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朱舜的賞賜

讚譽一個女人無外乎誇她的相貌多麼傾國傾城,或是她的身段多麼的曼妙,但對於皇后來說都過於淺顯了。

朱舜的這一番話沒有任何的讚譽,卻是說中了皇后娘娘的心坎。

崇禎如今面臨東林黨把持朝政的壓力,急需一批忠肝義膽的臣子維護皇權,朱舜的這番話不就是在說皇后娘娘幫皇上籠絡住了那批臣子的領頭羊之一。

皇后娘娘就是一代賢后,是崇禎的賢內助。

果不其然。

周皇后臉靨上沒有任何的喜怒,但她的話語已經表明她內心的想法:“皇上,雖說這次的大功是徐積薪所立,但作爲師長的工業侯有教化之功,不可不賞。”

崇禎對於周皇后的言辭深表認同,但這件事既然是皇后提出來的,人情還是讓她全拿的好:“皇后以爲應該怎麼賞賜。”

周皇后夫妻二人相濡以沫這麼多年,明白崇禎的意思,紅脣輕啓:“工業侯不願意在朝爲官,不如這樣,賞賜芸娘一個六品誥命夫人。”

從一個平頭老百姓連升八級,成爲了六品誥命夫人,放在過去肯定會引來大批東林黨官員的抨擊。

現在不是以前了,朱舜更不是一個小小的九品大使了,已經是一位工業侯了,賞賜一個六品誥命夫人還說的過去。

幾位尚書擡起眼皮看了一眼周皇后,沒想到這位整天在後宮針織女紅的皇后娘娘,對於人心的把握竟是這麼的高明。

六品誥命夫人對於芸娘來說不僅是一個天大的賞賜,畢竟連升八級,朱舜當年都沒這個待遇。

還壓住了東林黨人心裡的底線,只要不是五品誥命夫人,東林黨人也不會說些什麼。

另外,還考慮到了朱舜母親這一層。

朱舜母親是五品誥命夫人,芸娘這個做媳婦的要是比婆婆的品秩還高,以後見了面誰給誰行禮?

不論是品秩高,還是品秩相同,芸娘都逃不了一個不孝的名頭,好事變成壞事。

心思細膩的程度,當真是令人歎服了。

朱舜沒想到自己還能白撿一個誥命夫人,天大的好事,恭敬謝恩道:“謝皇上恩賜,謝皇后娘娘的恩情。”

