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陳奇瑜的無奈

第221章

陳奇瑜的無奈 現在說雪域高原的事情還爲時尚早。

次仁不懂什麼叫反抗精神,李自成決定把他帶在身邊,讓他看看高原之外正在發生什麼。

現在不懂沒關係,到了軍中他會慢慢明白的。

李自成也是個命苦出身的,造反前他也是個順民,懦夫。

他只希望有朝一日,次仁能懂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真正含義,並帶給雪區的朗生們。

反抗精神固然寶貴,可一旦打出了“弔民伐罪”的旗號,站到了朝廷的對立面,事情就沒那麼簡單了。

此時此刻,在離雪域千里之外的漢中羣山裡。

次仁那些正在“鬧革命”的前輩們,有一個算一個,都在被朝廷的五省總督追得雞飛狗跳。

自從高迎祥陣斬了王來聘後,他便帶着麾下數萬將士,一頭扎進了連綿的漢南秦巴山脈裡。

義軍此行的目的地,就是要找江瀚合營,只要能和江瀚的精銳邊軍合兵一處,想必就能輕而易舉地粉碎明廷的圍剿。

然而,官軍可不會讓他們輕易得逞。

能當上五省總督的,能沒有兩把刷子嗎?

當高迎祥的隊伍鑽進了漢南的羣山後,陳奇瑜敏銳地意識到,這股賊兵的目的地很可能就是四川。

一旦讓這羣反賊跟那幫叛軍合營,事情可就麻煩了。

陳奇瑜當機立斷,立刻調遣漢中的鄧玘、練國事兩部人馬,星夜兼程向東南方向疾進,死死扼住通往四川的幾處主要棧道隘口,斷絕賊兵西逃之路。

同時,他又傳令駐紮在竹山縣的盧象升部,以及南漳縣的唐暉部,從東北兩個方向,向高迎祥可能藏身的漢南山區合圍追剿。

一張大網就此張開。

本來,陳奇瑜還擔心這羣流寇會兵分幾路,憑藉對山區的熟悉,從某個不起眼的小路溜走。

畢竟秦巴山脈連綿千里,溝壑縱橫,想要在其中找到幾支分兵的小股賊人,無異於大海撈針。

可讓他沒想到的是,幸運女神這一次似乎站在了大明這邊。

高迎祥的隊伍,竟然在漢南的羣山中迷失了方向。

但這其實也並不奇怪,想當初江瀚爲了從關中入川,還特意留了李自成等人在關中、漢中附近打游擊。

這都是爲了提前找好退路,探明幾條棧道的具體情況。

而高迎祥這次,是在明軍的追殺下倉皇逃竄,根本來不及做什麼準備。

他們就連當地的嚮導都沒找到幾個,就急匆匆的鑽進了這片陌生的羣山裡。

半個多月的時間裡,高迎祥的數萬大軍就在這崇山峻嶺裡兜兜轉轉,始終找不到出路。

從興安府搜刮的糧食根本不夠這幾萬人霍霍,沒多久就吃完了,義軍們只能一邊打獵,一邊摘野菜野果充飢。

漢南羣山裡的春天,偏偏又是個陰雨連綿的季節。

細密的雨絲無休無止地從天空落下,浸透了義軍將士身上破爛的衣甲,讓本就冰冷的身體更加僵硬。

不僅如此,義軍的武器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壞。

弓弦受潮鬆弛,失去了力道;腰刀、長槍在雨水的侵蝕下,開始泛起鐵鏽; 戰馬的蹄子更是在溼滑泥濘的山路上磨穿了,倒斃在路旁。

飢餓、寒冷、疾病,迅速在這支軍隊中蔓延開來。

就在義軍的士氣和體力都瀕臨崩潰之際,陳奇瑜的幾路大軍,終於完成了合圍。

他們將高迎祥、張獻忠等人的全部主力,盡數堵在了一個名叫“車廂峽”的絕地之中。

車廂峽是個位於漢中棧道的峽谷,東西長十幾裡,但寬度僅有四五里。

兩壁是刀削斧劈般的懸崖峭壁,高聳入雲。

唯一的出口,只有東西兩條狹窄的穀道。

如今,這兩條穀道已經被鄧玘和盧象升的重兵堵得水泄不通。

峽谷之內,山高路陡,林密草深,居民稀少,連找點吃的都難如登天。

