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敲敲家光

大明出征倭國,首先就有兩個核心,其一便是京都城,這座仿照古代唐代長安城修建的城池已經有着很悠久的歷史了。

但比起大明來說還差得遠。

不過如果要打倭國,原本勢必是繞不開京都的。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控制京都,準確說是要控制天皇。

畢竟天皇在倭國內,儘管沒有什麼實際上的權力,可也是實打實的政治核心。

不過,此刻的明正天皇都已經被拐賣到大明瞭,所以對於攻佔京都反而沒有攻佔另外一個核心也就是德川幕府所在地江戶城那麼重要了。

畢竟如今倭國境內,最爲繁華和最爲重要的城池便是江戶。

江戶,是倭國的政治、軍事雙核心,儘管在政治地位上略微遜色於京都城,但也具有着不可忽視的政治影響力。

不管怎麼說...德川家光就在這裡,這一個理由其實就已經足夠了。

另外也是軍事核心,南下與農民起義軍作戰之前,所有的倭國武士及軍隊都要率先在江戶城進行集結。

另外還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江戶...是倭國重要的產糧區,並且德川家光還在江戶城周邊修建了大量的糧食儲備倉庫。

....

海面上。

大明山東水師的五艘軍艦正劈開海浪,勢如破竹一般向着江戶城進發,而在軍艦的指揮室內。

趙雲凱正將手中的倭國地圖平鋪開來放在桌子上。

一旁圍着的還有其他軍艦上的副官。

“倭國的南線海岸,不僅僅有江戶城這一座城池,還有名古屋、大阪等重城,原本倭國的農民起義是攻佔了名古屋的...但由於內部的混亂,名古屋又一次的丟掉還給了幕府。”

趙雲凱一邊解釋,一旁的軍官們卻是一頭霧水的看向了趙雲凱,其中一位水師軍官李澤便開口說道:“總督大人...這倭國的農民起義,與我等又有何關聯呢?對於我們來說不都是敵人嗎?”

聽到李澤的提問,趙雲凱笑着搖了搖頭..說道:“倭國的農民起義對於我們來說不僅僅不是敵人,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好事?總督大人...這從何說起啊?”

“農民起義軍並不能夠真的成事,而且他們在面對德川幕府的進攻時都開始呈現出了頹廢之勢,並且...他們並非真的想要推翻幕府!”

“啊!”

衆人皆是一驚,驚訝的並不是倭國的農民起義目標並不是幕府這樣的消息,驚訝的是爲什麼自己的總督大人趙雲凱會知道這件事情。

畢竟不管怎麼說,這樣的情報,尤其還是來自敵人內部的情報怎麼看也是極度保密的纔對。

趙雲凱看了看衆人。

隨後笑着說道:“你們不用這副表情看着我,這份情報具體是怎麼來的..我也不能說,但我相信錦衣衛們的判斷絕對是不會出錯的!”

原來是..錦衣衛啊!

這下,所有人的內心都如同一塊巨石落地一般。

畢竟這樣的消息能夠從很大程度上影響現在大明對於倭國進攻方案的確定,一旦是虛假的或者其中有所出入。

那麼很有可能影響到戰爭的走向,所以由不得他們不謹慎對待。

“所以,我們不僅僅不能夠攻打九州島和四國島,而是要將首要目標確定在江戶城!並且我們最終的登陸地點也很有可能在江戶城!”

“很有可能?”李澤有些疑惑的順着趙雲凱的話開口說道。

“是的...關於具體在哪裡登陸的問題,儘管之前參謀部已經做過多次的推演和計算,最終給出了直接在江戶城登陸的答案...但依照我覺得,倭國的戰事可能還會有所變化。”

趙雲凱的話讓很多在場的水師軍官都大爲疑惑。

尤其是李澤更是直接開口說道:“總督大人..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現在就不應該直接去進攻江戶城啊!我們如果能夠直接選擇一個更好登陸的地方提前進攻,爲後面登陸的天虎軍兄弟鋪平道路不是更好嗎?”

擺了擺手,趙雲凱雖然滿意李澤的觀點,但還是孜孜不倦的講了起來:“參謀部其實還給出了另外一種可能性,名古屋作爲幕府與農民起義軍交戰最激烈的地區,直到現在時常都會來回易手...”

