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倭國起義

在德川幕府所制定的法律之中,除了被承認的武士和軍隊以外的所有人是不允許擁有鐵製武器的。

可德川家光看見手裡的情報,其中記載的卻是這些農民不僅僅擁有大量的鐵製武器,甚至擁有鎧甲!

“這些人絕對是有預謀的!並且還有人是在背後給他們支持....是誰?難不成是京都的天皇嗎?...”

德川家光幾乎是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時間,就將懷疑的目光放在距離江戶不遠的京都上。

那裡的天皇可以說是現在德川幕府唯一的定時炸彈。

可隨後他便搖了搖頭否定了自己的猜測。

天皇和幕府的利益是一樣的,都是無論如何不可能將動盪的對象放在農民身上的。

德川幕府將幾乎所有倭國人都分爲了不同的身份,主要是四種,也就是:武士、農民、手工業者和商人。

現如今牢牢把控武裝力量的。

正是以武士階級爲代表的德川幕府,通過控制了武士階級。

德川幕府才從通過擊敗豐臣秀吉,徹底固定了現在的統治地位,只不過因爲有些擔憂自己無法獨立的穩定一個武士政權,所以還是以天皇的名義,但實際上和天皇的關係已經所剩無幾了。

“那麼...是誰在暗中的支持這些農民!該死,不管怎麼樣,都要先把這股人囂張的氣焰打掉,不管怎麼樣...都要告訴他們現在還是幕府當家的時代,還輪不到農民來做主!”

德川家光說這樣的話,其實是有他的底氣在的,主要原因是因爲現在的整個倭國境內的人口大約有三千多萬。

而其中歸屬於各個大名和幕府的武士數量,就有近兩百萬之多,在這樣的數量差距下....德川幕府的統治才能夠如此的穩定。

只不過這也會造成農民的生活一天不如一天,畢竟不從事農業生產的武士卻消耗了遠遠大於農民的糧食。

而且,幕府嚴格限定了農民階級所能夠從事的事情。

比如說,如果你是農民的孩子...你可以根據所在地區的大名是否允許你讀書,而去學習。

但你是絕對不可能成爲武士的,因爲農民階級至武士階級這條路是被封死的,而你只能夠種地...並且不能夠從事手工業加工,或者經商貿易。

收成好的時候....勉強還能夠過活。

然而農業生產,不僅僅要求重體力的投入,更重要的是收成多少,還得考慮天氣的因素。

當收成不好的時候,農民們交完了近一半的稻米收成,就不僅僅是生活比較慘這麼簡單了....偶爾的饑荒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得不說,作爲尚且處於強盛時期的德川幕府,德川家光還是很有底氣的,在很短的時間內便召集了五萬餘武士組成平叛軍隊。

首先開始清洗本州以內的所有農民起義軍。

只不過他並不知道的是,農民起義就像乾柴之中的火星一般,只要稍微有一點可供燃燒的條件....

就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不斷的演變。

更不要說在這之中還有一個龐大的影子。

農民起義軍衝擊所有的大名,也就是各個藩城,首先控制的就是其內部的銀庫、糧庫等地方。

可當他們滿心歡喜的打開平日裡那些給自己提供白銀兌換紙幣服務的所謂“兌換所”的銀庫大門的時候。

所有人都驚呆了...

每一個銀庫往往只有數百兩,或者一千餘兩的白銀儲備,完全不是一個藩城應該有的樣子。

一個如此...兩個如此。

越來越多的大名被農民起義軍所席捲。

農民們逐漸發覺。

就連大名家中的銀庫往往都要比兌換所的銀庫儲存的白銀數量要多。

而當百姓們質疑,他們將手中的銀子兌換成紙幣之後,那些錢的流向的時候...

幾乎所有被擒住的大名,都將手指幽幽指向了同一個地方。

那便是江戶城!

