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打消顧慮,科舉革新

“你知道你說的這番話意味着什麼嘛?”

面對黃立極的這番話,朱由檢其實早已猜測出了其背後的真實原因,但猜出來歸猜出來,一時間也真的沒有辦法貿然揭穿。

大明的腐朽不是一蹴而就的,眼下就算想要去使用所謂的強制性手段,可自己手裡又何來的這番手段呢?

東廠?錦衣衛?其實朱由檢已不敢奢求,雖然魏忠賢咬着牙一直沒敢與朱由檢說實話,可據王承恩瞭解後稟報,眼下的大明錦衣衛與東廠廠衛人手已然吃緊。

乃至於魏忠賢逼不得已一邊利用朱由檢批下來的銀子招兵買馬,擴充人手,一邊還從各地勢力中抽調精良骨幹,且中間之手段也是令人嘖嘖稱奇。

先是下令,責令各地方東廠機構將年輕廠衛派至京城,許以加官厚祿,一方面對到達京師的人手進行逐一挑選。

利索精幹的送至京營天虎軍負責以手冊訓精兵或去江南督查鹽務,次之送至稽查一線,負責京城大小官員的督查任務之中,再次送入王恭廠內監督建設及搬遷事宜。

逐漸剝離原有精幹人手,保障朱由檢的各項意圖都能實現,畢竟就連魏忠賢都能夠看得出來若朱由檢收稅不成,則今後大明危在旦夕。

一切都離不開一個錢字,這一點算是看的很是透徹。

而對於此次的科舉改革,魏忠賢也不是不知,但都埋藏在心裡,暗中安排人手摸查眼下大明朝科舉現狀。

真正是把一切都安排在了前面,就等朱由檢將旨意塵埃落定之後,立刻行動。

而黃立極見朱由檢如此一說,一邊擡頭與朱由檢交換着眼神,一邊在腦中思索着朱由檢的此話的意思。

但顯然朱由檢看着一時間默不作聲的黃立極,心裡知道,若是連黃立極都說不通,那麼這次科舉改革傳到下面之後,定然不會引起重視。

“這番改革,不是朕逼着你們貿然改制,肩挑大樑也並非如此容易,這些朕都知道,可愛卿可知朕心中之苦?”

黃立極聞言依舊默不作聲,但思索片刻還是接話道:“微臣愚鈍,請陛下明示。”

“眼下這大明朝堂之上的空缺是一天更比一天多了,無數的眼睛都在看着朕,就連詔獄裡的那些所謂東林官員都悠哉的等着朕,絲毫不把此次貪污受賄之事放在心上,你可知道這是爲何?”

黃立極皺起了眉頭,心中暗道:“這..又該如何說呢..”

“因爲他們所有人都知道,所有人都以爲,朕還是離不開他們,這偌大的大明朝廷離不開他們,這偌大的大明還需要他們爲政治理一方,可朕不想用他們所以你可明白?”

黃立極懂了,這話一出他還能有什麼不懂的。

怪不得不僅僅是直接對延續近千年的科舉制度下手,怪不得要把這原本放在從春季的三月份提前至眼下深秋九月。

原來背後都是陛下的一番苦心。

朝廷..缺人啊,聯想到近來陛下訓練新軍、搬遷王恭廠、恢復商稅,這一切都是在佈局。

其實不怪黃立極,哪怕是時至今日,都沒人將遼東之外的韃子看作威脅,只認爲是蠻夷偏安一隅的動盪,還以爲韃子還是那個對大明俯首稱臣的韃子。

可朱由檢卻心如明鏡啊!

那北方的皇太極是什麼樣的人,他再清楚不過了!

文治武功樣樣精通,善用漢臣,禁止旗人對漢人濫用私刑,僅僅數年利用漢人就編制出甚至高於眼下明軍戰鬥力的漢八旗。

完善後金的體制問題,將大權徹底的從分散場面集中到他一人之手,其中不可謂不艱難。

黃立極也不能再不開口了。

“微臣惶恐無法替陛下分憂..可這開科考試的錢從何來,臣實在是沒辦法啊..”

別的可能有困難,要是現在直接說錢的話,朱由檢還是有點自信的。

“此番開科考試,乃朕之所意,期間開支從內帑單列,並且不止這樣,此番考試將定於崇禎元年一月舉行,並且設立地方大明考試院,未來將不止這一個考試。”

“要記得功在當下,利在千秋,先將框架搭起來,若是地方發現貧困學生,想要參加此次科舉卻無力承擔期間開銷,一律由地方考試院承擔,未來所有關於各類考試職權,將全部收至京師!”

