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甘州羣牧所 當曹文詔等人被拖在秦嶺的崇山峻嶺當中時,江瀚已經兵分兩路,繞道平涼府,攻破了蕭關。
蕭關,自古便是拱衛關中的四大要塞之一,以雄險著稱,按理說本不該如此輕易被攻破。
但如今的蕭關,早已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當初洪承疇爲了畢其功於一役,徹底掃平匪患,從各邊鎮處抽調了大量的精銳兵馬,準備盡數投入山西戰場。
而爲了填補邊牆的空虛,他又不得不拆東牆補西牆,將蕭關這等內層關隘的守軍調往邊境,以防備蒙古人扣邊。
這便給了江瀚可乘之機。
大軍幾乎沒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便輕易破開了蕭關,浩浩蕩蕩的開進了清水河流域。
江瀚此行的第一個目標地就在這裡,甘州羣牧所。
“大帥!前方十里,便是大營城!”
一名塘兵飛馬回奔,滾鞍下馬,聲音洪亮地稟報。
“知道了。”
江瀚淡淡地應了一聲,猛地一勒繮繩,穩穩地停在了一處土坡上。
他並未急着全軍前壓,而是取下馬鞍旁懸掛的千里鏡,湊到眼前,細細窺探着不遠處的大營城。
視野之中,一座孤零零的夯土城池,如同一頭土黃色的巨獸,靜靜地橫臥在清水河畔的平原上。
城池看起來灰濛濛的,滿是被風沙與歲月反覆打磨的痕跡。
這便是大營城,如今的甘州羣牧所。
甘州羣牧所位於固原鎮以西二十里,緊靠清水河,水草豐美,自唐宋以來便是天然的牧馬地。
江瀚對它的歷史略有耳聞。
大營城始建於北宋,傳說與楊家將老令公的大營有關,故名大營城。
宋夏交鋒時,這裡曾是前線的軍寨之一,後來大宋戰敗,無力西征;
無奈的宋人只好在此地設置官馬市場,用布、帛、茶等物資,向周邊的吐蕃、回紇、党項羌等部族大量換取馬匹以補充軍用,這就是所謂的“茶馬貿易”“絹馬貿易”。
大營城也因此改稱養馬城。
及至明初,爲了解決馬匹緊缺的問題,太祖皇帝朱元璋特意在大營城的舊址上設立了甘州羣牧所。
並且朱元璋還將其第十四子朱楧封爲肅王,置藩於蘭州,並將甘州羣牧所劃給了肅王一系。
透過千里鏡,城池的防禦細節被江瀚看得一清二楚。
大營城的夯土城牆遠比尋常的城池要高大厚實,目測有三丈多高,牆體陡峭,尋常的雲梯根本別想輕易搭上去。
城南與城北,皆設有半月形的甕城,雖然看不清其內部縱深與結構,但想必也不是輕易能衝進去的。
城池的西北、東北角,各設有一座角樓,能將城外方圓數裡的動向盡收眼底。
城外還有兩道引自清水河的護城河,如同兩條玉帶,將整座城池包裹其中。
其中,最讓江瀚感到棘手的,莫過於城池附近的幾座烽火臺。
要知道,這裡離固原鎮只有二十里的距離,只要狼煙一起,恐怕固原鎮援兵頃刻間就能趕到。
固原鎮本就是三邊總制府所在,就算如今三邊總督帶兵出征了,城中留守的兵力也應該不少。
“不好打啊。”
江瀚看着眼前的城池,不由得嘆了口氣。
“瀚二哥,怕個鳥!”
董二柱催馬上前,咧着大嘴,滿不在乎地笑道:
“不就是個土城嘛,咱們十幾門重炮一字排開,轟他孃的就完事了!”
說起短兵相接的拼殺,柱子或許不太擅長,但論起攻城拔寨,他麾下的炮營就是絕對的主力,他的聲音自然也大了起來。
一旁的邵勇和李老歪兩人倒是謹慎了不少,他們交換了一個眼神,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兩人都認爲,以己方的兵力與火力,攻下大營城本身並沒有太大難度。
經過仔細觀察,兩人發現城裡的守軍並不多,而且根據軍中一些甘肅籍士兵的情報,這裡的守軍向來不和。
其中一部分是恩軍組成的牧軍,另一部分則是本地的屯兵。
(恩軍是指流放到此地充軍的罪囚) 但還是那句話,真正的麻煩並不在城內,而是在那幾座烽火臺。
一旦城頭的烽火臺燃起狼煙,固原鎮的援兵不消一個時辰便能趕到,到時候恐怕大軍會陷入腹背受敵的窘境。
可思來想去,江瀚還是決定先打一場再說。
圍點打援,把固原鎮的兵馬引出來就是了。
這大營城,他勢在必得!
