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王嘉胤集團覆滅始末

第174章

王嘉胤集團覆滅始末

陝州城內,諸位首領齊聚一堂,氣氛凝重。

江瀚兵力不足這一問題,如同一塊巨石,沉甸甸的壓在所有人心頭。

諸位首領都很清楚,要是沒了江瀚的本部精銳坐鎮,他們這股義軍,早就被官軍給剿滅了。

下一步該何去何從,成了擺在衆人面前最迫切的難題。

“大帥!”

劉國能率先開口,打破了沉寂, “我認爲,咱們修整之後,應該立刻南下,殺入湖廣!”

“俗話說得好,湖廣熟,天下足。”

“那裡錢糧遍地,只要咱們站穩了腳跟,還怕沒有兵員補充?”

此話一出,立刻引起了衆人一片附和。

“沒錯!湖廣好,號稱魚米之鄉,正是咱們大展拳腳的好地方!”

“佔了湖廣,往西可入川蜀,往東可進江南!”

“到時候,咱們把江南那些腦肚腸肥的地主老爺們全給屠了,他孃的,想想就痛快!”

“對!就去湖廣,在湖廣建立根據地!”

一羣首領七嘴八舌,唾沫橫飛,越說越是興奮,彷彿那富庶的湖廣、那繁華的江南,已然是他們囊中之物,唾手可得。

更有甚者,已經開始暢想入主南京,將那些平日裡作威作福的官員們剝皮抽筋的場景了。

一個個言語間充滿了對舊秩序的痛恨和對未來的無限遐想。

江瀚聽着屋內逐漸跑偏的話題,只覺得一陣頭疼。

湖廣?

那地方是那麼容易去的嗎? 大明上下,誰不知道湖廣的重要性? 那可是漕運命脈,號稱鎖匙之地。

各處糧倉不僅有重兵把守,更有襄陽、荊州、武昌三大重鎮死死鉗制着水陸要道。

再加上湖廣境內水網縱橫,河道交錯,要是沒有熟悉地形的嚮導,大軍一旦陷入其中,那就是插翅難逃。

還有很關鍵的一點,現在湖廣受災可沒那麼嚴重,要是一頭闖進湖廣,萬一到時候發現處處都是敵人,該如何是好? 總不能學着張獻忠和左良玉,一怒之下把武昌來回屠個好幾遍吧?

江瀚搖搖頭,正準備開口,打斷這羣正在做白日夢的首領。

就在此時,屋外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隨即一名親兵慌張地跑了進來,單膝跪地,高聲稟報道:

“大帥!”

“城外有一人,自稱紫金樑信使,說是有十萬火急之事,想來拜見您!”

聽罷,屋內瞬間安靜下來,衆人皆是一愣。

紫金樑? 那不是王嘉胤麾下的左丞相嗎? 他們兩支義軍一東一西,隔着數百里地,突然派人來做什麼?還十萬火急? 江瀚眉頭微蹙,心中隱隱升起一絲不祥的預感。

他望向親兵,沉聲吩咐道: “帶信使進來說話。

不多時,一個風塵僕僕的中年漢子,踉踉蹌蹌地跑了進來。

他身上的衣衫早已被扯得破爛不堪,臉上滿是焦急與疲憊,顯然是一路長途跋涉趕過來的。

那信使一進屋,眼神隨意一掃,立刻鎖定了上首的江瀚。

他上前兩步,“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語氣急切:

“上山虎大王,東路義軍告急,求您發兵,救救咱們東路的弟兄們吧!”

聽了這話,江瀚心中不安更甚,連忙開口詢問: “告急?”

“你們東路義軍人多勢衆,兵強馬壯,更有橫天王坐鎮中軍,怎麼會突然告急?“

他緊緊盯着那信使,沉聲道: “究竟出了什麼事?細細說來!”

那信使聞言,悲從中來,帶着幾分哽咽,一開口便是一個驚天消息: “橫天王橫天王死了!”

“什麼?!”

