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第一波紅利

朱舜說到一半就大致推算出了東林黨的想法:“東林黨現在應該把京畿所有的官僚鄉紳,都聯合到了一起,賣光北直隸所有的莊子田產。”

“就算是價格低到一兩、八錢、一錢,架不住北直隸的莊子田產足夠多,肯定能把八大晉商手裡的現銀給榨乾。”

“反正一百支以下,一百支以上,都是一賠二十,只要把這些現銀分別押下去一半,等到一個月以後就是二十倍的利潤。”

“手裡已經沒有現銀的八大晉商,到時候肯定破產,只能用莊子田產抵押債務。”

“到那時,東林黨這些官僚鄉紳就可以把價格壓的更低,賺了銀子,還能收割更多的莊子田產。”

想到這裡,朱舜忍不住一陣陣的頭皮發麻,東林黨和晉商雙方算計的都如此之深。

一步走錯,就會導致許多富貴家庭,家破人亡。

西法黨人全部停下了腳步,驚奇的看着朱舜,沒想到鄉野出身的朱舜,竟然會有這麼高深的見識。

俗話說屁股決定腦袋,只有坐的位置更高,才能看的更加高遠。

這個道理就像莊稼漢子說皇帝用的是金扁擔,朱舜的這份見識,哪裡還是一個鄉下窮小子,分明就是一名宦海沉浮多年的老供奉。

如果說朱舜開闢一個新時代的才能,給了西法黨人希望,那麼他的這份見識,就有可能扛起西法黨人的大旗,徹底改變一個時代。

孫元化認真的看着朱舜,鄭重的問道:“現在看來,晉商應該是吃虧的,朱舜你覺的........”

朱舜搖了搖頭,繼續說道:“應該說是勢均力敵,雙方各有算計,誰也佔不到誰的便宜。”

“八大晉商也不傻,他們敢給出這麼高的賠率,肯定提前商量好了對策。”

“毫不誇張的說,賠率是多少,都是經過精密計算的結果,要不然也不會出現都是一賠二十的奇葩賭局。”

“八大晉商現在應該把山西所有的晉商聯合到了一起,倒不是爲了給出現銀,而是爲了一件事。”

朱舜等人走了這麼長時間,走到了京杭大運河旁邊,指着忙碌繁華的京杭大運河,目光深邃的說道:“控制糧價。”

“東林黨這些官僚鄉紳家裡的僕役家丁,少了上百人,多了幾千人,每天消耗的各種糧食果蔬都是一個很龐大的數字。”

“茶可以不品,酒可以不喝,但是這個糧食是一定要吃的,不吃東西會死人的。”

“只要控制了糧食,就抓住了東林黨這些官僚鄉紳的命脈,耗光他們府邸儲存的糧食,八大晉商只要把糧價提升到二十兩一升,所有的現銀又都回來了。”

“北直隸所有的莊子田產,也都是八大晉商的了。”

“銀子和田產全部收入囊中。”

西法黨人大多數都是搞學術研究的科學家,能夠抽絲剝繭,剝開一層又一層陰謀算計,看到最後一層的人極少。

也就徐光啓孫元化師徒倆。

現在從朱舜嘴裡聽說這裡面涉及了這麼多的蠅營狗苟,都是感到了一陣陣的後怕,自己還是老老實實的研究火器比較好,真要是參與其中,被人賣了還在沾沾自喜。

不過西法黨人的後怕沒有維持多久,就被朱舜的話鋒一轉,逗笑了。

“各位贏了錢以後,準備怎麼花錢?”

剛纔還在那恐懼東林黨和八大晉商陰謀算計的西法黨人,全部是哈哈大笑了起來。

“哈哈——”

“哈哈,這兩撥趴在大明王朝身上吸血的蛀蟲,算計來算計去,怎麼也想不到咱們有膛線機。”

“哈哈,是啊,他們再怎麼算計,最後贏的都是咱們。”

朱舜這個歷史上最年輕的三料博士,就是戰略研究所的一員,也就是傳說中的戰略科學家,戰略眼光遠遠不是一般人能夠媲美的。

朱舜只想踏踏實實的搞起第一次工業革命,不想把時間浪費在鬥來鬥去的陰謀算計上,要不然,朱舜完全可以把這一次的風波,攪得更加風譎雲詭。

西法黨人聽到朱舜問他們怎麼花錢,全部都只有一個答案,趁着這個機會多買些莊子田產,以後依靠這些莊子田產支持他們的研究。

朱舜又是搖了搖頭,走到京杭大運河岸邊,望着綿延千里的帝國命脈。

說了一句,他們不一定能夠聽懂的話:“掙小錢,靠的是勤奮。”

