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粥之恩

這幾天徐達一直跟着張希孟,他甚至能感覺到,自己的境界迅速提升,看待事情的角度也全然不同了。

如果說頭幾天他還覺得朱元璋身邊有壞人,均田大業早晚會毀在這些人的手裡,那麼到了今天,徐達的看法就全然不同了。

無德小人哪裡都有,恐懼分田,排斥變革的,也比比皆是。

可真正的問題不在於這些人身上,不是說殺光了他們,就能做成事情的,這是兩碼事……就像王安石的變法,真要弄死了文彥博、富弼、司馬光等人,變法就能成功嗎?

好像也很難。

畢竟就憑王安石等人的政策制定和執行的水平,讓他們放手去折騰,沒準大宋朝亡得更快,死得更慘!

想要成事,就必須瞭解詳細的情況,把一切都掌握在手中。這一點放在兵法上,就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道理完全是相通的。

就拿一個混混韓三來說,他努力讓老百姓相信他是代表朱家軍的,然後去威嚇別人。又試圖讓朱家軍相信,他就是百姓,他就是民意。

這傢伙雖然沒什麼水平,但是深諳官字兩個口的精髓。

反觀孫家這邊,又想着把事情切開,不看過往,只看現在,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甚至變成維護地方安穩的功臣。

每個人都有兩張面孔,甚至三張面孔,輕信了哪一邊都不行,搞各打五十大板,那就更不行了。

按理說這已經是一團亂麻,非常難處理了。

可偏偏張希孟另闢蹊徑,請出了數以萬計的百姓,原本複雜的局面,瞬間就逆轉了,兩邊想竭力掩蓋的真相,再也無從遮掩。

“溧水的父老鄉親,我想跟大家講的不是這個案子如何,那是一件小事……我想跟大家談談均田的問題。我們在滁州,和州等地,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以滁州爲例,現在滁州百姓,九成五的,家中都有存糧,農村普遍能吃飽,日子比以前好過許多。我希望大傢伙能對均田有充足的信心,溧水人口不足五萬,田畝充足,環境優越,百姓勤勞,只要給大家足夠的空間,不去壓榨盤剝,每個人都能過得很好。”

“不過大傢伙也要清楚,均田是徹徹底底的利益調整,涉及到了每一個人。掌握土地的地主豪強不願意把產業讓出來,他們會千方百計阻撓。另外一方面,也有許多潑皮混混,無恥小人,他們想借着均田大發利市,甚至變成新的豪強,繼續壓榨百姓!”

“面對這兩種情況,我希望大傢伙必須明白兩件事……均田關係到每一個人,因此誰也不能當啞巴,要勇敢站出來,對於那些不公不義的事情,要大膽發聲。請大家務必清楚,一旦有人多拿了,你就會少拿,如果都讓少數幾個人拿走了,大傢伙就還要繼續受窮受苦,做牛做馬!”

“至於其二,我想告訴大家,均田不是隨便亂來的,任何土地所有權的改變,必須由太平興國大元帥府予以認可,發下來田契才能作數。私相授受,私自分田,不但得不到認可,還要受到懲罰!非常嚴厲的懲罰!”

“我們反對私自分田,這是肯定的,一切都要講究規矩……但是同時我們也希望,真正的百姓要站出來,你們可以組成民兵,針對地主豪強的惡行,可以舉報,對於他們的威逼利誘,可以進行鬥爭。請大家相信,朱家軍是你們的後盾,會堅定支持你們一切合理的要求!朱家軍追求公平公義,我相信大多數百姓,也是和我們一樣的,所以……我們都是一家人!”

……

張希孟的這番話,經過一些人的翻譯,讓絕大多數的百姓都聽明白了,同時大家也頗受震撼。

韓三鬧成這樣,很多人都覺得肯定會嚴禁老百姓私自行動,一切都要聽上面的安排……可一旦這麼幹了,老百姓沒了積極性,憑着朱家軍,怎麼可能把田分好?

