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西洋鑄炮法

現在就連鋼鐵的量產化還沒能實現,特種鋼材的量產化更是無從談起,只能想辦法從技術層面上突破了。

朱舜帶着趙鬥米走回了鑄炮車間,詢問道:“有沒有嘗試過西洋鑄炮法。”

趙鬥米先是點頭,又是搖頭:“恩師,西洋的陽模鑄炮法已經嘗試過了,但是也無法做到讓火炮炮膛最硬。”

“火炮澆鑄完成以後,冷卻的速度影響火炮的機械性能,冷卻越快質地也就越硬。”

“要想讓火炮的使用壽命提高,只有讓炮膛的硬度最高,才能提高使用壽命,也就是說要讓炮膛先冷卻下來。”

“但是實際情況恰恰相反,鑄件一般都是從外向內冷卻的,炮身先冷卻,隨着溫度降低逐步向裡面冷卻。”

“所以纔會把澆鑄好的火炮填埋在泥土裡一到兩天的時間,做不到讓炮膛先冷卻,只能讓炮膛的冷卻速度和炮身保持一致了。”

朱舜很清楚弟子趙鬥米所說的物理現象,散熱速度和表面體積是相等的,炮身的表面積比炮膛要大,所以冷卻的速度就快。

炮身冷卻的快就先收縮,這也就造成了炮身已經冷卻硬化了,炮膛還沒進行冷卻結束,質地比炮身要軟。

往往會造成炮膛的變形,嚴重了炮膛內壁還會出現裂紋,殘次品的數量提高。

所以紅夷大炮在鑄造完成以後,一般都會進行灌水測試,測試已經完全冷卻的炮膛有沒有裂紋。

要想提高火炮的使用壽命,技術難點在於炮膛的冷卻速度。

朱舜漸漸有了主意,就是不知道可行不可行:“鬥米,喊來一名匠頭演示西洋鑄炮法。”

趙鬥米看到恩師臉上的表情,難道恩師有了解決辦法?趕緊去找來了一名精通西洋鑄炮法的鑄炮匠人。

等到這名鑄炮匠人走過來,居然是一名穿着青布對襟的紅毛番,來自荷蘭的鑄炮匠。

趙鬥米看出了恩師心裡的困惑,解釋道:“這是二叔花銀子從西洋人那裡買來的,那些西洋人真是不知聖人教化,毫無人性可言。”

“爲了一些銀子居然搶着把西洋的鑄炮匠和學者送到松江府,聽過來送鑄炮匠的管事說,西洋人販賣本國子民的熱切都快達到瘋狂的程度了。”

大航海時代的船長和所謂的航海家們,確實是一羣人渣,爲了金銀沒有不敢做的事情。

大明的晉商也好不到哪去,和那些渣滓一個德性,只要有銀子通敵賣國那叫一個賣力。

朱舜想到那羣通敵賣國的晉商,心情就有些不痛快,等到工業革命在北方五州府徹底鋪開,有的是時間慢慢弄死這幫賣國賊。

師徒二人交談了幾句,西洋鑄炮匠開始演示西洋的陽模鑄炮法了。

首先要製作一個陽模,西洋鑄炮匠拿來一根作爲支撐體的錐型木材,用草繩密實的裹纏出大炮的形狀。

裹纏出的陽模要比炮膛小很多,陽模表面距離炮膛最少有30釐米,就可以進行下一步了。

裹纏完畢,兩名學徒用黏土和水也攪拌出了大量的泥漿,西洋鑄炮匠把這些黏土泥漿一層層均勻的塗在陽模表面,每一次都要等乾透了才繼續糊下一層。

因爲只是演示,沒有那麼多時間在這裡等着一層層泥水塗上去,西洋鑄炮匠演示了三四層就讓幾名學徒搬來了一個塗好的陽模。

西洋鑄炮匠拿出鏟子刻刀等工具,在乾透的陽模表面進行矯正,就像大明鑄炮法雕刻石蠟一樣,把陽模矯正的和炮膛一致。

朱舜在旁邊看了一段時間,就在西洋鑄炮要開始演示下一步的時候,說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話:“陽模再刷幾層,最少要比正常陽模厚1釐米。”

厚1釐米?