倉促間派出的五萬餘武士在本州島上與農民起義軍展開了殊死拼殺,戰爭持續了近一個月時間。

最終以數次進攻農民起義軍。

卻由於在本州島南部一直有來自九州島或四國島的起義軍支援力量而逐步敗退。

這中間最關鍵的問題是。

隨着農民起義軍擊潰的大名藩城越來越多,起義軍內部的實力..主要是裝備也越發精良起來。

戰爭不斷持續,儘管農民起義軍的傷亡要遠遠大於武士的傷亡。

可由於兩邊人數的極度不對等,而最終將這場德川幕府平叛農民起義的戰爭..向着失敗的下場不斷傾斜。

最終。

德川幕府不得不承認。

十二萬的農民起義軍和丟掉的四國島、九州島已經是他們目前無法收回的存在了。

逐步站穩腳跟的農民起義軍中,實力最爲強勁。

也是最爲蠻橫的一支便是從九州島開始起義,後來逐步開始支援本州島起義的田下三郎一支。

原本數百名少年組成的隊伍。

到後期已經發展到了近兩萬人的水平,就算是在農民起義軍內部也是威望極高。

可這位少年,非但沒有趁着這個機會爲自己謀求什麼利益。

而是將攻佔藩城所獲得的大量土地、財產等東西,悉數分給了最開始跟着自己的數百少年。

而能夠讓農民起義軍不管不顧的與德川幕府派出的武士軍隊打的有來有回的最關鍵因素,其實是在九州島一處碼頭上每天都會來到這裡的大量商船。

“快點卸貨!你這傢伙,簡直蠢的要命...”

“嗨!是,我們馬上就會將船上所有的東西都卸下來,但問題是我們難道真的不需要付錢嗎?”

“不用...已經有人替你們給過了,這些東西請記得要悉數交給起義軍內部的大將...”

“是是是!一定會的。”

這樣的對話背後,是大明不斷將各種戰爭所需的物資向着九州島偷偷運輸,更加關鍵的是...

