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 還有一羣讀書人

領了朱由檢的賞賜,鄭芝龍止不住的謝恩,感激涕零的模樣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對朝廷是忠心耿耿,可這一切卻被朱由檢漠然的收在眼裡。

東暖閣內,朱由檢看向了不遠處坐着的張倫。

淡淡的開口說道:“鄭芝龍的事情,朕以爲,愛卿..你是不是從中做了點什麼啊?”

一句話說完。

張倫大驚失色,連忙跪在了地上。

“皇上!臣對陛下的忠心日月可鑑,那鄭芝龍的事情,臣可謂是一點都不知情啊...昨日會見時,也是按照陛下的交待設了酒宴招待而已。”

很多事情,做了就做了,但是皇上要的是你做了但是絕對不能夠說出來..

張倫此刻,就深諳此理。

任憑朱由檢怎麼說,自己都是萬萬不能夠鬆口的。

“好了..朕只不過是隨口一說罷了,鄭家的事情恐怕後面還有不少麻煩..到時候愛卿多關注關注,鄭芝龍..先叫其兄弟幾人在京城遊玩一段時間吧。”

皇帝的手段有很多,朱由檢現在做的只不過是其中的一點皮毛而已。

當大明的勢力不斷崛起的時候。

任何擋在朱由檢面前的東西都只有走向毀滅這一條路可供選擇。

.....

京城。

火車站的站臺上擠滿了百姓,大部分的人的目光之中都夾雜着幾分對於未來的未知,揣測中多了幾分憂傷。

“當家的..你想什麼呢?一會火車就要發車了!”

左手抱着自己家的小兒子,右手還要拎着不小的花布包裹,婦人看着神色恍惚的當家的忍不住開口說道。

男人聽到聲音。

也是連忙開口說道:“沒想什麼..沒想什麼...只是不知道,我們這一走,什麼時候能夠再回來啊!”

“唉!當家的..我聽朝廷的大人說,只要以後我們想要回來了..每半個月的時間,就會有從移民區回大明的船...”

“那就好啊..”

男人低下了頭,將懷中的家當攏的更嚴實了一些。

背井離鄉,對於大明的百姓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現在已經由不得他們考慮了,在生與死的面前。

抉擇,每時每刻都在發生。

是留在大明,祈求上天能夠可憐可憐自己下點雨水下來,保護一下自己家地裡的收成。

還是聽從朝廷的號召,前往海外的移民區生活。

每一個人到那裡,都會有百畝良田,就算是一個人耕種不過來..也會有之後成立的移民村集體幫忙耕種。

這種生活,這種日子。

是原有的不少人只有在夢裡想到過的畫面。

飢餓帶來的肢體記憶簡直太過強烈了,大明的百姓幾乎就沒有人沒有經歷過饑荒年月,尤其是北方時不時還要經歷劫掠的這些百姓們。

朱由檢在移民計劃中可以說是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金錢。

目的,就只有一個。

讓那些現在出現在大明地圖上的大明疆域,世世代代的成爲大明真正的版圖,畢竟停留在紙面上的領土。

在後世不斷髮展的浪潮之中,朱由檢不敢保證自己死了之後...會不會出現其他的什麼事情。

但是在現在,他要保證這一切足夠的平穩。

“傳黃立極。”

“傳黃立極覲見!!”王承恩的聲音同樣帶着濃濃的太監味道,但這是肢體上的原因所造成的。

沒有人會因爲這一點感到有什麼怪異,畢竟這世上所有人都知道有那麼兩個太監,是皇上的內官..量誰也不敢說些什麼!

黃立極腳步匆匆。

覲見..對於他這個內閣首輔大臣來說簡直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

不一會。

抵達東暖閣內的黃立極就見到了朱由檢,而朱由檢所說的第一句話就讓黃立極一愣。

“愛卿..朕有個事情想問問你..現如今,大明有多少有功名,卻沒有官職的童生、秀才、舉人啊...”