而且張希孟早就看清楚了,分田是策略,最終的目的是動員和團結大多數的老百姓,不讓大家動起來,那怎麼行?

不但要動,還要徹徹底底動起來,唯有如此,才能消除韓三這種人的存在空間。

所以請大傢伙不要害怕,大膽行動起來。只要不超越底線就好,再有就是最終的決定權力,必須在朱家軍的手裡。

如果連這一條都沒有了,那就徹底亂套了。

張希孟的這番表態,等於給如何落實均田,定下了調子。

事實證明,張希孟可不只是說漂亮話,做事的本事也是一流的。

能讓徐達五體投地,自不必多說。

定下了這個調子,再看韓三和孫家的案子,就很清楚了。

韓三的惡行包括冒充朱家軍,聚攏數百匪類,胡作非爲,敲詐勒索,敗壞均田政策……諸多惡行加起來,足夠砍頭了。

當然,如果朱元璋在這裡,也不介意把他做成枕頭。

“我,我冤枉!我是向着紅巾軍的,我和那些元廷餘孽不一樣啊!”

他扯着嗓子大喊,那邊孫家父子嚇得魂不附體,冷汗直流。

就在這時候,從人羣當中,擠出來好幾個老百姓,氣哼哼道:“別聽他胡說八道!頭些年有好些紅巾軍逃過來,還被這個畜生給砍了頭,拿去向朝廷請功呢!難道大家都忘了不成?”

百姓的指認迅速得到了證實,就是當初彭和尚兵敗身死,部下很多潰散,四處逃命,其中經過溧水的一些人,都被韓三抓了,砍下頭顱,拿去請功。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他也是元廷餘孽!

“既然如此,那就只有殺了!”

張希孟淡淡擺手,有士兵把韓三拖了下去。

這傢伙自知死在眼前,竟然嚇得哇哇大哭,全然沒有了當初的豪橫。

張希孟也懶得搭理他,又把目光落在了孫家父子身上。

“孫炎,你參加主公的考試,有意投效主公,按理說千金買馬骨,該給你們一條活路。但是有些事情,卻不是我能說了算的,你們家在元廷手下,做了不少惡事,百姓也多有提及,我也沒法視而不見!”

聽張希孟說到這裡,孫炎的心一個勁兒往下沉。

他也沒有辦法。

“張經歷,我家中的事情,不敢遮掩,只求先生能秉公而斷,我死而無憾!”

說完,孫炎伏在地上,至於他爹,此刻已經痛哭流涕,追悔不及。

“這些事情都是我做的,都是我乾的……我利慾薰心,我不是人,跟,跟我兒子沒關係,他是個好孩子啊!”

孫父拼命辯解,但是他的話顯然沒有什麼說服力。

孫家這些年,幹過什麼好事情嗎?

人羣短暫沉默之後,突然有個乞丐模樣的人開口了,“頭,頭些年,孫爺還,還開粥廠來的,俺,俺喝過他的粥!他,他也沒有那麼壞!”

一碗粥!

孫父怕是怎麼也想不到,到了這時候,竟然是一個乞丐替他求情,理由也只是一碗粥而已!

那年確實是遭了災,又趕上了五十大壽,才辦了粥廠,施捨了幾天,卻沒有想到,還有人記着。

漸漸的,人羣當中也有了議論之聲,孫父巧取豪奪,幹過的壞事,不計其數,但是要說他逼死了什麼人,貌似也沒有真憑實據,畢竟兔子不吃窩邊草,對待鄉親,他還留了最後那麼一線,雖然也不是多高尚,至少沒有到喪心病狂的地步。

張希孟看了看,終於道:“孫程,父老鄉親們厚道啊!連你幹過的一點好事,都記在了心裡。事到如今,你的家產浮財,悉數剝奪,溧水你也不好住了,我準備把你發配到濠州,讓你自食其力,你願意嗎?”

“願意!願意啊!讓我幹什麼都行!只求大人不要牽連到犬子身上就好……這孩子雖然生長在我們這個家,但他從小心善,和我這個當爹的不一樣!”