崇禎賞賜完朱舜師徒二人,再怎麼還想去駕馭幾次十龍,也只能放下這個念頭回紫禁城了。

崇禎的鑾駕回去了,這件事結束了,朱舜也是先回家一趟。

再帶着徐積薪趕去他家了,娶公主這件事雖說由他這個恩師做主,但是還得是由徐積薪的父母拿定主意。

幾日後。

朱舜和芸娘一起去皇宮謝恩過後,帶着徐積薪回家去了。

來到徐家老宅。

提前得到消息的徐積薪父親和徐氏宗祠的幾位長輩,恭敬的在老宅門口等着朱舜,多少年沒有開啓的大門。

大門正開。

朱舜和徐積薪父親等徐家長輩在大堂內寒暄,徐積薪跑去代父守孝了,父親趕回去了,爺爺墳前一定要留個人。

徐家祖墳在一座小山上,是徐家先祖挑選的一塊風水寶地。

沿着青石山路向上走去,青石山路很寬大,卻沒有半點積雪和落葉,顯然是有人經常清掃。

青石山路兩側是大片的松樹林。

全是從黃山移植來的名品,樹冠扁平,樹幹麴生,透露着一股子樸實、穩健、雄渾的氣勢。

徐積薪走到山門前,也是徐家祖墳的入口,只是簡陋的放置了兩塊大青石。

山門距離祖墳還有一段距離,足夠放下十八座牌坊,可見徐家先祖的野心。

可惜,山門到祖墳的這段路,光禿禿的沒有任何東西。

徐積薪在祖墳裡繞了小半圈,找到了最大的一座陵墓,這是他爺爺徐光啓的陵墓也是徐家唯一一位內閣宰輔的陵墓。

雖說按照徐光啓的遺願一切從簡,再是從簡,修築的也十分的雕紋華藻。

畢竟這不只是徐家的祖墳,也是朝廷一位內閣宰輔的墳墓,關係到朝廷的臉面。

徐積薪提着一籃子香燭供品來到爺爺的墳墓前,這裡早就站着黑壓壓的一堆人,全是老家的大宗祠子弟,正在祭拜這位一心爲國爲民的徐閣老。

祭拜結束,上百名大宗祠子弟們轉過身來,看見了提着香燭供品的徐積薪,全都愣住了。

徐積薪臉上卻是出現了一絲苦意,以及不敢面對這些鄉里鄉親的羞愧。

這些大宗祠子弟雖說和他不同姓,但是祖祖輩輩生活在一起,結拜爲異姓兄弟,姻親嫁娶,等等多少年的關係下來。

很多比徐積薪大的,甚至花甲年紀的老者可能會喊他一聲叔父或者爺爺。

比徐積薪年紀小的,即便是今年剛出生的孩子,按照輩分徐積薪或許也要喊上一聲叔父。

當初,徐積薪按照爺爺的遺願離開這裡前往冶金研究院,在這些鄉里鄉親中間徹底炸開了鍋惹了衆怒。

每當清明、重陽、中元等節日會來祭拜爺爺,沒少被這些鄉里鄉親堵在家鄉門口,好一些的罵兩句就算了。

性情暴躁一些的鄉親,纔不管你是工業侯的弟子,還是皇帝的兒子,擼開袖子就要打這個不孝子孫。

要不是徐積薪每次過來都帶上幾名本縣的衙役,說不定早就被打的不成樣子了。

至於鄉勇營的步槍兵,徐積薪可是從沒敢帶過,步槍兵確實是比手持水火棍的衙役厲害。

但是鄉親們哪裡會怕了外鄉來的步槍兵,只要敢傷人,肯定會引發大規模的宗祠械鬥。

衙役就不一樣了,在鄉里積威深重多年,罵上兩句圍在四周的鄉親就散開了。

徐積薪今天不敢面對這些鄉親,倒不是害怕被打,要是真被打上兩拳他心裡還好受些。

主要是沒臉面對這些鄉親,愧對這些從小誇讚他懂事有孝心的鄉親。

可是鄉親們接下里的舉動,卻讓徐積薪呆然木立。

第四百七十四章 硫酸對於大明的經濟價值第六百二十三章 入局第二十三章 標準化第五百三十三 孔有德得知兒子慘死第三百九十六章 孫傳庭的求援信第五百八十二章 工業派召集人馬第三百六十八章 新任火箭營營長第五百八十五章 東林黨七君子第三百九十八章 陸軍講武堂的概況第二百一十八章 多爾袞的龍興之地第三百七十三章 孫承總的痛快第二百三十四章 黏土工廠對大明的影響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洋人進獻火器第五百七十二章 貳臣傳再次去掉一個第七十三章 初中數學教材的威力第四百二十六章 嚇退滿清第二百二十九章 水泥研製成功第一百一十七章 來買近代紡布了第三百二十六章 硫酸的置換反應第五百六十一章 水庫的第二作用第四百三十四章 工業化的變廢爲寶能力第四百一十三章 步炮協同的開始六百一十一章 滿清圖謀蒸汽機第三百一十六章 超級大國計劃631.第627章 蓄熱室第五百五十七章 求着被彈劾第四百三十五章 流淌的黑色黃金第二百三十章 買礦山第一百一十八章 一萬匹布第六十五章 孫元化的爆炸聲第四百九十九章 皇太極因爲輿情要大宴羣臣第三百五十七章 活着的縣治第一百八十三章 朝堂說土豆第六百二十章 北五州府的土改保障第四百四十五章 晉商又要賺錢了(元宵快樂,加更)第一百五十三章 汽缸的旋轉問題第一百七十五章 改變曹家第一百四十八章 北平機械局第一百七十三章 造船作坊第一百四十一章 紡紗機換侍郎第五百一十一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號角第二百章 火箭改進型第二百三十六章 工廠化時代第四百零四章 內有東林黨拆臺第一百三十八章 熱氣的力量第四百三十九章 蠻不講理的陸軍講武堂學員第五百九十七章 土改順天府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明的鑄炮法第十章 崇禎的通殺第二百二十一章 又是一年第三百一十一章 數理化紮根大明第四百一十七章 捷報傳到工人會館第三百四十三章 送上門的整合機會第四百三十一章 東林黨的柴薪作坊主們第五百五十二章 殺光鄉紳第二百五十七章 