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第三十二章 四方皆動備軍需

用現代人的話說,打仗打得就是軍需,打得就是錢,古代打仗也是一個道理,崇禎朝的時候明軍軍力不如清軍嗎?錯,明軍無論是數量和裝備都能碾壓清軍,爲什麼會輸呢?因爲沒錢啊,前線的將士連飯都吃不飽,哪還有心思打仗!

古代靠軍需制勝的戰例舉不勝舉,像秦始皇統一六國,也許大家看到的只有白起、王翦、蒙恬等絕世武將的光輝,卻不曾想過秦軍的軍需供給是多麼的強大,像有名的’大風‘箭陣,那箭矢就像暴風聚雨般的罩向敵軍,經久不息,知道那需要多少箭矢嗎?分分鐘的是上萬甚至是上十萬支箭射出去,如果軍需不行,箭矢供應不上,別說大風了,小風甚至是微風都吹不起!

當然,像軍需裝備制勝這種事情在史書上是很少會專門記載的,這些一般都隱含在對國力的分析裡面,國家綜合實力強,軍需裝備供應自然就強,不需要專門去記敘那些搞後勤的。

史書上記載的多爲依靠軍需糧草制勝的戰例,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官渡之戰了,曹操總共才兩三萬兵力,而袁紹富有河北四州之地,披甲數十萬,隨隨便便就點出十萬精兵,後來陸續參戰的有將近二十萬,按理曹操是輸定了,但是,他一招奇襲烏巢屯糧之地,袁紹十多萬人沒了飯吃,立馬就潰敗了,由此可見軍需糧草的重要性!

朱慈炅當然知道軍需供應的重要性,所以他們專門將兵部尚書孫元化和工部尚書畢懋康叫過來,仔細叮囑了一番,其實主要負責的還是孫元化,畢懋康只是協助而已。

孫元化回到兵部以後,立刻把兵部左侍郎、右侍郎、各司郎中,各科主事全部招集起來,將各種軍需物資的籌備一一交待下去,這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糧草,這次可是八十萬大軍出征,還附帶五十萬戰俘,需要的糧草是海量的,遼東和京城的儲備加起來都不夠,孫元化立馬一個電報拍到南直隸,令南直隸立刻籌備糧食一百萬石,牧草十萬擔,開專列,日夜不停往過發,三日之內必須送達!

還好現在有了電報和鐵路,要是換做以前,兵部的指令八百里加急發到南直隸,需要十來天,南直隸再組織人手,馬拉人推的送到京城,起碼得兩三個月,那樣子的話,不要說打仗了,軍隊你都不敢集結,集結起來兩三個月沒飯吃,那還不得造反啊!

當然,這馬可以只吃草,人卻不能光吃白米飯,或者是白麪,就算朝廷再窮那也得給配點醃菜什麼的,更何況現在大明朝廷富的流油呢,北直隸各州府的官吏又有得忙了,兵部的訂單那是什麼都有,什麼蔬菜瓜果,家禽乾貨,那都是論噸買的,呃,噸這個單位工部一用上,發現還挺好用的,所以朝廷各衙門也跟着用上了,總之,只要儲存時間能超過十天半個月的菜,兵部都要。

光是吃的一項北直隸各州府已經忙不過來了,還有什麼棉衣、棉被等生活物資兵部就只能把訂單發往山東、遼東等地了。

工部各司,各工廠也忙到不行,朱慈炅給棱堡配備物資的時候其實還少算了很多東西,像配合水泥使用的鋼筋,現在大明都流行用鋼筋混凝土修築建築了,這沙子和石頭都能在漠南的荒漠上就地取材,這鋼筋可沒地方撿去,孫元化後面也給補上了。

還有電報通訊用的銅線朱慈炅也忘了交待了,孫元化同樣給補上了,每個軍團都配了上千里長的軍方通訊專用的細銅線,把工部電纜廠忙的機器都快冒煙了!

至於火炮和槍炮彈藥那更不用說,通通都是一個基數一個基數的備,像燧發槍的子彈,一個基數可是每個士兵一百顆,數量之巨大可以想象。

兵部和工部在忙,通政使司也沒閒着這,吳梅村對發動羣衆支援前線早就輕車熟路,《新京報》開始長篇累牘報道此次北伐,什麼建奴亡我大明之心不死啦,什麼建奴在邊境燒殺搶掠啦,什麼建奴兇殘歷史回顧等等等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有了電報網絡以後,《新京報》終於實現了大明全境同步發行,當然,一張《新京報》的內容用電報來發,最少也要耗費一兩個時辰時間,但是比以前用快馬傳遞,邊遠省份需要一兩個月要強了不知道多少倍。

一時間大明各地民衆羣情激憤,都恨不得撲上去咬建奴幾口,當然咬是咬不到的,那就只能出錢出力了,這個力也不需要他們出了,因爲有五十萬戰俘在替他們出力,最後老百姓對前線的支持都化爲了錢和物。

