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對蒙之策

隨後的議事之中,朱由檢再一次深入的和張倫探討起了蒙古治理的各項方針細節。

尤其是對於那些在協定之中已經提及到的問題,更是要作爲重中之重來把握,畢竟如果不重要的話,也就不必費這些功夫來擬定協約從而實現對蒙古的合理統治了。

對蒙之策的制定首先要從分析現如今蒙古草原上的情況開始。

首先朱由檢所想到的就是現在蒙古草原之上混亂的依靠部落管理的模式。

這種模式在蒙古人掌權的時候就已經呈現出逐漸崩潰的態勢了。

更何況經過達巴拉乾和呼圖克圖兩個人對韃靼蒙古的進一步清洗,可以說現如今的蒙古草原就連部落管理制度都已經開始了逐漸的淡化。

這就給大明推進,執行新的蒙古政策提供了最好的時機,在蒙古部落時期,每一個標準的被承認的蒙古部落一般來說大概總體的人數應當在幾千人左右。

而在漠西蒙古,呼圖克圖當初一呼百應要求所有部落出兵與其一同出征韃靼蒙古的時候,每一個部落就要有大概一千人左右的男人跨上戰馬成爲騎兵,組成大軍。

可不僅僅是部落,還有更大的一個級別是蒙古部族。

類似於之後的達巴拉幹所率的察哈爾部,就是標準的部族形態,往往人數更加龐大,甚至有不少的附庸部落和地盤。

一般來說,當草原上的一股勢力達到部族的形態時候,這個部族的族長往往就已經擁有與大汗相差無幾的權力了。

如果大汗...實力太過強大(類似於成吉思汗)除外。

從模式,迴歸到問題本身。

朱由檢和張倫其實心裡大概都明白一些,現在蒙古部落爲什麼難以管理,其實不僅僅是因爲其所處的地理位置的問題。

還有一部分的問題其實來源於生產方式的差異性。

與大明的百姓不同,草原上的蒙古牧民們可是以遊牧來生存的,這種生產方式註定與大明所習慣的農耕方式有着根本的區別。

遊牧,代表着人口流動。

而人口大面積的流動,則就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不可控,代表着很多時候中央權力都很難管轄到某一個牧民身上。

可能今年你去看的時候,這個部落還在這裡,這個牧民還在這裡。

或許再過一段時間。

都不需要一年,或許只是幾個月的時間過去之後你再去看的話,有時候不僅僅是這個牧民不見了,可能這個部落都在草原上消失了。

這樣不斷的遷移,當然也是遊牧的蒙古人所習慣的生產方式。

但大明的百姓卻不同。

農耕模式下,所有的百姓都是需要土地來作爲生產工具的,所有百姓都需要依靠田地來給自己提供生存下去的糧食。

這就導致他們輕易不會離開自己所處的地方。

爲何大明農稅總比商稅要好收,那就是因爲造冊登記之後,往往十年、二十年過去,當初的那一戶人家可能依舊還在那裡生存。

不會遷移,就幾乎不會帶來什麼統治風險。

可蒙古人不同。

他們是要在草原上游走放牧的。

張倫先開口向着朱由檢說道:“陛下,臣以爲,在設立行省的同時應當繼續向下按照大明的管理方式一般,設定州府、縣、乃至鄉村,不准許在這個區域內的牧民擅自跨區域流動。”

朱由檢先是點了點頭,認可了張倫的說法,隨後又有些疑惑的再度開口說道:“這蒙古人與漢人之間的生活習性相差甚遠,若是輕易來修改掉他們的生活方式,恐怕很容易造成大規模的不滿出現。”

誰料張倫卻是表情嚴肅。

轉而說道:“回稟陛下,臣接下來要說的就是如何規避這種問題。”

“愛卿請說。”

“臣以爲既要限制蒙古人遊牧的腳步,避免持續出現大規模的遷移,又要給予一定的緩衝...例如:通過設置大量的蒙臣位置,讓其自行管理,但最大的權限只能到州縣一級,隨着給這些蒙古人一定的地盤管理權力,他們會比我們更加珍惜自己的位置。”

朱由檢聽明白了,頓時爽朗笑了一聲:“愛卿此策,的確不錯!”