“所以我們絕對是不能夠摻和到這件事情之中的!”

“而江戶城..防守太過嚴密,儘管現在的兵力不多,可一旦我們開始進攻江戶,德川家光一定會將附近所有大名的兵力再一次向江戶聚集!”

周圍的水師軍官們聽到趙雲凱的這番話都紛紛點起了頭來。

但李澤還是有些疑惑的說道:“那些倭國大名這麼聽話?德川家光讓他們出兵,他們就出兵?”

“不是他們聽話...而是現在的他們早已經別無選擇!自己和家人的生命早都交給了幕府,德川家光的話對於他們來說比聖旨都管用!”

趙雲凱的話讓衆人恍然大悟起來。

“原來如此...那總督大人,既然江戶城和名古屋,我們都不能夠直接登陸,是不是最終的登陸地點就很有可能會被定在大阪啊!”

“沒錯!”

趙雲凱抽出指揮室內放置的指揮棒,在地圖上指指點點起來..

“你們大家看!大阪的地理位置距離江戶城可以說是十分的近,但是又沒有那麼近..距離名古屋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

“這說明..大阪如今還牢牢掌握在幕府手中。”

“我們進攻江戶,倉皇之中的德川家光一定會瘋狂向着江戶城收縮兵力,而大阪這座城市!一定會是德川家光必須要放棄的地方!不然他要防守的地方就太多了!”

衆多軍官也都是在水師學院進修過的,到這裡哪裡還不明白趙雲凱話中的意思。

說白了..就是先打江戶,讓大阪出兵。

等大軍一到,停止進攻江戶,全部轉進至大阪開始登陸。

“下面!全體都有...此次行動代號:敲擊家光!我們要給江戶城送上一份見面禮!”

“是!”

