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三處六署

工廠主們對於叫什麼名字,沒有太大的興趣,也就精力過剩的興安伯公子和一些將種子弟,念念不忘皇協社這個稱謂。

工廠主們真正感興趣的是接下來三處六署的任命,已經提前得到一些消息的工廠主們,對這些關乎銀子的任命動了心思。

定下了工人協會的名稱,朱舜繼續說道:“以後蒸汽工廠的匠人紡婦,統稱爲工人。”

“另外爲了方便管理各個蒸汽工廠,建立自衛處、廉政處、戰略處。”

“教育署、工業署、經濟署、基建署、交通署、宣傳署,合稱三處六署管理制度。”

“自衛處,全稱爲工人自我保衛處,以團練鄉勇的形式建立一支保衛蒸汽工廠的鄉勇。”

大明各地的鄉紳一直有組建團練鄉勇的風氣,尤其是沿海地帶,爲了抵禦倭寇,往往各鄉里的鄉紳們籌集銀子組建鄉勇。

朝廷也鼓勵鄉紳們的這種行爲,不花費一分銀子,還抵禦了倭寇,朝廷有時甚至強行下令讓各地組建鄉勇。

尤其是這兩年,陝西、河南、兩廣各地到處都是流寇,朝廷巴不得鄉紳們組建團練鄉勇抵禦流寇。

因爲崇禎二年建奴入寇中原那件事,北直隸明顯不安全了,不少北直隸的鄉紳也開始組建鄉勇,朱舜以組建鄉勇的名義建立一支私軍,倒不會引起朝廷的忌諱。

工廠主們都不傻,自衛處就是軍權,該捐募給自衛處的銀子,一點都不會少,但是這個自衛處的頭子,工廠主們不會去爭奪。

朱舜接下來的話,果然印證了他們的想法:“自衛處、廉政處、戰略處,直屬於會首,由我親自擔任。”

“關於自衛處和廉政處的具體事宜,稍後再議,現在宣佈宋應升和曹文耀爲戰略處的成員。”

戰略處具體是用來做什麼的,工廠主們不太明白,興安伯公子和新寧伯公子倒是知道戰略兩個字的含義。

再加上宋應升和曹文耀兩人的才幹,這個戰略處未來應該是用來主導工人協會發展方向。

三處宣佈結束,接下來就是工廠主們期待的六署了。

教育署按理說應該給王徵,但他嘴損的性格實在不適合擔任,朱舜也有更合適的人選:“教育署署長。”

說完署長二字,戰略處立即開始體現作用了,糾正了足以導致工人協會失敗的錯誤。

曹文耀不溫不火的說道:“會首,署長在漢代是少府門下的官稱,四百石,黃綬。”

“我等只是鄉野的社,卻用官稱,恐怕犯了僭越。”

曹文耀說的不溫不火,工廠主們聽的卻是心驚肉跳,萬一犯了僭越就是殺頭的大罪。

朱舜知道大明規矩多,一不小心就犯了忌諱,改口道:“叫做署令怎麼樣。”

曹文耀繼續不溫不火的說道:“署令是大明天壇和地壇常設的官職,依舊僭越。”

署長作爲漢代的官職,不知道還情有可原,署令可是本朝的官職,這就說不過去了。

工廠主們全都眼巴巴的看着朱舜,希望會首別再犯忌諱了。

署長、署令都不行,朱舜想了想,詢問道:“署正怎麼樣。”

宋應升按住了準備繼續不溫不火的曹文耀,溫和笑道:“署政確實可以,只不過這個政,要改成政令的政。”

工廠主們聽到宋應升贊同了會首,鬆了一口氣,他們可不想被不明不白的砍了腦袋。

敲定了三處六署的領導者稱謂,朱舜說出了署政的人選:“由宋應星擔任署政。”