儘管習俗不一樣,儘管模式不一樣,但這依舊是在一定層面上降低了蒙古人的流動性,對於現階段的大明來說這也足夠了。

畢竟大明哪裡有這麼多的漢臣官員能夠用在蒙古這樣的地方上呢?

隨後張倫又一次說道:“陛下..隨後的一步便是要控制整個蒙古軍隊,嚴禁這些蒙古牧民好日子還沒過幾天,提起刀來就是騎兵。”

這番話其實說的很有道理。

蒙古人和漢人的生活習性不一樣,大明的士兵都是經過嚴格的訓練的,尤其是像天虎軍、平南軍這樣都是要經過嚴格的訓練和學習的。

可蒙古人不一樣。

所以依照張倫隨後所說的策略,朱由檢也心中有數。

要對蒙古人進行第一次的改制,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整個蒙古三個行省的上上下下所有官員,都不能夠在所轄的地區內調集軍隊,更不能隨意要求牧民轉化爲騎兵。

同時要在草原上繼續設立大量的戍邊衛所,以戍邊師的軍事力量來對一定的區域內進行管轄。

只不過原則上這個區域將會是很大的。

朱由檢畢竟短期之內也拿不出這麼多的戍邊師將士灑在茫茫的大草原上。

這種對蒙古人軍事力量的限制將不僅僅針對蒙古人自己,其中最關鍵的是對於漢人官員也同樣做出了嚴格的管制。

問題不能出在蒙古人身上,更不能夠出現在漢臣身上。

話說到這裡天色已經逐漸暗了下來。

朱由檢點了點頭後衝着張倫開口說道:“愛卿今日就在宮中陪朕一同用膳吧,朕還有好些問題想要和愛卿聊一聊呢...”

一聽這話,張倫頓時是面色漲紅。

連忙躬身說道:“臣謝陛下隆恩!”

