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啓動十臺蒸汽機

四月初二,崇禎爲了省錢依舊是不顧幾位內閣宰輔的勸諫,輕裝簡行,叫上足夠的錦衣衛護衛在四周,帶着文武百官去了京郊的蒸汽機作坊。

距離蒸汽機作坊只剩下五六里路程了,崇禎走下了鑾駕,其他官吏再怎麼不情願讓乾淨的官靴踩在泥土上,只能從官轎裡走出來。

好在已經快四個月沒有下雨了,鄉野小道只是乾裂出一道道裂縫,塵土比較多,沒有骯髒的泥水。

崇禎常年待在紫禁城,知曉北直隸發生了大旱,是從一份份奏章上看到的,看到的只是一堆文字。

現在親眼看到這副土地乾裂,河流乾涸的悽慘景象,頓時說不出話了,沉默的一步步走了過去。

只要朱舜能夠治理大旱,就算是給他一個秀才的選拔資格,又何妨。

最起碼朱舜可以幫助他,讓這個國家變的越來越好,那幫子八股文選出來的官僚,只會趴在大明王朝上吸血。

前面的崇禎沉默不語,走在後面的東林黨成員,心情卻是越發的好了。

土地乾旱成這個樣子,朱舜要是還能治理旱災,那纔有鬼了。

東林黨成員已經開始討論,怎麼分配水力紡紗機和飛梭織布機了,打造這種新式機械可不簡單,耗費的時間比較長,肯定要先給幾位尚書和侍郎。

考功司的魏郎中已經取代了文選司的方郎中,成爲了衆郎中之首,畢竟幫助六部尚書和侍郎獲得了一場大富貴的他,已經內定爲一部侍郎了。

不管擔任工部尚書的那個人是工部侍郎,還是其餘六部的侍郎,只要有空缺,正三品的官帽子必定落在他的頭上。

方郎中做了多年的六部侍郎之首,過去諂媚他的官員們,全部跑去諂媚魏郎中了,心裡空落落的有着很大的落差。

但是沒辦法,誰讓魏郎中第一個站出來附議,整治朱舜的大功當然落在了他的頭上。

方郎中想到曾經給自己端茶倒水的魏郎中,用不了多久就要騎在他的頭上,心裡又是極大的不痛快。

方郎中慢慢眯起了眼睛,盯着魏郎中的後背,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崇禎和文武百官想着各自的事情,很快就靠近了蒸汽機作坊。

來到這裡,首先看到的是一片廣闊的深坑。

深坑旁邊用泥土堆起了一座坪臺,坪臺也很大,容納上千人不成問題。

張燾早早的就在蒸汽機作坊的門口等着,看着越來越近的皇帝,心情不免有些激動。

他只是一個從六品小官,哪裡有機會見到皇帝,更不要說有機會說上幾句話了。

這一切都是因爲朱舜,張燾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激動過,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認爲自己做出的決定特別正確。

張燾深吸一口,努力讓自己心情平靜下來,在一名小太監的帶領下,走到了崇禎面前:“皇上這邊請,治理旱災的辦法就在高臺上。”

崇禎看着不遠處的高臺,點了點頭,面無表情的走上了這座大概有四層木樓高的坪臺。

站在平坦的坪臺上面,視野極其開闊。

前方是一片廣闊的深坑,向前綿延過去,看不見盡頭。

坪臺東面是廣袤的土地,只可惜這些本該長出青色秧苗的田地,全部乾裂出了一道道大口子,看起來極爲觸目驚心。

坪臺的西面是永定河,這條流經很多州府的大河,水位驟降,已經露出了河底的黑色淤泥。

跟在後面一起走上來的東林黨人,看到泥土堆砌出來的坪臺,徹底放心了,祭壇都造出來了,看來朱舜真的是要求雨。

只是永定河岸邊矗立的十個鐵架子,是個什麼東西,造型如此的怪異。

永定河岸邊。

朱舜身穿鵪鶉補子官服,手裡拿着一杆紅色大旗,站在一排蒸汽機的中間。

神采飛揚。

宋士慧、宋士意、焦勖等十人,鏟好了一杴煤炭,擡頭挺胸的站在蒸汽機的火窯旁邊。

全神貫注的盯着那杆紅色大旗。

等到崇禎帶着文武百官走到坪臺,站穩了。

朱舜用力一揮紅色大旗,神采飛揚的大喊道:“燒火!”

聽到這聲號令,十人立即把手裡煤炭填進火窯裡,迅速跑到火窯旁邊,拉動風箱。

一息。

兩息。

三息。

一盞茶功夫過後。

十個火窯全部冒出了熊熊的大火,燒舔着蛋形容器,漸漸冒出了一股股白氣。

沒過多久。

“轟!”“轟!”“轟!”

