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打還是不打

熟讀歷史的朱由檢更是知道,這朝鮮一旦落入皇太極之手,再想奪回來可就難如登天了。

可朱由檢也有些愁眉不展,這崇禎元年鬧出的事情太多,眼下皇太極卻抽出手來比歷史更早的去找朝鮮的麻煩。

這一點既讓朱由檢感到這是一件棘手的麻煩事,又讓朱由檢感覺此刻決不能放任皇太極攻略朝鮮。

最起碼,不能讓皇太極太過舒服了。

人啊,一旦嚐到了甜頭,就會感覺自己又行了,到時候指不定鬧出什麼幺蛾子。

可眼下大明的大旱,又讓朱由檢的面色不太好看。

這天不下雨,禮部已經有人說要讓朱由檢去祭祀祈雨了,可朱由檢深知這大旱之年的根本因素絕不是人力可以左右的。

所以一直抗拒着去做那沒意義的祈雨,指望賊老天,不如想想應該如何在此環境下埋頭種地,讓老百姓想辦法吃飽肚子。

見高座之上的皇爺面色不斷變化。

魏忠賢此刻有些想法,但礙於此刻自己的身份想了想又沒有多說。

但朱由檢雖然思緒萬千,雙眼卻緊緊看着臺下的諸位大臣。

魏忠賢的這點小動作自然逃不過朱由檢的眼睛。

“魏卿看來是有話要說,何謂議事,自然是暢所欲言,說說你是怎麼想的吧。”

魏忠賢見此也不再隱瞞,開口便言:“眼下大明國內也過的並不富裕,雖說之前查抄銀兩不在少數,可這辦學、練兵、補足各項虧空再加上不斷的收納流民,所耗資也是十分巨大...”

朱由檢一愣神,似乎想到了些什麼。

而魏忠賢接着說道:“如果單純的派兵支援朝鮮抵禦皇太極的進攻,這對我大明朝而言並未有太多好處,與其如此,不如直接北伐!”、

此言一出,衆臣皆驚!

而朱由檢卻略有所思,至於天虎軍的將領們更是神色飛揚,面色之中就已經說明了他們對於魏忠賢的看法極爲贊同。

眼下的大明日子不好過,可這後金的日子能好過到哪裡去呢?

既然爲朝鮮而打後金,不如直接爲大明而打韃子。

何況在他們看來,一個小小的第一師第二旅都能夠在遼東擊潰皇太極,更是在正面擊潰豪格所率的正藍旗和正黃旗精銳。

那麼就代表着這所謂的女真並非傳說中的那麼強大。

軍人對於戰場的不懈追求,讓他們此刻巴不得由朱由檢大手一揮,立刻開赴遼東,到那與後金在沙場之上一決高低。

眼下,天虎軍除朱由檢這個名義上的天虎軍元帥以外,就是天虎軍軍部參謀長高明的職位最高。

見魏忠賢如此說,高明也是迫不及待,直接開口說道:“皇上,此事..依下所見..天虎軍並無障礙。”

是啊,天虎軍早已在不經意之間成爲了大明真正意義上的精英部隊。

可就是這精英部隊人數太少,朱由檢每每總是捨不得。

見其他大臣沒有再多說什麼,便扭頭轉向兵器總局。

“兵器總局這塊的新式步槍而今產量如何,能否支撐的住天虎軍再次擴軍。”

再次擴軍,黃立極的看向朱由檢的神色有些複雜。

作爲內閣首輔,他深知眼下大明絕對談不上富裕,新成立的農業部雖然在四處調查,準備將南方的番薯類作物推廣至全國。

但眼下這不還沒有嘛?

黃立極不免擔憂,要是這仗打着打着後勤跟不上了,到時候恐怕天虎軍也得成天貓軍。

“兵器總局已按預計目標順利完成擴產任務,而兵仗局的加入與原有王恭廠的工匠一同投入生產,眼下已經可以達到日產新式步槍一千兩百支,若皇上需要,隨時可以投入更多人手材料在數日內達到日產一千五百支的規模。”

這一番話像是給朱由檢吃了定心丸,日產一千五百支是什麼樣的概念,流水線和生產器械的進入讓新成立的兵器總局。

雖然還沒有脫離人力生產的制約,但是人手數量的不斷增加,還是讓兵器總局成爲了龐然大物。

一千五百把米涅步槍,足以裝備天虎軍的一個團。

這就意味着,如果不追求質量的話,天虎軍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的如吹氣球一般膨脹起來。

可見一旁的黃立極欲言又止。

朱由檢雖然已經想要說出心中的想法,但還是忍不住再次點了黃立極的名。

“黃愛卿有何要講?”

