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調兵遣將

時間荏苒,又是一年。

大明的百姓終於迎來了屬於自己的好日子,只不過在這寒冬臘月的時節。

駱養性在泉州府的調查卻遇到了瓶頸。

“什麼叫做沒有問題?你們明明都和我一同在碼頭上看的清清楚楚,現在告訴我沒問題?”

在今天之前,駱養性都覺得自己這一次的南方之行,只不過是表面上看起來比較困難而已。

可現在地方衙門對於水師將士受到盤剝的不管不問,讓駱養性徹底明白了...

皇上哪是讓錦衣衛出面?

哪裡是給他駱養性一個機會。

這分明就是一個火坑,在這個冬天等着他駱養性來跳!

一旁的錦衣衛親信滿臉臊紅的看了駱養性一眼,又再一次低下了頭,他哪裡不知道泉州府衙一定是參與到了其中,並且在這之中有所獲利。

不然怎麼可能在面對錦衣衛調查的時候還充作一副什麼都不知道的模樣,碼頭上的大明水師水兵的悲慘生活他同樣看在眼裡,可是卻有些束手無策了。

“指揮使大人...如今泉州府給我們的答覆就是這樣的,不僅僅是泉州府..就連福州府、漳州府、興化府都是一樣的答覆...”

嘭!

手中的茶杯被駱養性提起重重的砸在了地上。

只見他表情之中已然是一片冰冷。

福建的事情要遠遠超乎了他的預料,只見他用微不可聞的聲音喃喃說道:“看來..世人是真的忘了錦衣衛的威名了!”

依靠當地衙門?

駱養性已經不報任何的期望了。

甚至在他眼中,這件水師大案之中註定會有這地方衙門在其中參與。

或許今天那些有意隱瞞真相的官員,明日就也要鋃鐺入獄。

既然如此,何必再給自己找麻煩。

隨着駱養性一起來到泉州府的還有錦衣衛副指揮使田爾耕。

如果歷史沒有改變的話,如今坐在錦衣衛指揮使上的人應該是這位趨炎附勢,依靠給魏忠賢當義子換得位置的田爾耕纔對。

只不過皇帝都變了。

再說其他的一切不變也是不現實。

但說歸說。

在駱養性看來,眼前這位錦衣衛副指揮使雖然爲人處世有時候都令他所感到不齒,但是實際上的能力還是有的。

尤其是對待一些問題上,甚至顯得要比駱養性更加狠辣。

“田大人...”

“下屬在..”

駱養性眼睛微微眯起,再度開口說道。

“如今水師大案的難度恐怕要超出你我之想象,我覺得應當請示皇上...拿到一部分平南軍的調兵權,手中無人...本官總覺得此事難爲啊!”

這番話不僅僅是駱養性如此覺得,就連田爾耕也覺得自從來到泉州府以來,總歸是處處憋屈...

本以爲這次好不容易錦衣衛被皇上寄予厚望,能夠出面查案。

可來到泉州府之後。

完全就不是這麼回事了...

他們幾人已經調配了東南沿海數個省份一切可以調動和支配的錦衣衛,但這力量比起當地的府衙來說都不算什麼。

泉州府地處東南沿海。

通商往來極爲繁華,這就導致了府衙的收入蹭蹭蹭的往上漲,光光一個泉州碼頭,都能夠讓整個府衙吃飽喝足。

如此一來,怎麼還會缺少錢呢?

不缺錢的情況下..怎麼會吝嗇於招錄更多的衙役呢?

一來一回之間,衙役數量越來越多..

可泉州府的灰暗程度卻有增無減,駱養性僅僅只是簡單的摸排調查,就已經發現了大量以泉州府衙爲代表的欺壓百姓情況存在。

“是!下官知道了!這就去辦!”