張希孟沉吟片刻,終於點了點頭。

這個案子總算是有了結論……孫家全部發配濠州,從老朱地盤的最南端到了最北端,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另外張希孟還幹了一件事,原本孫炎請來的那十幾個老農,張希孟也把他們發配去了江北。

只這一手,就讓徐達欽佩不已。

不殺孫家,除了百姓願意放過他們之外,也和孫炎有關係,畢竟是主動投靠,又有悔改之心,爲了日後分田能減少阻力,也要對願意回頭的,給一條活路。

當然了,如果確實罪行累累,,或者怙惡不悛,民怨極大,那也必須乾淨利落除掉。

從某種程度上講,孫家的確是活在了一個乞丐的身上。

可是不殺孫家,不意味着可以允許孫家繼續留在家鄉,高枕無憂。

不但他們要被髮配走,那些願意聽孫家話的,又有些聲望的,也都逃不過。

斬草除根,把舊的士紳地主,大戶鄉賢,一掃而光!

別看張希孟不愛殺人,但他下手絕對不留情,把穩準狠拿捏得死死的。

而備受鼓舞的溧水百姓也組建起民兵,按照村鎮爲單位,快速清丈田畝,快速分配,快速授予田契……沒有人最頑固的阻力,剩下就是老百姓之間的爭吵,無非就是你多了,我少了,錙銖必較,寸土必爭。

