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客串老師的朱由檢

大明自洪武朝以來對於官員的日常生活、工作都有着嚴苛的律法規定,而經歷數朝之後的崇禎年間。

卻由於朱由檢對於地方州縣官員的不斷監督和將東廠權力的再次擴大化,讓原本瀕臨崩潰的監督制度再次浮出水面,並且日益趨於完善。

而這完善的監督律法讓越來越多的大明官員感到不滿。

至於不滿的原因,無非就是那麼幾條:

我等官員無不是寒窗苦讀數十載,將聖賢書閱覽的滾瓜爛熟,才求得功名出仕爲官,這麼辛苦你皇帝還不能讓我享受享受?

別說你是大明皇帝了,就算你真的是天上的神仙,你也不能阻礙我享福。

這樣的享樂主義已經在大明官場沉積已久,並且成爲了許多人都默認下來的“規矩”。

可熟知歷史的朱由檢偏偏就不是個循規蹈矩的主。

享樂主義害死人的道理他朱由檢還是很清楚的,在將戶部的收稅權力收回至皇家稅務局後,有着農業稅與國庫貼補的戶部的經費更加充足。

對於所有大明朝廷官員的俸祿,發放的也更加及時,並且得益於大明皇家銀行遍佈全國的營業網絡。

已經全面利用手段去除了原有積壓在官員頭上的各種剝削。

也就是折色之類的利用綢緞、物品兌銀兩俸祿的抵扣,不僅如此官員還可以自由選擇將每年的俸祿按月支取。

而且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將俸祿中的糧食部分按照比例兌換成爲大明銀幣。

也就是朱由檢正在不斷推廣的大明龍元,不斷的爲官員謀福祉,其實是朱由檢從另一個角度進行的養廉政策。

雖然高薪並不能遏制官員貪腐,但是如果不能給官員足以養家餬口的俸祿,那麼官員將一定貪腐,就算不貪。

也會因爲生活的貧瘠,逐漸碌碌無爲沉寂下去。

畢竟當肚子都吃不飽的時候,就算是聖賢也未必能夠免俗。

而逐漸膨脹的東廠與各路稽查機構,共同構建了大明獨有的官員監督體系,在這種體系下原本朱由檢以爲將會對貪腐事件起到一定的威懾作用。

畢竟如今查辦官員貪腐,已經不只是朝廷的職責。

每一位大明百姓都可以直接向當地東廠設立的廉政督察處的分支機構或者向大明皇家財政督察局進行舉報。

一旦舉報情況屬實,那麼舉報者往往都可以獲得一筆不菲的銀兩獎勵。

並且朱由檢曾在《大明月報》上利用文章刊登的機會,向全大明國內的百姓進行過承諾,只要有腐敗的地方就會有大明東廠的廉政督察。

只要舉報,就一定會有人調查處理。

只要舉報,你的個人信息將會受到與戰爭情報同級別的保密對待。

保障每一個人能夠公平與朝廷之間建立起對於官員監督的對話橋樑,在這一點上魏忠賢也是頗爲重視。

當然了..對於魏忠賢而言,只要是朱由檢所吩咐要安排的事情。

往往都是事必躬親,不敢說事事都能精益求精,吹毛求疵,但也是讓一般人挑不出毛病。

所以在並不長的時間之內,大明的廉政督察處就徹底取代了原有東廠的部分職能,將這一部分職能獨立的同時賦予了更加強硬的監督與調查權力。

“此輪針對於湖廣地區的州縣官員趁着大明朝廷兵部改革趁機對地方兵士下手的事情,可以說讓大明官員的很多醜惡面貌被揭示出來..”

