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京津工業園區的構想

天見猶憐,皇太極的使臣車隊終於搖搖晃晃的自後金出發,成功抵達關寧城,經過畢自肅與東廠廠衛的多次篩查,實在看不出其中的問題。

儘管大明與後金的建奴連年交戰,但畢竟這名義上的確後金是大明的臣屬之國。

當兒子的上趕着來看看自己的老爹。

就算是其中有着皇太極在其中夾帶的私貨,包藏着不軌的禍心。

可誰也不能攔着。

於是,這支馬車隊伍自進入遼東之後終於走上了快車道。

大明的交通網幾乎已經覆蓋了整個遼東,水泥鋪就的路面讓後金的使臣可謂看傻了眼..

“大汗在上...明國人的路這是一整塊石頭削的嗎?爲何如此平坦..”

而一路向南前往京師。

沿途充斥着大量的路卡,出示了由關寧關隘蓋章的文書之後..

這一隊馬車便繼續晃晃悠悠往京師走去。

剛到京城.

就看到了他們此生未曾見過的場景。

由於流民數量太過巨大,其實主要是由於朱由檢的安撫收納流民的整體照顧政策相對完善和豐厚。

很多活不下去或者生活並不那麼如意的百姓。

便從關外拖家帶口來到了京師。

流民之中不僅僅全都是指地吃飯的農民,其中自然不會缺乏一些手藝人,從中找出數百位泥瓦匠和一些學徒幫工,夏天的天氣不如冬天,只要做好防寒保暖便一切皆可。

從初到流民安置點,每日數碗白粥保障最起碼的生存。

到逐步開始在京師周圍尋找地方來搭建房屋,這中間的跨越其實也是一種對生活的態度轉變。

東廠的流民安撫司原本在面對如此巨大的流民數量時,還是有些缺少經驗。

可魏忠賢是誰啊。

擁皇黨把控的可不僅僅是一個東廠這麼簡單,幾乎涵蓋了大明所有的職權部門。

牽一髮而動全身,沒有人會在這種小問題上不給東廠面子。

所以流民們的生活還是在京師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

宮城內。

朱由檢興奮的看着周圍的大小官員,龍案之上四散開來的都是順天府、直隸、天津的地圖,一個巨大的構想浮現在了朱由檢的腦海之中。

他想要搞個工業區。

是的!

將大明的優勢產業集中起來,把傳統手工業的操作模式逐漸通過工業區去洗刷掉。

這個工業區不必一開始就吃成胖子。

但是在未來的規劃上面一定要做到高瞻遠矚。

“諸位愛卿都別愣着啊,都來評判一下朕的設想可有實現的可能性?”朱由檢的興奮卻換來的是四周官員的冷靜。

“回稟陛下..恕臣直言,陛下所構想的京津工業園區恐怕一時半會難以實現。”

一旁的工部老臣實在看不下去了,開口便說道、

“這是爲何?”

朱由檢偏過頭來,看向說話的臣子。

“回陛下,這京師之地早已被祖制定爲皇家所在之地,若是大興土木..恐怕..不太妥當啊。”

“這有什麼不妥當的?這都是朕的設想,朕的安排!”

朱由檢開始懷念魏忠賢了。

當初怒氣上頭聽到福建抗稅鬧事的消息,就將魏忠賢派過去平定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可京師或許在接下來很長的時間內都離不開這位內官。

“大明皇家科學院的人在哪?”

“回稟陛下..科學院此番對此有所研究的官員盡在此了..”

不遠處另一位老臣躬身向朱由檢行禮說道。

“那由你們看來呢?”

迎着朱由檢的目光,這位老臣卻發出了完全不同的觀點:“而今的大明皇家科學院與工部共同研製的蒸汽機項目已經頗具成效,並且在兵器總局試驗使用期間也並無大錯,可以說基本上實現了陛下之前所說和書中所言的蒸汽化的機械生產基礎。”

“而工業是一個國家的重中之重,陛下擬定成立京津工業園區的想法並無不妥,反而處處都在爲我大明着想。”

“拋開祖制問題不談的話,在京津一片若是構建如此成體系的工業園區,不僅可以藉助來自山西、唐山的煤鐵之利,更是能夠藉助天津的港口優勢將未來產出的工業商品源源不斷的向海外輸出。”

