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對金戰爭將至

關寧城內。

畢自肅遠遠的就在城牆之上看見了前來傳令的東廠廠衛,身跨棗紅大馬,雖僅有一人一馬自寧遠關而來。

但,其身份的特殊讓幾乎所有人都難以升起阻攔的意思。

當其馬過之處頓時捲起沙塵一片。

畢自肅見此連忙從城牆上向下走去,在關寧城門外早早等待,與其一同出城的還有蒙脫。

儘管由於後期朱由檢大量的將天虎軍向着遼東不斷調動的原因,導致出現了大量天虎軍軍官隨着軍隊而至的情況。

大量軍銜與蒙脫平級或更高的天虎軍軍官的到來卻由於所有人都緊密遵循朱由檢的號令,再加上蒙脫實則也是少有的與後金有作戰經驗的天虎軍軍官。

何況還有一個整天都在天虎軍軍營房裡和戰士們來回膩歪的畢自肅作爲蒙脫的背書。

也就導致這一次與後金作戰的第一線指揮權,還是被交到了蒙脫手中。

軍令一到,就代表了在朱由檢的大手一揮之下,大明對後金的戰爭將全面拉開序幕。

整個大明都將在最短的時間內,被激活、被動員,將大量的精力放在對後金作戰這件事情上還是很困難的。

但,這場戰爭的意義並非表面上這麼簡單。

對於大明而言,遼東是所有明人百姓都無法忘卻的痛,以前或許是沒有實力。

但現在後金皇太極急不可待的上了朱由檢給他準備的朝鮮套子,那麼就別怪他毫不客氣的直插他的老家。

嚴密掌控了朝堂之權,將真正具有強大戰鬥力的天虎軍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擁皇黨的出現讓各地真正關鍵部門的官員大多都是自己人。

而大學院的逐漸建設,讓未來新式人才也有了培養的搖籃和未來的雛形。

可以說,朱由檢有底氣、有基礎,敢去打這一場對後金的惡仗。

更關鍵的是要一洗薩爾滸之戰的慘敗帶來的嚴重影響。

將該拿回來的都要拿回來!

熱武器的逐漸出現已經在第一次關寧關隘的對金作戰之中初露鋒芒,加之兵器總局在孫元化與洋人工匠的一同協助下,已經完成了對阿姆斯特朗後裝線膛炮的製造。

雖然短期之內也許產量並不會高,但在試射之中優良的表現還是令圍觀者都歎爲觀止。

當然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留給朱由檢,留給大明朝廷的準備工作還是很繁雜的,其中很關鍵的就是軍隊的後勤保障。

雖然朱由檢早早的就設立了多個以後勤保障爲偏向的後勤保障獨立旅,但有關於大量物資的生產、調配、運輸及安排已經超過了他們所能夠處理的範圍。

更關鍵的是對於火炮的數量。

朱由檢還是有些不滿,所以也是在使勁調配資源向兵器總局聚集。

儘管阿姆斯特朗後裝線膛火炮不愧於自己作爲大明新式火炮的地位,也沒有辜負朱由檢的重望,但如今的火炮程度還是始終離不開一個“數量”問題。

如果說有數十門火炮加上一個大明天虎軍的陸軍師,那麼就算有數千近萬的韃子敢於觸碰,也能反手打的韃子擡不起頭來。

而這,就正是朱由檢所想要看到的。

如何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儘可能多的後勤保障,或許就會成爲能否贏得戰爭的關鍵點。

衆多的準備工作裡,對於朱由檢最重要的還是新式火槍和新式火炮。

米涅步槍以及阿姆斯特朗後裝線膛火炮的組合大大提升了天虎軍在面對後金騎兵的時候的底氣。

更何況這裡面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所在,就是如何一次性徹底破壞皇太極所有的戰爭潛力。

纔是朱由檢所最關注的核心痛點,如果想要讓後金徹底的對大明遼東再也不敢產生想法。

那就只有一個辦法!

打的他們八輩子都不敢對大明升起不臣之心!

更何況在數朝對於大明的吸血和模仿之中,其實朱由檢已經大致瞭解了後金如今的冶煉技術。

如果說眼下大明可以憑藉着新式火炮和新式火槍打皇太極一個措手不及。

但如果戰場形勢在短期內急轉直下,就算後金所研製的火器火炮一時間和大明還有很明顯的差距。

拙劣的技術讓他們一時間很難追趕。

然而同樣會讓後金迅速轉變這種對於戰爭的態度。

而轉變中最關鍵的就是後金很有可能會因爲戰場上遇到的打擊。

而在短時間內放棄對於八旗騎兵的繼續發展。

轉而進入比拼人口的拉鋸戰之中。

朱由檢想要的是迅速!