“回陛下,眼下正值大旱之年,若非陛下及時向工部撥款修繕河道,而今漕運恐怕都已成問題,現如今又要再次擴軍,若全部都在京師附近訓練..臣怕糧食一時半會有難度...”

糧食。

朱由檢不想成爲那個窮兵贖武的君王,但眼下後金不斷的壓迫告訴他,就算勒斷了他這個皇帝的褲腰帶,恐怕也不能輕易放棄暴兵。

後世的經驗告訴他,如果不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天虎軍遲早會出現問題。

每一個全職的軍人,背後都需要數倍於此的百姓去養活。

眼下的天虎軍在不斷的擴張之下,規模已經達到了近十萬人,如果再次擴軍且不說兵器總局能否生產出足夠的米涅步槍。

這麼多兵馬的日常糧草消耗的確是個大問題。

於是他轉頭看向魏忠賢。

“魏卿可有辦法?”

誰料,魏忠賢就像早早想到過會出現這種問題一樣。

他開口便言。

“去年各個地方上繳的農稅中包含着很大一部分的糧食,雖然眼下戶部與大明皇家稅務局已經分家,但是一旦軍務需要,戶部必將全力配合。”

而戶部尚書郭允厚原本以爲今天的事情與自己關係不大,畢竟之前皇上金口玉言早早就承諾了,眼下的戶部所收農稅。

朱由檢將分文不取,全部用以保障田畝清量和官員俸祿發放。

可魏忠賢是什麼人,眼下的擁皇黨黨首啊!更關鍵的是,自己這個位置的來源就是魏忠賢啊!

作爲六部尚書一把抓的魏忠賢,明顯沒有把此刻郭允厚的想法放在眼裡。

但似乎是知道郭允厚靠不住,魏忠賢又說。

“眼下朝廷白銀不斷外流,民間已經有了銀貴銅賤的跡象,若不是兵器總局因爲製造火器需要,恐怕銅價下跌的會更加厲害..”

“微臣以爲..這荷蘭黃毛鬼賺的也不少了,此次出征他們也得給大明做點贊助!”