“這出海貿易中工業產品是最爲賺錢的,哪怕只是簡單的精鋼鐵錠往往只要能夠送上遠洋的貨船,也能賣出不錯的價錢。”

“所以..臣以爲,此事大有可爲。”

朱由檢的構想並不是沒有道理,因爲還有一個核心關鍵點就是在於大明皇家科學院雖然與工部一同研製了蒸汽機。

但是科學院內部其實還有另外一個研發項目。

那就是後世著名的珍妮紡紗機。

從珍妮紡紗機開始,大量以蒸汽機爲動力源泉的機械才被得以使用,而兵器總局的加工機械就是最好的例子。

這紡紗機不僅可以處理棉花進行紡紗,而且可以通過更多的紗輪來不斷的疊加同時可以進行更多棉線的同時生產。

配套的飛梭織布也同樣被研製了出來。

只不過這兩樣目前來說還是對外保密的機械。

畢竟後世所說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其實標誌中重要的一環就是珍妮紡紗機的出現。

這也就是爲什麼後世有人會說,所謂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其實就是被一個男子一腳踢倒紡紗機而踢出來的革命。

大量的生產力被不斷的解放。

工業化的生產效率是所有人都想象不到的,朱由檢越想眼睛越亮。

“大明皇家工業總局即日起成立!暫由兵器總局徐光啓負責督辦成立事宜!”

“大明京津工業園區項目待計劃修訂完善報大明發展規劃署審批!”

“建設所需銀兩..”

朱由檢微微眯了眯眼。

“允許民間資本進入!允許商賈認籌參股!”

而工業的另外一面是鋼鐵,沒有足夠的鋼鐵生產量說一切都是枉然。

“大明皇家科學院暫停其他研發項目,大明皇家礦務局全體暫停非必要項目,所有人員進入皇家工業總局內!”

“全面攻克鋼鐵生產難題!”

“臣等。遵旨!”

