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4章 孫武子

時值盛夏,驟雨初霽,吳宮文臺上熱鬧非凡,此臺是夫差破越志後得意滿得,覺得過去的低矮門戶無從宣揚自己的豐功偉業,讓太宰伯嚭重新翻修營建的。

放眼望去,但見大堂高聳屋宇深深,大門鏤花髹染漆紅色,樑上精雕細琢的方椽畫着龍與蛇的形象。上有紅磚承塵,下有竹蓆鋪陳,光滑的石室裝飾翠羽,牆頭掛着玉鉤屈曲晶瑩,細軟的絲綢懸垂壁間,羅紗帳子張設在中庭……

這座宮室極盡能工巧匠之手,富麗堂皇,鋪張浪費,絕非吳王闔閭時代的樸素節儉能比,卻能滿足夫差喜歡的“大國風範”。

這一日,爲慶祝吳王大病痊癒而舉辦的宴饗,已經進行了整整一個時辰。

持盾劍舞的吳國甲士剛剛退下,來自各地的美人便次第上場,她們頭頂的黑髮攏成高高的雲鬢,二八分列,奏着鄭衛之音,跳着狐步之舞。擺動衣襟像竹枝搖曳,彎下身子拍手按掌,露出誘人的腰肢,讓殿內賓客垂涎不已。

樂官們吹竽鼓瑟合奏,猛烈敲擊鼓聲咚咚作響,吳國蔡國的俗曲,楚地的雅樂,奏着大呂調配合聲腔,也別有一番情調,不過若延陵季子在,只怕會皺着眉罵夫差“不知禮樂”了。

在這杯盞碰撞和酩酊交談的喧囂覆蓋下,吳王興致勃勃地歪坐在君榻上,而僅比他所處的高臺低一席處,竟然是階下之囚勾踐:過去三年,但凡他被傳喚來參加宴饗,都是坐在最後一排的啊!今日卻能北面而坐,吳國羣臣也以客禮待之,雖然,那表面上的恭敬背後,是深深的不齒。

“嘗糞之君……”底下似乎有人在小聲竊笑。

勾踐面色如常,他身前的案几上食品豐富多樣,主食是摻雜香美的黃粱、糯稻,肥牛的蹄筋在大鼎裡燉得酥酥爛撲鼻香,著名的吳國鱸魚燴讓所有人食指大動。酒糟中榨出清酒再冰凍,晶瑩如玉的美酒摻和蜂蜜,斟滿角杯供人品嚐。抿上一口便覺得遍體清涼,酷暑頓消……

然而看着這些美味佳餚,瓊漿玉露,勾踐卻半點食慾都沒有,不管吃下什麼,他舌尖依然是一股屎尿的味道……

恥辱啊,悲哀啊。

爲了求活,爲了歸國,竟然品嚐夫差的糞便。

“大王之溲(尿)味苦且酸楚,此味應春夏之氣,大王不日必將康復如初!”想到自己叭咂幾下後,還將那惡臭的味道形容出來,勾踐腹中就一陣噁心上涌,幾欲嘔吐。

但再怎麼噁心,也得忍着,再怎麼吃不下,也得強撐着笑臉吃喝,多少雙眼睛看着他呢……何況那一條計策的確起了效果,吳王將信將疑,或許是勾踐嘗糞之事讓他有些震撼,便放勾踐離開石室,繼續做牧養之事,他總算逃過一劫。

和范蠡說的一樣,夫差這個人,雖然殘暴自大,卻偏偏有婦人之仁,他病癒後,也把一部分功勞歸到勾踐頭上,心念其忠,賞賜日益增多。還讓勾踐夫婦離開馬圈,入吳宮居住,供奉一如吳國封君,今天更讓他坐到客席上以示恩寵。

范蠡頻頻向他矚目:值此之時,正當一鼓作氣,讓吳王對越國信之不疑。

於是勾踐便站起來,爲吳王祝壽,他俯首說道:“下臣勾踐,奉觴祝大王壽,皇在上令,昭下四時,仁者大王,躬親鴻恩,上感天帝,降瑞翼翼。願大王延壽萬歲,長保吳國,四海鹹承,諸侯賓服,永享霸業。觴酒既升,永受萬福!”