當陳奇瑜得知賊兵主力被圍困在車廂峽後,他二話不說,立刻親率部隊,日夜兼程地趕到了車廂峽。

他要親自見證這幫流寇的覆滅。

如果說明末時期,在大明圍剿起義軍的十幾年時間裡,有哪一場戰役最有可能把起義軍絞殺殆盡,無疑就是眼前的車廂峽之戰了。

此時,被死死圍在峽谷裡的,幾乎囊括了明末農民起義軍的所有風雲人物。

包括闖王高迎祥,八大王張獻忠,曹操羅汝才,老回回馬守應,闖塌天劉國能,掃地王張一川等等. 毫不誇張地說,只要陳奇瑜能在這裡全殲這股賊兵,不說匡扶社稷,至少也能爲風雨飄搖的大明王朝,再續上幾年性命。

此時的車廂峽內,哀聲連連,愁雲慘淡。

高迎祥、張獻忠等一衆首領,聚在一個臨時搭建的破爛草棚裡,每個人的臉都黑得跟鍋底一樣。

“掌盤子,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不等明軍來攻,弟兄們就要餓死在這兒了!”

“咱們突圍吧,能跑幾個是幾個!”

張獻忠最是急躁,在草棚裡不停地來回走動,看得衆人心煩意亂。

高迎祥指着谷口的方向,聲音嘶啞,

“怎麼打?你看看外面!”

“官軍把出口堵得跟鐵桶一樣,咱們拿什麼突圍?”

“再說了,下面的弟兄都多少天沒正經吃過一頓飯了,就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拿什麼和官軍拼命?”

衆人都沉默,眼下的情況,怎麼看來都是死路一條。

高迎祥嘆了口氣: “依我看,咱們不行就降了吧。”

“就像當初渡河突圍那樣,先詐降,等官軍放鬆警惕,咱們再衝出去。”

張獻忠聞言有些遲疑:

“掌盤子,這明軍就算再蠢,應該也能看出咱們是詐降吧。”

“前車之鑑就擺在那兒,他們真的會同意?”

高迎祥搖搖頭,這種事兒,誰又說得準呢。

“死馬當活馬醫吧,總得試試再說。”

“什麼?投降招安?”

當陳奇瑜聽到義軍信使帶來的消息時,他差點沒當場笑出聲來。

他端坐在中軍大帳內,居高臨下地看着帳內的信使,臉上滿是嘲諷。

“你當本督是三歲孩童?”

“自從崇禎二年以來,你們這幫人,反反覆覆降了多少次?又叛了多少次?”

陳奇瑜可不是那幫只懂紙上談兵的愣頭青,他在陝西跟這幫反賊周旋了多年,對他們的伎倆和路數,早就是爛熟於心。

什麼投降招安,不過是緩兵之計而已。

只要讓他們喘口氣,出了這片峽谷,這幫反覆無常的刁民,轉頭就會再次豎起反旗,繼續爲禍地方。

這樣的戲碼,他見了不下數十次了。

陳奇瑜冷哼一聲,語氣森然:

“來人,把這信使給我拖出砍了!”

“把人頭丟回去,好叫那幫賊兵知道,本督只要他們的人頭,不要降書!”

當看到信使的人頭時,一衆首領們的臉都黑了。

以往百試百靈的手段,徹底不好使了,看來這次是在劫難逃了。

草棚內的氣氛壓抑到了極點,死亡的陰影籠罩在每一個人心頭。

張獻忠猛地站起身來,拔出腰刀,

“他孃的,跟他們拼了!”

“就算死,老子也要死在衝陣的路上!絕不能窩窩囊囊的死了!”

但此時,其他一衆首領都沉默了,根本沒人站出來響應張獻忠。

就連高迎祥這個總掌盤也有些頹然,根本提不起心氣。

就在這絕望的時刻,草棚一角突然傳來一個聲音: “大家先別急着放棄,我還有一計!”

衆人循聲望去,只見匪號曹操的羅汝才從角落裡站了出來。

“他陳奇瑜是金剛不壞之身,不吃咱們這一套;但他身邊的那些將領呢?”

衆人立刻被他的話吸引了過去。

羅汝才冷冷一笑,繼續說道:

“這幫官軍追了咱們小半年,風餐露宿,死傷也不少,他們難道就一點想法都沒有?”

