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戰船相連用火攻

“先生,你給我的招真靈了,左君弼那個蠢材,居然真的不敢進兵了!”

藍玉騎在馬背上,緊隨着張希孟,不無欽佩之意,先生果然是算無遺策啊。張希孟只是淡然處之,充分體現了一個高人應有的矜持和神秘。

假如藍玉失敗了,讓左君弼抓了,或者殺了,也無非是損失一個小崽子罷了,等以後記載史料的時候,張希孟就可以輕鬆一揮大筆,放心,不會有人知道的,絲毫不會損害他算無遺策的形象。

藍玉要是早點死了,還有人知道藍玉嗎?

張希孟在心裡壞壞滴盤算着。

“知道前面是哪裡嗎?”

張希孟突然勒住戰馬,向前眺望,藍玉跟着望過去,眼前有一條河水直入大江,在河對岸,隱約能看到兩座山。

藍玉看了半天,自然是不清楚的。

張希孟咳嗽了一聲,嚴肅道:“濡須口地方,歷代大小征戰,不計其數,是非對錯,難以言說。但史家無不注意到,就是在這個古戰場上,決定了春秋吳楚興衰,後漢三分天下……我不明白,元軍爲什麼不在此築城守衛,難道他們不知道,濡須口一失,集慶門戶洞開,長江天塹,不復手上。到時候我大軍勃勃生機,萬物競發,以雷霆萬鈞之勢,渡過長江,金陵城唾手可得,我家主公霸業可興,大元朝亡國之日,就在眼前啊!”

藍玉嚥了口吐沫,他聽得稀裡糊塗,“先生,我看這塊標的是裕溪口啊!”

張希孟哼了一聲,“告訴你多讀書,裕溪口就是從前的濡須口。此地是巢湖入長江的關鍵。濡須口在手,就可以平分長江天險。春秋的時候,吳楚兩國就爲了此地爭奪不休。尤其讓濡須口成名的就是三國年間。東吳爲了保有長江之險,在濡須口東岸築城,也就是咱們所在的位置。而魏國則是在對面的七寶山和錐山屯兵。兩國爲了此地,前後四次大戰,誰也奈何不了誰。魏國攻濡須口,吳國須傾國之兵來救,吳國沿着濡須水北上,攻取合肥……也就是左君弼的廬州,魏國也必須投入重兵,這纔有了生子當如孫仲謀,合肥十萬送人頭的美稱啊!”

藍玉仔細聽着,除了最後一句不像什麼好話之外,前面的都聽懂了。

濡須口這個地方,當真是太緊要了。

如果江南的勢力,佔據濡須口,鎖死長江,北方便無可奈何。

而且南方要想北伐,奪取兩淮之地,走濡須口,通過水路走巢湖,攻取合肥,是最方便的一條路,也是最節省輜重糧草的。

所以在三國之中,孫權死磕合肥,諸葛死磕岐山,都是有道理的。

把歷史照進現實,朱家軍要出濡須口,入長江,就是打破長江水師的封鎖,平分長江天險,擇機渡江,攻取金陵!

至於元軍,如果守好了濡須口,正好把朱家軍擋在了兩淮,他們甚至可以聯合左君弼,圖謀淮西。

那樣的話,朱元璋就岌岌可危了。

毫無疑問,這是一場至關重要的戰鬥。

只不過兩邊的牌面都不夠,元軍主力還在攻擊和州,而朱元璋也不得不督兵應付。在濡須口這裡,只有蠻子海牙率領的幾十艘樓船,堵着去路,不許巢湖水師進入長江,如此兵力,還是略微單薄了一些。

張希孟除了鄙視元軍的戰略眼光,執行能力之外,也就是帶着藍玉,還有幾百個士兵,跑過來觀戰,也算是作爲對藍玉的獎勵,讓他感受一下古戰場的氛圍吧!

也不知道藍玉能不能體會到張希孟的苦心,他的眼神四處亂逛,突然,他看到了一艘小船,順着翻滾的河水,迅速向前。

“是巢湖水師!”

張希孟也被吸引了目光,果然有一艘船。

上面的人不多,只有十幾個的樣子,他們手持着盾牌,拿着長槍短刀,順着河水,飛速而下,竟然直奔元軍大船而去,一往無前。

張希孟看在眼裡,稍微一愣,當真是好英勇的巢湖水師啊!