此言一出,屋內衆人直接竄了起來。

饒是江瀚心志堅定,此刻也是一臉的不可置信。

王嘉胤死了? 那個號稱擁兵十萬,一度攪動兩省風雲的巨寇,竟然死了? 那漢子抹了把臉,這纔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原原本本地講了清楚。

原來,與王嘉胤對上的不是別人,正是奉命提督兩省軍務的洪承疇。

爲了圍剿王嘉胤,洪承疇可謂是調集了各路大軍。

包括山西巡撫宋統殷、山西總兵王國樑、河南巡撫玄默、京營總兵王樸,以及副總兵張應昌、賀人龍、王承恩、馬科等一衆文武悍將。

洪承疇率領五萬大軍,在山西、河南佈下了天羅地網,勢必要將王嘉胤這個心腹大患徹底剿滅。

洪承疇之所以如此興師動衆,一來是因爲王嘉胤勢力太大,各路首領裹挾着流民,號稱大軍二十萬,震動朝野。

二來,則是因爲王嘉胤行事太過猖狂,不僅敢僭越稱王,開府立制; 而且還屢屢將目標對準各地藩國,意圖劫掠藩王府庫以充軍資。

不得不說,王嘉胤確實是個膽大包天的主。

先前在太原,他就想攻打晉藩,結果被江瀚婉拒後,他還不死心。

轉頭就率兵攻打潞安府,意圖劫掠沈王,結果碰了一鼻子灰,沒打下來。

結果他還不依不饒,轉頭就盯上了洛陽的福王。

畢竟福王一系富甲天下,那可是大明朝有名的肥羊。

於是,王嘉胤盡起大軍,囤兵於懷慶府,準備等黃河封凍後,再從孟津渡渡過黃河,直搗洛陽。

眼看着黃河即將封凍,一旦河面結冰,賊兵便能踏冰而過,屆時,王樸所部依託的黃河天險將不復存在。

洪承疇心急如焚,統領大軍,從各個方向對王嘉胤的隊伍發起了數次猛攻。

可王嘉胤人多勢衆,又佔據地利,幾次大戰下來,官軍雖有斬獲,但卻始終未能將其徹底擊潰。

就在洪承疇急得團團轉的時候,事情卻突然出現了轉機。

他麾下有部將起來稟報,說是軍中有一人,自稱是王嘉胤的妻弟,名叫張立位,有要事求見。

(王嘉胤早年在攻佔黃甫川堡後,途經府谷縣堯峁村時,見當地望族張茂修之女張氏貌美,便衲其爲妻。這個張立位,正是張氏的親弟弟。) 洪承疇聞報,當即大喜過望,他立刻意識到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他當即便派人將張立位請到中軍大帳,屏退左右,一番密談之後,洪承疇決定安排張立位詐降,投靠王嘉胤。

而王嘉胤這邊,見到是自己的小舅子前來投奔,大喜過望,根本沒來及多想。

他只當是自己勢大,親戚前來投奔而已,於是便欣然收下張立位,將其安排在帳前聽用。

他萬萬想不到,本是提拔親族之舉,卻變成了引狼入室!