“打了勝仗,功勞是陳奇瑜的,他固然可以加官進爵。”

“但下面的兵將們呢?據我所知,明廷可沒這麼多賞錢發下來。”

“依我看,咱們不如用重金,先去買通陳奇瑜身邊的人,讓他們發力!”

羅汝才的一番話,瞬間讓在場的一衆首領打起了精神。

對啊!

明廷的官場,從上到下,有幾個不貪財的?

反正軍中繳獲的金銀財寶堆積如山,一直隨軍帶着,本就是個累贅,倒不如全散出去,打開一條生路。

說幹就幹,一衆首領立刻開始物色目標人選。

很快,負責在東邊隘口的守將被他們給盯上了。

此人名叫唐通,現任榆林守備,算是邊軍系統裡的人,他是陳奇瑜專程從榆林抽調過來參與圍剿的。

義軍中有不少人都是從榆林出來的,和唐通的部下有過交情,能搭得上話。

當晚,羅汝才便親自帶着幾名心腹,擡着兩口沉甸甸的大箱子,秘密潛入了唐通的營地。

唐通也沒想到,這幫賊兵竟然膽子這麼大,敢偷偷潛入他的駐地。

他第一反應就是賊兵有詐,想要從他這裡突破。

但當那兩口箱子在他面前打開,露出裡面碼放得整整齊齊的金銀時、唐通沉默了。

羅汝才察言觀色,湊上前去,低聲道, “唐將軍放心,我們只想求條活路,絕不會連累將軍。”

“這些只是定金,隨後還有十箱奉上。”

十箱?! 聽了這個數字,唐通最後一絲理智瞬間被貪婪沖垮,他二話不說就收下了銀子,並開始幫着出謀劃策。

他深知僅憑自己區區一個守備,還不足以左右陳奇瑜的決定。

要想成事,必須搬來一尊大神。

他替羅汝才引薦了軍中的監軍太監,方瑾。

方瑾此人原是宮中一個隨堂太監,他一不懂軍事,二沒有膽略,唯一的愛好便是斂財。

起初,當唐通神神秘秘地把他引薦給一個自稱是說客的人時,方瑾還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羅汝纔是個能屈能伸的,他見到方瑾的第一瞬間便跪了下去,開始聲淚俱下的哭訴:

“公公,我等皆是被逼無奈才落草爲寇,實則都是大明的忠心赤子。”

“這次來,只求公公能代爲圜轉,給我等指一條明路!”

他一遍抹着眼淚一邊朝着身後的心腹頻頻望去,幾個心腹會意,哼哧哼哧地擡進來了二十箱金銀。

“羅將軍,這是何意啊?”

方瑾眯着眼睛,一臉嚴肅的看了看腳下的羅汝才。

羅汝才嘆了口氣,繼續辯解道: “公公見笑了,一點心意奉上,只求您替咱們美言兩句。”

“咱們當初也是被下面的貪官污吏陷害,逼不得已啊。”

方瑾點點頭,俯下身子,隨意拎起一錠官銀,眯着眼笑道: “好說,好說!”

“咱家一向慈悲爲懷,最見不得打打殺殺。”

“爾等既然有心歸降朝廷,咱家自然要替你們在陳總督面前美言幾句。”

此時,方瑾身邊的一個小太監,悄聲提醒道:

“乾爹,這事會不會有詐?”

“陳總督的脾氣您是知道的,他眼裡最是揉不得沙子,萬一這是賊人的詭計.”

方瑾眼睛一瞪,隨手把官銀往箱子裡一扔,冷聲道: “這裡有你說話的份?!”

“咱家親眼見了,羅將軍態度誠懇,聲淚俱下,怎會有假?”

“再說了,就算有假,咱家也只是替他們帶個話而已,採納與否,自有陳總督定奪。”

“要是能兵不血刃,讓這數萬賊寇束手就擒,這可是天大的功勞!”

“到時候皇爺龍心大悅,你我都有好處!”

就這樣,在金銀的誘惑和立功的幻想下,方瑾決定在幾天後的動員大會上,跟陳奇瑜好好掰扯掰扯。

三日後,陳奇瑜召集衆將,商議總攻事宜。

他的情緒高昂,一臉興奮地部署着各路兵馬的進攻路線和時間。

可就在他準備下達總攻的命令時,角落裡突然響起了一個陰陽怪氣的聲音。

“陳總督,且慢。”

說話的正是監軍太監方瑾,他搖着扇子,慢條斯理地站了起來。

陳奇瑜眉頭一皺,但還是耐着性子問道:

“方公公有何指教?”