不過他很快就感到了不對勁兒,水流太急,他們根本沒法回頭了。

連日暴雨,河水暴漲,流速極快,這種小船很難在水中保持穩定,只能順流而下。至於元軍這邊,他們拋錨江底,穩住大船,如此還不滿意,又用鎖鏈,連起了戰船,形成了一道水上城牆,阻擋水師衝出來。

這一艘小船,毫無疑問是巢湖水師放出來的偵察兵,他們也知道此行危險,但是卻沒有人猶豫。

毅然以飛蛾撲火之勢,衝了上來。

在距離元軍還有百十步的時候,大船之上,弓弩齊發。

小船上的水兵只能蹲着身體,用盾牌遮蔽。負責使船的士兵,艱難調整方向,儘可能躲避。

寬闊的河道,翻涌的河水,漫天的弓弩,小小的一葉船……張希孟的神色漸漸凝重起來,就連藍玉也收齊了吊兒郎當的神態,瞪大眼睛,仔細看着。

他們多希望小船能夠獲勝,可水戰遠比陸戰殘酷太多,船大力強,真的可以爲所欲爲。

亂箭之下,已經有幾個士兵中箭,他們還在死撐,但到底是撐不住了,一個士兵被角度刁鑽的箭支射穿了脖子,翻身落入了河水。從這個缺口又迅速射進來幾支重箭,另外兩個士兵也受傷落水。

船上的人不足十個,岌岌可危。

爲首之人見已經沒有選擇,只能咬緊牙關。

“衝,衝上去!跟他們拼了!”

小船距離大船越來越近,此刻大船上的元軍立刻動了起來,在船頭有一個巨大的木杆,一個元軍用力揮動錘子,擊發機關,這時候木杆突然向前,在木杆的另一頭,拴着一大塊石頭,朝着小船就砸了過去。

這一幕看得藍玉目瞪口呆。

“那,那是什麼?”

“是拍竿!”張希孟認了出來。這是一種很古老的水戰兵器,隋代的五牙大船上面,就能裝六具拍竿,威力相當大,一旦擊中,小船立刻粉身碎骨。

所謂的拍竿,大致就可以看做船上的投石機,不過由於載具不同,形制和用法略有差別。

船上的拍竿通常是一根立柱,上面有一個橫杆,橫杆的一頭拴着,另一頭裝着石塊一類的東西。

使用的時候,士兵可以先利用轆轤,把石頭固定在一定高度,然後突然斬斷繩索,一端的重物快速下降,然後利用槓桿原理,將石頭甩出去。

由於拍竿是在船上使用,下面的甲板畢竟不如地面穩定,因此拍竿的距離並不遠,甚至可以視作近戰武器,只有靠近了,才能發揮作用。

而另外一面,由於安裝在船上,拍竿又可以做得非常大,投出去的石彈也是投石機的數倍,甚至更大更重。

一旦擊中敵船,稍微小一點的,就會立刻粉碎。隋軍就曾在水戰之中,連續拍碎十幾艘陳軍的船隻,戰果拔羣。

見到元軍擊發拍竿,張希孟就知道這艘小船的水兵完了。

不過出乎預料的是,這些從小生活在巢湖的漢子們,在如此不利的情況下,尚且奮力操縱小船,避開了巨石攻擊。

他們距離大船已經近在咫尺,有兩個士兵已經握緊了鉤鐮槍,準備衝上去,接舷近戰,雖然他們人少,但也要跟元韃子拼了!

就在這個剎那,又有一個使船的士兵中箭,仰頭落入水中,船隻失去控制,突然撞向了大船船頭。

元軍的大船在船頭都安裝撞角,小船立刻粉碎碎骨,上面的水兵悉數落入河水,被漩渦吞沒,消失的無影無蹤。

看到了這一幕,張希孟只覺得心被狠狠撞了一下!

裝備不如人,真是吃大虧啊!

而就在此時,越來越多的水師船隻出現在視野裡。

有人甚至也目睹了自家船隻的慘狀,大傢伙無不心情沉重。

前有元軍擋路,要怎麼衝過去?

這時候俞廷玉手按着佩刀,看着面前的頭領們,沉聲道:“此刻到了這裡,咱們有進無退,有死無活!元軍船隻雖然大,只要咱們咱們能抵近,就還有希望!”

