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章 朱舜這個香餑餑

左良玉的三萬精銳、盧象升的天雄軍、洪承疇的洪兵被接連擊潰的戰報傳到京城,立刻在京城的官僚鄉紳和老百姓之中引起了一片譁然。

尤其是盧象升的天雄軍,這支在官僚鄉紳和老百姓心目中戰無不勝的驍勇之師,居然也敗了,更是引得京城內外都是人心惶惶。

官僚鄉紳和老百姓突然開始爭相採買京城店鋪的糧**煤等吃穿用度,大批量的存儲在家裡,免得又發生崇禎二年有銀子也買不到的情況。

就在京營準備死守京城的時候,又傳來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消息,多爾袞放棄了圍攻大明的京城,跑去進攻朱舜的一個小小莊子。

官僚鄉紳鬆了一口氣的同時,竟然有不少東林黨官員在私底下慶賀,慶賀這個災星終於要死了,苦日子終於熬到頭了。

紫禁城。

暖閣。

崇禎召集了老督師孫承宗、內閣首輔溫體仁、鎮遠侯等重臣權貴前往了暖閣,商議出一個策略,想辦法讓朱舜躲過這一次的滅門之禍。

鎮遠侯因爲手裡有的大量直接關乎老百姓生計的煤炭鋪子,始終踐行工業派的準則,實業救國的一心爲國爲民。

已經成爲了工業派的二號實業家,比這裡所有重臣權貴都要不希望看到朱舜死在滿清的鐵蹄下。

通過這些年的接觸,鎮遠侯在朱舜身上看到了希望,也是再造一個新大明的唯一一點希望。

暖閣內的重臣權貴陷入了沉默,鎮遠侯開腔了:“臣知道皇上擔心工業侯安危的心情,但皇上的安危何嘗不是關係到天下萬民的生死,更是關係到江山社稷的穩固。”

“皇上派兵去救工業侯沒有問題,但是也不得不防這是滿清利用皇上對工業侯的重視,使用了一條疑兵之計。”

“等到京城空虛,又不知道從哪冒出來一支八旗兵進攻京城。”

“首先周遇吉的火器營不能動,京營的將士們最多隻能派遣一萬,超過這個界限京城就會出現兵力薄弱的情況,很容易讓滿清八旗兵趁虛而入。”

說到這裡,鎮遠侯忍不住嘆息了一聲:“整個京營除了周遇吉的火器營,其他各營是個什麼情況,想必皇上心裡是清楚的。”

“那幫子少爺兵五六萬也打不過一萬遼東邊軍,更何況這支滿清八旗兵,還是多爾袞率領的正白旗八旗兵。”

“從昌黎縣傳來的戰報皇上也已經看了,左良玉的三萬精銳,盧象升的天雄軍,洪承疇的洪兵,全都不是多爾袞這一支八旗兵的對手。”

“皇上就是把京營所有的大軍派遣出去,在那一馬平川的土地上,也只有一個被屠殺的份。”

崇禎何嘗不知道那幫少爺兵是個什麼德性,但又整飭不了,全都是官僚鄉紳和功勳權貴子弟。

一旦整飭就會觸碰太多人的利益,基本上得罪了大明所有的官員和權貴,崇禎也是有心無力。

崇禎只能看向了坐在官帽椅上的老督師孫承宗,希望大明的這個定海神針,能有救援朱舜的辦法。

孫承宗一直沒有說話,始終保持沉默不語,等到崇禎的視線看了過來。

老督師孫承宗突然說了一句:“皇上,老臣腹中有些飢餓,能否賞賜一碗陽春麪。”

崇禎看了一眼外面的天色,已經暗了下來,他們已經商討了一天了,所有人都是水米未進。

崇禎看向了一旁的王承恩:“傳膳,給每位愛卿送一碗麪條。”

低眉順眼的王承恩就要囑咐小太監去傳膳,崇禎突然想起來一件事,叫住了小太監:“老督師的那碗麪條多放一些,用個青花大碗端過來。”

孫承宗沒想到皇上還能記得他的這件小事,擡頭看了一眼面無表情的崇禎,看着那張沒有任何感情流露的臉容,卻多了一些的人情味。

這個決定很多朝廷官員的命運,決定一方封疆大吏巡撫的任免,一部侍郎一部尚書甚至內閣首輔任命的暖閣內。

響起了吸溜麪條的聲音。

只有老督師孫承宗一人在吃,面對當前的這種危難時局,其他人哪裡還有半點的食慾,一口也是吃不下。

老督師孫承宗要吃第二口的時候,內閣首輔溫體仁、鎮遠侯懷遠侯等權貴,算是見識了朱舜在皇上心裡的地位。

崇禎站了起來,拿起一瓶內酒,親手倒在了那個說是大碗其實就是一個小盆模樣鬥彩瓷盆裡。

老督師孫承宗大口大口吃完了麪條,吃得滿頭大汗,放下碗筷站了起來:“老臣請皇上下一道聖旨。”