朱由檢甚至專門讓大明皇家兵器總局爲倭國的農民起義開闢了一條全新的生產線,生產的卻是落後的西班牙制鑄鐵滑膛炮。

第二十二章 層層加碼,成效初顯第三百一十一章 覆滅開始第十七章 關寧關隘,畢自肅第九十八章 魏忠賢的深思第一百八十二章 德川家光第三百二十五章 海軍之路第七十九章 後金帳內第二百四十九章 鐵路建設第八章 一億三千萬,震驚朱由檢第三百八十九章 順利登陸第一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病了第四百四十三章 議事第四百四十一章 考量第八十章 大禮豈有不要之理第六十六章 再入兵器總局第二百八十一章 收網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快遞要下崗?第三百五十八章 明正被拐第四百五十三章 夠不夠喝第四百零九章 癡心妄想第二百二十章 壞消息接連而至第三百五十五章 貨幣戰爭第一百零九章 湖廣問題第三百八十四章 田中秀傑第四百八十三章 誰看到了紅毛第一百五十六章 衛所現狀第八十一章 經濟研討會(1)第一百二十一章 驚弓之鳥第三百二十八章 軍營講話第二百三十九章 江西受災第三百三十八章 一觸即發第三百三十二章 輕而易舉第二百四十章 賑災進行時第一百三十五章 東方爲你傾倒第四十一章 新式科舉開考第二百五十七章 蒙古有點不老實第二百五十四章 天虎軍入山東第四百二十章 皇帝回京第三百二十九章 崇禎三年第二百八十九章 幼稚第十一章 調查鹽務,皇家生意第六十九章 《大明農業百科》第二百四十章 賑災進行時第四百一十一章 來回拉扯第三百二十五章 海軍之路第三章 朝堂之爭,東林落敗第四百三十四章 簡直離譜第二百四十七章 農業貸款第一百章 不預則廢第八十九章 與蒙古人商量商量第二百零二章 改漕爲海第八十四章 誰是王立祥第三十六章 給個臺階就下的豪格第四百四十四章 經濟建設第一百九十四章 安南議程再提起第一百零四章 給皇太極來一刀第七十八章 出征!第二百六十章 宋應星第四百七十章 野戰炮第二十三章 大明展銷會,京城好百姓第五十九章 調動第四百九十四章 彙報第十一章 調查鹽務,皇家生意第三十九章 糾結的皇太極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的大學院第四百五十七章 兩幅面孔第四百五十九章 有點麻煩第四百八十一章 開赴第二百三十八章 準了唄,不然呢第三百四十四章 反攻時間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快遞要下崗?第二百二十九章 試驗第一百七十二章 敗退第五百零三章 多好的練手機會第五百零七章 傲立於世界之林第四百一十八章 廣州見聞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張買米記(2)第四百九十八章 實力很重要第一百六十章 米價背後第五十五章 打還是不打第三百一十八章 張倫的秘密第三百一十四章 談判開始第三百五十二章 醞釀風波第九十八章 魏忠賢的深思第四百五十七章 兩幅面孔第二百九十一章 土地問題第十一章 調查鹽務,皇家生意第八十七章 京津工業園區的構想第二百四十七章 農業貸款第三百三十三章 平南平南第三百零九章 佈局第一百六十三章 柳銘器第二百三十三章 徐徐圖之第一百一十四章 直隸官學第三百一十九章 推行律法第一百八十一章 倭國的銀子第三百三十一章 風雲變幻第五十章 自我審視第三百五十三章 田下三郎第三百三十七章 紅毛試探
第二十二章 層層加碼,成效初顯第三百一十一章 覆滅開始第十七章 關寧關隘,畢自肅第九十八章 魏忠賢的深思第一百八十二章 德川家光第三百二十五章 海軍之路第七十九章 後金帳內第二百四十九章 鐵路建設第八章 一億三千萬,震驚朱由檢第三百八十九章 順利登陸第一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病了第四百四十三章 議事第四百四十一章 考量第八十章 大禮豈有不要之理第六十六章 再入兵器總局第二百八十一章 收網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快遞要下崗?第三百五十八章 明正被拐第四百五十三章 夠不夠喝第四百零九章 癡心妄想第二百二十章 壞消息接連而至第三百五十五章 貨幣戰爭第一百零九章 湖廣問題第三百八十四章 田中秀傑第四百八十三章 誰看到了紅毛第一百五十六章 衛所現狀第八十一章 經濟研討會(1)第一百二十一章 驚弓之鳥第三百二十八章 軍營講話第二百三十九章 江西受災第三百三十八章 一觸即發第三百三十二章 輕而易舉第二百四十章 賑災進行時第一百三十五章 東方爲你傾倒第四十一章 新式科舉開考第二百五十七章 蒙古有點不老實第二百五十四章 天虎軍入山東第四百二十章 皇帝回京第三百二十九章 崇禎三年第二百八十九章 幼稚第十一章 調查鹽務,皇家生意第六十九章 《大明農業百科》第二百四十章 賑災進行時第四百一十一章 來回拉扯第三百二十五章 海軍之路第三章 朝堂之爭,東林落敗第四百三十四章 簡直離譜第二百四十七章 農業貸款第一百章 不預則廢第八十九章 與蒙古人商量商量第二百零二章 改漕爲海第八十四章 誰是王立祥第三十六章 給個臺階就下的豪格第四百四十四章 經濟建設第一百九十四章 安南議程再提起第一百零四章 給皇太極來一刀第七十八章 出征!第二百六十章 宋應星第四百七十章 野戰炮第二十三章 大明展銷會,京城好百姓第五十九章 調動第四百九十四章 彙報第十一章 調查鹽務,皇家生意第三十九章 糾結的皇太極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的大學院第四百五十七章 兩幅面孔第四百五十九章 有點麻煩第四百八十一章 開赴第二百三十八章 準了唄,不然呢第三百四十四章 反攻時間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快遞要下崗?第二百二十九章 試驗第一百七十二章 敗退第五百零三章 多好的練手機會第五百零七章 傲立於世界之林第四百一十八章 廣州見聞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張買米記(2)第四百九十八章 實力很重要第一百六十章 米價背後第五十五章 打還是不打第三百一十八章 張倫的秘密第三百一十四章 談判開始第三百五十二章 醞釀風波第九十八章 魏忠賢的深思第四百五十七章 兩幅面孔第二百九十一章 土地問題第十一章 調查鹽務,皇家生意第八十七章 京津工業園區的構想第二百四十七章 農業貸款第三百三十三章 平南平南第三百零九章 佈局第一百六十三章 柳銘器第二百三十三章 徐徐圖之第一百一十四章 直隸官學第三百一十九章 推行律法第一百八十一章 倭國的銀子第三百三十一章 風雲變幻第五十章 自我審視第三百五十三章 田下三郎第三百三十七章 紅毛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