是兵貴神速!

是足夠快!

所以爲了達成這一目標也是做了完全的準備。

自從朝會上朱由檢宣佈要對後金開戰之後,大量的物資就開始源源不斷的向京師匯聚,而天津港儼然成爲了大明的後勤物資中轉站。

天津港匯聚所有從海外而來的各類物資,而京師則是負責所有加工環節,直隸負責向遼東的運輸。

一切井然有序。

並且此刻擺在大明帝國天虎軍面前的還有另外一個問題,一旦向後金推進將不僅僅要面對平地上的野戰。

要收復失地那麼一定會遇到關鍵的攻城作戰,到時候火炮的重要性將會被無限的拉高。

結合現有兵器總局的產能,朱由檢進行了精心的安排。

可以說在緊急拉響備戰警鈴之後,薛鳳翔和孫元化已經陷入了一種腳底生風的緊張之中。

朱由檢的天虎軍其實就是建立在新式火器之上的,如果不能生產出足夠的彈藥。

那麼現在的天虎軍儘管並沒有全部放下冷兵器的基礎訓練,但是想要和後金作戰..恐怕還是會迎來慘敗。

對此,朱由檢還是心中有數的。

火炮的生產速度在朱由檢的不斷催促之下短期內進行了迅速的增產,由於之前大明天虎軍的擴軍速度並不快。

加之兵器總局火槍司是最早用上蒸汽機械的地方,所以米涅步槍的存量還是足夠使用的。

於是大量的蒸汽機械被重新改裝,緊張的投入到了新式火炮的生產之中。

而在天虎軍駐地,朱由檢大手一揮同時開徵新兵十個步兵師,組建大明第二、第三、第四炮兵師,後勤保障獨立旅共計十五個。

第二百六十一章 經濟理論第三百五十五章 貨幣戰爭第四百五十六章 跑快點啊第七十三章 魏忠賢到福建第四百二十六章 旱情苗頭第二百九十五章 橡膠貿易第一百五十章 平淡之中乍現的驚喜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攏武士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出兵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的大學院第九十九章 輿論造勢第三百五十三章 田下三郎第三百二十七章 軍隊監督第三百四十九章 放寬限制第三百九十三章 大阪城破第四百九十五章 海外律法第四百二十章 皇帝回京第五百零七章 傲立於世界之林第四百八十六章 代善都不願意守第一百二十六章 法辦周奎(1)第一百八十二章 德川家光第三百五十五章 貨幣戰爭第三百零八章 要打就打第三百五十八章 明正被拐第三十五章 關寧絞肉機第四百三十八章 死亡和臣服第四百六十一章 佟康的陰謀第一百七十五章 朱由檢要下南京第二百五十六章 事還不少第一百四十九章 逃亡之路第一百六十二章 意圖初起第一百零一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四百六十四章 後金風雲第三百三十九章 紅毛落敗第三百四十五章 集中炮火第一百三十章 不斷襲擾的蒙古人第四百五十五章 還有一羣讀書人第三百八十四章 田中秀傑第五十章 自我審視第四百二十一章 海上條例第一百六十四章 五年規劃第四百二十九章 試圖教化第二百零九章 對蒙古的態度第一百七十七章 徹查此事第一百八十四章 刀劍買賣第二百四十四章 硝石取冰也算神蹟?第三百四十章 海戰結束第一百六十二章 意圖初起第四百一十三章 風帆鐵甲艦?第三百四十九章 放寬限制第四百六十九章 再度哭窮郭允厚第一百八十七章 試手第二百四十章 賑災進行時第二百九十三章 農業機械第三百一十五章 全都要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出兵第一百七十二章 敗退第二百一十三章 養豬能手第二百七十一章 準備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稅問題第四百七十一章 北方鋼鐵集團第四百七十五章 兩隻狐狸第四百九十三章 變化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張買米記(2)第二百九十七章 貿易與平息第二百九十章 困獸猶鬥第二百七十七章 學生出校第四百二十八章 新生活第九十六章 對金戰爭將至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太極的來信第一百六十二章 意圖初起第一百九十二章 醫學開端第四百八十七章 火焰彈第二百五十七章 蒙古有點不老實第八十三章 經濟研討會(3)第二百二十五章 給錢借人第四百七十二章 劉三第三百一十七章 對蒙之策第二十八章 埋伏與收割,獵人與獵物第二百六十二章 循環與攬儲第六十一章 朱由檢的火炮夢想第二百五十九章 羣臣議鋼第三百一十七章 對蒙之策第二百四十三章 教育的本質第一百六十七章 後金又想要復州第二百二十三章 紙幣定版印刷第六章 視察京營,收回兵權第二百九十四章 開墾遼東第三百四十八章 經濟路線第三百二十章 儒學控蒙第一百九十七章 范文程來京!第二百七十章 驚喜第七十三章 魏忠賢到福建第六十四章 交待第三百一十章 祠堂裡的對話第三十八章 京觀第六章 視察京營,收回兵權第一百二十八章 法辦周奎(3)第一百六十四章 五年規劃第一百七十八章 探子落網