工廠主們全部看向了坐在最前排的王徵,在衆人心裡這個教育署的署政,應當給這位爲蒸汽時代做出了很多貢獻的王老爺子。

畢竟,不管是梳棉機,還是第二代蒸汽機,背後都有王老爺子的影子。

王徵心裡卻沒有半點的芥蒂,他可沒有官癮,拿着一百兩的月俸,沒事喝喝酒,罵罵人,小日子過的多自在。

豬油蒙了心纔會沒事找事的給自己要來一個署政,費心費力的去管理那幫子精力旺盛的小子。

宋應星自從得到初中教材和高中教材,一直悶着頭在京師大學堂的書樓,重新編撰《天工開物》的書稿。

要不是朱舜強拉硬拽,他纔不會走出那座這輩子死也死在裡面的書樓。

聽到教育署署政的任命,宋應星苦笑了一聲,看來好日子到頭了。

工廠主們看到王徵老臉上的樂呵,就忍不住想罵娘,現在宋應星也是一副吃了大虧的表情,真是忍不住罵娘了。

先不說朱舜每年批給教育署的研究經費,就是以後誰家的子弟想要進入升學率更高的新式學堂,收錢都能收到手軟。

咋的,還委屈你了不成。

宋應星擔任了教育署的署政,張燾衆望所歸的成爲了工業署的署政。

經濟署,交通署,宣傳署,暫時沒有合適的人選,就先擱置在一邊。

畢竟工人票號,蒸汽機車,金屬雕版還沒發明,任命了也是空架子。

基建署的重任,經過投票最終落在了李州橋頭上。

雖然李州橋太過年輕,只是一個少年,但是除了他以外,沒人懂怎麼利用水泥建造廠房,工廠主們又都想着儘快建造新式廠房,就爭先把票投給了李州橋。

成爲了工人協會最年輕的一位署政。

周員外呂員外這些元老也不是沒有撈到好處,宣傳署下設的紡織協會,食品協會,都給了他們很大的職務提升。

三處六署的任命結束了,接下來就是具體職務的安排了。

朱舜點名了基建署署政李州橋:“基建署成立大明第一基建總局,由你負責,用最短的時間內修建所有的新式水泥工廠。”

“爭取在明年三月份以前,培養一百名能夠熟練使用水泥建造建築的熟工,一百名只是最低標準,越多越好。”

李州橋紅着臉,靦腆的從最後面坐到了最前排,坐在各位署政專屬的座位上。

聽到會首的安排,立刻站了起來,涉及到自己擅長的領域,臉上的表情自然了很多:“會首放心,最低三百名熟工。”