水師頭領們紛紛點頭,轉眼之間,又分出五十艘戰船,鼓足風帆,順流而下,向元軍發起攻擊。

雖然早在宋朝就有了在水戰中使用火器的記載,但是整個元朝水戰技術發展不快,加上巢湖水師的確也不如元軍,還是要靠傳統的接舷戰。

持盾士兵在前,防禦箭矢,後面的士兵拿着長長的鉤鐮槍,只要撞在一起,立刻用鉤鐮槍抓住對方,後續士兵,一擁而上,衝入敵船。

當然了,如果不想對方接近,也可以用鉤鐮槍抵住對方船隻,總而言之,如何運用,全看戰況需要。

而這一次,毫無疑問是要接近元軍。

巢湖水師都玩了命,大傢伙鼓足勇氣,冒着箭雨,奮力向前,不斷有士兵掉落河中,但是卻沒有一個懦夫,向死而生,衝出濡須口,打進長江去!

雙方越來越近,元軍這邊的拍竿再度逞兇,不斷有船隻被擊中,也不斷有士兵掉落河中,但後續船隻迅速補充。

大傢伙潛伏後續,終於,有人用鉤鐮槍掛住了元軍船幫。

“上去,快上去!”

水師士兵奮力向上,但是相比下,元軍的樓船太高大了,想要爬上去並不容易,而此刻元軍也衝了過來,他們用弓箭亂射,不斷有人受傷掉落,遠看着巢湖水師死傷慘重,竟然衝過去!

“我來!”

廖永忠手提一杆長槍,主動出戰,他要帶領着廖家的精銳,拼一把!

投靠朱元璋是俞廷玉做出的決定,他們廖家也不能落後。

雖然此去凶多吉少,但也顧不得什麼了。

可就在廖永忠準備出發的時候,突然在岸邊來了一個少年,身後還要幾個朱家軍的士兵。

“張經歷說了,元軍鐵索橫江,快用火攻!”

“火攻?”

廖永忠怔了怔,隨即想到了,沒錯啊,元軍用鐵索連船,堵住濡須口,不正是放火焚燒的好機會嗎!

他立刻下令,挑選出二十艘小船,上面裝了引火之物,灑上了魚油。又挑選水性最好的士兵使船。

順風順水,直奔元軍殺去。

就在距離元軍還有百十步的地方,有人使船的士兵點燃了船上的柴草,翻身跳入河水。

而火勢熊熊的小船,飛速撲過來,元軍還想阻擋,用拍竿拼命攻擊,但是他們消滅的小船,遠不如攻擊的船隻多。

另外還有許多巢湖水師的士兵,不懼火焰,繼續玩命攀船,發起攻擊。

嘭!

一艘火船得手,大火躥起,緊接着是第二艘,第三艘……元軍嚇得倉皇逃跑,沒着火的船隻想要逃跑,結果卻被鐵索連住,他們又急又怒,急忙劈開鐵鏈,想要逃跑,結果倉促之間,自己撞自己,不斷有人落水,亂成了一團。

而此刻廖永忠率領着船隊,再度殺上來,他們包圍了元軍大船,戰到了黃昏時分,元軍的封鎖蕩然無存,巢湖水師衝破阻擋,順利前出長江!