第二百六十一章 經濟理論第三百五十五章 貨幣戰爭第四百五十六章 跑快點啊第七十三章 魏忠賢到福建第四百二十六章 旱情苗頭第二百九十五章 橡膠貿易第一百五十章 平淡之中乍現的驚喜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攏武士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出兵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的大學院第九十九章 輿論造勢第三百五十三章 田下三郎第三百二十七章 軍隊監督第三百四十九章 放寬限制第三百九十三章 大阪城破第四百九十五章 海外律法第四百二十章 皇帝回京第五百零七章 傲立於世界之林第四百八十六章 代善都不願意守第一百二十六章 法辦周奎(1)第一百八十二章 德川家光第三百五十五章 貨幣戰爭第三百零八章 要打就打第三百五十八章 明正被拐第三十五章 關寧絞肉機第四百三十八章 死亡和臣服第四百六十一章 佟康的陰謀第一百七十五章 朱由檢要下南京第二百五十六章 事還不少第一百四十九章 逃亡之路第一百六十二章 意圖初起第一百零一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四百六十四章 後金風雲第三百三十九章 紅毛落敗第三百四十五章 集中炮火第一百三十章 不斷襲擾的蒙古人第四百五十五章 還有一羣讀書人第三百八十四章 田中秀傑第五十章 自我審視第四百二十一章 海上條例第一百六十四章 五年規劃第四百二十九章 試圖教化第二百零九章 對蒙古的態度第一百七十七章 徹查此事第一百八十四章 刀劍買賣第二百四十四章 硝石取冰也算神蹟?第三百四十章 海戰結束第一百六十二章 意圖初起第四百一十三章 風帆鐵甲艦?第三百四十九章 放寬限制第四百六十九章 再度哭窮郭允厚第一百八十七章 試手第二百四十章 賑災進行時第二百九十三章 農業機械第三百一十五章 全都要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出兵第一百七十二章 敗退第二百一十三章 養豬能手第二百七十一章 準備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稅問題第四百七十一章 北方鋼鐵集團第四百七十五章 兩隻狐狸第四百九十三章 變化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張買米記(2)第二百九十七章 貿易與平息第二百九十章 困獸猶鬥第二百七十七章 學生出校第四百二十八章 新生活第九十六章 對金戰爭將至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太極的來信第一百六十二章 意圖初起第一百九十二章 醫學開端第四百八十七章 火焰彈第二百五十七章 蒙古有點不老實第八十三章 經濟研討會(3)第二百二十五章 給錢借人第四百七十二章 劉三第三百一十七章 對蒙之策第二十八章 埋伏與收割,獵人與獵物第二百六十二章 循環與攬儲第六十一章 朱由檢的火炮夢想第二百五十九章 羣臣議鋼第三百一十七章 對蒙之策第二百四十三章 教育的本質第一百六十七章 後金又想要復州第二百二十三章 紙幣定版印刷第六章 視察京營,收回兵權第二百九十四章 開墾遼東第三百四十八章 經濟路線第三百二十章 儒學控蒙第一百九十七章 范文程來京!第二百七十章 驚喜第七十三章 魏忠賢到福建第六十四章 交待第三百一十章 祠堂裡的對話第三十八章 京觀第六章 視察京營,收回兵權第一百二十八章 法辦周奎(3)第一百六十四章 五年規劃第一百七十八章 探子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