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2章 連橫(下)

ps:今天只有一個大章了

“魏氏的領土地方雖小,但也有二十個縣,城邑田舍密集,人口衆多不下數十萬。車馬奔馳,徒卒三軍,軍力也相當於一個千乘之國,足以與趙無恤分庭抗禮。可惜魏氏自從侯馬之盟以來,就一直看着趙氏的臉色行事,被所謂的君命指派得團團轉,我私下爲魏氏感到羞恥。”

這場和談陳恆名爲斡旋者,可實際上,從一開始,便成了他極力說服秦、魏入夥的演講。

“然而魏氏甘居趙無恤之下,便能制止他的野心了?只怕不能,因爲地勢所決定,河東東連上黨,西界大河,南通河外,北阻太原,可謂是表裡河山之地。如今晉國只剩下三卿,趙魏韓的關係譬若人有腹心之疾,若非三家均勢,那就是趙氏獨大,吞併魏韓。趙氏已經從晉國內部包圍了魏氏,無時無刻不想奪取這片河山之固,刺殺魏卿,正是出於這種打算,這之後趙無恤是不是乘着魏氏喪期,派兵進入河東,打着賑濟的名義開始接收魏氏領地了?”

歷史上成功奠定陳氏代齊基礎的陳成子,縱然此生一直被趙無恤壓了一頭,但年已三旬的他足以擔當起家族的頂樑柱。作爲長期以來的對手,陳恆對趙無恤是很瞭解的,這次,竟被他言中了。

見魏駒點了點頭表示認同,他便再接再厲地勸說道:“如今擺在子騰面前的只有兩個選擇,其一,便是忘記殺父之仇,向趙無恤俯首,但從衛、莒、邾的教訓裡可知,魏氏一旦示弱,趙無恤必然會變本加厲,土地有限,趙卿的慾望無限,魏氏離滅亡之日就不遠了,子最終只能做一個沒權勢也沒有地位的傀儡卿士,甘心?”

魏駒當然不甘心,但反抗趙氏的危險,似乎更大,兩項抉擇是十分困難的。

陳恆卻已經轉換了目標,對秦國大庶長子蒲說道:“且如此一來,將導致嚴重惡果,趙無恤一定會打着晉侯的名義,孜孜不倦地將魏氏領地化爲他自己的郡縣。然後再以河東爲基地,向四面擴張。趙氏切斷軹道,韓氏便斷爲兩截,任其差遣;趙氏攻佔孟津,天子也要隨着他的心意行事;加上已經附庸於趙的衛國、魯國、宋國,趙氏隨時可以在中原建立霸權,而這之後,一定會發兵攻擊秦國。”

“若能得到河西,隔着大河,秦國並不畏懼趙氏。”子蒲不甘示弱。

陳恆搖頭道:“趙氏之所以不敢發兵直接攻打秦國,是因爲魏氏擋在中間,魏氏可以算秦國東邊的屏障了,一旦魏氏被趙氏吞併,藉助龍門、蒲阪發步卒渡河,再從上郡徵召蠻夷車騎直插秦國腹地,以秦軍之能,可否阻止十萬趙卒?趙氏大可以象蠶吃桑葉一般逐漸侵佔秦地,直到逼近雍都爲止,這也是小子替大庶長憂慮的原因。”

然而縱然陳恆舌燦蓮花,也沒法無視掉秦魏交兵的原因:河西。

子蒲不爲所動,再次審視魏駒的面孔,依舊一點笑意也無。

“從穆公之世開始,河西便屬於秦國,否認這點的都是秦的敵人。”

秦人的固執倔強,可見一斑。

陳恆深感頭疼,對子蒲拱了拱手,又目視魏駒,說道:“我倒是有個辦法,可以讓秦魏兩嬴。”

在降雪後,秦人一鼓作氣攻下河西的打算便落空了,子蒲反正也得班師回去,索性讓陳恆發揮,看看能做到什麼程度。

而魏氏進退維谷,河西被秦人逼迫,河東被趙氏逼迫,一時間無計可施,實際上只能指望陳恆說服秦人退走,讓他們能喘口氣。

所以子蒲與魏駒都需要陳恆的斡旋,便一起看着陳恆,問他:“那陳子有何妙計,可解此死結?”