第三百四十六章 阮氏家族第四百四十五章 地稅第二百八十七章 第二次衝擊與機槍第二百九十四章 開墾遼東第二百零九章 對蒙古的態度第四百四十章 冰糕第二百二十五章 給錢借人第三百六十一章 推廣遇阻第二百七十章 驚喜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稅問題第三百八十一章 幕府犒軍第五百零五章 免費教學開始第一百二十一章 驚弓之鳥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張買米記(2)第二百章 漕運疑雲(2)第三百章 朱慈烺第九十二章 朱由檢的回禮第四百六十二章 平南軍上陣第四百七十七章 收容所第三百八十一章 幕府犒軍第一百九十六章 幫襯第四百八十三章 誰看到了紅毛第二百二十六章 送上門的銷路第三百四十三章 降稅興醫第九十一章 面見後金第三百零六章 拉開序幕第一百一十二章 變幻的海外第二百一十章 商隊在草原第九十七章 改革正當時—兵部第三百九十三章 大阪城破第二百四十七章 農業貸款第三百零八章 要打就打第一百零三章 紙糊的旅順第一百九十七章 范文程來京!第四百一十一章 來回拉扯第三百四十二章 蓬勃發展第五百章 沒轍第二百一十五章 街頭賣貨第一百八十二章 德川家光第三百零八章 要打就打第四百六十四章 後金風雲第二十一章 不斷變化第四百零二章 進京面聖第四百二十九章 試圖教化第二十九章 風捲殘雲,朝堂之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李忽悠第三百九十章 先行一步第二十一章 不斷變化第一百六十九章 中午吃什麼第二百九十二章 再議農業第三百五十三章 田下三郎第四百七十七章 收容所第二百九十四章 開墾遼東第三百零四章 百官訪直隸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不要這麼快?第三百一十一章 覆滅開始第一百二十九章 風波平息第二百六十四章 挖坑等你第一百九十四章 安南議程再提起第三百一十三章 化肥第一百二十章 跑路規劃第四百六十三章 摧枯拉朽第三百七十章 修訂律法第三百一十六章 分省而治第三百六十二章 安南請求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個億的債券第三百三十四章 登陸開始第三百七十八章 目標江戶第九十三章 喜出望外的皇太極第三百一十六章 分省而治第十章 江南縮影,探子野心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來往,別說話第三十三章 走走過場,豪格攻城第五百零一章 虧大了第四百九十六章 堡壘計劃第二百三十三章 徐徐圖之第四百七十七章 收容所第二百零九章 對蒙古的態度第四百三十章 遠渡重洋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來往,別說話第四百九十八章 實力很重要第一百七十三章 追擊不止第七十二章 福建東廠入局第一百一十一章 教育問題第二百八十一章 收網第一百零五章 只是徒勞科泰格第四百六十五章 奪權第一百七十六章 推波助瀾第三百三十九章 紅毛落敗第五十二章 樹碑立傳,建祠並祀第三百三十一章 風雲變幻第九十九章 輿論造勢第八十五章 卡..卡住了第三百一十三章 化肥第一百一十三章 教育改革第一百八十三章 幕府對大明的態度第二百四十五章 雷霆手段第一百五十六章 衛所現狀第一百五十五章 成本第四章 內帑存銀,擺駕工部
第三百四十六章 阮氏家族第四百四十五章 地稅第二百八十七章 第二次衝擊與機槍第二百九十四章 開墾遼東第二百零九章 對蒙古的態度第四百四十章 冰糕第二百二十五章 給錢借人第三百六十一章 推廣遇阻第二百七十章 驚喜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稅問題第三百八十一章 幕府犒軍第五百零五章 免費教學開始第一百二十一章 驚弓之鳥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張買米記(2)第二百章 漕運疑雲(2)第三百章 朱慈烺第九十二章 朱由檢的回禮第四百六十二章 平南軍上陣第四百七十七章 收容所第三百八十一章 幕府犒軍第一百九十六章 幫襯第四百八十三章 誰看到了紅毛第二百二十六章 送上門的銷路第三百四十三章 降稅興醫第九十一章 面見後金第三百零六章 拉開序幕第一百一十二章 變幻的海外第二百一十章 商隊在草原第九十七章 改革正當時—兵部第三百九十三章 大阪城破第二百四十七章 農業貸款第三百零八章 要打就打第一百零三章 紙糊的旅順第一百九十七章 范文程來京!第四百一十一章 來回拉扯第三百四十二章 蓬勃發展第五百章 沒轍第二百一十五章 街頭賣貨第一百八十二章 德川家光第三百零八章 要打就打第四百六十四章 後金風雲第二十一章 不斷變化第四百零二章 進京面聖第四百二十九章 試圖教化第二十九章 風捲殘雲,朝堂之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李忽悠第三百九十章 先行一步第二十一章 不斷變化第一百六十九章 中午吃什麼第二百九十二章 再議農業第三百五十三章 田下三郎第四百七十七章 收容所第二百九十四章 開墾遼東第三百零四章 百官訪直隸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不要這麼快?第三百一十一章 覆滅開始第一百二十九章 風波平息第二百六十四章 挖坑等你第一百九十四章 安南議程再提起第三百一十三章 化肥第一百二十章 跑路規劃第四百六十三章 摧枯拉朽第三百七十章 修訂律法第三百一十六章 分省而治第三百六十二章 安南請求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個億的債券第三百三十四章 登陸開始第三百七十八章 目標江戶第九十三章 喜出望外的皇太極第三百一十六章 分省而治第十章 江南縮影,探子野心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來往,別說話第三十三章 走走過場,豪格攻城第五百零一章 虧大了第四百九十六章 堡壘計劃第二百三十三章 徐徐圖之第四百七十七章 收容所第二百零九章 對蒙古的態度第四百三十章 遠渡重洋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來往,別說話第四百九十八章 實力很重要第一百七十三章 追擊不止第七十二章 福建東廠入局第一百一十一章 教育問題第二百八十一章 收網第一百零五章 只是徒勞科泰格第四百六十五章 奪權第一百七十六章 推波助瀾第三百三十九章 紅毛落敗第五十二章 樹碑立傳,建祠並祀第三百三十一章 風雲變幻第九十九章 輿論造勢第八十五章 卡..卡住了第三百一十三章 化肥第一百一十三章 教育改革第一百八十三章 幕府對大明的態度第二百四十五章 雷霆手段第一百五十六章 衛所現狀第一百五十五章 成本第四章 內帑存銀,擺駕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