“要想掙大錢,就要跟着國家大勢走,大勢便是國運。”

國家大勢和國運,孫元化等人倒是能聽懂,只是這些詞放在一起,就不明白了。

朱舜知道他們不明白,不是不夠聰穎,還是那句話,眼界。

沒有任何人能夠看到看穿這個時代,觸及另一個時代。

朱舜回過頭來,看着滿臉困惑的西法黨人,鄭重的說道:“幾年以後,就會出現第一波工業化紅利。”

“這個第一波紅利,就是煤炭。”

煤炭的價格確實不便宜,每斤一錢銀子,倒是個賺錢的好來路。

但是就憑他們投了八萬兩銀子,就算是會翻上十番,變成八十萬兩,也買不了幾座煤礦,還都是一些小煤礦。

孫元化實在是不忍心打擊朱舜,爲了不讓他亂花錢,只能提醒道:“煤炭是不錯,但是以咱們這點錢,還是買下莊子田產掙錢。”

“畢竟過一段時間,莊子田產便宜的就像白撿一樣。”

朱舜點了點頭:“我知道,不過我說的不是無煙煤,而是煙煤。”

煙煤?

那玩意燃燒以後可是會產生劇毒,年年都會毒死不少買不起乾柴的貧苦百姓,價格極低。

本來價格就低,開採又困難,運輸沉重的煙煤耗費的糧食草料又多,就是個賠本買賣。

說句難聽的,煙煤還不如路邊的石頭值錢。

朱舜知道西法黨人在想些什麼,鄭重到隆重的說道:“煙煤不是給人燒的,而是給機器燒的。”

說完這句話,朱舜從懷裡拿出來十來張手繪的地圖:“各位如果相信我,就按照這張地圖上標註的地點,去買煤礦。”

“只要有了這些煙煤煤礦,各位未來就是躺在印鈔機上的大實業家。”