陳恆挑了最好的時機介入,因爲齊國的身量和秦魏雙方都結交的盟友或準盟友,便獲得了較重的建議之權。

陳恆知道成敗在此一舉,他深吸一口氣,說道:“魏氏帶着河西、河東脫晉入秦,爲秦國之卿,則可兩嬴!”

……

“魏國……脫晉入秦……”

魏駒瞪大了眼睛,爲這個瘋狂的想法而震驚,子蒲的面色卻變得有趣起來。

陳恆主動問道:“魏氏曾對秦國多有得罪,不知秦國願不願意接納。”

卻見子蒲沉吟思索片刻後,將冷臉變爲微笑:”說起來魏氏與秦也有一番淵源,百餘年前,晉國爲了招回已降秦國的士會,乃使魏壽餘假裝以魏邑叛晉投秦,晉人故意捉拿了他的妻子兒女,讓壽餘隻身逃脫。壽餘逃至秦國,提出願將魏邑獻秦,得到了先君秦康公的信任,魏壽餘於是暗中聯絡士會,最終逃歸晉國……“

“每每想到此事,我便十分遺憾,魏氏人才輩出,魏壽餘若能歸秦,秦國在與晉國交鋒中豈會落於下風?若魏卿願意帶河東河西併入秦國,寡君定然會喜出望外,正如秦穆公之得由余、百里奚,闔閭之得伍子胥、孫武,願意虛左庶長的席位以待。”

在秦國,左庶長就相當於晉國次卿,這份條件可比秦國接納知氏時給知果的待遇要強多了。

子蒲之所以對陳恆的這個建議意動,是因爲他們上次見識到了魏武卒的戰鬥力,如今天下諸侯紛紛效仿趙氏的戰法和兵種,其中魏氏是走在最前沿的,若是秦國騎兵與魏武卒一起,說不定能與趙氏精銳對抗。

更何況,如此一來,秦穆公也沒有實現的東進之願,就能輕易實現,秦軍也能兵抵太行西麓,想想都亢奮不已。

爲此,他甚至願意對魏氏做出一定讓步。

“至於河西……魏氏可以保留一些沿河城邑,與河東溝通。”

魏駒已經從震驚裡冷靜下來了,他凝神苦思,計較這其中的利害。

陳恆不失時機地說道:“我私下爲二位卿士考慮,相攻則兩敗俱傷,相和則能避免被趙氏各個擊破。以我之見,入秦之事可以從長計議,在此之前,不如放下干戈,使秦、齊、魏、鄭四方結盟,連衆弱以敵一強,對抗趙氏!”

在陳恆的計劃裡,從少海到西歧,秦齊鄭魏四方東西萬里橫向聯合,共同對抗趙氏,故謂之爲“連橫”!

繼晉國諸卿和齊國的趙氏包圍網後,這將是第二次反趙同盟的開始。

但魏駒並不是被所謂家仇和前景一激就上頭的人,在一番天人交戰後,他選擇了拒絕。

……

“《周書》有言:綿綿不絕,蔓蔓奈何?豪釐不伐,將用斧柯。這意思是事前不考慮清楚,後必有大患。如今我考慮的,除了保全宗族外,無非是讓百姓渡過饑荒,無須捲入大戰中去。使百姓安定的根本,在於選擇邦交,邦交選擇得當,魏氏之民就安定;邦交選擇不得當,魏氏之民就終身不安,死於溝壑。”