趙鬥米不解的看向了恩師,難道是要鑄造更大口徑的火炮,但也不對,哪有隻大1釐米口徑的火炮,只有不符合標準化的殘次品纔會只大1釐米。

朱舜也沒有解釋,只說了一句增厚最少1釐米便不說了,這個時候京師大學堂學子們聽說山長找到了先冷卻炮膛的辦法,陸陸續續放下手裡的研究走了過來。

就在西洋鑄炮匠完成對新陽模的製作,負責軍火研究的京師大學堂學子們基本上都到齊了,給朱舜行過禮以後站在旁邊觀摩。

新陽模製作完成,照常開始了下一步的製作,在陽模表面塗上一層石蠟,保正陽模變的很光滑。

陽模製作結束,接來下就是製作火炮的鑄模,也就是包裹火炮的外部模具。

西洋鑄炮法鑄模所用的泥料就多了,除了黏土以外,還需要陶土、細沙,外加水混合而成的半流質泥漿,一層層的塗在陽模上。

鑄模也需要很長時間的自然陰乾,好在鑄炮車間對於鑄炮匠的鑄炮技巧沒有硬性要求,一定要統一。

不是什麼都需要統一的,這樣也不合理,畢竟鑄炮匠的手藝都是熟練了幾十年才達到如今的地步,只要能夠按時交付統一口徑的火炮就行。

西洋鑄炮匠的匠作臺有已經陰乾好的鑄模,朱舜等人走到擺放鑄模的地方,繼續觀看。

西洋鑄炮匠先是觀察了其中一個鑄模的陰乾程度,乾硬的程度差不多了,取出了陽模。

鑄模和陽模之間提前塗了一層石蠟,很容易就把陽模取了出來,兩名學徒擡着陽模放在了旁邊。

鑄模完成以後,接下來就是要製造型芯了,一個由黏土製成的圓柱體。

型芯的製造也需要耗費時間等着黏土陰乾,西洋鑄炮匠不遠處的混凝土地面上,擺放了虎蹲炮、五百斤野戰炮、千斤攻城炮等提前製作好的標準化型芯。

西洋鑄炮匠走過去拿了一個虎蹲炮的型芯,裝在了主模具裡面,最後和大明鑄炮法一樣,埋在了鑄鐵爐旁邊的混凝土圓坑裡,用泥土填埋好。

完成這一步,西洋鑄炮法就結束了,接下來只需要把融化的鐵汁澆鑄進去,就能得到一根虎蹲炮的粗胚了。

只要各項參數合格,就能裝備出廠了。

第二百一十八章 多爾袞的龍興之地第二百一十九章 掌握第一支軍事力量第六百二十二章 京城大掌櫃第二百章 火箭改進型第七十四章 什麼是工業化第四十二章 打造膛線機第一百零六章 收倆小弟第三章 家裡的驕傲第三百零一章 工業之城的防禦問題第四百零五章 囂張的逃兵第二百零五章 又是一個世界級第一百一十五章 巴結黃永發第一百零五章 橡膠第三百一十章 震懾人心的工業之城第三百九十二章 鑄新炮第一百九十六章 北平機械局的收益情況第五百九十五章 鋼鐵工業第三百一十章 震懾人心的工業之城第二百一十九章 掌握第一支軍事力量第六章 珍妮紡紗機第三百零四章 硫酸罐第三百零五章 眼饞朱舜的皇太極第一百九十五章 京師大學堂的對聯第一百一十四章 黃永發的算計第一百四十一章 紡紗機換侍郎第二章 變革一個時代第七十五章 要結束了第四百六十二章 煤炭和遼東第八十八章 歐羅巴的科學院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明第一家大實業家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碰瓷現場第五百二十七章 讓滿清見識近代化堡壘第五百三十一章 權貴們的反應第一百九十二章 工業革命的根據地第五百一十七章 人才輩出的陸軍講武堂第二百四十章 廉價瓷器買賣第四百九十一章 範家的第二個圖謀第二十四章 準備建廠第五百三十一章 權貴們的反應第二百三十七章 礦石工廠對興安伯的影響第二百二十章 梳棉機第一百六十四章 壓力水井第二百五十五章 崇禎六年的總結大會第三百七十二章 情緒失控的東林黨第三百七十八章 槍桿子第五百三十九章 基建時代第九十一章 女真火器局第三十二章 處理匠頭五百九十八章 天津府的驗收第九十章 金句朱舜第七十一章 火爆的北平火器總局第一百九十六章 北平機械局的收益情況第五十章 扶植實業家第四百零四章 內有東林黨拆臺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碰瓷現場第一百四十一章 紡紗機換侍郎第一百三十一章 焦勖的性格第五百七十八章 人民之子第一百七十一章 火箭彈第五百零九章 成立醫學院第一百一十四章 黃永發的算計第五十章 扶植實業家第一百三十九章 瑰寶級的明末科學家第三百三十六章 東林黨魁得知了噩耗第一百五十章 朱氏水泥廠第二百零一章 賣火箭第二百九十五章 福王世子去工業之城第三百一十三章 孫傳庭的小改變第三百七十章 實業家的氣節第六百二十章 北五州府的土改保障五百九十八章 天津府的驗收第一百六十一章 實驗結果第一百五十六章 狙擊小隊第五百零三章 朱舜的賞賜第三百八十九章 實彈測試第二百五十三章 高溫計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碰瓷現場第五百七十九章 