對於這些瑣碎的事情,張希孟真的撒手了,對不起,他真的沒這個本事,能把家家戶戶都擺弄明白。

張希孟的措施也很簡單,就是公佈了最後期限,你們爭執不休,就拿不到田契,沒有田契,土地就不是你們的。

靠着這一手,九成九的爭執都在最後關頭化解了。

至於還剩下的,或許就只有等着新的縣官過來,然後打官司慢慢解決這一條路了。

張希孟審視溧水的分田行動,覺得還算成功,至少能得八十分以上,可以向老朱彙報,總結經驗,指導進一步分田。

只是張希孟都沒有料到,溧水的分田,迅速波及到了周邊地方,廣德路,寧國路,甚至是徽州路,都出現了百姓自發組成的民兵,紛紛派人前來,請求朱家軍派兵過去,解救黎民……

第一百四十章 七成那是人家的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第八百四十七章 勳章來了第四百九十三章 無懈可擊的張相公第六百零八章 門下省崛起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三百六十九章 濟民學堂第四百零九章 最強防刺殺衙門第三百九十八章 刻石銘記第七百九十一章 金陵十二公子第一百八十八章 老朱校長第一百四十七章 戰船相連用火攻第五百三十六章 送張相回京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元忠臣,全夥在此!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五百九十一章 吾兒大孝第五百三十三章 正本清源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納稅逃不掉第十章 夫人在行動第八百七十章 飛天第六百三十五章 繡春刀,出鞘第八百七十章 飛天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六十三章 戰略大師第四百九十四章 陛下給你們膽子第八百四十二章 本少爺心善第四十章 郭子興的饋贈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三百二十五章 簡樸的張先生第五百二十二章 給官吏來場大考試第四百二十二章 成功挑戰張相的弱點!第二百零八章 撞槍口上了第五百九十三章 狠人第二百四十章 紅燒肉有的是第九十七章 老朱的兩套體系(三更到)第五百九十一章 吾兒大孝第八百八十四章 是大明成就了你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八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旋風第三百三十三章 來自張夫子的教誨第七十六章 送大元忠臣上路第五百七十四章 俘虜大元皇帝第八百五十七章 大明和羅馬的結合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六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志向第七百八十章 親事來了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一百三十章 大魄力第八百一十一章 小兒輩的婚事第四百一十四章 嶺南工商暢想第六百三十四章 處死二侯第一百三十三章 忠臣難爲第四百三十二章 陳漢覆亡第四百四十七章 留給後人的財富第八百三十二章 君臣團圓第十一章 巾幗勝鬚眉第五百零九章 復旦第三百二十五章 簡樸的張先生第五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金碗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朱元璋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三百二十二章 婚姻大事第七百四十六章 馬皇后的恩典第八百一十一章 小兒輩的婚事第二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看戲第四十九章 大刀向自家人頭上砍去第九百零九章 財富的力量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陵姓朱了第二十二章 勢不可擋的朱重八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一樣的朱家軍第七百九十八章 要做周天子的朱元璋第四百二十七章 我們贏了第六百四十章 陛下如父,先生如母第五百七十五章 君臣團聚第八百一十章 張承天的生意經第八百八十二章 破案了第四百五十四章 聰明的孔家人第五百六十章 大一統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七百八十章 親事來了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盤棋第五百七十六章 大都功德營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的花朵們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第八百四十七章 勳章來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階段戰術第三百七十四章 商稅第三百二十二章 婚姻大事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元璋是不怕累的第八百七十章 飛天第二百零五章 偷出大同第四百七十章 軍糧到手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難的考試第四百五十三章 自投羅網的王保保第七百二十七章 恐怖的徐達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做好了戰鬥準備第五百七十三章 父慈子孝的大元朝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牌
第一百四十章 七成那是人家的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第八百四十七章 勳章來了第四百九十三章 無懈可擊的張相公第六百零八章 門下省崛起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三百六十九章 濟民學堂第四百零九章 最強防刺殺衙門第三百九十八章 刻石銘記第七百九十一章 金陵十二公子第一百八十八章 老朱校長第一百四十七章 戰船相連用火攻第五百三十六章 送張相回京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元忠臣,全夥在此!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五百九十一章 吾兒大孝第五百三十三章 正本清源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納稅逃不掉第十章 夫人在行動第八百七十章 飛天第六百三十五章 繡春刀,出鞘第八百七十章 飛天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六十三章 戰略大師第四百九十四章 陛下給你們膽子第八百四十二章 本少爺心善第四十章 郭子興的饋贈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三百二十五章 簡樸的張先生第五百二十二章 給官吏來場大考試第四百二十二章 成功挑戰張相的弱點!第二百零八章 撞槍口上了第五百九十三章 狠人第二百四十章 紅燒肉有的是第九十七章 老朱的兩套體系(三更到)第五百九十一章 吾兒大孝第八百八十四章 是大明成就了你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八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旋風第三百三十三章 來自張夫子的教誨第七十六章 送大元忠臣上路第五百七十四章 俘虜大元皇帝第八百五十七章 大明和羅馬的結合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六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志向第七百八十章 親事來了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一百三十章 大魄力第八百一十一章 小兒輩的婚事第四百一十四章 嶺南工商暢想第六百三十四章 處死二侯第一百三十三章 忠臣難爲第四百三十二章 陳漢覆亡第四百四十七章 留給後人的財富第八百三十二章 君臣團圓第十一章 巾幗勝鬚眉第五百零九章 復旦第三百二十五章 簡樸的張先生第五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金碗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朱元璋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三百二十二章 婚姻大事第七百四十六章 馬皇后的恩典第八百一十一章 小兒輩的婚事第二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看戲第四十九章 大刀向自家人頭上砍去第九百零九章 財富的力量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陵姓朱了第二十二章 勢不可擋的朱重八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一樣的朱家軍第七百九十八章 要做周天子的朱元璋第四百二十七章 我們贏了第六百四十章 陛下如父,先生如母第五百七十五章 君臣團聚第八百一十章 張承天的生意經第八百八十二章 破案了第四百五十四章 聰明的孔家人第五百六十章 大一統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七百八十章 親事來了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盤棋第五百七十六章 大都功德營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的花朵們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第八百四十七章 勳章來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階段戰術第三百七十四章 商稅第三百二十二章 婚姻大事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元璋是不怕累的第八百七十章 飛天第二百零五章 偷出大同第四百七十章 軍糧到手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難的考試第四百五十三章 自投羅網的王保保第七百二十七章 恐怖的徐達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做好了戰鬥準備第五百七十三章 父慈子孝的大元朝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