魏駒不糊塗,他知道自己的決定將意味着魏氏的命運,一旦同意叛晉歸秦,無疑將在晉國內部重新點燃戰火,一場比六卿之亂更大,蔓延到整個天下的戰火……

這不是魏氏能承受得起的,縱然最後所謂的“連橫”取得成功,得利的也只會是秦齊,魏氏的河東到那時只怕已變成戰火下的廢墟了。

既然無論如何都會大受損失,他寧可徹底徹底向趙氏低頭,只求保全六卿之亂前魏氏的一隅之地。

桃園結義,侯馬之盟仍在,趙無恤不會悍然將魏氏趕盡殺絕,他仍然存在一絲幻想。

“多謝陳子的斡旋和大庶長的好意,但魏氏家主新喪,毛羽已折,不可以高飛,今日的話,就當魏駒沒有聽到。”

他不顧子蒲陰沉得發黑的臉色,準備讓人調轉馬車,回到少樑,他終於鼓起勇氣,打算回河東,與趙無恤好好談一談……

“子騰留步!”陳恆卻讓人駕車追了上來,雙手高舉,以示自己沒有敵意。

“我還有幾句機密之言,要對子騰說,可否讓我蹬車?”

陳恆一副手無縛雞之力的模樣,並不能對人高馬大的魏駒構成威脅,魏駒也不疑有他,點了點頭,讓戎右下去,換陳恆上車。

“事到如今,子常還要對我說什麼?”

“我要說的是……”陳恆貼了過來,他的臉靠的很近很近,魏駒甚至能聞到他身上腥鹹的汗水味道,以及沉重的呼吸,他突然覺得不妙,一個激靈,拳頭猛地打出。

但陳恆動作之快超出他的想象,魏駒的拳頭卻打空了,還不等他拔劍,一把明晃晃的匕首已經抵在了他的脖子上。

魏駒大驚失色,卻見陳恆先前的文弱君子模樣已不知所蹤,他手腳靈活地迅速換到魏駒身後,防止魏氏的御者冒死救助,陳豹、陳莊也開弓搭箭,瞄準了要拼命的戎右。

“放下武器,休要動彈!”

“吾中計了!”魏駒大呼上當,再看陳恆,卻見他得手後露出了笑容:“現在,魏卿可否下令魏氏棄晉歸秦?”

……

那還是六十年前,晉國發生了震驚世人的欒盈之亂:欒氏雖然被放逐,但是國內的家族勢力依然存在。而且欒、魏兩家是世交,欒盈與魏舒的私交更是親密。因此,欒盈在齊莊公的幫助下冒險回國復仇,他一方面糾集家族黨羽,一方面秘密聯繫魏舒,而魏舒對欒氏願意兩肋插刀,他欣然允諾,同意作爲內應,一起發動兵變。

然而,在亂起當日,這邊的魏舒也已將家族人馬召集起來,準備與欒盈並肩戰鬥,卻來了個不速之客。範鞅直奔魏家,騙得蹬車後,突然亮出匕首脅迫了魏舒,要他命令魏軍倒戈,結果孤軍作戰的欒盈終於失敗……

這是一段魏氏子孫提及就憤憤不平的歷史,然而魏駒卻沒料到,當年的這一幕卻在河西重演了。

劫持,這是魏駒先前沒有料到的事情,看上去文弱的陳恆其實是個劍術高手。劫持了他後,魏氏備下的兵卒還在百步之外,秦人的伏兵便已一涌而出,按照與陳恆”若魏氏不從,便以武力脅迫“的約定,將魏氏三人團團圍住。

魏人投鼠忌器,於是魏駒便被帶回了秦軍大營,名爲客人,實爲囚犯,徹底喪失了討價還價的本錢。

先前魏駒推脫了陳恆與秦國大庶長的計劃,可現在他卻不得不讓人回少樑通報執行了。

老家主被刺殺,新家主又被劫持,不出數日,少樑、王官的魏軍無計可施,只能敞開城門,放秦人入內。

在陳恆的勸說下,子蒲倒也理智,沒有大肆報復魏氏乘着秦國國喪討伐,並殺傷大量秦人的仇恨。他知道,若是秦國想要守住河西,甚至繼續往上郡、河東進取,那就必須依靠魏氏,依靠這些可靠的魏武卒。