每一句都說道夫差心坎裡,吳王大悅,看勾踐越發順眼。

太宰伯嚭見狀,便也起身爲吳王祝壽,乘機大聲說道:“怪哉!今日大王痊癒,羣臣畢至,卻唯獨少了相邦。雖說相邦一直仇視越君,但今日之宴,是爲大王祝壽祈福之宴,相邦不來,實在是有些過分了。”

勾踐對面,本應該是伍子胥的位置空空如也,這位剛毅的老相邦惱怒夫差婦人之仁,拒絕與勾踐同席,稱病在家,沒有來參加宴會。

吳王不語,舉着酒有些悶悶不樂,對伍子胥也越發不滿,他心想:“寡人生病月餘,太宰圍着孤團團轉,親自爲孤端糞端尿,四處尋覓良醫巫祝,進獻寡人喜愛的食物減輕痛苦。可相邦呢?他除了誹謗勾踐外,竟沒有說半句關切的話,明明是沒有把寡人放在心上,真是個不仁不慈之人!”

“反觀勾踐,一國之君淪爲臣僕,妻子爲隸妾,掏空了自己的邦國來供奉吳國,三年下來卻絲毫沒有怨恨。寡人有疾,他竟親自口嘗糞便,一心想要寡人康復,勾踐的屈從之心不必再懷疑,孤若聽從相邦的話把他殺了,這就是寡人的不明智了,而且對吳國也沒什麼好處,只是給相邦逞個人的痛快罷了……”

一念至此,夫差放歸勾踐之意越發堅定。

他美滋滋地想道,越地難治,吳吏一到,于越人或遁入山林,或遊於沼澤,無法像徐國一樣編戶齊民。不如讓勾踐代爲統治,依然像過去三年一樣向吳國進貢,糧食、美女、銅錫,源源不斷地北運,如此既得了越國貢賦的實利,又少了治理的麻煩,還能讓後人傳頌自己的仁德,豈不美哉?

至於伍子胥擔心的勾踐“內懷虎狼之心,外執美詞之說”,簡直是危言聳聽,真是活的越老越回去,竟然如此膽小……

他不屑地想道:再說了,一個嘗糞君主,能成什麼大事?寡人的對手,是趙無恤,是楚王這些人!豈能侷限於江南一隅,埋沒了大丈夫的豪情壯志?

夫差便拍了拍手,讓殿內音樂停止,笑着宣佈道:“寡人心意已決,六月初一,便赦越君歸國!”

……

伍子胥伐楚破郢功成名就,被吳王闔廬封在申邑,故稱之爲申胥、申君。

他是吳國最大的封君之一,食戶上千,家裡卻並不顯得富庶,夫差戰勝越國後大興土木,也給了伍子胥不少賞賜,讓他擴大府邸,但伍子胥卻把那份功夫省了下來,用這筆玉帛減免了封地的丘甲和田賦,還養了幾名食客。

所以相邦府還是那樣,不大不小,進門第一進就是廣三十步的外院,鋪着石磚,透過天井能看到藍天。正堂將外院與內院隔開,是接待客人,舉行宴會的地方。正堂後面又是一進小天井,兩旁有副院,房舍林立,有套間,有單間,這是給賓客們住的地方。

春秋卿大夫養士的風氣已經很久了,但直到十年前晉國趙鞅廣納賓客,養士三千,這才讓這套用人制度在諸侯間風靡開來,伍子胥亦不能免俗。套用了趙氏制度,他家的賓客也是分等級的,下賓住單間,上賓則住在套間裡,有屬於自己的小院子,專門的車馬僕役。

其中,更有一位上賓的住處,就在相邦的居所旁邊,甚至有一道小門直接連通,准許他隨時到隔壁串門。要知道里面可是住着相邦的妻妾兒女的,如此不避諱,可見此人地位非同一般。

這一日,小門再度吱呀開啓,白髮蒼蒼的伍子胥穿着一身常服,未戴冠,只用巾隨意地包了頭,拎着一壺酒,自己找上門來了。

副院中有一株綠意正濃的芭蕉,黃犬臥於花叢畔,伸長了舌頭看兩人在院內天井裡練劍……

一名少年,勁裝披甲,他只有十四五歲年紀,銀冠束髮,容貌稚嫩,隱約有幾分伍子胥尚未白頭時的模樣,正雙手奮力舉着劍,應付對面簡單卻致命的攻勢。

一名老者,穿青灰色常服,容貌銳利,瘦削有如危巖嶙峋,一對猿臂修長,右手背在身後,左手持吳劍,動作絲毫不花哨,卻剛猛難擋,輕微的變招變化無窮。

伍子胥也不打擾他們,捋着鬍鬚看了片刻,勝負很快就分出來了,但見那少年哎呀一聲,手裡的劍便被打飛老遠,被老者用劍尖頂在胸膛,顯然是落敗了。

“可惜……”少年有些不服輸,跺着腳遺憾地說道:“差點就贏了,武子,你我再來過。”

老者撿起劍扔還他,笑而不語。

伍子胥輕咳一聲,顯示自己的存在,板着臉訓斥少年道:“小子狂妄!想贏過劍術甲於吳國三軍的孫武子,你再回去練上三十年罷!”