這錢就不說了,戰後朱慈炅都會根據戰功獎勵給前線的將士,這物光是種類都數不清了,孫元化一看傻眼了,這東西沒法發下去啊,五花八門的怎麼統一發給前線的將士啊,他連忙寫了篇通訊稿,給通政使司送了過去,大概意思就是感謝大明百姓的支持,但請不要捐其他東西,因爲兵部沒法統一配給前線的將士,要捐就捐點耐放的地方特色小吃吧,讓前線的將士們嚐嚐鮮。

兵部尚書親自寫的通訊稿,通政使司自然不敢不發,而且是馬上就發,第二天孫元化的通訊稿就見報了。

這小可不得了了,各地的特色小吃那是一車一車的往京城送,什麼山東的大蔥煎餅,湖廣的臘魚臘肉,山西的各種腐乾,陝西的千層餅,江南的火腿等等等等,現在大明的百姓都富裕了,自然會念着朝廷的好,再加上各地方官員也在爲前程暗自較勁,因此捐獻出來的地方特色小吃那叫個多的嚇人啊!

這軍需物資的籌備是熱火朝天,但是孫元化卻遇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麻煩,因爲沒有火車往海州和關寧送,一時間京城各衙門的庫房都堆滿了軍需物資,孫元化沒了辦法,只得將多餘的物資露天堆放在工部西城區四個新廠裡面。

爲什麼會沒了火車呢?因爲北方各省的火車都被調集去運送盧象升的東路大軍了,要知道那可是三十萬將士加上三十萬俘虜,如果從北大營走到海州去,十天半個月肯定到不了,只有通過火車運送了,孫元化爲此調集了近四十趟火車日夜不停的運送。

現在大明的火車都是十節車廂,一節撐死能塞進去兩多百人,野戰炮、帳篷的隨軍物資都只能吊裝在車廂頂上,按一輛火車兩千五百人人算,四十輛火車一趟才能運十萬人,就算日夜不停的運行起碼也要六天才能將人拉完,所以孫元化只能先等着了,好在籌備物資就花去了三天,他實際上只要等三天就行了。