於是魏駒被允許在秦軍營帳中自由走動,在商談時,他也作爲三方代表之一參加,子蒲對劫持他一事再三表示歉意,並請他坐到了上席。

陳恆已經爲這個同盟設計好了未來:“秦、齊、鄭、魏四方在新鄭洹水之上聚會,相互溝通故有的嫌隙,殺白馬歃血盟誓,彼此約定。假如趙氏繼續逼迫魏氏,那麼齊秦就從東西牽制趙氏,鄭國則切斷趙氏與其盟友的聯繫。假如趙氏攻打齊、鄭,秦魏也要牽制住趙軍。吾等還可以尋求燕、中山等對趙氏面服心不服者,再說服楚國或吳國加入,到時候集結天下的力量討伐趙氏,那麼趙無恤一定不敢從冀州侵犯諸侯了……”

他對子蒲長拜說道:“當然,盟主暫時還請大庶長擔當。”

楚國和吳國的態度未定,陳氏爲了恭維秦國,讓秦人牽制趙氏,一個虛有其名的盟主,“橫長”之位自然不會捨不得,子蒲也不敢受此任,推脫後將這名義給了秦國年輕的國君。

太大意被劫持後鬱鬱不樂,整個人瘦了一圈的魏駒當然不會有反對意見。現在是寒冬臘月,沒法大肆動兵,這點連趙氏也不例外。陳恆和子蒲催促他趕快命令河東魏軍據城固守,等待開春後,秦軍將踏上河東,幫魏氏抵抗趙氏。

“吾會效仿泛舟之役,從秦國發糧船救濟河東,不能讓趙無恤專美於前,收盡河東民心。”子蒲還保證了糧草的供應。

“一切都隨大庶長定奪……”魏駒眼中已經失去了光彩,他深深感到,在發出命令後,他已經成了宗族的千古罪人,魏氏,或許要毀在他手裡了。

直到冬至日那天,河東傳來的消息才讓他精神一振,大笑不止。

“叔祖父,真乃魏氏的主樑啊……”

首先說服秦國人,一言不合就冒險劫持魏駒,再提出“連橫”。

陳恆計劃好了一切,環環相扣,但他唯一沒料到的是,魏駒這瘋狂而孤注一擲的命令與平日謹慎的他大相徑庭,故而被駐守河東的老魏戌認爲這是“亂命”,他拒絕執行。

(~^~)

