參地幾乎絕收!

再加上過去兩年人蔘價格低迷,參農種植意願不強烈,種植面積連年減少,產量逐年下降。

但市場的需求量是連年增加,今年的天災進一步導致供求關係被打破,人蔘的價格節節攀升。

嘉穀兩年前投資了一億多收購的優質人蔘,大部分在靈陣的庇護下,安然無恙地避過了今年的天災,進入了美妙的收穫期。

嘉穀收購的人蔘中,園參佔據了六成。園參有一個生長年限,只有六七年纔是最佳的,這個時候其營養成分到了一個高峰,人蔘皁苷已經完全形成,再長大就只是個頭體積的增加了;但超過這個年限後,由於其生長環境的變化,反而容易導致抗病性降低等問題。

兩年前收購園參時,多是選擇四五年的參齡,如今剛好是成熟期,又碰上價格上漲,簡直不要太美好了。

多種了兩年本來就比收購時的四年生園參更值錢,再加上價格上漲,單單將手頭上的成熟園參出手,就獲得了1.6億元的收入——不但收回了投資,還小賺了一筆。

除此之外,嘉穀手裡還有四成是山上參或林下參,雖然也同樣經歷了天災,但由於其地理位置的優越性,再加上同樣的靈陣保護和滋潤,並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山上參和林下參原本就是精品參的優選,因此,它們的價格上揚更加誇張,少則上漲50%,多則達到100%——就算這樣,嘉穀還不肯出售。

也就是說,這批山上參和林下參,比出售的園參還要值錢。

這筆投資,在兩年內,相當於至少翻了三倍。在外人看來,嘉穀什麼都沒做,只是“囤積”人蔘在手,然後坐等,最後出手,就獲得了巨利。

對此,嘉穀戰略投資的紫星藥業的董事長郭春發嗤之以鼻:“真以爲嘉穀的投資是瞎蒙的,看看人家收購的參園,大多都能在天災中全身而退,這就是眼光,以及運氣!沒有眼光,缺乏運氣,再怎麼砸錢都是白費勁,具體可以參照南韓人蔘公社。”

同樣是在兩年前,面對嘉穀和紫星藥業的強強聯手,南韓人蔘公社在東北高調投資,聲稱引進南韓先進的農田栽參、土壤改良技術,爲吉省的人蔘種植業帶來一場“革命”。

結果,南韓人蔘公社的人蔘種植基地,第一年就在突如其來的暴雨中“泡湯了”,笑死了不少業內人士——這當然是某個掛逼的手筆。

而今年,都不用掛逼出手,頻頻天災之下,南韓人蔘公社在東北的人蔘種植,產量不僅被嚴重拉低,受災人蔘在品相和質量方面都受到了影響,幾乎不可能達到精品參的標準。

以至於南韓人蔘公社不得不在市場上高價收購精品參,可惜,最優質的一批精品參在嘉穀手裡,而嘉穀可不願意將國內參農的血汗轉化爲南韓人的利潤,裝進他們腰包。

這批精品參,大多供應給了紫星藥業、同仁堂這些國內人蔘產業真正振興的代表和中堅力量。

面對國際人蔘產業發展大國的壓制和搶灘威脅,得到了嘉穀戰略投資的紫星藥業發展極爲迅猛。

紫星藥業今年已經是目前國內最大的人蔘採購方和需求方,這兩年,除了研發掌握了“人蔘食用不上火”以及“人蔘脫殘”、“人蔘生物發酵”等精加工關鍵技術,還致力於推動人蔘藥食同源,研製了人蔘果蔬酵素口服液、人蔘茶、人蔘酒、人蔘飲品等多個品種。

據最新消息,吉省已經在考慮開啓人蔘藥食同源的試點了;一旦藥食同源獲批准,人蔘產業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

在東北,跟嘉穀密切相關的,除了人蔘,當然就是大豆了。

海侖市。

廣袤的田野上一片忙碌景象,各鄉鎮的大豆種植戶,紛紛搶抓晴好天氣,忙着收穫成熟的大豆,確保顆粒歸倉。

金秋大豆合作社社長何磊高興得兩隻眼睛眯成一條線,說起話來精神頭十足。

他創辦的合作社今年種植的一萬多畝大豆豐收已成定局,他自己搞了個簡單測產,畝產210公斤不是問題。

這已經是他連續兩年種植嘉穀提供的大豆品種,儘管今年當地遭遇了水災,但他地裡的大豆還是表現很出色。

何社長是第一批加入嘉穀“國產大豆扶持計劃”的大豆種植戶,在嘉穀的扶持下,獲得發展資金和優質品種,通過聯戶經營,連片播種,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一看合作社種大豆效益好,大家紛紛加入,到今年合作社達到50多戶,有土地10000多畝。

說起今年的好收成,何社長樂得嘴都合不攏:“這都是嘉穀給我們帶來的好處!”

