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改革正當時—兵部

荷蘭人在朱由檢的忽悠之下,認籌了大量的大明帝國債券並且允許朱由檢將這樣一筆龐大的巨資投入到各類物資的採購之中,。

雖然其中大量的部分都是糧食物資,但是對於一些因爲戰爭而有可能臨時短缺的東西朱由檢也是進行了採購。

商稅方面,隨着大明皇家稅務局在各地都已經進入了有條不紊的正常工作之中。

這一具有磅礴潛力的稅收種類果然沒有辜負朱由檢爲其傾注的大量心血。

目前只是對第一個月各地的商業稅收進行了統一的核算,其就爲朱由檢帶來了一千餘萬兩龍元,也就是大明帝國銀幣的收入。

這樣一來,無疑爲朱由檢對後金作戰提供了更加有保障的底氣。

兜裡有錢,心中就不慌。

天虎軍也開始了大規模的換裝,準確說是將大量的米涅步槍從武器倉庫之中取出

派發給那些即將完成新式陸軍規範化訓練的大明天虎軍新兵們。

大量的武器裝備被列裝軍隊,朱由檢也很是緊張,在百忙之中將黃立極從內閣提溜了出來,讓他先暫時將七部的工作交給其他內閣輔臣。

東暖閣內,閒聊幾句稍微緩和了一下大戰之前沉悶的氣氛.

朱由檢就將臉色一正,開始對着黃立極說起了正事。

“朕今天找你主要就是想和你說說這大戰之前,其他地方的問題,接下來大明的關注重點自然是要放在遼東,放在對與後金的作戰之中。

對於朝廷上的事情估計在短期之內都不會視爲重點,你要代朕管好七部之事,尤其是兵部的問題現在也是朕所頭疼的問題之一。”

黃立極遂躬身道:“自當爲陛下鞠躬盡瘁。”.

但也有些疑惑爲何這七部之一的兵部就成爲了眼下陛下所頭疼的問題。

“微臣不知...這兵部...?”

“朕在想如何在更短的時間內,將這些停留在各地的地方軍隊能夠武裝起來,形成一定戰鬥力的同時和天虎軍能夠依舊保持一定差距,未來的戰爭走勢並不明朗。

大明也不可能花大量的銀子留着他們,反而將他們能夠吸納進入天虎軍或者進行一定程度的改編反而纔是最好的..

而兵部如今職能和天虎軍軍部正在不斷的進行高度重合..”

黃立極一聽此話頓時心中明朗,迴應道:“陛下大可不必如此擔心,而今兵部已經按照陛下您的想法進行了一定的改革。

在很多地方都更加偏向於對邊關、安南、沿海的一個守備工作,至於軍隊已經在地方開始了小規模的試點整編。”

朱由檢饒有興致的看向黃立極,:“爲何此事朕並不知曉呢?”

“回稟陛下,此事爲兵部在年初時就已經報送至宮內。

可能因爲陛下您忙於其他六部事宜所以一時間忽略此事,但的的確確與您說過..”

黃立極面色不改,儘管知道眼前的朱由檢肯定是沒把這事放在心上,但還是要給個臺階下。

朱由檢一愣,似乎是想起來了什麼。

“那麼現如今這改革進行到了哪一步呢?給朕說來聽聽唄。”

“陛下,如今兵部對於地方軍隊的改革已經基本上完成了第一步,那就是兵權全部交還回兵部。

如果沒有兵部或者皇上您的聖旨兵符,就算地方武將把天說破也不可能再能夠重新調動軍隊。

就算有也不過是小規模的以地方衙門官員剿匪名義的小範圍調動。”

“那朕也就不吝嗇了,向大明各個地方軍隊發行文。

允許各個地方選派青年良將前往京師進入大明皇家陸軍學院修習,允許地方省府在一定範圍擁有開設特色軍隊大學院的自主權,並且允許各個地方在軍備方面擁有一定的獨立權限。

但是你要在行文之中嚴令嚴禁各個地方藉着兵部改革的時機整些不合時宜的幺蛾子。

不然就別怪朕說出去的話也一樣救不了他們的命。”