讓工業派去天津府第十五章 挑選廠房的地點第二百二十五章 挖的一手好坑第六百一十六章 暖閣的反應第五百五十八章 晉商又來找死了第五百一十一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號角第三百四十七章 太子變成實業階層第三百零四章 硫酸罐第六十章 京城第一敗家子第四百零二章 孫傳庭的危機第五百二十七章 讓滿清見識近代化堡壘第八十九章 宋家的希望第五百零七章 顯微鏡第五百八十四章 民軍第一章 改進火繩槍第四百二十八章 解決腐敗問題第四百一十章 火器的歷史性一刻第八十八章 歐羅巴的科學院第一百三十七章 十臺蒸汽機第五百六十九章 最大的收穫第三百零二章 硫酸實驗室出事故了第九十章 金句朱舜第二百三十四章 黏土工廠對大明的影響
第二百一十八章 多爾袞的龍興之地第二百一十九章 掌握第一支軍事力量第六百二十二章 京城大掌櫃第二百章 火箭改進型第七十四章 什麼是工業化第四十二章 打造膛線機第一百零六章 收倆小弟第三章 家裡的驕傲第三百零一章 工業之城的防禦問題第四百零五章 囂張的逃兵第二百零五章 又是一個世界級第一百一十五章 巴結黃永發第一百零五章 橡膠第三百一十章 震懾人心的工業之城第三百九十二章 鑄新炮第一百九十六章 北平機械局的收益情況第五百九十五章 鋼鐵工業第三百一十章 震懾人心的工業之城第二百一十九章 掌握第一支軍事力量第六章 珍妮紡紗機第三百零四章 硫酸罐第三百零五章 眼饞朱舜的皇太極第一百九十五章 京師大學堂的對聯第一百一十四章 黃永發的算計第一百四十一章 紡紗機換侍郎第二章 變革一個時代第七十五章 要結束了第四百六十二章 煤炭和遼東第八十八章 歐羅巴的科學院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明第一家大實業家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碰瓷現場第五百二十七章 讓滿清見識近代化堡壘第五百三十一章 權貴們的反應第一百九十二章 工業革命的根據地第五百一十七章 人才輩出的陸軍講武堂第二百四十章 廉價瓷器買賣第四百九十一章 範家的第二個圖謀第二十四章 準備建廠第五百三十一章 權貴們的反應第二百三十七章 礦石工廠對興安伯的影響第二百二十章 梳棉機第一百六十四章 壓力水井第二百五十五章 崇禎六年的總結大會第三百七十二章 情緒失控的東林黨第三百七十八章 槍桿子第五百三十九章 基建時代第九十一章 女真火器局第三十二章 處理匠頭五百九十八章 天津府的驗收第九十章 金句朱舜第七十一章 火爆的北平火器總局第一百九十六章 北平機械局的收益情況第五十章 扶植實業家第四百零四章 內有東林黨拆臺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碰瓷現場第一百四十一章 紡紗機換侍郎第一百三十一章 焦勖的性格第五百七十八章 人民之子第一百七十一章 火箭彈第五百零九章 成立醫學院第一百一十四章 黃永發的算計第五十章 扶植實業家第一百三十九章 瑰寶級的明末科學家第三百三十六章 東林黨魁得知了噩耗第一百五十章 朱氏水泥廠第二百零一章 賣火箭第二百九十五章 福王世子去工業之城第三百一十三章 孫傳庭的小改變第三百七十章 實業家的氣節第六百二十章 北五州府的土改保障五百九十八章 天津府的驗收第一百六十一章 實驗結果第一百五十六章 狙擊小隊第五百零三章 朱舜的賞賜第三百八十九章 實彈測試第二百五十三章 高溫計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碰瓷現場第五百七十九章 讓工業派去天津府第十五章 挑選廠房的地點第二百二十五章 挖的一手好坑第六百一十六章 暖閣的反應第五百五十八章 晉商又來找死了第五百一十一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號角第三百四十七章 太子變成實業階層第三百零四章 硫酸罐第六十章 京城第一敗家子第四百零二章 孫傳庭的危機第五百二十七章 讓滿清見識近代化堡壘第八十九章 宋家的希望第五百零七章 顯微鏡第五百八十四章 民軍第一章 改進火繩槍第四百二十八章 解決腐敗問題第四百一十章 火器的歷史性一刻第八十八章 歐羅巴的科學院第一百三十七章 十臺蒸汽機第五百六十九章 最大的收穫第三百零二章 硫酸實驗室出事故了第九十章 金句朱舜第二百三十四章 黏土工廠對大明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