朱舜點了點頭,示意散會,工廠主們陸陸續續離開了。

許久後。

朱舜注視這五百個席位,有些怔怔出神。

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出現五百工廠主的盛況。

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洋人進獻火器第十章 崇禎的通殺第三百一十四章 一萬支鬥米式步槍第二百五十九章 宣傳署署政第五百二十章 天雄軍第二百七十七章 混凝土大淩河堡完工第三百六十一章 只希望五百斤第一百六十八章 小侯爺眼裡壓力水井第四百九十一章 範家的第二個圖謀第五百八十四章 民軍第四百六十七章 陸軍講武堂的行動第二百四十七章 火箭新品種第八十六章 搶手的紗線第二百六十四章 朱舜出場第二百零六章 第五名弟子第一百三十八章 熱氣的力量第三百九十二章 鑄新炮第五百四十一章 土改隊伍去密雲第八章 科學研究太費錢第四百八十七章 範家買走造紙作坊第七章 科研流程第三百九十八章 陸軍講武堂的概況第四百五十二章 得意的李魯生第六百一十六章 暖閣的反應第四百八十章 李魯生敢從大淩河堡走?第三十章 彈劾朱舜?第一百二十五章 黃家的落魄第六十四章 范文程的絕戶計第二百二十六章 拿下造船廠第六百零三章 抵達貝海兒湖第十六章 衙蠹第一百五十二章 京城勳貴633.第629章 京城劇變第五百五十三章 顧炎武的歸屬感第六十六章 開放火器局第二百七十四章 女真買辦第四百九十六章 範家的家破人亡第四百四十八章 工業派窮途末路了?第四百一十五章 前所未有的大勝第六十四章 范文程的絕戶計第六百一十八章 葉初春的結局第三百六十四章 八百斤就夠了第四百三十九章 蠻不講理的陸軍講武堂學員第二百五十章 國運之戰第三百六十章 天然複合肥第四百八十八章 輿論危機第五十七章 工業化的必要條件第一百九十七章 蒸汽機的徹底完善第七章 科研流程第四百五十章 三期學員的班長第四十三章 三代火槍第四百二十六章 嚇退滿清第二百七十九章 氣急敗壞的多爾袞第六十五章 孫元化的爆炸聲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排新式棉布第六百二十章 北五州府的土改保障第五百章 造紙工廠對滿清的影響第五百一十六章 山海關的戰術部署第三百六十五章 清廉的東林黨第三百二十二章 有妖怪?第四百六十三章 漢奸三人組的美夢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個勳貴一臺戲第五百三十五章 鐵絲網開始發揮威力第五百二十六章 呂布和關羽第四百九十章 範家要發達了第一百八十五章 100轉!第四十八章 王恭廠的火藥地窖第二十一章 崇禎飄了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明機械學院第五百四十八章 粒裝火藥的誘惑第二百四十二章 成立組織第十一章 雙喜臨門第三百八十八章 火炮標準化流程第三百一十二章 橡膠娃娃第三百零二章 硫酸實驗室出事故了第三十八章 西什庫第四百五十二章 得意的李魯生第二百六十七章 抵達遼東第七章 科研流程第三百九十九章 當晉商碰到陸軍講武堂第六百零四章 火燒貝海兒湖第四百四十四章 基建狂魔第五百九十章 良種公司第二百二十一章 受到衝擊的手工業經濟第五百五十九章 囤積居奇第四百五十九章 朱舜的賞賜第二百零五章 又是一個世界級第五百二十七章 讓滿清見識近代化堡壘第三百零六章 真敢搶水泥?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洋人進獻火器第二百五十三章 高溫計第六百一十七章 東林黨的好人卡第九十一章 女真火器局第四百五十八章 徐積薪的賞賜第五百四十一章 土改隊伍去密雲第一百七十四章 捆綁曹文詔第二百九十八章 和蘭艦隊來襲第三百四十章 科學實驗和節操哪個更重要第三百五十七章 活着的縣治第三百九十五章 最大使用壽命
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洋人進獻火器第十章 崇禎的通殺第三百一十四章 一萬支鬥米式步槍第二百五十九章 宣傳署署政第五百二十章 天雄軍第二百七十七章 混凝土大淩河堡完工第三百六十一章 只希望五百斤第一百六十八章 小侯爺眼裡壓力水井第四百九十一章 範家的第二個圖謀第五百八十四章 民軍第四百六十七章 陸軍講武堂的行動第二百四十七章 火箭新品種第八十六章 搶手的紗線第二百六十四章 朱舜出場第二百零六章 第五名弟子第一百三十八章 熱氣的力量第三百九十二章 鑄新炮第五百四十一章 土改隊伍去密雲第八章 科學研究太費錢第四百八十七章 範家買走造紙作坊第七章 科研流程第三百九十八章 陸軍講武堂的概況第四百五十二章 得意的李魯生第六百一十六章 暖閣的反應第四百八十章 李魯生敢從大淩河堡走?第三十章 彈劾朱舜?第一百二十五章 黃家的落魄第六十四章 范文程的絕戶計第二百二十六章 拿下造船廠第六百零三章 抵達貝海兒湖第十六章 衙蠹第一百五十二章 京城勳貴633.第629章 京城劇變第五百五十三章 顧炎武的歸屬感第六十六章 開放火器局第二百七十四章 女真買辦第四百九十六章 範家的家破人亡第四百四十八章 工業派窮途末路了?第四百一十五章 前所未有的大勝第六十四章 范文程的絕戶計第六百一十八章 葉初春的結局第三百六十四章 八百斤就夠了第四百三十九章 蠻不講理的陸軍講武堂學員第二百五十章 國運之戰第三百六十章 天然複合肥第四百八十八章 輿論危機第五十七章 工業化的必要條件第一百九十七章 蒸汽機的徹底完善第七章 科研流程第四百五十章 三期學員的班長第四十三章 三代火槍第四百二十六章 嚇退滿清第二百七十九章 氣急敗壞的多爾袞第六十五章 孫元化的爆炸聲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排新式棉布第六百二十章 北五州府的土改保障第五百章 造紙工廠對滿清的影響第五百一十六章 山海關的戰術部署第三百六十五章 清廉的東林黨第三百二十二章 有妖怪?第四百六十三章 漢奸三人組的美夢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個勳貴一臺戲第五百三十五章 鐵絲網開始發揮威力第五百二十六章 呂布和關羽第四百九十章 範家要發達了第一百八十五章 100轉!第四十八章 王恭廠的火藥地窖第二十一章 崇禎飄了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明機械學院第五百四十八章 粒裝火藥的誘惑第二百四十二章 成立組織第十一章 雙喜臨門第三百八十八章 火炮標準化流程第三百一十二章 橡膠娃娃第三百零二章 硫酸實驗室出事故了第三十八章 西什庫第四百五十二章 得意的李魯生第二百六十七章 抵達遼東第七章 科研流程第三百九十九章 當晉商碰到陸軍講武堂第六百零四章 火燒貝海兒湖第四百四十四章 基建狂魔第五百九十章 良種公司第二百二十一章 受到衝擊的手工業經濟第五百五十九章 囤積居奇第四百五十九章 朱舜的賞賜第二百零五章 又是一個世界級第五百二十七章 讓滿清見識近代化堡壘第三百零六章 真敢搶水泥?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洋人進獻火器第二百五十三章 高溫計第六百一十七章 東林黨的好人卡第九十一章 女真火器局第四百五十八章 徐積薪的賞賜第五百四十一章 土改隊伍去密雲第一百七十四章 捆綁曹文詔第二百九十八章 和蘭艦隊來襲第三百四十章 科學實驗和節操哪個更重要第三百五十七章 活着的縣治第三百九十五章 最大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