黃立極點頭道是後領命而去。

對於地方上的放權,朱由檢有着獨到的一些想法。

大明帝國最終還是會走向對周圍地區殖民的路子,海外的地方同樣巨大,如果不能提早的適應這種模式,那麼在通信不發達的今天。

終將會猶如埋雷一般留下隱患。

軍隊方面朱由檢並未指望太多,只是在對各個地方軍隊的職權進行了分離。

地方省府衙門重新擁有了對於軍隊的一定掌控權,但這種權力並不是他們所可以肆意指揮的。

朱由檢設立的由京師朝廷向各個地方的垂直監管部門牢牢的把握着對地方的監督職能。

而對於即將開啓的戰爭,朱由檢有着自己的一套打算。

畢竟,眼下的大明不僅迫切需要一場戰爭來樹立民衆對於各項新式改革帶來的變化建立信心,更重要的是要向外界傳達一個訊息。

那就是大明朝廷如今正在改變,無論是百姓的生活還是對外抵禦戰爭的來襲。

都有實力、有信心爲所有百姓打造一個安寧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之下加之朱由檢進行的各項改革,每個人都可以在如今的大明找到更加適合自己的地方來發光發熱。

另外一邊,大明正在積極的與蒙古人進行磋商。

當然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獲取大明現在最缺少的戰略物資,也就是馬匹。

火器的出現雖然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改變戰爭的形態,但是如今的交通環境在大明境內雖然已經有了改善。