經濟奇才第三百零二章 硫酸實驗室出事故了第五百一十六章 山海關的戰術部署第四十三章 三代火槍第三百三十章 挖的再深一些第二百六十一章 列裝問題第五百一十章 工業革命對戰爭形勢的改變第四百零六章 上去就是一刀第二百九十三章 軍工體系第二百七十四章 女真買辦第五百三十五章 鐵絲網開始發揮威力第三百六十七章 工業派對山海關的影響第二百八十七章 兄弟二人的談心第五百九十章 良種公司第三百六十八章 新任火箭營營長第四百三十五章 流淌的黑色黃金第一百一十章 活神仙第二百八十七章 兄弟二人的談心第四百二十三章 孫傳庭的封賞第三百二十六章 硫酸的置換反應第二百二十一章 受到衝擊的手工業經濟第十四章 崇禎的宣德爐第五百八十章第一百二十六章 對賭的影響第七十八章 新式廠房第四百三十四章 工業化的變廢爲寶能力第六百二十三章 入局第三百二十二章 有妖怪?第三百六十二章 東林黨爭密雲第二百七十九章 氣急敗壞的多爾袞第二百七十五章 殺建奴攢積分第六十六章 開放火器局第二百四十二章 成立組織第四十章 大明金磚第一百七十六章 工業革命的改變第五百八十五章 東林黨七君子第四百五十八章 徐積薪的賞賜六百零七章 專利法第三百七十一章 雜交水稻的畝產第二百二十五章 挖的一手好坑第三百九十九章 當晉商碰到陸軍講武堂第五百五十八章 晉商又來找死了第一百七十章 又是一個世界級天才第四百七十七章 蒸汽化的大明造紙第三百二十六章 硫酸的置換反應
第四百七十四章 硫酸對於大明的經濟價值第六百二十三章 入局第二十三章 標準化第五百三十三 孔有德得知兒子慘死第三百九十六章 孫傳庭的求援信第五百八十二章 工業派召集人馬第三百六十八章 新任火箭營營長第五百八十五章 東林黨七君子第三百九十八章 陸軍講武堂的概況第二百一十八章 多爾袞的龍興之地第三百七十三章 孫承總的痛快第二百三十四章 黏土工廠對大明的影響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洋人進獻火器第五百七十二章 貳臣傳再次去掉一個第七十三章 初中數學教材的威力第四百二十六章 嚇退滿清第二百二十九章 水泥研製成功第一百一十七章 來買近代紡布了第三百二十六章 硫酸的置換反應第五百六十一章 水庫的第二作用第四百三十四章 工業化的變廢爲寶能力第四百一十三章 步炮協同的開始六百一十一章 滿清圖謀蒸汽機第三百一十六章 超級大國計劃631.第627章 蓄熱室第五百五十七章 求着被彈劾第四百三十五章 流淌的黑色黃金第二百三十章 買礦山第一百一十八章 一萬匹布第六十五章 孫元化的爆炸聲第四百九十九章 皇太極因爲輿情要大宴羣臣第三百五十七章 活着的縣治第一百八十三章 朝堂說土豆第六百二十章 北五州府的土改保障第四百四十五章 晉商又要賺錢了(元宵快樂,加更)第一百五十三章 汽缸的旋轉問題第一百七十五章 改變曹家第一百四十八章 北平機械局第一百七十三章 造船作坊第一百四十一章 紡紗機換侍郎第五百一十一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號角第二百章 火箭改進型第二百三十六章 工廠化時代第四百零四章 內有東林黨拆臺第一百三十八章 熱氣的力量第四百三十九章 蠻不講理的陸軍講武堂學員第五百九十七章 土改順天府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明的鑄炮法第十章 崇禎的通殺第二百二十一章 又是一年第三百一十一章 數理化紮根大明第四百一十七章 捷報傳到工人會館第三百四十三章 送上門的整合機會第四百三十一章 東林黨的柴薪作坊主們第五百五十二章 殺光鄉紳第二百五十七章 經濟奇才第三百零二章 硫酸實驗室出事故了第五百一十六章 山海關的戰術部署第四十三章 三代火槍第三百三十章 挖的再深一些第二百六十一章 列裝問題第五百一十章 工業革命對戰爭形勢的改變第四百零六章 上去就是一刀第二百九十三章 軍工體系第二百七十四章 女真買辦第五百三十五章 鐵絲網開始發揮威力第三百六十七章 工業派對山海關的影響第二百八十七章 兄弟二人的談心第五百九十章 良種公司第三百六十八章 新任火箭營營長第四百三十五章 流淌的黑色黃金第一百一十章 活神仙第二百八十七章 兄弟二人的談心第四百二十三章 孫傳庭的封賞第三百二十六章 硫酸的置換反應第二百二十一章 受到衝擊的手工業經濟第十四章 崇禎的宣德爐第五百八十章第一百二十六章 對賭的影響第七十八章 新式廠房第四百三十四章 工業化的變廢爲寶能力第六百二十三章 入局第三百二十二章 有妖怪?第三百六十二章 東林黨爭密雲第二百七十九章 氣急敗壞的多爾袞第二百七十五章 殺建奴攢積分第六十六章 開放火器局第二百四十二章 成立組織第四十章 大明金磚第一百七十六章 工業革命的改變第五百八十五章 東林黨七君子第四百五十八章 徐積薪的賞賜六百零七章 專利法第三百七十一章 雜交水稻的畝產第二百二十五章 挖的一手好坑第三百九十九章 當晉商碰到陸軍講武堂第五百五十八章 晉商又來找死了第一百七十章 又是一個世界級天才第四百七十七章 蒸汽化的大明造紙第三百二十六章 硫酸的置換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