方瑾皮笑肉不笑地說, “指教不敢當。”

“只是咱家昨日聽聞,谷中的賊人有意歸降,不知總督大人打算如何處置?”

陳奇瑜臉色一沉,斷然道: “此事本督已有定論!這必然是詐降,賊兵狡詐多端,不可輕信。”

“明日拂曉,依計總攻,不必再議!”

方瑾聽了這話,臉上露出了極其不屑的神情。

他沒有再看陳奇瑜,而是扭頭朝着旁邊的小太監,用不大不小的聲音竊竊私語起來,言語間還夾雜着幾聲輕笑,輕佻至極。

這番做派,是對主帥權威最赤裸裸的蔑視。

滿帳將領頓時噤若寒蟬,氣氛尷尬到了極點。

陳奇瑜胸中的怒火騰地一下就竄了上來,他猛地一拍桌案,死死瞪着方瑾,厲聲喝道: “方公公!有什麼話,非要在背地裡說?”

“軍國大事,豈容你在此交頭接耳,如同兒戲一般!”

他的聲音如洪鐘一般,在帥帳中迴盪。

“不如說出來,讓大家都聽聽看!看看方公公究竟有何高見!”

面對陳奇瑜的雷霆之怒,方瑾卻絲毫不懼。

他靠在椅子上,臉上掛着陰冷的笑容,慢悠悠地說道:

“我說,總督高見!”

他頓了頓,故意拉長了語調:

“這投降招安一事,僅憑自己的臆斷就能否掉,可謂是算無遺策。”

“依我看,陳總督可以與那傳說中的諸葛武侯一比了!”

這番話裡的嘲諷意味,連傻子都聽得出來。

不等陳奇瑜再次發作,方瑾話鋒一轉: “但我還是覺得,陳總督的決斷.還是有些不妥。”

“萬一,賊人這次是真心想降呢?”

“這可是數萬兵馬,如果能把他們招安了,說不定還能用他們去圍剿四川的巨寇!”

聽了這話,陳奇瑜氣得渾身發抖。

這個死太監,肯定是收了賊人的好處,要不然他會突然站出來攪局?

可陳奇瑜手上也沒有證據,方瑾的提議從程序上講,並沒有任何漏洞。

誰敢阻攔給皇帝上奏? 誰又敢在皇帝沒有批示的情況下,擅自將數萬“有意投降”的兵馬趕盡殺絕? 這個責任,他陳奇瑜擔不起。

看着方瑾那張得意洋洋的臉,陳奇瑜只覺得渾身無力,隨後一屁股癱坐在了椅子上。

車廂峽這個事情,現在有一種論調,說是陳奇瑜爲了報功而僞造的。

主要論點就是車廂峽這個地方沒找到,所以事情也是假的。

但我覺得陳奇瑜應該沒這個膽子,各路人馬,數萬兵將看着呢,他敢杜撰一個不存在的戰場? 而且練國事等人對此都有奏摺呈給朝廷,所以我覺得應該不是假的,單純的沒找到地方而已。

(本章完)