“嘉穀不僅提供優質品種和生產物資,還有技術人員定期查田,密切關注幼苗生長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指導我們及時進行苗後拉深鬆,防寒增溫促進根系生長,促進苗全、苗齊、苗壯。”

“種植的大豆產量高了,嘉穀的收購價也比市場價高几毛,今年我們合作社比其他沒有得到嘉穀扶持的種植戶多收入了上百萬。”

何社長當然不知道,這是因爲他種植的是嘉穀實驗室與東北農科院大豆研究所合作培育的高蛋白大豆品種。

第406章 吾將加冕爲王(4/4)第622章 一“豆”成名(4)第613章 亞馬遜大火與大豆第641章 快來中國暢飲吧(3/3)第147章 我們也不是好欺負的(2/3)第373章 耕海牧漁:日益繁榮的漁場(3/3)第306章 丹心照日,抗雪救災(3/3)第195章 多管齊下,技術攻勢(1/4)第232章 越爛越好的俄遠東地區第299章 快到碗裡來(補更1/14)第197章 聯合殺蟲,滅子絕孫(3/4)第168章 值得更大的訂單(3/4)第297章 首秀:做有情懷的農業第445章 中國獨特的沙漠農業道路(1/3)第681章 大風神(2/2)第511章 報應來得太快(1/2)第120章 一企對一國(2/3)第30章 魄力(求支持!)第651章 漸入高峰(1/2)第151章 合作難道不香嗎(3/3)第281章 徹底引爆第188章 一座城市的決心(下)第567章 “超級乾旱”來襲(3/3)第330章 一杯敬健兒,一杯敬觀衆第665章 能源林計劃第243章 擁抱糧食大牛市第697章 吃過豬肉第333章 次貸危機給予的治沙底氣(2/4)第549章 正義不會缺席(2/2)第452章 廉價的原料市場,沒了(1/2)第36章 縱論(上)(求收藏!)第198章 冤家路窄(4/4)第392章 鋒芒太露,聯合抵制(2/4)第459章 謎一樣的中國乳業(1/2)第524章 你大爺還是你大爺(1/2)第666章 有牌面的盟友第618章 體系之戰第93章 我們嘉穀,很有錢(求收藏!)第252章 豬若安好,便是晴天第73章 食材供應鏈(求收藏!)第420章 再重視嘉穀也不爲過(2/2)第404章 難以撼動的領先優勢(2/4)第465章 糧商中的異類(1/2)第480章 餘波震盪(1/2)第88章 欣欣向榮(求收藏!)第634章 不甘心啊(2/2)第121章 老夫辦不到啊(3/3)第437章 假農之名,圈地蓋房(2/2)第350章 步入全球糖業前三強第88章 欣欣向榮(求收藏!)第500章 可能會改變世界的投入第533章 年輕人的世界第356章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第630章 打腫臉(1/2)第588章 薪火相傳,與國同休(4600字)第57章 兵強馬壯(求收藏!)第150章 攪局者(2/3)第721章 滿滿溢出的影響力(二合一)第390章 跑偏的畫風第295章 王國背後的男人第197章 聯合殺蟲,滅子絕孫(3/4)第502章 不會是騙子吧第227章 不合作纔是傻子第658章 勾人(1/3)第347章 第一戰:吸金的倉儲(2/4)第649章 愛上中國味道(1/2)第725章 嘉穀版的“黃埔軍校”(1/2)第339章 “搗亂”的不速之客第349章 第二戰:糖業角力(4/4)第542章 誰是大爺(1/3)第714章 使糧入庫,不如使糧入市第623章 我向前每邁進一腳第665章 能源林計劃第539章 非土豪無以種樹第399章 紛至沓來的礦業大佬(2/3)第632章 大國購買力,恐怖如斯第104章 乳業背後的軍火商(2/10)第250章 賺快錢的機會第495章 天南地北大分紅(1/2)第496章 以身立法?(2/2)第333章 次貸危機給予的治沙底氣(2/4)第646章 要上市?(2/2)第352章 後糧食危機時代(1/4)第245章 資本掌控遠東大豆第134章 征服戈壁大漠的開端第567章 “超級乾旱”來襲(3/3)第353章 海外迂迴戰略(2/4)第58章 情懷(求收藏!)第727章 挑戰心臟的開支(4K字)第17章 三顧茅廬(求支持!求收藏!)第697章 吃過豬肉第276章 新年搶豬,幽靈終現第737章 世間事非你弱你有理(1/2)第391章 鶴立雞羣的嘉穀油(1/4)第300章 猛將必發於行伍(補更2/14)第384章 去他丫的養豬夢(2/2)第413章 那就試一試(2/5)第600章 要打翻身仗(2/2)第219章 分歧第253章 中草藥養豬