“召集京城內所有官員府邸內的家丁,臨時拼湊成一支大軍交給老臣。”

老督師孫承宗要去救朱舜,崇禎和暖閣內的重臣權貴們徹底放心了,有老督師這根定海神針在。

別說一個多爾袞了,就是皇太極親自率兵前來也能應付得了。

崇禎沒在戰場上統兵作戰過,不知兵,鎮遠侯可是很清楚滿清八旗兵的所向披靡。

鎮遠侯猛然擡頭,愣愣的看向了手上無兵可用的老督師孫承宗,

哪裡是去救朱舜,發明是去送死,用自己的命換朱舜的性命。

內閣首輔溫體仁和東廠督工王承恩雖然也沒領兵作戰過,但是從那封戰報可以看得出來。

這支只有區區五千人的正白旗八旗兵,是有多麼強大,大明最有韜略的總督總兵全都敗在了多爾袞手裡。

自然也看出來老督師孫承宗就是去送死。

崇禎還沒下達聖旨,暖閣外,走進來一名身穿一襲青袍的中年漢子。

孫傳庭。

鎮遠侯、懷遠侯等人沒想到朱舜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這麼的不可或缺,不惜遭到滿朝東林黨員的抨擊,也要在這種時候從大理寺監牢裡請出來孫傳庭。

讓鎮遠侯、懷遠侯等權貴沒想到,就連內閣首輔溫體仁和東廠督公王承恩也沒預料到的是,孫傳庭直接攔住了老督師孫承宗。

他那張斯斯文文的臉容,出來一種難以否決的堅定:“這件事何須老督師親自去。”

“交給小子便可。”