第三百三十三章 平南平南第二百九十章 困獸猶鬥第六十章 鑄幣第四百二十二章 全面開戰第一百四十四章 咱不就是上班喝酒第三百八十六章 九州夜話第二百一十五章 街頭賣貨第三十六章 給個臺階就下的豪格第二百五十章 行動開始第六十章 鑄幣第一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病了第四百八十五章 瀋陽第三百六十三章 殖民之路第一百七十二章 敗退第五十二章 樹碑立傳,建祠並祀第四百二十五章 電氣大明第二十二章 層層加碼,成效初顯第三百二十五章 海軍之路第二百二十三章 紙幣定版印刷第四百四十六章 鼠疫第九十二章 朱由檢的回禮第七十二章 福建東廠入局第一百七十章 吃飯很重要第二百三十三章 徐徐圖之第五十三章 新年開榜!第四百八十三章 誰看到了紅毛第六十二章 人人都能過上好日子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雲變化第十一章 調查鹽務,皇家生意第五百零四章 離去的查理二世第一百二十九章 風波平息第五百零四章 離去的查理二世第二百零四章 安撫第三百五十二章 醞釀風波第七十四章 商業規矩第三百零四章 百官訪直隸第三百零五章 經濟缺口第四百零三章 皇室專列第四百六十六章 禍水東引第五百零三章 多好的練手機會第四百二十五章 電氣大明第三百八十七章 進港休整第三百二十章 儒學控蒙第十七章 關寧關隘,畢自肅第十六章 打消顧慮,科舉革新第三十六章 給個臺階就下的豪格第四百一十二章 啥都敢想第四百六十章 獲勝第二百七十二章 朝堂議策第六十六章 再入兵器總局第三百五十三章 田下三郎第三十二章 終於趕到,上城協防第四百五十四章 東武伯第二十八章 埋伏與收割,獵人與獵物第九十八章 魏忠賢的深思第四十五章 賑災當爲第一要務!第一百二十章 跑路規劃第二十章 流民逃亡,吸納賑災第二百五十二章 河南白蓮教第一百五十三章 選址蓬萊第四百三十六章 進金邊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明電氣第四百八十九章 送個大禮第三百六十七章 奏摺傳遞第四百九十四章 彙報第四百九十六章 堡壘計劃第四百四十二章 北望第三百九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一百六十二章 意圖初起第一百六十章 米價背後第四百八十一章 開赴第三十一章 消息入京,犒賞天虎軍。第五百零六章 絕對不虧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明商人離去第十一章 調查鹽務,皇家生意第一百一十章 客串老師的朱由檢第三百七十八章 目標江戶第一百九十六章 幫襯第一百二十九章 風波平息第三百四十二章 蓬勃發展第一百零二章 奇襲旅順第三百九十八章 清理門戶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斷焦灼第三百二十七章 軍隊監督第二百二十七章 系統更新第四百零二章 進京面聖第一百八十一章 倭國的銀子第二百五十九章 羣臣議鋼第五百零一章 虧大了第三十八章 京觀第三百六十二章 安南請求第三百零三章 直隸見聞第二百二十八章 玻璃第四百零八章 悉數歸案第二百八十七章 第二次衝擊與機槍第三百四十一章 蒙古平定第四百九十三章 變化第四百九十章 兵臨建州第三百一十一章 覆滅開始第二百五十一章 藉機動盪
第三百三十三章 平南平南第二百九十章 困獸猶鬥第六十章 鑄幣第四百二十二章 全面開戰第一百四十四章 咱不就是上班喝酒第三百八十六章 九州夜話第二百一十五章 街頭賣貨第三十六章 給個臺階就下的豪格第二百五十章 行動開始第六十章 鑄幣第一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病了第四百八十五章 瀋陽第三百六十三章 殖民之路第一百七十二章 敗退第五十二章 樹碑立傳,建祠並祀第四百二十五章 電氣大明第二十二章 層層加碼,成效初顯第三百二十五章 海軍之路第二百二十三章 紙幣定版印刷第四百四十六章 鼠疫第九十二章 朱由檢的回禮第七十二章 福建東廠入局第一百七十章 吃飯很重要第二百三十三章 徐徐圖之第五十三章 新年開榜!第四百八十三章 誰看到了紅毛第六十二章 人人都能過上好日子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雲變化第十一章 調查鹽務,皇家生意第五百零四章 離去的查理二世第一百二十九章 風波平息第五百零四章 離去的查理二世第二百零四章 安撫第三百五十二章 醞釀風波第七十四章 商業規矩第三百零四章 百官訪直隸第三百零五章 經濟缺口第四百零三章 皇室專列第四百六十六章 禍水東引第五百零三章 多好的練手機會第四百二十五章 電氣大明第三百八十七章 進港休整第三百二十章 儒學控蒙第十七章 關寧關隘,畢自肅第十六章 打消顧慮,科舉革新第三十六章 給個臺階就下的豪格第四百一十二章 啥都敢想第四百六十章 獲勝第二百七十二章 朝堂議策第六十六章 再入兵器總局第三百五十三章 田下三郎第三十二章 終於趕到,上城協防第四百五十四章 東武伯第二十八章 埋伏與收割,獵人與獵物第九十八章 魏忠賢的深思第四十五章 賑災當爲第一要務!第一百二十章 跑路規劃第二十章 流民逃亡,吸納賑災第二百五十二章 河南白蓮教第一百五十三章 選址蓬萊第四百三十六章 進金邊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明電氣第四百八十九章 送個大禮第三百六十七章 奏摺傳遞第四百九十四章 彙報第四百九十六章 堡壘計劃第四百四十二章 北望第三百九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一百六十二章 意圖初起第一百六十章 米價背後第四百八十一章 開赴第三十一章 消息入京,犒賞天虎軍。第五百零六章 絕對不虧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明商人離去第十一章 調查鹽務,皇家生意第一百一十章 客串老師的朱由檢第三百七十八章 目標江戶第一百九十六章 幫襯第一百二十九章 風波平息第三百四十二章 蓬勃發展第一百零二章 奇襲旅順第三百九十八章 清理門戶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斷焦灼第三百二十七章 軍隊監督第二百二十七章 系統更新第四百零二章 進京面聖第一百八十一章 倭國的銀子第二百五十九章 羣臣議鋼第五百零一章 虧大了第三十八章 京觀第三百六十二章 安南請求第三百零三章 直隸見聞第二百二十八章 玻璃第四百零八章 悉數歸案第二百八十七章 第二次衝擊與機槍第三百四十一章 蒙古平定第四百九十三章 變化第四百九十章 兵臨建州第三百一十一章 覆滅開始第二百五十一章 藉機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