朱由檢今天並沒有在東暖閣內與身邊的親信官員議事。

而是破天荒的擺駕來到了大明皇家管理學院,作爲大明目前唯一的管理類學府,這裡雲集了朱由檢從華夏圖書館中繼承的大量管理類書籍。

通過對其中大量書籍的閱讀和資料整理,結合大明的實際情況,已經逐步摸索出了一條適合大明發展的管理體系。

而這裡不僅僅是新式科舉通過的學生士子培養的搖籃,更重要的是在這裡已經建立起了完善的官員進修體系。

這種體系中主要以內閣的閣老、七部的尚書侍郎、左右御史爲核心講師的教學團隊,定期開展全國範圍內的統一官員研習班。

是的,朱由檢想要藉助大明皇家管理學院的殼子。

爲全天下的大明官員打造出一所屬於他們的官員學習的大學院,在這所大學院中他們不僅僅要接受忠君愛國的思想教育。

更重要的是要學習好大明帝國的新學,要學習科學的管理知識。

要明白百姓對於朝廷的重要作用,要明白在官員爲政一方的同時,更是要做到愛民如子。

“而這件事情上暴露出來的醜惡面貌正是如今大明州縣等基層地區官員任用時候存在的弊病,那就是當地的士子大多會留在當地爲官。”

朱由檢的身後放着一塊巨大的黑板,手中拿着的是一個用白色石灰製成的粉筆,在大明皇家管理學院的一間教室內。

就這樣當起了老師。

朱由檢很喜歡這種感覺,雖然在前世的時候他不是一個好學生,但是對於現在是否能夠當一個好老師他還是有一點自信的。

畢竟歷史猶如一面照出陰暗光亮的鏡子,任何人的任何行爲都會被其所記載下來。

“本身這種制度並沒有什麼問題,在原本大明交通並不是特別發達的時候,每一個地方的百姓,無論是士子或是商賈大多都對於外界瞭解較少。”

“而如今卻不同了,《大明月報》讓很多大明的百姓看到了更加廣闊的世界,大明的疆土遼闊圖在大明月報上一經刊登就獲得了劇烈的影響,不少百姓紛紛表示想去更遠的地方去看一看。”

“這是一件好事,而大明的官員卻依舊停留在地方,利用家族、宗族在地方的部分權力,利用這種制度的剝削,將百姓的福祉裝進自己的兜裡,將朝廷的威嚴埋沒在人們所看不見的地方。”

“這種想法極其的危險,皇權不下鄉的後果是極其嚴重的,而朕並不想看到這一幕。”