只要能拿下大營城裡的戰馬,江瀚麾下騎兵的數量,至少能提升一倍。
要知道,甘州羣牧所鼎盛時期,每年養馬足有萬餘匹,就算如今馬政萎縮,幾百匹總該有吧?
陝西這一帶的羣牧所有三個,一個是安東羣牧所,分屬於平涼府的韓王;
第二個是寧夏的寧夏羣牧所,分屬於慶藩;
第三個就是眼前的甘州羣牧所了,屬於蘭州的肅王。
江瀚準備攻取其中兩個羣牧所,將麾下騎兵的數量,一舉擴充到兩千人左右。
只要手握兩千精騎,他就有把握圍殲曹文詔麾下的關寧鐵騎,而不是每次都讓這廝給跑了。
“傳我將令!”
念及於此,江瀚的聲音陡然拔高,開始佈置起作戰計劃。
“李老歪!”
“你即刻率本部兩千精兵,繞到大營城的東面,在援兵的必經之路上設伏。”
“我這邊先做佯攻,等狼煙一起,估計固原鎮就要派人來援了。”·
“得令!”李老歪點點頭,隨即點了兵馬,準備前去東面佈防。
江瀚的目光又轉向董二柱和邵勇: “柱子,你帶炮營隨我攻城,把重炮都給我拉上來,擺在城牆兩百步開外,聽我號令行事。”
“邵勇,你把騎兵散出去,先守住北門,千萬不能讓城內的守軍把馬給我放跑了!”
“是!”兩人點點頭,齊聲抱拳領命。
軍令一下,各部人馬便開始爲攻城做準備,一張大網將甘州羣牧所給緊緊圍了起來。
城外這麼大的動靜,自然也瞞不過羣牧所裡的守軍。
大營城內,愁雲慘淡,人心惶惶。
牧監葉子恆揹着手,在角樓上來回踱步,面色陰沉如水。
早在數日前,蕭關被破的消息就已經傳到了他的耳中。
葉子恆當即意識到,自己很可能是賊寇的下一個目標。
畢竟自己治下的羣牧所,戰馬的數量可不算少。
雖然說大明的馬政早已萎縮,但甘州羣牧所依靠着肅王,去年好歹還養了有近兩千匹戰馬。
年前給肅王府上貢了一千匹,現在還剩一千多匹。
這些可都是專門從土默特部買來的蒙古馬,都是上等的戰馬。
意識到處境不妙後,葉子恆當即便派人快馬加鞭,趕往了二十里外的固原鎮,向固原總兵楊麟求援。
希望他能加派兵力,協助守城。
可他接連派出去了四五波傳令兵,卻如同泥牛入海,杳無音信。
好不容易纔盼回一個,帶回來的只有冷冰冰的三個字,“再等等。”
聽了這個消息,葉子恆人都傻了,等什麼?等死嗎?!
沒辦法,現在只能靠自己了。
“傳令下去!”
葉子恆猛地停下腳步,對身邊的親兵嘶聲道, “今日起,兵分兩部,一部由我親自帶隊,另一部由副監帶隊,兩部晝夜巡邏,不得有半點疏忽!”
葉子恆打算親自上陣,帶着二把手副監輪流巡邏。
他很清楚,這種時候,必須由他這個最高長官親自上陣。
要是換了下面的兵將去巡邏,怕是賊兵能直接摸進城裡,砍了他的腦袋。
羣牧所裡的這幫衛軍,成分複雜,可謂是一盤散沙。
其中一部分恩軍,實際就是發配到邊疆充軍的罪囚及其家眷。
這幫人對朝廷不說恨之入骨吧,至少也是心存怨望。
指望他們爲大明死戰,無異於癡人說夢。
這幫人不臨陣倒戈,跟着城外的賊寇一起造反,葉子恆就謝天謝地了。
另一部分,則是本地衛所僅剩的五六百屯軍。
這幫人,在邊地混了十幾年,早就成了老油子,想讓他們爲了王府的幾匹戰馬去拼命?
拉倒吧。
“葉頭兒,又叫咱們巡邏啊?”
一個屯軍百戶揣着手,嘴裡哈着白氣,懶洋洋地抱怨道,
“這天寒地凍的,依我看,這城乾脆就讓給賊兵算了,咱們犯不着拼命。”
“就是,弟兄們肚子裡都是清湯寡水,沒半點油腥,哪有力氣折騰這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