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張相公破城

“你不配!”

這三個字深深刺痛了陳友諒,他不配嗎?

雖然他出身低微,僅僅是漁民,但總好過朱重八你個要飯的。

他投身紅巾最晚,但勢力發展最快,一度坐擁三個行省的地盤,兵馬幾十萬,船隻上千。

如果說陳友諒噬主,連續殺了倪文俊和徐壽輝,那郭子興的下場就好了?你朱元璋就那麼幹淨嗎?

“朱重八,我不過是一時運氣不濟,落了今天的地步。不過你也別得意,有朝一日,你會比我慘一萬倍!”

“不!”老朱冷笑道:“不會!”

“你自欺欺人!”陳友諒探出身,獰笑道:“朱元璋,你真是僞君子,到了這時候,你還裝蒜!我看你下場不會好!”

老朱呵呵道:“陳友諒,你現在不過是以己度人,你心思齷齪,看什麼都是這般……說實話,咱本以爲能碰上一個棋逢對手的人物,卻沒有料到,竟然如潑婦一般,真是失望。”

一句潑婦,徹底讓陳友諒破防了,他氣得想要抓弓箭射朱元璋,奈何距離二百步之外,根本來不及。

想要調弩箭過來,老朱也不會老老實實站在那裡,等他攢射。

陳友諒剩下的只是無能狂怒,朱元璋調轉馬頭,想要離去。

張希孟突然道:“主公,您和這個潑婦廢話,的確是浪費了精力,不如臣跟他說幾句吧!”

老朱頓了頓,點頭道:“也好!”

張希孟仰着頭,看了看垛口處的陳友諒,突然笑了,“陳友諒,你到了今天,尚且以爲自己是運氣不佳……這倒是跟垓下的項羽,有幾分相似之處。無能之輩,只會抱怨天數,只可惜區區不才,早就寫過文章,駁斥天命之說,更不相信什麼天人感應!時至今日,事到臨頭,伱還是個糊塗鬼,真是讓人可發一笑!”

“你,你算什麼東西,也配教訓朕?”

“哈哈哈!我確實算不得什麼高人,但畢竟手上還有一杆筆,你陳友諒的悼詞,大約是要我來寫的。幾百年後,蓋棺定論,估計也會引用我的這篇文章。”張希孟笑吟吟道:“陳友諒,這麼說了,你還敢小覷我嗎?”

陳友諒臉色鐵青,凝視着張希孟,突然惡狠狠道:“原來你就是朱元璋的狗腿子,就是你蠱惑人心,替朱重八出謀劃策,我,我必殺之!”

張希孟怎麼會在乎一個期貨死人的威脅,他只是淡然一笑,“陳友諒,難爲你也算是一方豪傑,到了如今,就讓你做個明白鬼!舉凡說什麼天命的,大約都回答不了幾個最簡單的問題。”

“陳友諒,我大明治下,有百姓兩千萬出頭,徵收夏糧一共八百五十萬石,其中用來養兵和養官的,大約有三百萬石,其餘都用來修建道路,興修水利,建設學堂……秋糧比夏糧要多,基本也是如此分配,另外還要加上賑濟災民,減免債務等項……”

陳友諒切齒咬牙,聽到張希孟向他報賬,簡直怒火中燒,“你,你是炫耀你們糧多錢多嗎?當初元廷坐擁百萬大軍,不還是一觸即潰!你嚇不倒朕!”

張希孟忍不住搖頭輕嘆,“陳友諒啊,你真是糊塗得緊……我告訴你這個數字,是想說在收稅之外,以江南平地爲例……一個五口之家,差不多能剩下三十石糧食,平均一人六石,以我們現行的標準,一石是一百二十斤,六石就是七百二十斤,差不多每人一天分到二斤。”

張希孟笑呵呵道:“這就是我大明治下百姓的生計……雖然有些地方土地貧瘠,畝產不高,但相應的土地也多,所以總體餘糧差不了太多,按人頭算,一年下來,最差也有三五百斤……雖然這個數字和盛唐沒法比,就連趙宋都多有不如。但是我們剷除了豪強,又均田均賦,老百姓不用再受盤剝,到手裡就是這些,實實在在。”

“另外在農田之外,還有些桑田,果樹,又有些魚塘溝渠,可以養蠶繅絲。再有,我們鼓勵農村百業興旺,靠着手藝賺錢。所以在金陵等地,最先拿下來的地盤,百姓基本上能夠吃飽穿暖。”

“還有一條,我也想告訴你,最近我們大力興學,以應天爲例,已經有三成以上的學童,進入了學堂,可以讀書了,其餘各地差距還不小,但也在積極推進。早晚有一天,我們能讓七成以上的人,讀書識字。”

說到這裡,張希孟的臉上盡是從容的笑容,“陳友諒,你不是說天命不在,時運不佳嗎?我問你,你的治下能收上來多少稅賦?你的子民百姓能吃到多少糧食?又有多少人能入學,能讀書上進?”