張立位巧舌如簧,他竟然勾結了王嘉胤的同族兄弟王國忠,兩人狼狽爲奸,準備刺殺王嘉胤。

他們趁着一夜晚宴,輪番上前敬酒,將王嘉胤灌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

趁着王嘉胤熟睡之際,兩人亂刀砍死了王嘉胤。

成功殺掉王嘉胤後,張立位與王國忠兩人,立刻按照約定,在義軍大營裡四處放火,製造混亂,同時提醒遠處的官軍。

洪承疇早已等候多時,見到賊兵大營火光沖天,亂作一團,他當即命令麾下全軍出擊,準備趁亂攻破賊兵大營。

義軍諸將聽見營外喊殺聲震天,營地內火光四起,他們便立刻來到中軍大帳處,想要請求王嘉胤主持大局。

然而,他們剛一進帳,卻赫然發現,王嘉胤已經倒在了血泊當中,胸口上還插着一把短刀。

主帥身亡,大營遇襲,羣龍無首之下,號稱二十萬的義軍大軍,頃刻間土崩瓦解。

降者、逃者、死者不計其數,最終僅有三萬殘兵敗將,僥倖逃出生天。

王嘉胤先前冊封的右丞相白玉柱,見勢不妙,當即投降了官軍。

而王嘉胤的妻子張氏,在聽聞丈夫竟然被自己的親弟弟刺殺後,悲憤交加,於是當即拔劍,自刎而死。

這剩下的三萬殘兵敗將,跟着高迎祥、羅汝才、拓養坤等人,一路瘋狂逃竄。

這羣反賊都是腿腳利索的,眼見大勢已去,立刻帶着各自本部人馬,掉頭就跑。

後來,僥倖逃出來的各路義軍,在走投無路下,共同推舉了王嘉胤的左丞相,紫金樑王自用,成爲了新的義軍盟主。

王自用無奈,只得臨危受命,可他手底下只有三萬多殘兵敗將,士氣低落,糧草也被燒了個一乾二淨。

王自用很清楚,光靠他們這點人,想要逼退洪承疇,幾乎是不可能的。

無奈之下,王自用只能派出信使,四處求援。

而江瀚所部,作爲目前聲勢最盛的一支義軍,自然成了他最主要的目標。

江瀚聽了信使帶來的消息,整個人都懵了。

這王嘉胤的死法,除了時間對不上,怎麼和歷史上記載的幾乎一模一樣? 在原本的歷史上,運用此計殺掉王嘉胤的不是別人,正是先前被江瀚打退的曹文詔。

怎麼現在換成了洪承疇,王嘉胤最終還是死在了他小舅子張立位的手裡?

江瀚當初在呂梁山,明明已經重創了曹文詔,間接性的救下了王嘉胤一命。

可現在,怎麼王嘉胤還是死在了崇禎四年?

原來,這張立位,本是尤世祿軍中的一名小卒。

最開始,圍剿王嘉胤的就是尤世祿和曹文詔兩人。

結果因爲江瀚橫插一腳,在呂梁山中大破曹文詔,而王嘉胤則是在岢嵐州打退了尤世祿。

此戰之後,曹文詔和尤世祿二人因剿賊不力,先後被調回了陝西,負責剿滅陝西羣賊。

再後來,便是八角城一戰。

這一戰,尤世祿舊傷復發,根本無法帶兵作戰,於是他便將麾下的兵馬都交給了洪承疇節制,自己則回到後方專心養病去了。

就這樣,張立位便從尤世祿的麾下,輾轉投入了洪承疇的帳下。

江瀚聽罷,心裡五味雜陳。

他本以爲自己這隻來自後世的蝴蝶,已經改變了許多事情的走向。

可他萬萬沒想到,兜兜轉轉一圈,王嘉胤還是沒能逃過此劫。

江瀚只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這王嘉胤,身爲縱橫兩省的一代巨寇,死得也太冤了吧? 一個妻弟,一個同族兄弟,這兩人可都跟王嘉胤沾親帶故,本該是他最信任的人,結果卻勾結起來,反手宰了他,投了官軍。

江瀚想來想去,也沒搞明白,這兩個內奸,究竟是怎麼想的?

難不成,當初在府谷時,王嘉胤仗着兵多將廣,強娶了張氏爲妻?

只有這樣,才能解釋清楚,張立位爲什麼要出賣王嘉胤,就是爲了替其姐張氏報仇。

思來想去,江瀚覺得也只有這種解釋了。

可那個王國忠呢? 他可是王嘉胤從陝西一手帶出來的同族兄弟。

王國忠跟着王嘉胤一同起事造反,結果就這麼輕易地把自己同族兄弟給賣了? 圖什麼? 困死了 4K補上 (本章完)