黃立極聞言此番纔算是徹徹底底的明白了朱由檢的意圖。

揮揮衣袖,整了整原本因快步前來導致凌亂的官袍,目光間帶着一絲堅毅與果斷,跪倒地上高呼遵旨。

朱由檢放心了,此事交給黃立極要比魏忠賢好得多。

畢竟黃立極算是正經從大明科舉制度中一層一層篩出來的讀書人,雖無挽救大明於危難之中的大才能。

但也算是眼下爲數不多的可用人才。

“這次考試,不僅意味着我大明將科舉徹底洗刷一遍,還意味着大明科舉之科目從八股文章、那聖人文學中擺脫了出來,我大明眼下要的不是滿口之乎者也的書呆子,更要那些真正有才華的士子!”

“此番考試,由朕親自擬卷,其中將涵蓋地理、數學、雜學、歷史、民情、天下大勢之見解等等方面,且考生答卷將全面禁止八股文章作答。”

黃立極愣在當場,原本在他以爲,所謂皇爺親自擬卷只是考題不同,眼下看來卻是大錯特錯。

“不必驚愕,之後朕做的事情還多着呢!”

接見完黃立極,這次的科舉革新算是徹底要落在實處了,而朱由檢眼下也算是除過北方韃子襲擾這事以外,短期內不準備上馬新事宜了。

不僅是要理清眼下大明之局面,更重要的是要給這一番佈局足夠的發酵時間。

事雖繁雜,局勢雖危急。

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的道理朱由檢也清楚。

黃立極走後的朱由檢再次伏案在旁批閱摺子的時候,心態明顯鬆了很多,緊着的那條心絃似乎也被調鬆了。

廉政愛民,將成爲大明新一代官員的主旋律,貪腐瀆職也將成爲讓所有官員不敢碰觸的高壓線。

另一方面,朱由檢卻始終沒有停止關注。

那就是王恭廠!