少年驚覺,連忙收劍下拜道:“見過父親。”他是伍封,伍子胥的獨子,伍子胥在楚國原本已經成婚,但逃亡的時候其妻爲了不拖累他而自殺。伍子胥入吳後,聲稱不破楚國,無以爲家,所以直到入郢歸來之後,才娶了當年送他食物的漂母之女,一年後有了伍封。

中年得子,伍子胥卻一點不溺愛,對此子極其嚴厲,只要他一瞪眼,伍封便半句話都不敢還嘴。

“子胥何出此言,孺子可教,假以時日,或是一名勇將。”

孫武哈哈大笑,接過豎人的葛巾,讓伍封擦了擦滿頭的汗,至於他,剛纔一番交鋒,臉上竟連半滴汗都不見,可見其劍術之高深莫測。也只有少數人有機會一睹他顯露真本事,據說當年他老師司馬穰苴含冤而死,孫武逃離臨淄時,一把劍面對數十名齊國甲士,連破三十甲,越城牆而走,卻未殺死一人,輕重拿捏得十分恰當,讓他閒暇之餘教兒子練劍,伍子胥很放心。

三人在芭蕉環繞的亭子裡就坐後,伍封有些急不可耐地問道:“父親聽說了麼?去歲晉國趙韓與鄭國開戰,有一名將領,帥師在東虢阻鄭軍十餘日,大敗之,讓趙韓兩家拔成皋,這名趙將,據說就是兄長!”

他口中的兄長,就是伍子胥撫養長大的義子王孫勝,王孫勝離開吳國時,伍封年紀尚小,等伍子胥出使齊國後獨自過來,沒了玩伴的伍封哇哇大哭。這幾年來,他一直唸叨着這位義兄,學劍的目的,也是有朝一日能去尋他。南北殊途,晉國的消息傳到吳國,短則三個月,長則一年半載,所以伍封說的這件事,已經是一年以前了。

伍子胥冷冷看了兒子一眼,王孫勝的歸宿,是他心中最遺憾的一點,他身爲楚國王孫,心中的大志在吳國是絕不可能實現的,老王闔閭的時候,伍子胥都沒辦法,何況現如今新君在位,已經開始嫌棄老臣了……

不過見兒子如此重情義,頗似當年自己的兄長伍尚啊,沒有繼承自己這剛烈的性格,或許是件好事。

他心一軟,便說道:“汝若是想念王孫,可以去修書一封,捎商賈帶去晉國。”

伍封歡天喜地地去了,伍子胥看着他的背影,才淡淡地說道:“少年不知憂愁,王孫是我與長卿一手教出來的,以他的本領,在賢臣猛將如雲的趙氏出頭並不算難,只希望有朝一日,不要與吾等對決於疆場。”

孫武大笑:“人無百年壽,常有千年憂,我已歸隱於市,子虛也半截入土,趙吳構難那一天,或許都趕不上。子胥還是擔心下自己的近況吧,今日吳王大宴,你這個做相邦的,爲何缺席?”

ps:春秋戰國尊稱對方時,多是氏子,如孔子,荀子,屈子。唯獨齊國例外,喜歡名子,如孫武,除了叫他孫子外,也有稱之爲武子:“有提三萬之衆而天下莫當者,誰?曰武子也!”——《尉繚子》,還有匡章,也被稱爲章子。第二章在晚上

(~^~)