第三百九十五章 最大使用壽命第六百一十九章 意料之外的拜訪者第四百三十八章 安排滿桂第一百三十二章 院子外的聲音第一百七十九章 蒸汽時代第四百二十章 有人要割裂國土第五百七十二章 貳臣傳再次去掉一個第三百八十一章 宣傳員第三百四十六章 股息制度第一百七十二章 崇禎四年的年終總結第二百六十九章 海上奇襲第三百五十五章 農學院的情況第二百零八章 機械鋸齒打造成功第五百四十一章 土改隊伍去密雲第三百一十二章 橡膠娃娃第八章 科學研究太費錢第一百七十章 又是一個世界級天才第三百三十六章 東林黨魁得知了噩耗第五百一十章 工業革命對戰爭形勢的改變第五百九十九章 簡陋的知府衙門第一百六十二章 綁架火器專家第一百七十一章 火箭彈第六百章 高壓蒸汽機的成果第三百六十七章 工業派對山海關的影響第一百七十一章 火箭彈第一百六十三章 產業鏈第一百六十九章 開始招生第四百零六章 上去就是一刀第四百五十三章 東林黨三大錯覺第一百六十三章 產業鏈第二百四十三章 三處六署第二百四十二章 成立組織第五百一十九章 踏在中原大地上的八旗兵第五十二章 拆走水利紡紗機第一百六十九章 開始招生第一百五十八章 近代化工第三百七十五章 又是一位伯爺第十一章 雙喜臨門第六百二十三章 入局第三百八十三章 三國殺第三百九十八章 陸軍講武堂的概況第四百一十八 太子得知了捷報第二百七十二章 東風快遞第五百一十四章 孫傳庭殺鄉紳第四百六十五章 工業化對遼東的影響第六十章 京城第一敗家子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明的鑄炮法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始建立軍火公司第一百四十八章 北平機械局第五百二十七章 讓滿清見識近代化堡壘第三百九十八章 陸軍講武堂的概況第二百七十章 步兵營對八旗兵第三百九十八章 陸軍講武堂的概況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作用第五十二章 拆走水利紡紗機第五百八十四章 民軍第一百七十九章 蒸汽時代第一百六十九章 開始招生第三百七十章 實業家的氣節第二百二十七章 順聖川的出路第二百七十二章 東風快遞第五百七十七章 土改成果第三百四十一章 工人票號的深意第一百二十七章 紐可門汽缸第四百七十一章 延綏機械院的院長第六百二十一章 耐火材料第三百四十七章 太子變成實業階層第四百四十三章 土改大明就要流血第六百一十五章 學位的價值第二百四十一章 顧侍郎的後手第六百零一章 宗藩世子的炫耀第四百二十二章 捷報傳到朝堂第五百九十四章 各大機械局第一章 改進火繩槍第一百二十章 打碎舊社會第六百二十章 北五州府的土改保障636.第632章 大明土改第一百四十二章 買走一片礦區第三百六十九章 鄭員外:你們不懂第九十四章 瘟疫四起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軍頭要買槍第三百五十四章 幺弟朱玉的改變第五百一十一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號角第二百九十一章 火藥工廠第一百九十七章 蒸汽機的徹底完善第三百七十二章 情緒失控的東林黨六百零七章 十萬工業學子第三百九十四章 試炮結果第二百三十九章 蒸汽錘第三百零七章 勝券在握是東林第四百九十七章 範家的慘狀第二百六十八章 請軍直插女真腹地第三百三十八章 教太子做實驗第四百五十五章 崇禎前往洗煤廠第四百六十七章 陸軍講武堂的行動第九十四章 瘟疫四起第二百零七章 倍鏡第一百六十三章 產業鏈第五百六十七章 開始展示水庫的作用第二百六十八章 請軍直插女真腹地
第三百九十五章 最大使用壽命第六百一十九章 意料之外的拜訪者第四百三十八章 安排滿桂第一百三十二章 院子外的聲音第一百七十九章 蒸汽時代第四百二十章 有人要割裂國土第五百七十二章 貳臣傳再次去掉一個第三百八十一章 宣傳員第三百四十六章 股息制度第一百七十二章 崇禎四年的年終總結第二百六十九章 海上奇襲第三百五十五章 農學院的情況第二百零八章 機械鋸齒打造成功第五百四十一章 土改隊伍去密雲第三百一十二章 橡膠娃娃第八章 科學研究太費錢第一百七十章 又是一個世界級天才第三百三十六章 東林黨魁得知了噩耗第五百一十章 工業革命對戰爭形勢的改變第五百九十九章 簡陋的知府衙門第一百六十二章 綁架火器專家第一百七十一章 火箭彈第六百章 高壓蒸汽機的成果第三百六十七章 工業派對山海關的影響第一百七十一章 火箭彈第一百六十三章 產業鏈第一百六十九章 開始招生第四百零六章 上去就是一刀第四百五十三章 東林黨三大錯覺第一百六十三章 產業鏈第二百四十三章 三處六署第二百四十二章 成立組織第五百一十九章 踏在中原大地上的八旗兵第五十二章 拆走水利紡紗機第一百六十九章 開始招生第一百五十八章 近代化工第三百七十五章 又是一位伯爺第十一章 雙喜臨門第六百二十三章 入局第三百八十三章 三國殺第三百九十八章 陸軍講武堂的概況第四百一十八 太子得知了捷報第二百七十二章 東風快遞第五百一十四章 孫傳庭殺鄉紳第四百六十五章 工業化對遼東的影響第六十章 京城第一敗家子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明的鑄炮法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始建立軍火公司第一百四十八章 北平機械局第五百二十七章 讓滿清見識近代化堡壘第三百九十八章 陸軍講武堂的概況第二百七十章 步兵營對八旗兵第三百九十八章 陸軍講武堂的概況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作用第五十二章 拆走水利紡紗機第五百八十四章 民軍第一百七十九章 蒸汽時代第一百六十九章 開始招生第三百七十章 實業家的氣節第二百二十七章 順聖川的出路第二百七十二章 東風快遞第五百七十七章 土改成果第三百四十一章 工人票號的深意第一百二十七章 紐可門汽缸第四百七十一章 延綏機械院的院長第六百二十一章 耐火材料第三百四十七章 太子變成實業階層第四百四十三章 土改大明就要流血第六百一十五章 學位的價值第二百四十一章 顧侍郎的後手第六百零一章 宗藩世子的炫耀第四百二十二章 捷報傳到朝堂第五百九十四章 各大機械局第一章 改進火繩槍第一百二十章 打碎舊社會第六百二十章 北五州府的土改保障636.第632章 大明土改第一百四十二章 買走一片礦區第三百六十九章 鄭員外:你們不懂第九十四章 瘟疫四起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軍頭要買槍第三百五十四章 幺弟朱玉的改變第五百一十一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號角第二百九十一章 火藥工廠第一百九十七章 蒸汽機的徹底完善第三百七十二章 情緒失控的東林黨六百零七章 十萬工業學子第三百九十四章 試炮結果第二百三十九章 蒸汽錘第三百零七章 勝券在握是東林第四百九十七章 範家的慘狀第二百六十八章 請軍直插女真腹地第三百三十八章 教太子做實驗第四百五十五章 崇禎前往洗煤廠第四百六十七章 陸軍講武堂的行動第九十四章 瘟疫四起第二百零七章 倍鏡第一百六十三章 產業鏈第五百六十七章 開始展示水庫的作用第二百六十八章 請軍直插女真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