第155章 夜襲第85章 野豬嶺第175章 戰略方針第113章 江瀚的打算第240章 初出茅廬,陣斬參將第3章 魚腹丹書第258章 刺殺 劫獄第172章 大獲全勝第251章 暮登天子堂第7章 射人先射馬第73章 聲名鵲起第276章 漢王大婚第233章 連破江防 岸防(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112章 鄧陽:我去打王嘉胤?第259章 聲勢浩大的川中起義第87章 中伏第121章 曹文詔來了第2章 破局之策第142章 開門紅第94章 你不拿,我怎麼拿?第268章 對於農民起義的思考和矯正第189章 河西堡的墩軍第222章 微操大師朱由檢第57章 馬家村第85章 野豬嶺第158章 拿義子頂債第12章 劉老爺第37章 開春種麥第272章 蜀王鉅富第202章 準備入蜀第36章 整頓軍紀第69章 焦屍第125章 我難道比你關寧兵差?第235章 牆頭草第247章 要改變流寇思維第171章 李自成開悟第257章 光靠農民起義是成不了事的(衝精品合章了)第209章 抓賊需要證據,而平叛只要座標第95章 山西賊兵第159章 渡河第162章 架設浮橋第51章 出發第241章 圍堵侯良柱第58章 火燒進士第第149章 鐵角城第39章 天傷星盧濤第238章 水攻第242章 貓鼠遊戲第216章 開闢商道,整治薛家第55章 開倉放糧第127章 大戰過後第193章 血戰瞿靖堡第128章 慶功宴第269章 兵發成都府第212章 訓練民兵第119章 城破第263章 江大帥的實力第258章 刺殺 劫獄第228章 女人只會影響我拔刀的速度第14章 發餉第239章 魚兒上鉤第84章 處處碰壁第116章 入城第126章 關寧軍的老傳統第154章 哥倆好第185章 烽煙四起第235章 牆頭草第248章 開科取士第106章 吃了藥的明軍第171章 李自成開悟第25章 馬家溝第186章 曹文詔來剿第181章 詐降第136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中第131章 鄧陽的投名狀第72章 楊鶴第239章 魚兒上鉤第240章 初出茅廬,陣斬參將第136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中第140章 大明第一抽象孫元化第238章 水攻第227章 陳代雲第132章 不做人的陝西官紳第35章 靖邊營第6章 交鋒第105章 孤注一擲的楊鶴第269章 兵發成都府第49章 大戰前的準備第274章 大王發媳婦兒咯第152章 大軍壓境第150章 叛徒白廣恩第198章 遴選死士第101章 雞犬不留第188章 擴充騎兵第48章 王莊第189章 河西堡的墩軍第55章 開倉放糧第262章 送上門來的俘虜第20章 崇禎的憤怒第184章 去秦嶺打游擊
第155章 夜襲第85章 野豬嶺第175章 戰略方針第113章 江瀚的打算第240章 初出茅廬,陣斬參將第3章 魚腹丹書第258章 刺殺 劫獄第172章 大獲全勝第251章 暮登天子堂第7章 射人先射馬第73章 聲名鵲起第276章 漢王大婚第233章 連破江防 岸防(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112章 鄧陽:我去打王嘉胤?第259章 聲勢浩大的川中起義第87章 中伏第121章 曹文詔來了第2章 破局之策第142章 開門紅第94章 你不拿,我怎麼拿?第268章 對於農民起義的思考和矯正第189章 河西堡的墩軍第222章 微操大師朱由檢第57章 馬家村第85章 野豬嶺第158章 拿義子頂債第12章 劉老爺第37章 開春種麥第272章 蜀王鉅富第202章 準備入蜀第36章 整頓軍紀第69章 焦屍第125章 我難道比你關寧兵差?第235章 牆頭草第247章 要改變流寇思維第171章 李自成開悟第257章 光靠農民起義是成不了事的(衝精品合章了)第209章 抓賊需要證據,而平叛只要座標第95章 山西賊兵第159章 渡河第162章 架設浮橋第51章 出發第241章 圍堵侯良柱第58章 火燒進士第第149章 鐵角城第39章 天傷星盧濤第238章 水攻第242章 貓鼠遊戲第216章 開闢商道,整治薛家第55章 開倉放糧第127章 大戰過後第193章 血戰瞿靖堡第128章 慶功宴第269章 兵發成都府第212章 訓練民兵第119章 城破第263章 江大帥的實力第258章 刺殺 劫獄第228章 女人只會影響我拔刀的速度第14章 發餉第239章 魚兒上鉤第84章 處處碰壁第116章 入城第126章 關寧軍的老傳統第154章 哥倆好第185章 烽煙四起第235章 牆頭草第248章 開科取士第106章 吃了藥的明軍第171章 李自成開悟第25章 馬家溝第186章 曹文詔來剿第181章 詐降第136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中第131章 鄧陽的投名狀第72章 楊鶴第239章 魚兒上鉤第240章 初出茅廬,陣斬參將第136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中第140章 大明第一抽象孫元化第238章 水攻第227章 陳代雲第132章 不做人的陝西官紳第35章 靖邊營第6章 交鋒第105章 孤注一擲的楊鶴第269章 兵發成都府第49章 大戰前的準備第274章 大王發媳婦兒咯第152章 大軍壓境第150章 叛徒白廣恩第198章 遴選死士第101章 雞犬不留第188章 擴充騎兵第48章 王莊第189章 河西堡的墩軍第55章 開倉放糧第262章 送上門來的俘虜第20章 崇禎的憤怒第184章 去秦嶺打游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