第四百九十三章 變化第二百七十六章 經濟理論的啓蒙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個億的債券第三十五章 關寧絞肉機第三百五十四章 倭國起義第四百四十章 冰糕第七十五章 鹽茶之利第二百五十一章 藉機動盪第六十八章 皇家礦務局第二百一十三章 養豬能手第四百五十四章 東武伯第四百五十一章 來京看看第一百四十五章 落難遇故友第四百九十三章 變化第四百七十三章 趁火打劫第三百二十七章 軍隊監督第一百四十八章 陝西案第一百章 不預則廢第二百六十五章 糧價走低第四百四十七章 應對第四百二十三章 離開第一百四十七章 樂極生悲第二百七十五章 先坑一把第五十章 自我審視第三百一十六章 分省而治第九十六章 對金戰爭將至第十七章 關寧關隘,畢自肅第一百二十二章 皇太極要回來了第三百四十章 海戰結束第四百四十四章 經濟建設第三百七十七章 遭遇倭船第六十三章 席地而坐的皇上第二百四十四章 硝石取冰也算神蹟?第一百九十三章 橡膠樹的佈局第四十七章 崇禎一年第八十八章 蒸汽機的全面投產第三百五十五章 貨幣戰爭第一百三十九章 復州!復州!第四百八十二章 紅毛?第二百三十四章 傳令兵第三百八十八章 炮轟大阪第二百九十八章 花了好多錢第一百一十三章 教育改革第八十七章 京津工業園區的構想第一百零四章 給皇太極來一刀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明商人離去第九十四章 再議紙幣問題第一百六十二章 意圖初起第二百九十七章 貿易與平息第二百九十二章 再議農業第四百六十章 獲勝第四十四章 全國開徵!清查良田!第七十四章 商業規矩第四百四十八章 機遇第三百八十五章 轉至九州第三百六十五章 改善之策第一百三十四章 工業規劃出爐第三百零一章 恐怖的大學院規模第三百五十四章 倭國起義第四百三十六章 進金邊第一百一十四章 直隸官學第一百八十章 朕有好多小錢錢第三百六十七章 奏摺傳遞第二章 系統出現,危機醞釀第一百二十九章 風波平息第二百一十二章 養豬很重要第四百四十一章 考量第七十七章 糧食很重要第三百三十章 調兵遣將第一百三十三章 不一樣的工業局第一百三十八章 荷蘭也瘋狂第四百四十章 冰糕第三百一十八章 張倫的秘密第四百一十六章 周奎作妖第六十章 鑄幣第三百六十七章 奏摺傳遞第一百八十二章 德川家光第四百二十二章 全面開戰第二十三章 大明展銷會,京城好百姓第十三章 科舉提前,制度革新第三百一十七章 對蒙之策第十九章 畢子寅叛變第三百三十九章 紅毛落敗第二章 系統出現,危機醞釀第二百章 漕運疑雲(2)第四百五十七章 兩幅面孔第二百二十五章 給錢借人第八十五章 卡..卡住了第三百二十章 儒學控蒙第一百零九章 湖廣問題第四百五十二章 薄宴第四百三十五章 什麼情況第二百七十六章 經濟理論的啓蒙第三百九十章 先行一步第一百五十四章 人才認定第三百三十四章 登陸開始第三百章 朱慈烺第二十六章 韃子退兵,天虎軍進發遼東第二百零五章 太學
第四百九十三章 變化第二百七十六章 經濟理論的啓蒙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個億的債券第三十五章 關寧絞肉機第三百五十四章 倭國起義第四百四十章 冰糕第七十五章 鹽茶之利第二百五十一章 藉機動盪第六十八章 皇家礦務局第二百一十三章 養豬能手第四百五十四章 東武伯第四百五十一章 來京看看第一百四十五章 落難遇故友第四百九十三章 變化第四百七十三章 趁火打劫第三百二十七章 軍隊監督第一百四十八章 陝西案第一百章 不預則廢第二百六十五章 糧價走低第四百四十七章 應對第四百二十三章 離開第一百四十七章 樂極生悲第二百七十五章 先坑一把第五十章 自我審視第三百一十六章 分省而治第九十六章 對金戰爭將至第十七章 關寧關隘,畢自肅第一百二十二章 皇太極要回來了第三百四十章 海戰結束第四百四十四章 經濟建設第三百七十七章 遭遇倭船第六十三章 席地而坐的皇上第二百四十四章 硝石取冰也算神蹟?第一百九十三章 橡膠樹的佈局第四十七章 崇禎一年第八十八章 蒸汽機的全面投產第三百五十五章 貨幣戰爭第一百三十九章 復州!復州!第四百八十二章 紅毛?第二百三十四章 傳令兵第三百八十八章 炮轟大阪第二百九十八章 花了好多錢第一百一十三章 教育改革第八十七章 京津工業園區的構想第一百零四章 給皇太極來一刀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明商人離去第九十四章 再議紙幣問題第一百六十二章 意圖初起第二百九十七章 貿易與平息第二百九十二章 再議農業第四百六十章 獲勝第四十四章 全國開徵!清查良田!第七十四章 商業規矩第四百四十八章 機遇第三百八十五章 轉至九州第三百六十五章 改善之策第一百三十四章 工業規劃出爐第三百零一章 恐怖的大學院規模第三百五十四章 倭國起義第四百三十六章 進金邊第一百一十四章 直隸官學第一百八十章 朕有好多小錢錢第三百六十七章 奏摺傳遞第二章 系統出現,危機醞釀第一百二十九章 風波平息第二百一十二章 養豬很重要第四百四十一章 考量第七十七章 糧食很重要第三百三十章 調兵遣將第一百三十三章 不一樣的工業局第一百三十八章 荷蘭也瘋狂第四百四十章 冰糕第三百一十八章 張倫的秘密第四百一十六章 周奎作妖第六十章 鑄幣第三百六十七章 奏摺傳遞第一百八十二章 德川家光第四百二十二章 全面開戰第二十三章 大明展銷會,京城好百姓第十三章 科舉提前,制度革新第三百一十七章 對蒙之策第十九章 畢子寅叛變第三百三十九章 紅毛落敗第二章 系統出現,危機醞釀第二百章 漕運疑雲(2)第四百五十七章 兩幅面孔第二百二十五章 給錢借人第八十五章 卡..卡住了第三百二十章 儒學控蒙第一百零九章 湖廣問題第四百五十二章 薄宴第四百三十五章 什麼情況第二百七十六章 經濟理論的啓蒙第三百九十章 先行一步第一百五十四章 人才認定第三百三十四章 登陸開始第三百章 朱慈烺第二十六章 韃子退兵,天虎軍進發遼東第二百零五章 太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