陳友諒良久不言,城頭沉默無聲。

張希孟朗聲大笑,“陳友諒,你也是一方之主,這些事情你知道嗎?你既然事事不知,又如何有臉說天命?莫不成是老天爺把糧食送到了我們手裡?”

“你……你撒謊!”陳友諒氣急敗壞,搖頭怒道:“張希孟,你搖脣鼓舌,花言巧語,想要弱我威風,你纔打腫臉充胖子,你們治下,民不聊生,白骨盈野,又有誰知道?”

谷梥

聽到這裡,就連張希孟都忍不住笑了。

“陳友諒,我跟你說這些,不是炫耀什麼……只是想告訴你,我們還有很多努力空間……糧食能填飽肚子,還要吃點肉,有些雞鴨魚蛋,還要房屋衣物……我們從來不覺得自己做的很好。你既然認爲我們是炫耀,是打腫臉充胖子。也就說明你心裡還是清楚的,你的治下,民生到底如何?是也不是?”

陳友諒愕然,還有這麼一說?

對啊!

如果陳漢的民生遠好過朱元璋治下,聽張希孟報數,他又怎麼會破防?

達不到就是達不到。

“張希孟,你,你巧舌如簧!陰險狡詐,你放心,朕不會輕易認輸的!”

張希孟失笑道:“陳友諒,都到了這個時候,你還是冥頑不靈,無可救藥。我講這些,是希望你清楚,王成寇敗,一切皆是民心。大明天子自起兵以來,便要均分田畝,愛惜百姓,恢復民生,使民足食。我們一路走來,此心不改。大明天子何以能自信十足,不會重蹈覆轍。因爲我們和你這種暴發戶不一樣。你藉着時運,一躍而起,成就一方霸主。”

“有人罵你連續噬主,你不服氣。可你若是做得好,別說噬主,就算殺兄囚父,依舊是千古名君!你要是能把民生做好,讓百姓安居樂業,殺了倪文俊和徐壽輝,不過是除掉兩顆痔瘡罷了。世人也只會讚歎你英明睿智,果敢絕人。奈何時至今日,你依舊驕傲自負,連自己敗在哪裡都不清楚。”

“陳友諒,你只需要去鄉下走一圈,看看百姓吃什麼,穿什麼,問問他們想什麼,你就知道自己做得有多差勁!荊湖乃是天下糧倉,人口又不算稠密,如何會餓死人?還不是你,心中半點沒有民生利病,想的只是造樓船,聚斂兵卒,以爲靠着幾十萬大軍,順流而下,就能滅了我們!”

“陳友諒,你不覺得可笑嗎?要是似你這般,敲骨吸髓,壓榨無度,我大明要得百萬大軍不難!但是這般透支民力,又不願意給百姓實惠,如何能得到百姓擁戴?民心如江水,滔滔滾滾。你與我大明天子,皆是江面上的舟船,我們根基牢固,安然無恙,你早就是虛有其表,漏洞百出,自然扛不起風浪。”

“陳友諒,時至今日,你不過是咎由自取,死到臨頭。我倒想瞧瞧,又有多少人,願意跟你一起玉石俱焚,同歸於盡!”

張希孟說完之後,也轉身打馬而去,同朱元璋一起返回軍營……當君臣返回之時,軍營之中,萬歲之聲,不絕於耳。

張相說得太好了,陳友諒在咱張相面前,連個小學童都算不上,只能被提着耳朵教訓罷了。

明軍這邊士氣高昂,人心振奮。

反觀陳友諒這邊,尤其是那些聽到張希孟所言的兵卒,無不心中駭然,面對敵方的丞相,他們有點擡不起頭。

而普通士兵更是目瞪口呆……每人一年幾百斤糧食,平均每天就是一二斤米……還有生絲,還有其他的收入。

能吃飽,能讀書……這,這怕不是神仙的日子吧!

沒瞧見咱們陛下氣急敗壞的那樣,人家都說了,如果你陳漢的民生真的好,用得着生氣嗎?

怎麼不拿出實情,抽對方的臉蛋?

不行就是不行!

這一番雙方王對王,陳友諒是徹底潰敗,一敗塗地。

陳友諒也知道這事,他急不可耐下旨,不許討論這事,可是他越是如此,就越扛不住,將士們三三兩兩,都在討論這事,尤其是張希孟描繪的前景,着實是太誘人了。

哪怕只是一半,也比現在好多了。

夜色籠罩,張希孟正在吃飯,突然郭英就從外面進來。

“先生,你神了!”

張希孟放下碗筷,笑道:“又有什麼事情?”

“先生,你還不知道?就在剛剛,有幾個城裡的士兵偷偷跑出來,歸附咱們。上位說這是張相一番言語,打開了武昌城,請先生過去議論軍情呢!”