第5章 兵變第97章 點燈子來投第223章 提出政治綱領第204章 進入漢中第39章 天傷星盧濤第248章 開科取士第68章 誰的錯?第63章 李立遠第180章 去問問太祖皇帝,當年爲什麼要造反?第131章 鄧陽的投名狀第65章 攻城第269章 兵發成都府第221章 陳奇瑜的無奈第194章 大破銀川第30章 赴宴第194章 大破銀川第219章 爭相瘋搶第13章 亂兵就得有亂兵的樣子第28章 安塞縣城第84章 處處碰壁第194章 大破銀川第90章 騙延水關第38章 李家張家第214章 大明第一任剿總司令第83章 延安府的水很深第55章 開倉放糧第96章 李代桃僵第81章 神一魁第206章 攻打劍門關第241章 圍堵侯良柱第217章 什麼叫人造舍利子?第79章 不沾泥投降第248章 開科取士第3章 魚腹丹書第164章 艾萬年的伏擊第245章 保寧府是個好地方第10章 城北劉家第274章 大王發媳婦兒咯第244章 你要忠君死節,我要解民倒懸第68章 誰的錯?第223章 提出政治綱領第14章 發餉第220章 豈不聞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231章 保寧府的防禦(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68章 誰的錯?第252章 樑家的糖衣炮彈第219章 爭相瘋搶第2章 破局之策第97章 點燈子來投第228章 女人只會影響我拔刀的速度第271章 請大帥稱王立制!第105章 孤注一擲的楊鶴第155章 夜襲第92章 威震西北第204章 進入漢中第198章 遴選死士第135章 拙劣的楊鶴第132章 不做人的陝西官紳第108章 農民起義的侷限性第121章 曹文詔來了第141章 大軍調動第58章 火燒進士第第81章 神一魁第268章 對於農民起義的思考和矯正第37章 開春種麥第252章 樑家的糖衣炮彈第249章 別開生面的恩科第280章 忽悠洋人第42章 流寇來襲第29章 李總管第85章 野豬嶺第266章 給老朱家來點大西王的震撼(萬字大章!)第41章 忠義堂第38章 李家張家第97章 點燈子來投第188章 擴充騎兵第206章 攻打劍門關第39章 天傷星盧濤第137章 如火如荼的山西起義軍第140章 大明第一抽象孫元化第81章 神一魁第21章 安塞第230章 大戰前的準備(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242章 貓鼠遊戲第54章 拿下王莊第21章 安塞第69章 焦屍第100章 八大皇商的姻親?第17章 激戰!第109章 論水滸第61章 憤怒的張輦第150章 叛徒白廣恩第262章 送上門來的俘虜第52章 埋伏第43章 砍瓜切菜第13章 亂兵就得有亂兵的樣子第165章 谷口血戰第252章 樑家的糖衣炮彈第159章 渡河第81章 神一魁
第5章 兵變第97章 點燈子來投第223章 提出政治綱領第204章 進入漢中第39章 天傷星盧濤第248章 開科取士第68章 誰的錯?第63章 李立遠第180章 去問問太祖皇帝,當年爲什麼要造反?第131章 鄧陽的投名狀第65章 攻城第269章 兵發成都府第221章 陳奇瑜的無奈第194章 大破銀川第30章 赴宴第194章 大破銀川第219章 爭相瘋搶第13章 亂兵就得有亂兵的樣子第28章 安塞縣城第84章 處處碰壁第194章 大破銀川第90章 騙延水關第38章 李家張家第214章 大明第一任剿總司令第83章 延安府的水很深第55章 開倉放糧第96章 李代桃僵第81章 神一魁第206章 攻打劍門關第241章 圍堵侯良柱第217章 什麼叫人造舍利子?第79章 不沾泥投降第248章 開科取士第3章 魚腹丹書第164章 艾萬年的伏擊第245章 保寧府是個好地方第10章 城北劉家第274章 大王發媳婦兒咯第244章 你要忠君死節,我要解民倒懸第68章 誰的錯?第223章 提出政治綱領第14章 發餉第220章 豈不聞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231章 保寧府的防禦(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68章 誰的錯?第252章 樑家的糖衣炮彈第219章 爭相瘋搶第2章 破局之策第97章 點燈子來投第228章 女人只會影響我拔刀的速度第271章 請大帥稱王立制!第105章 孤注一擲的楊鶴第155章 夜襲第92章 威震西北第204章 進入漢中第198章 遴選死士第135章 拙劣的楊鶴第132章 不做人的陝西官紳第108章 農民起義的侷限性第121章 曹文詔來了第141章 大軍調動第58章 火燒進士第第81章 神一魁第268章 對於農民起義的思考和矯正第37章 開春種麥第252章 樑家的糖衣炮彈第249章 別開生面的恩科第280章 忽悠洋人第42章 流寇來襲第29章 李總管第85章 野豬嶺第266章 給老朱家來點大西王的震撼(萬字大章!)第41章 忠義堂第38章 李家張家第97章 點燈子來投第188章 擴充騎兵第206章 攻打劍門關第39章 天傷星盧濤第137章 如火如荼的山西起義軍第140章 大明第一抽象孫元化第81章 神一魁第21章 安塞第230章 大戰前的準備(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242章 貓鼠遊戲第54章 拿下王莊第21章 安塞第69章 焦屍第100章 八大皇商的姻親?第17章 激戰!第109章 論水滸第61章 憤怒的張輦第150章 叛徒白廣恩第262章 送上門來的俘虜第52章 埋伏第43章 砍瓜切菜第13章 亂兵就得有亂兵的樣子第165章 谷口血戰第252章 樑家的糖衣炮彈第159章 渡河第81章 神一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