第508章 七穆遊氏第482章 戰和第431章 營中有變第1132章 東郭先生與狼第396章 鴛鴦陣!第1160章 鼎之輕重第1077章 野火燒不盡翟792章 長平之戰(下)第1029章 王孫歸不歸?(中)第234章 行人聘問第796章 千夫所指又如何?第28章 涉彼北山第268章 金蟬脫殼第746章 長矛對技擊第1170章 自古誰能辨忠逆?第90章 君子有爲第288章 鄟澤之盟,高唐之謀第887章 所擊無所不摧第990章 蒲阪之戰(上)第983章 荀伯之後第594章 山的那邊是海第926章 兵家第1146章 遊牧者的抉擇第906章 水力第203章 將翱將翔第484章 我有嘉賓第878章 趙跨革囊第617章 一筆寫不出兩個趙字第736章 亡國之音 下第515章 勝負手第203章 將翱將翔第636章 中行第1109章 天下無數百年不變之法第335章 盜墓筆記第862章 燕國第433章 傷寒(中)番外7 羋月傳(上)第1120章 人生不滿百第591章 天道第457章 天地之大第1174章 法理人心第989章 曲沃代翼第710章 陶朱第933章 天災第692章 同根相煎第485章 夾谷之會(上)第918章 眼看他樓塌了(下)第170章 七月流火第997章 心蕩第1077章 野火燒不盡第929章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第609章 衛國太子第111章 暴雨將至第581章 干將莫邪第646章 大風(3)第250章 大河之上第545 師徒、父子第826章 困於陳蔡番外7 羋月傳(上)第5章 東門館驛第619章 桃園三結義第1148章 草原上的明珠第55章 冬至(四)第107章 勢同水火第1203章 朝辭白帝彩雲間第832章 桃之夭夭(中)第289章 範鞅之死第607章 妻、子、媵、妾第990章 蒲阪之戰(上)第761章 降 上第783章 雌虎第724章 張孟談第741章 走向共和 下第39章 逼門而入第1036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中)第7章 車騎之爭第351章 雙姝第128章 竊國大盜第402章 這不是減竈計第405章 以誰爲主?第672章 掃清門庭第68章 少君魏姬第195章 三日將寤第396章 鴛鴦陣!第121章 義利之辨第623章 死不能入廟第869章 河間攻勢第545 師徒、父子第453章 春種一粒粟第1218章 絕筆春秋第1002章 跖之徒第522章 十年後的霸主第1070章 太宰嚭第993章 鳴條第799章 趙魏第511章 魚麗之陣第1082章 孫叔敖舉於海第757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上第1128章 巧捷惟萬端
第508章 七穆遊氏第482章 戰和第431章 營中有變第1132章 東郭先生與狼第396章 鴛鴦陣!第1160章 鼎之輕重第1077章 野火燒不盡翟792章 長平之戰(下)第1029章 王孫歸不歸?(中)第234章 行人聘問第796章 千夫所指又如何?第28章 涉彼北山第268章 金蟬脫殼第746章 長矛對技擊第1170章 自古誰能辨忠逆?第90章 君子有爲第288章 鄟澤之盟,高唐之謀第887章 所擊無所不摧第990章 蒲阪之戰(上)第983章 荀伯之後第594章 山的那邊是海第926章 兵家第1146章 遊牧者的抉擇第906章 水力第203章 將翱將翔第484章 我有嘉賓第878章 趙跨革囊第617章 一筆寫不出兩個趙字第736章 亡國之音 下第515章 勝負手第203章 將翱將翔第636章 中行第1109章 天下無數百年不變之法第335章 盜墓筆記第862章 燕國第433章 傷寒(中)番外7 羋月傳(上)第1120章 人生不滿百第591章 天道第457章 天地之大第1174章 法理人心第989章 曲沃代翼第710章 陶朱第933章 天災第692章 同根相煎第485章 夾谷之會(上)第918章 眼看他樓塌了(下)第170章 七月流火第997章 心蕩第1077章 野火燒不盡第929章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第609章 衛國太子第111章 暴雨將至第581章 干將莫邪第646章 大風(3)第250章 大河之上第545 師徒、父子第826章 困於陳蔡番外7 羋月傳(上)第5章 東門館驛第619章 桃園三結義第1148章 草原上的明珠第55章 冬至(四)第107章 勢同水火第1203章 朝辭白帝彩雲間第832章 桃之夭夭(中)第289章 範鞅之死第607章 妻、子、媵、妾第990章 蒲阪之戰(上)第761章 降 上第783章 雌虎第724章 張孟談第741章 走向共和 下第39章 逼門而入第1036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中)第7章 車騎之爭第351章 雙姝第128章 竊國大盜第402章 這不是減竈計第405章 以誰爲主?第672章 掃清門庭第68章 少君魏姬第195章 三日將寤第396章 鴛鴦陣!第121章 義利之辨第623章 死不能入廟第869章 河間攻勢第545 師徒、父子第453章 春種一粒粟第1218章 絕筆春秋第1002章 跖之徒第522章 十年後的霸主第1070章 太宰嚭第993章 鳴條第799章 趙魏第511章 魚麗之陣第1082章 孫叔敖舉於海第757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上第1128章 巧捷惟萬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