大明舊制科舉的遺留情況一直是很嚴重的。

天下很多讀書人,在被朱由檢封死了做官的前途之後..其實內心多少都有些鬱郁不得志的情緒在醞釀。

這其中,看得開一點的,還會想盡辦法繼續學習新學,畢竟朝廷的新式科舉同樣沒有將年齡作爲考覈標準。

不拘一格降人材,怎麼會因爲年齡偏大而不要。

可那些想不開的,不明白朝廷爲什麼要將舊制科舉在短短數年的時間之內打壓到名存實亡地步的讀書人就不那麼積極了。

不少人,都直接躺在家中...當起了無賴。

整日靠着家人供養活着..讀書人的免稅優待早已經被朱由檢扔進了垃圾桶裡,所以他們的日子也不可能像以前一樣靠着別人將自己的土地拿來投靠就能夠賺的盆滿鉢滿。

更別提,原本就沒有這些權利的童生和秀才們了。

這些人才是佔據了更多數量的大明讀書人。

黃立極猜不透朱由檢這麼問到底是有什麼緣故,只得連忙說道:“回稟陛下..這個人數恐怕有十萬人以上...”

“十萬人?”

這麼多的數量,不管怎麼算都是夠用了...

朱由檢隨即便開口說道:“大明將要選派一批官員出海,朕思來想去..決定將這一次的目光放在這些有功名,卻無官職的讀書人上..”

“臣!叩謝皇恩啊!”

黃立極一聽這話,當即就想要跪下來給朱由檢磕個頭..這都多少年了!眼前的陛下終於想起來..

大明還有一批!

還有十分龐大的一批讀書人,連出路都找不到...

教育,不僅僅是新式教育..黃立極還被迫接手了很多不願意改變的傳統學堂,他對於這些讀書人最爲了解。

現如今所謂功名,只不過是塵歸塵土歸土。

只要皇上不願意改變,重新靠着苦讀聖賢書做官..只不過是這羣讀書人的幻想罷了。

可現在,陛下終於..

終於可以給他們找一個出路了。

“哦?愛卿先請起吧..爲什麼..朕有些不解,這天下讀書人爲何苦着心要從那所謂聖賢文章之中尋一個功名利祿出來呢?”

朱由檢的這一問,黃立極驚喜交加..

可要他回答的時候..卻是久久都張不開口,只得喃喃說道:“或許..這是因爲自古以來,就是這麼傳下來的吧!”