寂靜的曠野被一道道轟鳴所打破,十臺蒸汽機不停的運動起來,噴煙吐火,聲音轟鳴。

崇禎和文武百官聽到炸響耳朵的轟鳴,全都嚇的不輕,慌忙擡頭看向天空,還以爲天上打雷了。

他們看了看天空,太陽還是高高的掛在天上,還是那個萬里無雲的晴朗天空,沒有一點打雷下雨的意思。

“皇上快看!永定河岸邊有十個龍王爺。”

也不知道誰喊了一聲,崇禎和文武百官迅速看向了永定河岸邊。

高聳的永定河堤岸上,矗立着十個鋼鐵巨獸,正在往外吞吐着火焰,一股股白氣不停的衝出來。

恍若龍王爺下凡了。

很多信奉道釋兩教的官員,慌忙跪在了地上,嘴裡唸唸有詞,甚至有不少官員開始給蒸汽機磕頭,迎接龍王爺的降臨。

坪臺上很快就跪倒了一片,只有崇禎和一部分高官重臣站在原地,卻也是僵住了身子,目瞪口呆的看着蒸汽機。

接下來發生的一幕,使得很多高官重臣也跪在了地上,其中甚至有一位正三品的年老侍郎。

十道水柱從蒸汽機裡衝了出來,落在下方的深坑裡面,源源不斷,形成了十道瀑布。

崇禎和宰輔尚書們的臉色瞬間就變了,心想難不成真的是龍王爺顯靈了,一動不動的看着眼前天方夜譚的一幕。

跪在地上的官員們,也是趕緊擡起了腦袋,呆呆的看着蒸汽機往外噴水。

就這麼看了一上午。

十臺蒸汽機抽了一上午的河水,坪臺正前方的深坑,變成了一片水光粼粼的湖泊。

波光浩渺,不見盡頭。

六百零九章 工業學院等級第四百三十章 煤炭的分級第五百零二章 造紙工廠對崇禎的影響第九十章 金句朱舜第四百七十六章 硫酸造紙第二百一十三章 見到了機械鋸牀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三邊基建分局第三百四十一章 工人票號的深意第一百六十一章 實驗結果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家織布廠可養多少軍士第四百四十一章 帶太子去見識人間疾苦第二百六十九章 海上奇襲第五百零一章 皇太極的丟臉第三百四十六章 股息制度第一百九十二章 工業革命的根據地第四百八十章 李魯生敢從大淩河堡走?第四百八十五章 紙張控制輿情第四百六十六章 洗煤廠對孫傳庭的影響第一百三十八章 熱氣的力量第三百六十七章 工業派對山海關的影響第三十九章 西洋禮服第二百七十七章 混凝土大淩河堡完工第五百七十二章 貳臣傳再次去掉一個第二十六章 招募人手第四百七十六章 硫酸造紙第四百七十七章 蒸汽化的大明造紙第二百二十二章 梳棉機的選址第一百零四章 崇禎的人情第一百四十章 我能治理旱災第三百五十一章 啪啪啪第五百零三章 朱舜的賞賜第一百七十三章 造船作坊第四百九十三章 工業侯又來攪局了?631.第627章 蓄熱室第十九章 一排水力鑽牀第二百一十六章 船廠第三百五十章 萬無一失曹掌櫃第四百一十一章 新式火炮對騎兵的衝擊第二百四十五章 招兵買馬第五百四十六章 批判大會第五百零九章 成立醫學院第一百六十三章 產業鏈第三百一十二章 橡膠娃娃第一百五十四章 棉紡織工業化的第三步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排新式棉布第三百六十章 天然複合肥第五百八十一章 戰略處的爭執第六十二章 第三臺珍妮機第四百八十八章 輿論危機第一百三十四章 拜見師公第三百一十四章 一萬支鬥米式步槍第三百零九章 參觀工業之城第四百四十九章 遼東也缺煤炭第四百九十章 範家要發達了第三百九十九章 當晉商碰到陸軍講武堂第十五章 挑選廠房的地點第五百六十三章 戰略處的應對第四百零四章 內有東林黨拆臺第五百零一章 皇太極的丟臉第五百零七章 顯微鏡第三百八十七章 泥膜澆鑄第二十章 鳥銃製造第三百一十四章 一萬支鬥米式步槍第三百七十一章 雜交水稻的畝產第二十七章 第一家近代紡紗廠第五百一十九章 踏在中原大地上的八旗兵第三百六十二章 東林黨爭密雲第一百九十一章 朝廷的封賞第一百三十九章 瑰寶級的明末科學家第二百九十五章 福王世子去工業之城第八十章 高爐水塔第三百三十五章 硫酸亞鐵的顏色第一百二十四章 牆倒了第四百五十五章 崇禎前往洗煤廠第五百四十八章 粒裝火藥的誘惑第五章 徐光啓哭了636.第632章 大明土改第四百一十七章 捷報傳到工人會館第二百一十章 總結大會第五百七十七章 土改成果第一百一十五章 巴結黃永發第一百一十章 活神仙第二百八十六章 紮根松江府第九十六章 朱舜是個好先生第一百七十一章 火箭彈第十五章 挑選廠房的地點第四百六十四章 山海關的譁變事件第四百零九章 火器和冷兵器開始碰撞第二百三十二章 水塔運輸系統第一百二十八章 朱舜的面子第一百七十八章 第二代蒸汽機第三十一章 各方反應第二百六十四章 朱舜出場第一百七十九章 蒸汽時代第七十六章 女真撤軍第二百二十五章 挖的一手好坑第十章 崇禎的通殺第三百九十六章 孫傳庭的求援信第四百四十九章 遼東也缺煤炭第四百八十八章 輿論危機