想要調兵權,找霍維華是什麼用處都沒有的。

現如今霍維華所拿到的兵權只是爲了平定廣東、福建宗族叛亂和前往安南用的,如果超出了這個範圍的話,霍維華也什麼都不能夠幫得上。

最主要的是違背軍令調兵。

饒是這位兵部尚書霍維華也沒有如此膽量,所以只能夠快馬揚鞭,加急將消息傳遞到京師纔是當務之急。

只有能夠從皇上那裡要來平南軍一部分的指揮權,駱養性和田爾耕都才能夠稍微安心一些,大不了直接和當地府衙的官員直接撕破臉皮就也不是什麼難事了。

畢竟在絕對的勢力面前。

眼下泉州府衙以及周邊幾個州府玩的那些只不過是小伎倆罷了,算不上什麼能夠登得上臺面的東西。

廣東之事已平。

時間只不過剛到初春,在接到來自駱養性的摺子之後,朱由檢覺得可以讓霍維華派遣軍隊在福建多轉悠幾圈。

可其實,在當初平定廣東、福建的宗族之禍亂的過程之後,平南軍在一段時間裡一直在福建有駐紮軍隊。

只不過並沒有在鄰近海邊的泉州、漳州一帶。

而是在福建行都司,也就是建寧府一帶,距離福州府較近,但泉州還是有一定的距離。

“朕準了,讓駱養性放開手腳幹一會,水師之案背後指不定糜爛成了什麼樣子...正好也讓他們錦衣衛鬆鬆筋骨!”

朱由檢準了之後,便擬了手諭回給駱養性。

同時朱由檢再度緩緩開口說道:“着趙雲凱率軍艦三艘,前往福建一帶,與平南軍一道先接管整個泉州港,東南要平水師案,但也絕對不能亂!”