第四百九十一章 城破第四百三十五章 什麼情況第四十九章 利民之策還是禍民之災第九十二章 朱由檢的回禮第四百零八章 悉數歸案第一百八十一章 倭國的銀子第三百六十一章 推廣遇阻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來往,別說話第一百五十二章 造船計劃第二百六十章 宋應星第一百二十八章 法辦周奎(3)第一百四十五章 落難遇故友第三百六十八章 廢除裹腳第四百五十七章 兩幅面孔第一百五十六章 衛所現狀第七十四章 商業規矩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明商人離去第二百三十八章 準了唄,不然呢第四百三十八章 死亡和臣服第六十六章 再入兵器總局第四百五十章 密謀第三百一十六章 分省而治第九十三章 喜出望外的皇太極第二百九十一章 土地問題第二十三章 大明展銷會,京城好百姓第三百二十八章 軍營講話第一百四十章 城門異變第一百六十五章 周奎想出門第三百六十章 叔叔愛錢第四百四十三章 議事第四百九十二章 落幕第四百四十九章 後金夜話第四百九十八章 實力很重要第二百九十七章 貿易與平息第二百七十七章 學生出校第四百零六章 擺弄輿論第二百八十二章 深夜異變第二百一十章 商隊在草原第一百七十五章 朱由檢要下南京第五章 此物能制,舉廠搬遷第三百二十四章 泉州查案第一百二十九章 風波平息第一百零二章 奇襲旅順第一百三十一章 漩渦內的追逐第七十四章 商業規矩第三百零五章 經濟缺口第三百七十七章 遭遇倭船第一百七十三章 追擊不止第二百九十三章 農業機械第五百零九章 序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士子畢業第二百九十九章 張倫第一百六十五章 周奎想出門第一百七十一章 從天而降的大禮第十四章 韃子來犯,遼東告危?第四百九十六章 堡壘計劃第三百一十七章 對蒙之策第三百七十八章 目標江戶第一百六十章 米價背後第一百零六章 錦州城破第四百五十五章 還有一羣讀書人第一百零一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一百一十七章 漲俸第二百一十九章 修繕黃河水利第四百五十三章 夠不夠喝第三百八十八章 炮轟大阪第八十二章 經濟研討會(2)第四百八十一章 開赴第一百八十三章 幕府對大明的態度第四百一十七章 辦了國丈第二百七十九章 切格勒的試探第四百一十三章 風帆鐵甲艦?第四百一十章 前往天津第四百四十七章 應對第四百零四章 查查報社第三百六十一章 推廣遇阻第九十六章 對金戰爭將至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張買米記(2)第三百八十二章 擊沉議和第三百六十四章 新學亂象第二十三章 大明展銷會,京城好百姓第二百五十章 行動開始第一百三十三章 不一樣的工業局第四百五十九章 有點麻煩第一百九十六章 幫襯第三百三十一章 風雲變幻第四十七章 崇禎一年第三百五十六章 起義擴大第二十五章 再次視察王恭廠第五百零二章 不能喝酒了第三十四章 排隊打兔子?第八十九章 與蒙古人商量商量第七十九章 後金帳內第三百三十章 調兵遣將第十三章 科舉提前,制度革新第四百二十二章 全面開戰第二百五十八章 鋼鐵計劃第十九章 畢子寅叛變第三百七十九章 敲敲家光第二百八十五章 戰鬥吹響
第四百九十一章 城破第四百三十五章 什麼情況第四十九章 利民之策還是禍民之災第九十二章 朱由檢的回禮第四百零八章 悉數歸案第一百八十一章 倭國的銀子第三百六十一章 推廣遇阻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來往,別說話第一百五十二章 造船計劃第二百六十章 宋應星第一百二十八章 法辦周奎(3)第一百四十五章 落難遇故友第三百六十八章 廢除裹腳第四百五十七章 兩幅面孔第一百五十六章 衛所現狀第七十四章 商業規矩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明商人離去第二百三十八章 準了唄,不然呢第四百三十八章 死亡和臣服第六十六章 再入兵器總局第四百五十章 密謀第三百一十六章 分省而治第九十三章 喜出望外的皇太極第二百九十一章 土地問題第二十三章 大明展銷會,京城好百姓第三百二十八章 軍營講話第一百四十章 城門異變第一百六十五章 周奎想出門第三百六十章 叔叔愛錢第四百四十三章 議事第四百九十二章 落幕第四百四十九章 後金夜話第四百九十八章 實力很重要第二百九十七章 貿易與平息第二百七十七章 學生出校第四百零六章 擺弄輿論第二百八十二章 深夜異變第二百一十章 商隊在草原第一百七十五章 朱由檢要下南京第五章 此物能制,舉廠搬遷第三百二十四章 泉州查案第一百二十九章 風波平息第一百零二章 奇襲旅順第一百三十一章 漩渦內的追逐第七十四章 商業規矩第三百零五章 經濟缺口第三百七十七章 遭遇倭船第一百七十三章 追擊不止第二百九十三章 農業機械第五百零九章 序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士子畢業第二百九十九章 張倫第一百六十五章 周奎想出門第一百七十一章 從天而降的大禮第十四章 韃子來犯,遼東告危?第四百九十六章 堡壘計劃第三百一十七章 對蒙之策第三百七十八章 目標江戶第一百六十章 米價背後第一百零六章 錦州城破第四百五十五章 還有一羣讀書人第一百零一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一百一十七章 漲俸第二百一十九章 修繕黃河水利第四百五十三章 夠不夠喝第三百八十八章 炮轟大阪第八十二章 經濟研討會(2)第四百八十一章 開赴第一百八十三章 幕府對大明的態度第四百一十七章 辦了國丈第二百七十九章 切格勒的試探第四百一十三章 風帆鐵甲艦?第四百一十章 前往天津第四百四十七章 應對第四百零四章 查查報社第三百六十一章 推廣遇阻第九十六章 對金戰爭將至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張買米記(2)第三百八十二章 擊沉議和第三百六十四章 新學亂象第二十三章 大明展銷會,京城好百姓第二百五十章 行動開始第一百三十三章 不一樣的工業局第四百五十九章 有點麻煩第一百九十六章 幫襯第三百三十一章 風雲變幻第四十七章 崇禎一年第三百五十六章 起義擴大第二十五章 再次視察王恭廠第五百零二章 不能喝酒了第三十四章 排隊打兔子?第八十九章 與蒙古人商量商量第七十九章 後金帳內第三百三十章 調兵遣將第十三章 科舉提前,制度革新第四百二十二章 全面開戰第二百五十八章 鋼鐵計劃第十九章 畢子寅叛變第三百七十九章 敲敲家光第二百八十五章 戰鬥吹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