第四百二十六章 嚇退滿清第二百八十四章 殺皇帝的膽氣第五百一十二章 海岸線和深水港第四百一十三章 步炮協同的開始第三百八十章 軍校第二十三章 標準化第二百二十二章 梳棉機的選址第一百四十六章 蒸汽機的價格第五百七十九章 讓工業派去天津府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失的鑄幣權第四十八章 王恭廠的火藥地窖第四百九十七章 範家的慘狀第二百二十八章 第六名弟子第二十章 鳥銃製造第二十四章 準備建廠第五百八十五章 東林黨七君子第一百四十七章 鉗工等級第一百六十九章 開始招生第一百七十四章 捆綁曹文詔第十五章 挑選廠房的地點第三百零六章 真敢搶水泥?第九十九章 宋士慧的新方向第二章 變革一個時代第二百一十四章 朱舜翟崇儉的地位第五百一十一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號角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錢砸死你第四百八十八章 輿論危機第一百五十八章 近代化工第四百三十二章 東林黨要提高柴薪價格第八十章 高爐水塔第九十四章 瘟疫四起第四百二十二章 捷報傳到朝堂六百零七章 十萬工業學子第四百六十章 洗煤廠的降維打擊第四百五十章 三期學員的班長第四百一十二章 05型野戰炮的神威第三百七十五章 又是一位伯爺第五百二十九章 08型野戰炮的齊射第六十二章 第三臺珍妮機第五百四十九章 對全世界的佈局第二百九十六章 福王世子的顏良文丑第四百五十八章 徐積薪的賞賜第二百四十一章 顧侍郎的後手第四百四十九章 遼東也缺煤炭第四百四十章 抓個典型第五百七十二章 貳臣傳再次去掉一個第五百三十八章 撿漏第一百八十四章 坑死東林黨第四百一十二章 05型野戰炮的神威第三百二十四章 爭搶新式火器第五百九十一章 第一次全體大會第二百七十七章 混凝土大淩河堡完工第二百三十三章 廠房構造第四百四十八章 工業派窮途末路了?第五百七十二章 正賦、耗米、私費第四百二十四章 氣死東林黨第十四章 崇禎的宣德爐第七十八章 新式廠房第一百二十章 打碎舊社會第九十六章 朱舜是個好先生第一百五十二章 京城勳貴第三百五十八章 實業家的啪啪打臉第三十三章 燧發槍運到邊疆第一百四十七章 鉗工等級第三百零五章 眼饞朱舜的皇太極第五百六十章 大明第一座水庫第三百二十三章 軍火公司的成果第五百三十章 殺光西方騎兵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明機械學院636.第632章 大明土改第二百七十五章 殺建奴攢積分第三十八章 西什庫第四百八十六章 搶手的造紙作坊第二百七十四章 女真買辦第四百九十三章 工業侯又來攪局了?第四十章 大明金磚第五百五十二章 殺光鄉紳第三百八十九章 實彈測試第四百四十章 抓個典型第三百七十九章 太子以後……第二百一十九章 掌握第一支軍事力量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大收穫第二百七十七章 混凝土大淩河堡完工第十七章 量產坑人第二百七十三章 火箭燃燒彈的威力第四十七章 自己下套?第一百六十章 一大突破第三百八十七章 泥膜澆鑄第三百二十六章 硫酸的置換反應第五章 徐光啓哭了第四百八十五章 紙張控制輿情第五百六十一章 水庫的第二作用第一百五十二章 京城勳貴第三百二十四章 爭搶新式火器第一百六十二章 綁架火器專家第五十五章西法黨人的狂笑第五百一十二章 吹動工業革命號角第六十三章 火器局的危機六百一十一章 滿清圖謀蒸汽機第五百五十章 密雲官紳的對策
第四百二十六章 嚇退滿清第二百八十四章 殺皇帝的膽氣第五百一十二章 海岸線和深水港第四百一十三章 步炮協同的開始第三百八十章 軍校第二十三章 標準化第二百二十二章 梳棉機的選址第一百四十六章 蒸汽機的價格第五百七十九章 讓工業派去天津府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失的鑄幣權第四十八章 王恭廠的火藥地窖第四百九十七章 範家的慘狀第二百二十八章 第六名弟子第二十章 鳥銃製造第二十四章 準備建廠第五百八十五章 東林黨七君子第一百四十七章 鉗工等級第一百六十九章 開始招生第一百七十四章 捆綁曹文詔第十五章 挑選廠房的地點第三百零六章 真敢搶水泥?第九十九章 宋士慧的新方向第二章 變革一個時代第二百一十四章 朱舜翟崇儉的地位第五百一十一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號角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錢砸死你第四百八十八章 輿論危機第一百五十八章 近代化工第四百三十二章 東林黨要提高柴薪價格第八十章 高爐水塔第九十四章 瘟疫四起第四百二十二章 捷報傳到朝堂六百零七章 十萬工業學子第四百六十章 洗煤廠的降維打擊第四百五十章 三期學員的班長第四百一十二章 05型野戰炮的神威第三百七十五章 又是一位伯爺第五百二十九章 08型野戰炮的齊射第六十二章 第三臺珍妮機第五百四十九章 對全世界的佈局第二百九十六章 福王世子的顏良文丑第四百五十八章 徐積薪的賞賜第二百四十一章 顧侍郎的後手第四百四十九章 遼東也缺煤炭第四百四十章 抓個典型第五百七十二章 貳臣傳再次去掉一個第五百三十八章 撿漏第一百八十四章 坑死東林黨第四百一十二章 05型野戰炮的神威第三百二十四章 爭搶新式火器第五百九十一章 第一次全體大會第二百七十七章 混凝土大淩河堡完工第二百三十三章 廠房構造第四百四十八章 工業派窮途末路了?第五百七十二章 正賦、耗米、私費第四百二十四章 氣死東林黨第十四章 崇禎的宣德爐第七十八章 新式廠房第一百二十章 打碎舊社會第九十六章 朱舜是個好先生第一百五十二章 京城勳貴第三百五十八章 實業家的啪啪打臉第三十三章 燧發槍運到邊疆第一百四十七章 鉗工等級第三百零五章 眼饞朱舜的皇太極第五百六十章 大明第一座水庫第三百二十三章 軍火公司的成果第五百三十章 殺光西方騎兵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明機械學院636.第632章 大明土改第二百七十五章 殺建奴攢積分第三十八章 西什庫第四百八十六章 搶手的造紙作坊第二百七十四章 女真買辦第四百九十三章 工業侯又來攪局了?第四十章 大明金磚第五百五十二章 殺光鄉紳第三百八十九章 實彈測試第四百四十章 抓個典型第三百七十九章 太子以後……第二百一十九章 掌握第一支軍事力量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大收穫第二百七十七章 混凝土大淩河堡完工第十七章 量產坑人第二百七十三章 火箭燃燒彈的威力第四十七章 自己下套?第一百六十章 一大突破第三百八十七章 泥膜澆鑄第三百二十六章 硫酸的置換反應第五章 徐光啓哭了第四百八十五章 紙張控制輿情第五百六十一章 水庫的第二作用第一百五十二章 京城勳貴第三百二十四章 爭搶新式火器第一百六十二章 綁架火器專家第五十五章西法黨人的狂笑第五百一十二章 吹動工業革命號角第六十三章 火器局的危機六百一十一章 滿清圖謀蒸汽機第五百五十章 密雲官紳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