第八章 一億三千萬,震驚朱由檢第九章 皇家稅局,試點商稅第三百零八章 要打就打第二百九十二章 再議農業第一百七十一章 從天而降的大禮第四百九十九章 不容錯過第二百零六章 教育第三百八十一章 幕府犒軍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攏武士第四百八十六章 代善都不願意守第四十九章 利民之策還是禍民之災第六十五章 孫元化到了第二十二章 層層加碼,成效初顯第一百二十章 跑路規劃第十二章 湯藥疑雲,皇爺之怒第一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病了第四百七十七章 收容所第四百四十五章 地稅第五百零四章 離去的查理二世第一百二十三章 守不住的金州城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不要這麼快?第三百一十四章 談判開始第五十章 自我審視第一百六十章 米價背後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張買米記(2)第二百四十八章 蒸汽火車第三百三十章 調兵遣將第一百一十六章 農業部喜報第四百八十六章 代善都不願意守第八十一章 經濟研討會(1)第三百三十一章 風雲變幻第三十章 多項改革,遼東大捷第二百九十八章 花了好多錢第八十九章 與蒙古人商量商量第三百零四章 百官訪直隸第一百五十五章 成本第一百七十九章 下旨焚燒東林書院第四十四章 全國開徵!清查良田!第八十七章 京津工業園區的構想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敢惹皇上?第三百一十二章 清洗第一百三十九章 復州!復州!第六十二章 人人都能過上好日子第三百五十章 來宗道退第五章 此物能制,舉廠搬遷第四百八十章 御駕親征第二百一十三章 養豬能手第一百六十七章 後金又想要復州第三十四章 排隊打兔子?第六十八章 皇家礦務局第三百六十二章 安南請求第一章 魂穿大明,我是崇禎第三百一十六章 分省而治第二百四十三章 教育的本質第二百一十章 商隊在草原第八十六章 收尾第四百二十二章 全面開戰第二百二十五章 給錢借人第三百六十七章 奏摺傳遞第五百章 沒轍第四百三十五章 什麼情況第一百八十章 朕有好多小錢錢第六十六章 再入兵器總局第八十六章 收尾第三百九十九章 江戶協定第四百三十章 遠渡重洋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獲全勝第四百七十六章 張燈結綵第七十二章 福建東廠入局第一百章 不預則廢第八十章 大禮豈有不要之理第一百七十七章 徹查此事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來往,別說話第二百八十五章 戰鬥吹響第四百二十一章 海上條例第四百九十一章 城破第十九章 畢子寅叛變第一百一十七章 漲俸第四百八十一章 開赴第二百三十三章 徐徐圖之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稅問題第四百五十三章 夠不夠喝第三百八十八章 炮轟大阪第四百四十九章 後金夜話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敢惹皇上?第二百五十章 行動開始第三十一章 消息入京,犒賞天虎軍。第五百一十章 萬國來朝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明商人離去第三百零六章 拉開序幕第三百一十一章 覆滅開始第一百章 不預則廢第二百四十七章 農業貸款第四十九章 利民之策還是禍民之災第一百四十九章 逃亡之路第一百六十九章 中午吃什麼第一百九十二章 醫學開端第八十四章 誰是王立祥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張買米記(2)第一百六十章 米價背後
第八章 一億三千萬,震驚朱由檢第九章 皇家稅局,試點商稅第三百零八章 要打就打第二百九十二章 再議農業第一百七十一章 從天而降的大禮第四百九十九章 不容錯過第二百零六章 教育第三百八十一章 幕府犒軍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攏武士第四百八十六章 代善都不願意守第四十九章 利民之策還是禍民之災第六十五章 孫元化到了第二十二章 層層加碼,成效初顯第一百二十章 跑路規劃第十二章 湯藥疑雲,皇爺之怒第一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病了第四百七十七章 收容所第四百四十五章 地稅第五百零四章 離去的查理二世第一百二十三章 守不住的金州城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不要這麼快?第三百一十四章 談判開始第五十章 自我審視第一百六十章 米價背後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張買米記(2)第二百四十八章 蒸汽火車第三百三十章 調兵遣將第一百一十六章 農業部喜報第四百八十六章 代善都不願意守第八十一章 經濟研討會(1)第三百三十一章 風雲變幻第三十章 多項改革,遼東大捷第二百九十八章 花了好多錢第八十九章 與蒙古人商量商量第三百零四章 百官訪直隸第一百五十五章 成本第一百七十九章 下旨焚燒東林書院第四十四章 全國開徵!清查良田!第八十七章 京津工業園區的構想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敢惹皇上?第三百一十二章 清洗第一百三十九章 復州!復州!第六十二章 人人都能過上好日子第三百五十章 來宗道退第五章 此物能制,舉廠搬遷第四百八十章 御駕親征第二百一十三章 養豬能手第一百六十七章 後金又想要復州第三十四章 排隊打兔子?第六十八章 皇家礦務局第三百六十二章 安南請求第一章 魂穿大明,我是崇禎第三百一十六章 分省而治第二百四十三章 教育的本質第二百一十章 商隊在草原第八十六章 收尾第四百二十二章 全面開戰第二百二十五章 給錢借人第三百六十七章 奏摺傳遞第五百章 沒轍第四百三十五章 什麼情況第一百八十章 朕有好多小錢錢第六十六章 再入兵器總局第八十六章 收尾第三百九十九章 江戶協定第四百三十章 遠渡重洋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獲全勝第四百七十六章 張燈結綵第七十二章 福建東廠入局第一百章 不預則廢第八十章 大禮豈有不要之理第一百七十七章 徹查此事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來往,別說話第二百八十五章 戰鬥吹響第四百二十一章 海上條例第四百九十一章 城破第十九章 畢子寅叛變第一百一十七章 漲俸第四百八十一章 開赴第二百三十三章 徐徐圖之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稅問題第四百五十三章 夠不夠喝第三百八十八章 炮轟大阪第四百四十九章 後金夜話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敢惹皇上?第二百五十章 行動開始第三十一章 消息入京,犒賞天虎軍。第五百一十章 萬國來朝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明商人離去第三百零六章 拉開序幕第三百一十一章 覆滅開始第一百章 不預則廢第二百四十七章 農業貸款第四十九章 利民之策還是禍民之災第一百四十九章 逃亡之路第一百六十九章 中午吃什麼第一百九十二章 醫學開端第八十四章 誰是王立祥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張買米記(2)第一百六十章 米價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