一君一臣兩人就這樣從東暖閣啓程回宮中用膳,而朱由檢也罕見的沒有乘坐龍輦,而是與張倫一同步行前往。

第二百四十七章 農業貸款第四百五十一章 來京看看第一百二十二章 皇太極要回來了第四百七十八章 農與商第四百一十六章 周奎作妖第二百零三章 學生罷課第五十九章 調動第二百零九章 對蒙古的態度第二百二十章 壞消息接連而至第八十八章 蒸汽機的全面投產第四百八十五章 瀋陽第三百九十八章 清理門戶第二百九十七章 貿易與平息第三十四章 排隊打兔子?第二百四十九章 鐵路建設第三十四章 排隊打兔子?第四百八十二章 紅毛?第三百七十四章 重返順天第八十五章 卡..卡住了第三百九十九章 江戶協定第一百六十九章 中午吃什麼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太極的來信第二百九十二章 再議農業第四百五十八章 打什麼打第二百章 漕運疑雲(2)第二百九十六章 會議第三百九十章 先行一步第二百零五章 太學第三百一十四章 談判開始第三百九十一章 倭騎衝擊第三百四十六章 阮氏家族第十二章 湯藥疑雲,皇爺之怒第二十四章 新式步槍已成第二十四章 新式步槍已成第一百四十二章 局勢轉變有點快第四百零五章 入夜微涼第二百七十八章 蒙古人的應對第七十二章 福建東廠入局第二百四十章 賑災進行時第六十四章 交待第四百四十四章 經濟建設第九十七章 改革正當時—兵部第三百二十四章 泉州查案第十四章 韃子來犯,遼東告危?第三百零八章 要打就打第三十六章 給個臺階就下的豪格第二百六十二章 循環與攬儲第四十六章 搖旗吶喊不得收費?第四百七十六章 張燈結綵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太極的來信第七十五章 鹽茶之利第五百零三章 多好的練手機會第二百九十一章 土地問題第一百五十四章 人才認定第一百零九章 湖廣問題第二百四十章 賑災進行時第二百六十八章 試探第三百一十三章 化肥第四百二十一章 海上條例第五百章 沒轍第二百七十六章 經濟理論的啓蒙第四百七十四章 電氣化車牀第二百三十四章 傳令兵第二十四章 新式步槍已成第六十二章 人人都能過上好日子第十八章 攻心爲上,夜潛寧遠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不要這麼快?第二百一十七章 供銷局市場第八十五章 卡..卡住了第四百七十章 野戰炮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張買米記(2)第一百八十七章 試手第一百零六章 錦州城破第二百八十二章 深夜異變第三百二十三章 水師大案第十七章 關寧關隘,畢自肅第一百八十二章 德川家光第四百零四章 查查報社第一百四十五章 落難遇故友第二百八十一章 收網第一百四十八章 陝西案第一百六十七章 後金又想要復州第三百六十二章 安南請求第三百零八章 要打就打第二百零六章 教育第四百四十一章 考量第四百四十六章 鼠疫第三百五十八章 明正被拐第三百七十一章 飄蕩回明第二百二十章 壞消息接連而至第六十五章 孫元化到了第二百一十六章 謝子華第五百零六章 絕對不虧第二百三十一章 長談商業第一百六十三章 柳銘器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斷焦灼第一百六十八章 炮口低三分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匹白綾第四百三十七章 區別對待?第一百三十三章 不一樣的工業局
第二百四十七章 農業貸款第四百五十一章 來京看看第一百二十二章 皇太極要回來了第四百七十八章 農與商第四百一十六章 周奎作妖第二百零三章 學生罷課第五十九章 調動第二百零九章 對蒙古的態度第二百二十章 壞消息接連而至第八十八章 蒸汽機的全面投產第四百八十五章 瀋陽第三百九十八章 清理門戶第二百九十七章 貿易與平息第三十四章 排隊打兔子?第二百四十九章 鐵路建設第三十四章 排隊打兔子?第四百八十二章 紅毛?第三百七十四章 重返順天第八十五章 卡..卡住了第三百九十九章 江戶協定第一百六十九章 中午吃什麼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太極的來信第二百九十二章 再議農業第四百五十八章 打什麼打第二百章 漕運疑雲(2)第二百九十六章 會議第三百九十章 先行一步第二百零五章 太學第三百一十四章 談判開始第三百九十一章 倭騎衝擊第三百四十六章 阮氏家族第十二章 湯藥疑雲,皇爺之怒第二十四章 新式步槍已成第二十四章 新式步槍已成第一百四十二章 局勢轉變有點快第四百零五章 入夜微涼第二百七十八章 蒙古人的應對第七十二章 福建東廠入局第二百四十章 賑災進行時第六十四章 交待第四百四十四章 經濟建設第九十七章 改革正當時—兵部第三百二十四章 泉州查案第十四章 韃子來犯,遼東告危?第三百零八章 要打就打第三十六章 給個臺階就下的豪格第二百六十二章 循環與攬儲第四十六章 搖旗吶喊不得收費?第四百七十六章 張燈結綵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太極的來信第七十五章 鹽茶之利第五百零三章 多好的練手機會第二百九十一章 土地問題第一百五十四章 人才認定第一百零九章 湖廣問題第二百四十章 賑災進行時第二百六十八章 試探第三百一十三章 化肥第四百二十一章 海上條例第五百章 沒轍第二百七十六章 經濟理論的啓蒙第四百七十四章 電氣化車牀第二百三十四章 傳令兵第二十四章 新式步槍已成第六十二章 人人都能過上好日子第十八章 攻心爲上,夜潛寧遠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不要這麼快?第二百一十七章 供銷局市場第八十五章 卡..卡住了第四百七十章 野戰炮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張買米記(2)第一百八十七章 試手第一百零六章 錦州城破第二百八十二章 深夜異變第三百二十三章 水師大案第十七章 關寧關隘,畢自肅第一百八十二章 德川家光第四百零四章 查查報社第一百四十五章 落難遇故友第二百八十一章 收網第一百四十八章 陝西案第一百六十七章 後金又想要復州第三百六十二章 安南請求第三百零八章 要打就打第二百零六章 教育第四百四十一章 考量第四百四十六章 鼠疫第三百五十八章 明正被拐第三百七十一章 飄蕩回明第二百二十章 壞消息接連而至第六十五章 孫元化到了第二百一十六章 謝子華第五百零六章 絕對不虧第二百三十一章 長談商業第一百六十三章 柳銘器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斷焦灼第一百六十八章 炮口低三分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匹白綾第四百三十七章 區別對待?第一百三十三章 不一樣的工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