但是進入後金之後就別指望了。

與蒙古人的交易是建立在剛剛開始的羊毛貿易的基礎上的,主要以山西邊關爲主的互市貿易窗口被重新打開。

草原上的牧民能夠在這樣的機會之中重新滿足自己的生活所需,而其中不僅僅是大明與蒙古雙方的官方大衆貿易。

同樣包含着囊括了底層牧民的零碎交易。

儘管時間緊,任務重,大明朝廷一時半會並不會準備特別多的商品投入其中,但對於大明朝而言,只要能夠儘快的獲取馬匹,就算是將周邊省份蒐羅一空也在所不惜。

第二百五十八章 鋼鐵計劃第二百六十三章 德川家光想印紙幣第三百三十六章 進攻迅速第一百零七章 喚魏忠賢來第二百五十章 行動開始第三百零三章 直隸見聞第二百一十四章 直隸肥皂第三百零三章 直隸見聞第三十章 多項改革,遼東大捷第三百五十八章 明正被拐第二百一十五章 街頭賣貨第一百九十八章 議和的銀子帶夠沒第二百七十八章 蒙古人的應對第四百六十七章 我記下了第七十八章 出征!第一百二十六章 法辦周奎(1)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雲變化第一百八十一章 倭國的銀子第五百零三章 多好的練手機會第一百二十章 跑路規劃第四百九十五章 海外律法第二百二十九章 試驗第九十四章 再議紙幣問題第二百九十一章 土地問題第一百四十九章 逃亡之路第三百二十一章 韃子學明第三百九十四章 控蒙之計第四百七十二章 劉三第一百九十二章 醫學開端第四章 內帑存銀,擺駕工部第一百九十六章 幫襯第九十二章 朱由檢的回禮第二百零一章 漕運疑雲(3)第一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病了第四百五十九章 有點麻煩第三百六十六章 纏足之事第一百二十章 跑路規劃第三百四十四章 反攻時間第四百三十八章 死亡和臣服第五百零六章 絕對不虧第三百六十二章 安南請求第三百零六章 拉開序幕第四百二十七章 東安計劃第三百九十章 先行一步第二百九十六章 會議第二百一十章 商隊在草原第二百零一章 漕運疑雲(3)第三百三十七章 紅毛試探第四百八十四章 疲軟的多爾袞第二百零八章 出宮閒逛第七十四章 商業規矩第二十二章 層層加碼,成效初顯第四百八十二章 紅毛?第一百六十章 米價背後第三百四十一章 蒙古平定第三百五十八章 明正被拐第三百五十章 來宗道退第四百九十一章 城破第三十五章 關寧絞肉機第一百七十三章 追擊不止第一百四十九章 逃亡之路第三十二章 終於趕到,上城協防第一百八十三章 幕府對大明的態度第三百七十章 修訂律法第五百零九章 序二第二百零六章 教育第五百章 沒轍第三百五十六章 起義擴大第三百五十二章 醞釀風波第四百六十四章 後金風雲第三百七十四章 重返順天第一百九十九章 漕運疑雲第一百六十五章 周奎想出門第四百五十七章 兩幅面孔第七十七章 糧食很重要第一百四十二章 局勢轉變有點快第二百零七章 崇禎二年來了第二百八十五章 戰鬥吹響第四百三十五章 什麼情況第十一章 調查鹽務,皇家生意第四十九章 利民之策還是禍民之災第十八章 攻心爲上,夜潛寧遠第八十九章 與蒙古人商量商量第四百二十八章 新生活第五百章 沒轍第四百五十四章 東武伯第三百一十一章 覆滅開始第四百一十八章 廣州見聞第三百六十三章 殖民之路第五十八章 還錢?那是萬萬不能的第四百四十五章 地稅第四百四十八章 機遇第一百五十章 平淡之中乍現的驚喜第二百二十四章 飛梭織布機第一百零六章 錦州城破第一百六十八章 炮口低三分第四百五十七章 兩幅面孔第二百六十五章 糧價走低第九十八章 魏忠賢的深思第三十七章 放一槍送送你們
第二百五十八章 鋼鐵計劃第二百六十三章 德川家光想印紙幣第三百三十六章 進攻迅速第一百零七章 喚魏忠賢來第二百五十章 行動開始第三百零三章 直隸見聞第二百一十四章 直隸肥皂第三百零三章 直隸見聞第三十章 多項改革,遼東大捷第三百五十八章 明正被拐第二百一十五章 街頭賣貨第一百九十八章 議和的銀子帶夠沒第二百七十八章 蒙古人的應對第四百六十七章 我記下了第七十八章 出征!第一百二十六章 法辦周奎(1)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雲變化第一百八十一章 倭國的銀子第五百零三章 多好的練手機會第一百二十章 跑路規劃第四百九十五章 海外律法第二百二十九章 試驗第九十四章 再議紙幣問題第二百九十一章 土地問題第一百四十九章 逃亡之路第三百二十一章 韃子學明第三百九十四章 控蒙之計第四百七十二章 劉三第一百九十二章 醫學開端第四章 內帑存銀,擺駕工部第一百九十六章 幫襯第九十二章 朱由檢的回禮第二百零一章 漕運疑雲(3)第一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病了第四百五十九章 有點麻煩第三百六十六章 纏足之事第一百二十章 跑路規劃第三百四十四章 反攻時間第四百三十八章 死亡和臣服第五百零六章 絕對不虧第三百六十二章 安南請求第三百零六章 拉開序幕第四百二十七章 東安計劃第三百九十章 先行一步第二百九十六章 會議第二百一十章 商隊在草原第二百零一章 漕運疑雲(3)第三百三十七章 紅毛試探第四百八十四章 疲軟的多爾袞第二百零八章 出宮閒逛第七十四章 商業規矩第二十二章 層層加碼,成效初顯第四百八十二章 紅毛?第一百六十章 米價背後第三百四十一章 蒙古平定第三百五十八章 明正被拐第三百五十章 來宗道退第四百九十一章 城破第三十五章 關寧絞肉機第一百七十三章 追擊不止第一百四十九章 逃亡之路第三十二章 終於趕到,上城協防第一百八十三章 幕府對大明的態度第三百七十章 修訂律法第五百零九章 序二第二百零六章 教育第五百章 沒轍第三百五十六章 起義擴大第三百五十二章 醞釀風波第四百六十四章 後金風雲第三百七十四章 重返順天第一百九十九章 漕運疑雲第一百六十五章 周奎想出門第四百五十七章 兩幅面孔第七十七章 糧食很重要第一百四十二章 局勢轉變有點快第二百零七章 崇禎二年來了第二百八十五章 戰鬥吹響第四百三十五章 什麼情況第十一章 調查鹽務,皇家生意第四十九章 利民之策還是禍民之災第十八章 攻心爲上,夜潛寧遠第八十九章 與蒙古人商量商量第四百二十八章 新生活第五百章 沒轍第四百五十四章 東武伯第三百一十一章 覆滅開始第四百一十八章 廣州見聞第三百六十三章 殖民之路第五十八章 還錢?那是萬萬不能的第四百四十五章 地稅第四百四十八章 機遇第一百五十章 平淡之中乍現的驚喜第二百二十四章 飛梭織布機第一百零六章 錦州城破第一百六十八章 炮口低三分第四百五十七章 兩幅面孔第二百六十五章 糧價走低第九十八章 魏忠賢的深思第三十七章 放一槍送送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