第406章 吾將加冕爲王(4/4)第622章 一“豆”成名(4)第613章 亞馬遜大火與大豆第641章 快來中國暢飲吧(3/3)第147章 我們也不是好欺負的(2/3)第373章 耕海牧漁:日益繁榮的漁場(3/3)第306章 丹心照日,抗雪救災(3/3)第195章 多管齊下,技術攻勢(1/4)第232章 越爛越好的俄遠東地區第299章 快到碗裡來(補更1/14)第197章 聯合殺蟲,滅子絕孫(3/4)第168章 值得更大的訂單(3/4)第297章 首秀:做有情懷的農業第445章 中國獨特的沙漠農業道路(1/3)第681章 大風神(2/2)第511章 報應來得太快(1/2)第120章 一企對一國(2/3)第30章 魄力(求支持!)第651章 漸入高峰(1/2)第151章 合作難道不香嗎(3/3)第281章 徹底引爆第188章 一座城市的決心(下)第567章 “超級乾旱”來襲(3/3)第330章 一杯敬健兒,一杯敬觀衆第665章 能源林計劃第243章 擁抱糧食大牛市第697章 吃過豬肉第333章 次貸危機給予的治沙底氣(2/4)第549章 正義不會缺席(2/2)第452章 廉價的原料市場,沒了(1/2)第36章 縱論(上)(求收藏!)第198章 冤家路窄(4/4)第392章 鋒芒太露,聯合抵制(2/4)第459章 謎一樣的中國乳業(1/2)第524章 你大爺還是你大爺(1/2)第666章 有牌面的盟友第618章 體系之戰第93章 我們嘉穀,很有錢(求收藏!)第252章 豬若安好,便是晴天第73章 食材供應鏈(求收藏!)第420章 再重視嘉穀也不爲過(2/2)第404章 難以撼動的領先優勢(2/4)第465章 糧商中的異類(1/2)第480章 餘波震盪(1/2)第88章 欣欣向榮(求收藏!)第634章 不甘心啊(2/2)第121章 老夫辦不到啊(3/3)第437章 假農之名,圈地蓋房(2/2)第350章 步入全球糖業前三強第88章 欣欣向榮(求收藏!)第500章 可能會改變世界的投入第533章 年輕人的世界第356章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第630章 打腫臉(1/2)第588章 薪火相傳,與國同休(4600字)第57章 兵強馬壯(求收藏!)第150章 攪局者(2/3)第721章 滿滿溢出的影響力(二合一)第390章 跑偏的畫風第295章 王國背後的男人第197章 聯合殺蟲,滅子絕孫(3/4)第502章 不會是騙子吧第227章 不合作纔是傻子第658章 勾人(1/3)第347章 第一戰:吸金的倉儲(2/4)第649章 愛上中國味道(1/2)第725章 嘉穀版的“黃埔軍校”(1/2)第339章 “搗亂”的不速之客第349章 第二戰:糖業角力(4/4)第542章 誰是大爺(1/3)第714章 使糧入庫,不如使糧入市第623章 我向前每邁進一腳第665章 能源林計劃第539章 非土豪無以種樹第399章 紛至沓來的礦業大佬(2/3)第632章 大國購買力,恐怖如斯第104章 乳業背後的軍火商(2/10)第250章 賺快錢的機會第495章 天南地北大分紅(1/2)第496章 以身立法?(2/2)第333章 次貸危機給予的治沙底氣(2/4)第646章 要上市?(2/2)第352章 後糧食危機時代(1/4)第245章 資本掌控遠東大豆第134章 征服戈壁大漠的開端第567章 “超級乾旱”來襲(3/3)第353章 海外迂迴戰略(2/4)第58章 情懷(求收藏!)第727章 挑戰心臟的開支(4K字)第17章 三顧茅廬(求支持!求收藏!)第697章 吃過豬肉第276章 新年搶豬,幽靈終現第737章 世間事非你弱你有理(1/2)第391章 鶴立雞羣的嘉穀油(1/4)第300章 猛將必發於行伍(補更2/14)第384章 去他丫的養豬夢(2/2)第413章 那就試一試(2/5)第600章 要打翻身仗(2/2)第219章 分歧第253章 中草藥養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