第423章 雪橇第215章 如霹靂弦驚(下)第47林1章 羽林孤兒第448章 爭流第577章 失敗者第748章 赳赳武夫 上第675章 逐君側之惡臣(上)第276章 料敵於先第475章 舟師第233章 少而執官第52章 冬至(一)第208章 成之誓第51章 殖我田疇(下)第613章 最是無情第777章 大廈將傾第978章 秦騎趙騎第310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第1113章 侯非侯,王非王第623章 死不能入廟第196章 成鄉!第1074章 追亡逐北第905章 平準均輸第279章 孫子兵勢第880章 剖胸探心第667章 攻城利器(上)第663章 六卿的平衡(上)第955章 田賁雪夜下絳都(下)第317章 十月之交(上)第834章 石渠第1031章 朝天子(上)第466章6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第362章 大禮議第1102章 有嬀之後第457章 天地之大第856章 弱冠系虜請長纓第442章 天逐第602章 知瑤第537章 南子的歸宿第680章 中牟之降第1034章 列爲諸侯(下)第661章 卿士之死(中)第1027章 虢鄶之間第519章 漁父第63章 仲尼弟子(上)第131章 誰爲陪襯第855章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第505章 桐宮之囚(上)第13章 趙樂聯姻第1158章 周德已衰第539章 巫頌(中)第78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下)第1037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下)翟792章 長平之戰(下)第572章 軍功授田第475章 舟師第476章 疾風烈火第553章 成王敗寇第91章 子產之政第1183章 白公勝變法(上)第170章 七月流火第260章 傾城傾國第561章 大將軍第980章 飲馬河渭第573章 夷爲郡縣第872章 勢均力敵第1010章 奴隸制第588章 神靈的居所第1022章 姑蘇臺上烏棲時第648章 大風(5)第505章 桐宮之囚(上)第399章 驅虎吞狼第41章 釜底抽薪第861章 中山第989章 曲沃代翼第485章 夾谷之會(上)第671章 又死了一個卿(下)第169章 洵美且都第1107章 海外有載第596章 我用十年磨一劍第862章 燕國第378章 虎入平陽第114章 夏姬巫臣第329章 相忍爲國第173章 各有打算第657章 大風(14)第19章 錦瑟無端第1017章 馮翊第188章 暗潮涌動(上)第466章6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第180章 八月未央第1161章 如龍第648章 大風(5)第124章 奇貨可居(上)第369章 千金市馬骨第916章 眼看他樓塌了 上第179章 青史留名第622章 更與誰人說?第843章 雖遠必誅!第5章 東門館驛第404章 攻敵所必救?
第423章 雪橇第215章 如霹靂弦驚(下)第47林1章 羽林孤兒第448章 爭流第577章 失敗者第748章 赳赳武夫 上第675章 逐君側之惡臣(上)第276章 料敵於先第475章 舟師第233章 少而執官第52章 冬至(一)第208章 成之誓第51章 殖我田疇(下)第613章 最是無情第777章 大廈將傾第978章 秦騎趙騎第310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第1113章 侯非侯,王非王第623章 死不能入廟第196章 成鄉!第1074章 追亡逐北第905章 平準均輸第279章 孫子兵勢第880章 剖胸探心第667章 攻城利器(上)第663章 六卿的平衡(上)第955章 田賁雪夜下絳都(下)第317章 十月之交(上)第834章 石渠第1031章 朝天子(上)第466章6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第362章 大禮議第1102章 有嬀之後第457章 天地之大第856章 弱冠系虜請長纓第442章 天逐第602章 知瑤第537章 南子的歸宿第680章 中牟之降第1034章 列爲諸侯(下)第661章 卿士之死(中)第1027章 虢鄶之間第519章 漁父第63章 仲尼弟子(上)第131章 誰爲陪襯第855章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第505章 桐宮之囚(上)第13章 趙樂聯姻第1158章 周德已衰第539章 巫頌(中)第78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下)第1037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下)翟792章 長平之戰(下)第572章 軍功授田第475章 舟師第476章 疾風烈火第553章 成王敗寇第91章 子產之政第1183章 白公勝變法(上)第170章 七月流火第260章 傾城傾國第561章 大將軍第980章 飲馬河渭第573章 夷爲郡縣第872章 勢均力敵第1010章 奴隸制第588章 神靈的居所第1022章 姑蘇臺上烏棲時第648章 大風(5)第505章 桐宮之囚(上)第399章 驅虎吞狼第41章 釜底抽薪第861章 中山第989章 曲沃代翼第485章 夾谷之會(上)第671章 又死了一個卿(下)第169章 洵美且都第1107章 海外有載第596章 我用十年磨一劍第862章 燕國第378章 虎入平陽第114章 夏姬巫臣第329章 相忍爲國第173章 各有打算第657章 大風(14)第19章 錦瑟無端第1017章 馮翊第188章 暗潮涌動(上)第466章6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第180章 八月未央第1161章 如龍第648章 大風(5)第124章 奇貨可居(上)第369章 千金市馬骨第916章 眼看他樓塌了 上第179章 青史留名第622章 更與誰人說?第843章 雖遠必誅!第5章 東門館驛第404章 攻敵所必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