第七百九十七章 查案小能手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軍的第三百三十二章 衝突第二百三十五章 軍力加倍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八章 名滿濠州的朱公子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五百二十五章 張士誠,降了!第五百零三章 鯉魚焙面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二百三十章 敲打老李第八十六章 緩稱王第八百一十章 張承天的生意經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太師的高招第十三章 重八守城第四百七十三章 張相的好學生第五十章 天命所歸第二百六十章 才子歸心第八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旋風第二百三十二章 機會要均等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牌第六百八十二章 張庶寧的大生意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四百零七章 張少師第五百零六章 張先生不常有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國公第六百五十三章 立規矩第八百八十三章 朱標的反應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難的考試第三百四十八章 都在秀第一百五十四章 向主公報捷第四百八十二章 民本經濟第三百五十六章 到士兵中去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篇文章撬動天下第二百一十九章 完者完了第六百零六章 熊孩子朱老四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三百一十四章 主公知道了?第八百九十八章 拿國家抵債第十六章 打地鼠第一百七十七章 劉伯溫考試第八百四十三章 馬和三寶第五百零九章 復旦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六百五十章 鐵鍋燉貪官第七百零八章 神仙中人張相公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篇文章撬動天下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八百七十九章 開國舊事第六百七十四章 朱家公主不足論第四百七十七章 河南大捷第五百零九章 復旦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伐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捷第二百三十三章 馬皇后的智囊第二百八十七章 山賊土匪的智慧第五十章 天命所歸第一百零三章 決策第八百二十八章 努力學習大明第六百四十二章 重新上學第五百八十一章 朱標來了第三百零五章 第三次興起第八百一十八章 爲了咱們家第七百五十四章 先生救命第五百八十八章 冠軍侯的格局第六百三十七章 拉着老朱做生意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生第五百七十二章 贏麻了的朱元璋第八百四十五章 朱家的祖傳天賦第六百五十六章 宋史書成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到底是誰?第二百一十七章 要捨得花錢第九百零四章 聖人出第八章 名滿濠州的朱公子第八百一十八章 爲了咱們家第七百四十八章 皇孫染病第八百四十一章 敲詐李善長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三百二十九章 都想投朱第五百零五章 我在,大明在!第三百三十七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七百二十八章 母后給我撐腰第八百九十章 放眼世界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三百零三章 即吳王位第六百六十一章 廢掉第三百五十三章 君臨天下第八百零六章 朱大頭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鳳的親事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後起之秀第八百零八章 第一個公國第五十九章 抓人第二百三十八章 朱家軍的優勢第一百四十三章 得勝而歸第五百四十章 官吏教育等不得第六百六十六章 佈局下一代第一百七十六章 開科取士第七百五十八章 霹靂
第七百九十七章 查案小能手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軍的第三百三十二章 衝突第二百三十五章 軍力加倍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八章 名滿濠州的朱公子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五百二十五章 張士誠,降了!第五百零三章 鯉魚焙面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二百三十章 敲打老李第八十六章 緩稱王第八百一十章 張承天的生意經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太師的高招第十三章 重八守城第四百七十三章 張相的好學生第五十章 天命所歸第二百六十章 才子歸心第八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旋風第二百三十二章 機會要均等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牌第六百八十二章 張庶寧的大生意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四百零七章 張少師第五百零六章 張先生不常有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國公第六百五十三章 立規矩第八百八十三章 朱標的反應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難的考試第三百四十八章 都在秀第一百五十四章 向主公報捷第四百八十二章 民本經濟第三百五十六章 到士兵中去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篇文章撬動天下第二百一十九章 完者完了第六百零六章 熊孩子朱老四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三百一十四章 主公知道了?第八百九十八章 拿國家抵債第十六章 打地鼠第一百七十七章 劉伯溫考試第八百四十三章 馬和三寶第五百零九章 復旦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六百五十章 鐵鍋燉貪官第七百零八章 神仙中人張相公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篇文章撬動天下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八百七十九章 開國舊事第六百七十四章 朱家公主不足論第四百七十七章 河南大捷第五百零九章 復旦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伐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捷第二百三十三章 馬皇后的智囊第二百八十七章 山賊土匪的智慧第五十章 天命所歸第一百零三章 決策第八百二十八章 努力學習大明第六百四十二章 重新上學第五百八十一章 朱標來了第三百零五章 第三次興起第八百一十八章 爲了咱們家第七百五十四章 先生救命第五百八十八章 冠軍侯的格局第六百三十七章 拉着老朱做生意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生第五百七十二章 贏麻了的朱元璋第八百四十五章 朱家的祖傳天賦第六百五十六章 宋史書成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到底是誰?第二百一十七章 要捨得花錢第九百零四章 聖人出第八章 名滿濠州的朱公子第八百一十八章 爲了咱們家第七百四十八章 皇孫染病第八百四十一章 敲詐李善長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三百二十九章 都想投朱第五百零五章 我在,大明在!第三百三十七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七百二十八章 母后給我撐腰第八百九十章 放眼世界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三百零三章 即吳王位第六百六十一章 廢掉第三百五十三章 君臨天下第八百零六章 朱大頭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鳳的親事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後起之秀第八百零八章 第一個公國第五十九章 抓人第二百三十八章 朱家軍的優勢第一百四十三章 得勝而歸第五百四十章 官吏教育等不得第六百六十六章 佈局下一代第一百七十六章 開科取士第七百五十八章 霹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