六百零九章 工業學院等級第四百三十章 煤炭的分級第五百零二章 造紙工廠對崇禎的影響第九十章 金句朱舜第四百七十六章 硫酸造紙第二百一十三章 見到了機械鋸牀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三邊基建分局第三百四十一章 工人票號的深意第一百六十一章 實驗結果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家織布廠可養多少軍士第四百四十一章 帶太子去見識人間疾苦第二百六十九章 海上奇襲第五百零一章 皇太極的丟臉第三百四十六章 股息制度第一百九十二章 工業革命的根據地第四百八十章 李魯生敢從大淩河堡走?第四百八十五章 紙張控制輿情第四百六十六章 洗煤廠對孫傳庭的影響第一百三十八章 熱氣的力量第三百六十七章 工業派對山海關的影響第三十九章 西洋禮服第二百七十七章 混凝土大淩河堡完工第五百七十二章 貳臣傳再次去掉一個第二十六章 招募人手第四百七十六章 硫酸造紙第四百七十七章 蒸汽化的大明造紙第二百二十二章 梳棉機的選址第一百零四章 崇禎的人情第一百四十章 我能治理旱災第三百五十一章 啪啪啪第五百零三章 朱舜的賞賜第一百七十三章 造船作坊第四百九十三章 工業侯又來攪局了?631.第627章 蓄熱室第十九章 一排水力鑽牀第二百一十六章 船廠第三百五十章 萬無一失曹掌櫃第四百一十一章 新式火炮對騎兵的衝擊第二百四十五章 招兵買馬第五百四十六章 批判大會第五百零九章 成立醫學院第一百六十三章 產業鏈第三百一十二章 橡膠娃娃第一百五十四章 棉紡織工業化的第三步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排新式棉布第三百六十章 天然複合肥第五百八十一章 戰略處的爭執第六十二章 第三臺珍妮機第四百八十八章 輿論危機第一百三十四章 拜見師公第三百一十四章 一萬支鬥米式步槍第三百零九章 參觀工業之城第四百四十九章 遼東也缺煤炭第四百九十章 範家要發達了第三百九十九章 當晉商碰到陸軍講武堂第十五章 挑選廠房的地點第五百六十三章 戰略處的應對第四百零四章 內有東林黨拆臺第五百零一章 皇太極的丟臉第五百零七章 顯微鏡第三百八十七章 泥膜澆鑄第二十章 鳥銃製造第三百一十四章 一萬支鬥米式步槍第三百七十一章 雜交水稻的畝產第二十七章 第一家近代紡紗廠第五百一十九章 踏在中原大地上的八旗兵第三百六十二章 東林黨爭密雲第一百九十一章 朝廷的封賞第一百三十九章 瑰寶級的明末科學家第二百九十五章 福王世子去工業之城第八十章 高爐水塔第三百三十五章 硫酸亞鐵的顏色第一百二十四章 牆倒了第四百五十五章 崇禎前往洗煤廠第五百四十八章 粒裝火藥的誘惑第五章 徐光啓哭了636.第632章 大明土改第四百一十七章 捷報傳到工人會館第二百一十章 總結大會第五百七十七章 土改成果第一百一十五章 巴結黃永發第一百一十章 活神仙第二百八十六章 紮根松江府第九十六章 朱舜是個好先生第一百七十一章 火箭彈第十五章 挑選廠房的地點第四百六十四章 山海關的譁變事件第四百零九章 火器和冷兵器開始碰撞第二百三十二章 水塔運輸系統第一百二十八章 朱舜的面子第一百七十八章 第二代蒸汽機第三十一章 各方反應第二百六十四章 朱舜出場第一百七十九章 蒸汽時代第七十六章 女真撤軍第二百二十五章 挖的一手好坑第十章 崇禎的通殺第三百九十六章 孫傳庭的求援信第四百四十九章 遼東也缺煤炭第四百八十八章 輿論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