王承恩連忙在一旁應了下來。

朱由檢心思縝密,後世的經驗告訴他,古代的皇帝有些時候其實並不是放任官員貪腐,而是治理貪腐本身就是一個極其耗費錢財的事情,有些時候有些位置上的官員甚至是非他不可。

也就是說...可能某個官員,貪歸貪了一些,可也不得不承認對方是有能力的,這一來二去的相互抵消。

最終讓查治貪污,成了一句空話。

但這一次朱由檢又爲何敢讓駱養性大手筆的在福建盡情折騰呢?只因爲眼下大明的第一批學生士子剛剛出仕,朱由檢準備給他們找一個比較好的“實習崗位”。

福建..就是一個好地方。

同時另外一大依仗就是福建如今可是駐紮着平南軍和一部分天虎軍的,在軍隊駐紮的情況下還敢如此持續盤剝將士。

這讓朱由檢都不禁覺得這潛藏在黑暗之中的小泥鰍是有多麼大的膽子才能夠做出這樣的事情,這波操作..朱由檢表示看不懂了。

第二百二十八章 玻璃第一百四十一章 蘇合泰的背影第二百零四章 安撫第一百六十一章 安南第一百一十三章 教育改革第四百七十四章 電氣化車牀第三百章 朱慈烺第二百一十一章 新式科舉將近第二百九十九章 張倫第二百三十六章 我想留在這第三百三十六章 進攻迅速第四百九十四章 彙報第七十一章 放心不下的朱由檢第二百五十一章 藉機動盪第一百零六章 錦州城破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匹白綾第三百九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三百六十八章 廢除裹腳第十九章 畢子寅叛變第三百六十五章 改善之策第一百五十一章 天虎軍第十師第一百七十六章 推波助瀾第三百九十三章 大阪城破第三百九十八章 清理門戶第一百三十八章 荷蘭也瘋狂第十六章 打消顧慮,科舉革新第十三章 科舉提前,制度革新第十九章 畢子寅叛變第二百四十五章 雷霆手段第二百七十九章 切格勒的試探第一百七十七章 徹查此事第六十一章 朱由檢的火炮夢想第四百三十一章 不願回國第三百二十二章 召見趙雲凱第二百八十九章 幼稚第二百八十七章 第二次衝擊與機槍第六十四章 交待第二百八十二章 深夜異變第三百一十二章 清洗第六十二章 人人都能過上好日子第二百六十三章 德川家光想印紙幣第十章 江南縮影,探子野心第二百三十四章 傳令兵第三百一十二章 清洗第一百零五章 只是徒勞科泰格第一百一十四章 直隸官學第三百六十二章 安南請求第一百八十七章 試手第二百零四章 安撫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獲全勝第一百八十一章 倭國的銀子第二百三十三章 徐徐圖之第二百四十七章 農業貸款第五百章 沒轍第四百八十二章 紅毛?第三百七十六章 目標幕府第九章 皇家稅局,試點商稅第三百一十九章 推行律法第三百一十六章 分省而治第一百四十五章 落難遇故友第八十八章 蒸汽機的全面投產第六十二章 人人都能過上好日子第四百八十八章 多爾袞稱帝第三百六十三章 殖民之路第一百八十八章 甦醒的朱由檢第四百六十四章 後金風雲第九十三章 喜出望外的皇太極第五十六章 史上第一皇帝詐騙犯第五十四章 朝鮮難局第二百二十四章 飛梭織布機第二百五十章 行動開始第五十七章 國家債券第三百九十一章 倭騎衝擊第四百七十二章 劉三第五十二章 樹碑立傳,建祠並祀第三百二十五章 海軍之路第二百四十二章 白蓮行刺第七十七章 糧食很重要第二百三十七章 氣象資料第一百八十三章 幕府對大明的態度第二百零六章 教育第二十九章 風捲殘雲,朝堂之上第六十三章 席地而坐的皇上第五百章 沒轍第四百五十章 密謀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太極的來信第四百九十五章 海外律法第七十六章 開殿試第四百零九章 癡心妄想第七十一章 放心不下的朱由檢第三百零三章 直隸見聞第二百六十二章 循環與攬儲第三百五十六章 起義擴大第四百二十章 皇帝回京第二百七十八章 蒙古人的應對第三百九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三百一十八章 張倫的秘密第三百二十章 儒學控蒙第三百三十三章 平南平南第二百三十章 四處亂入謝子華
第二百二十八章 玻璃第一百四十一章 蘇合泰的背影第二百零四章 安撫第一百六十一章 安南第一百一十三章 教育改革第四百七十四章 電氣化車牀第三百章 朱慈烺第二百一十一章 新式科舉將近第二百九十九章 張倫第二百三十六章 我想留在這第三百三十六章 進攻迅速第四百九十四章 彙報第七十一章 放心不下的朱由檢第二百五十一章 藉機動盪第一百零六章 錦州城破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匹白綾第三百九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三百六十八章 廢除裹腳第十九章 畢子寅叛變第三百六十五章 改善之策第一百五十一章 天虎軍第十師第一百七十六章 推波助瀾第三百九十三章 大阪城破第三百九十八章 清理門戶第一百三十八章 荷蘭也瘋狂第十六章 打消顧慮,科舉革新第十三章 科舉提前,制度革新第十九章 畢子寅叛變第二百四十五章 雷霆手段第二百七十九章 切格勒的試探第一百七十七章 徹查此事第六十一章 朱由檢的火炮夢想第四百三十一章 不願回國第三百二十二章 召見趙雲凱第二百八十九章 幼稚第二百八十七章 第二次衝擊與機槍第六十四章 交待第二百八十二章 深夜異變第三百一十二章 清洗第六十二章 人人都能過上好日子第二百六十三章 德川家光想印紙幣第十章 江南縮影,探子野心第二百三十四章 傳令兵第三百一十二章 清洗第一百零五章 只是徒勞科泰格第一百一十四章 直隸官學第三百六十二章 安南請求第一百八十七章 試手第二百零四章 安撫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獲全勝第一百八十一章 倭國的銀子第二百三十三章 徐徐圖之第二百四十七章 農業貸款第五百章 沒轍第四百八十二章 紅毛?第三百七十六章 目標幕府第九章 皇家稅局,試點商稅第三百一十九章 推行律法第三百一十六章 分省而治第一百四十五章 落難遇故友第八十八章 蒸汽機的全面投產第六十二章 人人都能過上好日子第四百八十八章 多爾袞稱帝第三百六十三章 殖民之路第一百八十八章 甦醒的朱由檢第四百六十四章 後金風雲第九十三章 喜出望外的皇太極第五十六章 史上第一皇帝詐騙犯第五十四章 朝鮮難局第二百二十四章 飛梭織布機第二百五十章 行動開始第五十七章 國家債券第三百九十一章 倭騎衝擊第四百七十二章 劉三第五十二章 樹碑立傳,建祠並祀第三百二十五章 海軍之路第二百四十二章 白蓮行刺第七十七章 糧食很重要第二百三十七章 氣象資料第一百八十三章 幕府對大明的態度第二百零六章 教育第二十九章 風捲殘雲,朝堂之上第六十三章 席地而坐的皇上第五百章 沒轍第四百五十章 密謀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太極的來信第四百九十五章 海外律法第七十六章 開殿試第四百零九章 癡心妄想第七十一章 放心不下的朱由檢第三百零三章 直隸見聞第二百六十二章 循環與攬儲第三百五十六章 起義擴大第四百二十章 皇帝回京第二百七十八章 蒙古人的應對第三百九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三百一十八章 張倫的秘密第三百二十章 儒學控蒙第三百三十三章 平南平南第二百三十章 四處亂入謝子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