第六十七章 咱曾經來此要過飯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三百五十四章 聖君賢臣第七百四十三章 我把陛下抓了第二百六十四章 第一功臣第九十七章 老朱的兩套體系(三更到)第五百五十二章 張相封神了第五十章 天命所歸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三百七十八章 九州不全,寢食不安第四百一十三章 空印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七百七十七章 貧家子的勝利第二百九十二章 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做好了戰鬥準備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開禁酒令第五百二十二章 給官吏來場大考試第十八章 不屈第二百九十五章 吳王第四十一章 收穫滿滿第一百一十七章 鄙人不善逃跑第一百七十六章 開科取士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好前程在嶺南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九十八章 元軍六十萬第六百七十五章 尷尬的老朱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當亡國之君第五百四十三章 朕本淮右布衣第三十五章 運輸大隊長第八百零五章 好姻緣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個技術活兒第八百九十八章 拿國家抵債第七百八十一章 拆王宮,建學堂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八百八十七章 清算皇家資產第三百三十四章 脫胎換骨第四百一十章 歡迎投降第六百三十三 章 藩王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二百七十四章 奴才之作第八百零五章 好姻緣第二百零二章 祭祀先賢第八百九十九章 准許加入華夏第一百零三章 決策第三十九章 好女婿第一百零一章 大比武第二百九十章 神將常遇春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爲聖賢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國公第八百二十二章 常遇春,你要努力第一百六十九章 朱標第六百章 廢了鹽運使司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八百八十八章 老朱能得到的第六百二十章 紀念館第一百一十章 有後第七百六十一章 新相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原復興第四百五十七章 有困難,找張相第七百七十一章 鬧到中書省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二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看戲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家都缺錢第六百四十二章 重新上學第二百九十四章 借風破城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拖不得第四百一十一章 孤單的張相公第二百六十六章 才子們的第一課第四百四十八章 織毛衣第四百一十章 歡迎投降第五百九十四章 頑強的朱標第一百六十五章 古戰場第六百一十三章 御賜金筆第一百五十八章 光復和州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五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金碗第五百六十二章 朱元璋北上第二章 朱重八(求收藏)第二百七十五章 高下立判第八百六十二章 張太師是我叔叔第六百一十六章 朱棣的第一場勝利第五百一十六章 父子同考第四百四十五章 諸將才幹第六百四十二章 重新上學第五百一十六章 父子同考第七百一十九章 來自李善長的一擊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五百七十四章 俘虜大元皇帝第三百零一章 天人感應,可以休矣第一百零五章 趙均用覆滅第五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決不投降!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九百零三章 張太師的境界第五百四十二章 最強鮎魚效應第五百八十五章 沉溺商賈,不可自拔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一百一十七章 鄙人不善逃跑
第六十七章 咱曾經來此要過飯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三百五十四章 聖君賢臣第七百四十三章 我把陛下抓了第二百六十四章 第一功臣第九十七章 老朱的兩套體系(三更到)第五百五十二章 張相封神了第五十章 天命所歸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三百七十八章 九州不全,寢食不安第四百一十三章 空印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七百七十七章 貧家子的勝利第二百九十二章 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做好了戰鬥準備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開禁酒令第五百二十二章 給官吏來場大考試第十八章 不屈第二百九十五章 吳王第四十一章 收穫滿滿第一百一十七章 鄙人不善逃跑第一百七十六章 開科取士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好前程在嶺南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九十八章 元軍六十萬第六百七十五章 尷尬的老朱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當亡國之君第五百四十三章 朕本淮右布衣第三十五章 運輸大隊長第八百零五章 好姻緣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個技術活兒第八百九十八章 拿國家抵債第七百八十一章 拆王宮,建學堂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八百八十七章 清算皇家資產第三百三十四章 脫胎換骨第四百一十章 歡迎投降第六百三十三 章 藩王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二百七十四章 奴才之作第八百零五章 好姻緣第二百零二章 祭祀先賢第八百九十九章 准許加入華夏第一百零三章 決策第三十九章 好女婿第一百零一章 大比武第二百九十章 神將常遇春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爲聖賢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國公第八百二十二章 常遇春,你要努力第一百六十九章 朱標第六百章 廢了鹽運使司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八百八十八章 老朱能得到的第六百二十章 紀念館第一百一十章 有後第七百六十一章 新相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原復興第四百五十七章 有困難,找張相第七百七十一章 鬧到中書省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二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看戲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家都缺錢第六百四十二章 重新上學第二百九十四章 借風破城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拖不得第四百一十一章 孤單的張相公第二百六十六章 才子們的第一課第四百四十八章 織毛衣第四百一十章 歡迎投降第五百九十四章 頑強的朱標第一百六十五章 古戰場第六百一十三章 御賜金筆第一百五十八章 光復和州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五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金碗第五百六十二章 朱元璋北上第二章 朱重八(求收藏)第二百七十五章 高下立判第八百六十二章 張太師是我叔叔第六百一十六章 朱棣的第一場勝利第五百一十六章 父子同考第四百四十五章 諸將才幹第六百四十二章 重新上學第五百一十六章 父子同考第七百一十九章 來自李善長的一擊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五百七十四章 俘虜大元皇帝第三百零一章 天人感應,可以休矣第一百零五章 趙均用覆滅第五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決不投降!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九百零三章 張太師的境界第五百四十二章 最強鮎魚效應第五百八十五章 沉溺商賈,不可自拔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一百一十七章 鄙人不善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