第二十五章 再次視察王恭廠第四百三十五章 什麼情況第三百三十一章 風雲變幻第三十一章 消息入京,犒賞天虎軍。第四百二十四章 好機會第四十四章 全國開徵!清查良田!第一百一十七章 漲俸第四百七十章 野戰炮第一百零八章 兵部改制遇阻第一百九十九章 漕運疑雲第十一章 調查鹽務,皇家生意第二百六十章 宋應星第五百零二章 不能喝酒了第一章 魂穿大明,我是崇禎第三百七十七章 遭遇倭船第一百七十二章 敗退第三百六十三章 殖民之路第一百一十一章 教育問題第三百九十四章 控蒙之計第一百六十九章 中午吃什麼第一百四十七章 樂極生悲第二十七章 套中套第二百八十六章 衝擊膠着第五十七章 國家債券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稅問題第二十二章 層層加碼,成效初顯第二十一章 不斷變化第四百八十八章 多爾袞稱帝第六章 視察京營,收回兵權第四百八十九章 送個大禮第一百二十章 跑路規劃第一百四十一章 蘇合泰的背影第一百四十八章 陝西案第二百八十章 痛打切格勒第六章 視察京營,收回兵權第二百七十八章 蒙古人的應對第四百九十四章 彙報第一章 魂穿大明,我是崇禎第二百四十五章 雷霆手段第三百三十一章 風雲變幻第四百五十二章 薄宴第二百二十五章 給錢借人第四百五十一章 來京看看第三百八十六章 九州夜話第八十七章 京津工業園區的構想第四百一十九章 電報滴滴第四百五十九章 有點麻煩第三百六十四章 新學亂象第一百零一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八十五章 卡..卡住了第三百七十二章 有償收費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斷焦灼第九十六章 對金戰爭將至第一百二十九章 風波平息第五百零五章 免費教學開始第一百四十二章 局勢轉變有點快第一百五十四章 人才認定第十四章 韃子來犯,遼東告危?第四百零六章 擺弄輿論第一百九十八章 議和的銀子帶夠沒第四百三十九章 拿下第三百零二章 開放錄取第三百五十八章 明正被拐第二百六十五章 糧價走低第三百二十一章 韃子學明第三百九十八章 清理門戶第五十三章 新年開榜!第二百零六章 教育第九十章 薅羊毛計劃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來往,別說話第一百八十四章 刀劍買賣第三百五十一章 拿下東番第五十六章 史上第一皇帝詐騙犯第八十五章 卡..卡住了第四百四十四章 經濟建設第一百四十章 城門異變第四百五十四章 東武伯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獲全勝第四百五十一章 來京看看第二百六十一章 經濟理論第四百零五章 入夜微涼第三百二十二章 召見趙雲凱第三百五十五章 貨幣戰爭第三十四章 排隊打兔子?第四百四十一章 考量第二十六章 韃子退兵,天虎軍進發遼東第三十六章 給個臺階就下的豪格第四百五十五章 還有一羣讀書人第三百八十六章 九州夜話第四百九十九章 不容錯過第四百一十五章 視察直隸第一百八十八章 甦醒的朱由檢第一百三十九章 復州!復州!第二百七十二章 朝堂議策第三百一十章 祠堂裡的對話第四百九十九章 不容錯過第四百八十三章 誰看到了紅毛第三百四十六章 阮氏家族第三百二十五章 海軍之路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明商人離去
第二十五章 再次視察王恭廠第四百三十五章 什麼情況第三百三十一章 風雲變幻第三十一章 消息入京,犒賞天虎軍。第四百二十四章 好機會第四十四章 全國開徵!清查良田!第一百一十七章 漲俸第四百七十章 野戰炮第一百零八章 兵部改制遇阻第一百九十九章 漕運疑雲第十一章 調查鹽務,皇家生意第二百六十章 宋應星第五百零二章 不能喝酒了第一章 魂穿大明,我是崇禎第三百七十七章 遭遇倭船第一百七十二章 敗退第三百六十三章 殖民之路第一百一十一章 教育問題第三百九十四章 控蒙之計第一百六十九章 中午吃什麼第一百四十七章 樂極生悲第二十七章 套中套第二百八十六章 衝擊膠着第五十七章 國家債券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稅問題第二十二章 層層加碼,成效初顯第二十一章 不斷變化第四百八十八章 多爾袞稱帝第六章 視察京營,收回兵權第四百八十九章 送個大禮第一百二十章 跑路規劃第一百四十一章 蘇合泰的背影第一百四十八章 陝西案第二百八十章 痛打切格勒第六章 視察京營,收回兵權第二百七十八章 蒙古人的應對第四百九十四章 彙報第一章 魂穿大明,我是崇禎第二百四十五章 雷霆手段第三百三十一章 風雲變幻第四百五十二章 薄宴第二百二十五章 給錢借人第四百五十一章 來京看看第三百八十六章 九州夜話第八十七章 京津工業園區的構想第四百一十九章 電報滴滴第四百五十九章 有點麻煩第三百六十四章 新學亂象第一百零一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八十五章 卡..卡住了第三百七十二章 有償收費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斷焦灼第九十六章 對金戰爭將至第一百二十九章 風波平息第五百零五章 免費教學開始第一百四十二章 局勢轉變有點快第一百五十四章 人才認定第十四章 韃子來犯,遼東告危?第四百零六章 擺弄輿論第一百九十八章 議和的銀子帶夠沒第四百三十九章 拿下第三百零二章 開放錄取第三百五十八章 明正被拐第二百六十五章 糧價走低第三百二十一章 韃子學明第三百九十八章 清理門戶第五十三章 新年開榜!第二百零六章 教育第九十章 薅羊毛計劃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來往,別說話第一百八十四章 刀劍買賣第三百五十一章 拿下東番第五十六章 史上第一皇帝詐騙犯第八十五章 卡..卡住了第四百四十四章 經濟建設第一百四十章 城門異變第四百五十四章 東武伯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獲全勝第四百五十一章 來京看看第二百六十一章 經濟理論第四百零五章 入夜微涼第三百二十二章 召見趙雲凱第三百五十五章 貨幣戰爭第三十四章 排隊打兔子?第四百四十一章 考量第二十六章 韃子退兵,天虎軍進發遼東第三十六章 給個臺階就下的豪格第四百五十五章 還有一羣讀書人第三百八十六章 九州夜話第四百九十九章 不容錯過第四百一十五章 視察直隸第一百八十八章 甦醒的朱由檢第一百三十九章 復州!復州!第二百七十二章 朝堂議策第三百一十章 祠堂裡的對話第四百九十九章 不容錯過第四百八十三章 誰看到了紅毛第三百四十六章 阮氏家族第三百二十五章 海軍之路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明商人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