第十六卷 第十四章 瓦刺崛起第十五卷 第五十五章 燃燒的遠征(三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四卷 第一章 超級帝國第九卷 第十四章 展雄風明軍下西洋第十三卷 第九章 荷蘭出面第二卷 第二十五章 反攻遼東第六卷 第十二章 大戰伊始第三卷 第四章 飛梭織機第二卷 第二十四章 守衛京城第三卷 第二章 匯通天下第十七卷 第十九章 挖穿棱堡第六卷 第十八章 準備開炮第二十一章 鋼材第十六卷 第五十六章 不割地不退兵第十六卷 第四十二章 窮兵黷武第十八卷 第五十二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上)第八卷 第四章 寶島東番第四卷 第三章 提高產能第六卷 第二十五章 大敗而逃第十三卷 第十六章 誅滅九族第十五卷 第二十八章 取個名字真難第十六卷 第四章 推動發展第十五卷 第三十五章 大明的戰略第十六卷 第九章 朝廷改組第四卷 第二十七章 精銳初成第十七卷 第二十五章 大明崇正律第十一卷 第五章 召見洋使談軍火第十四卷 第二十四章 再赴歐陸第十六卷 第二十四章 盛世長安(上)第二卷 第四章 發威第十二卷 第十八章 黃金海岸第六卷 第二十六章 遼東全復第八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上)第十五卷 第五章 運河之策第十五卷 第三十七章 黎塞留出手第十一卷 第二十四章 戒急用忍圖發展第十一卷 第二章 齊心協力謀發展第四卷 第二十章 暗夜刺殺第十三卷 第十九章 攔截商船第六卷 第十一章 軍火生意第六卷 第七章 左輪手槍第十八卷 第六十八章 修築鐵路,貫穿美洲第十四卷 第三十章 呂宋行省第十一卷 第二十七章 宿命之敵終一戰第十六卷 第十七章 接着忽悠第十八卷 第八十四章 冊立太子,開發澳洲第十四卷 第四十七章 勢如破竹第十七卷 第三十八章 大型試驗場第十七卷 第五十四章 開發新策略(中)第二卷 第二十四章 守衛京城第八卷 第十八章 黃雀在後第七卷 第一章 崛起計劃第三卷 第十九章 少年高手第十七卷 第八章 大明海運第九卷 第二十二章 干戈疾突襲奪四國第二卷 第二章 小人第十六卷 第六十三章 瓦刺覆滅第九卷 第十八章 裝神棍島原收天草第十八卷 第四十三章 未來樂土,東勝神州第四卷 第六章 軍需物資第十八卷 第八十三章 大明皇子,德國國王第九卷 第六章 《大明藩屬國令制》第十五卷 第七章 金屬冶煉第七卷 第十四章 遠征軍團第十七卷 第七十三章 科舉再臨迎盛事第九卷 第十二章 籤條約大明壓列強第十七卷 第五十九章 大型露天礦第四十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中)第十八卷 第三十七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中)第十二卷 第十章 經濟入侵第十八卷 第二十三章 曠日持久,損耗驚人第四卷 第十一章 勞師襲遠第二十一章 鋼材第六卷 第七章 左輪手槍第五卷 第十一章 繼續碉堡第三卷 第五章 史無前例第五卷 第六章 爲君之道第十二卷 第二十六章 土地換戰艦第十一卷 第三十四章 驚慌失措調兵馬第九卷 第十四章 展雄風明軍下西洋第十五卷 第三十章 建立新格局第十七卷 第七十一章 渡過冰河大明興第十二卷 第三十一章 全面的合作第六卷 第二十四章 曠世大戰第十一卷 第十三章 熱火朝天建新城第十卷 第十四章 廣寒宮中住仙子第十五卷 第二十七章 喜得太子第十四卷 第二十五章 三國結盟第十卷 第二十四章 聞風聲狼狽逃竄第十七卷 第十三章 經緯度座標第二卷 第三章 爭權第四卷 第九章 皇上很忙第十三卷 第九章 荷蘭出面第四章 木工皇帝第十七卷 第三十六章 科舉擴編第十七卷 第四十三章 孔明燈和熱氣球第十九章 召見第十八卷 第四十二章 最終獎勵,鐵甲戰艦第八卷 第十一章 海上攔截第十卷 第十四章 廣寒宮中住仙子
第十六卷 第十四章 瓦刺崛起第十五卷 第五十五章 燃燒的遠征(三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四卷 第一章 超級帝國第九卷 第十四章 展雄風明軍下西洋第十三卷 第九章 荷蘭出面第二卷 第二十五章 反攻遼東第六卷 第十二章 大戰伊始第三卷 第四章 飛梭織機第二卷 第二十四章 守衛京城第三卷 第二章 匯通天下第十七卷 第十九章 挖穿棱堡第六卷 第十八章 準備開炮第二十一章 鋼材第十六卷 第五十六章 不割地不退兵第十六卷 第四十二章 窮兵黷武第十八卷 第五十二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上)第八卷 第四章 寶島東番第四卷 第三章 提高產能第六卷 第二十五章 大敗而逃第十三卷 第十六章 誅滅九族第十五卷 第二十八章 取個名字真難第十六卷 第四章 推動發展第十五卷 第三十五章 大明的戰略第十六卷 第九章 朝廷改組第四卷 第二十七章 精銳初成第十七卷 第二十五章 大明崇正律第十一卷 第五章 召見洋使談軍火第十四卷 第二十四章 再赴歐陸第十六卷 第二十四章 盛世長安(上)第二卷 第四章 發威第十二卷 第十八章 黃金海岸第六卷 第二十六章 遼東全復第八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上)第十五卷 第五章 運河之策第十五卷 第三十七章 黎塞留出手第十一卷 第二十四章 戒急用忍圖發展第十一卷 第二章 齊心協力謀發展第四卷 第二十章 暗夜刺殺第十三卷 第十九章 攔截商船第六卷 第十一章 軍火生意第六卷 第七章 左輪手槍第十八卷 第六十八章 修築鐵路,貫穿美洲第十四卷 第三十章 呂宋行省第十一卷 第二十七章 宿命之敵終一戰第十六卷 第十七章 接着忽悠第十八卷 第八十四章 冊立太子,開發澳洲第十四卷 第四十七章 勢如破竹第十七卷 第三十八章 大型試驗場第十七卷 第五十四章 開發新策略(中)第二卷 第二十四章 守衛京城第八卷 第十八章 黃雀在後第七卷 第一章 崛起計劃第三卷 第十九章 少年高手第十七卷 第八章 大明海運第九卷 第二十二章 干戈疾突襲奪四國第二卷 第二章 小人第十六卷 第六十三章 瓦刺覆滅第九卷 第十八章 裝神棍島原收天草第十八卷 第四十三章 未來樂土,東勝神州第四卷 第六章 軍需物資第十八卷 第八十三章 大明皇子,德國國王第九卷 第六章 《大明藩屬國令制》第十五卷 第七章 金屬冶煉第七卷 第十四章 遠征軍團第十七卷 第七十三章 科舉再臨迎盛事第九卷 第十二章 籤條約大明壓列強第十七卷 第五十九章 大型露天礦第四十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中)第十八卷 第三十七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中)第十二卷 第十章 經濟入侵第十八卷 第二十三章 曠日持久,損耗驚人第四卷 第十一章 勞師襲遠第二十一章 鋼材第六卷 第七章 左輪手槍第五卷 第十一章 繼續碉堡第三卷 第五章 史無前例第五卷 第六章 爲君之道第十二卷 第二十六章 土地換戰艦第十一卷 第三十四章 驚慌失措調兵馬第九卷 第十四章 展雄風明軍下西洋第十五卷 第三十章 建立新格局第十七卷 第七十一章 渡過冰河大明興第十二卷 第三十一章 全面的合作第六卷 第二十四章 曠世大戰第十一卷 第十三章 熱火朝天建新城第十卷 第十四章 廣寒宮中住仙子第十五卷 第二十七章 喜得太子第十四卷 第二十五章 三國結盟第十卷 第二十四章 聞風聲狼狽逃竄第十七卷 第十三章 經緯度座標第二卷 第三章 爭權第四卷 第九章 皇上很忙第十三卷 第九章 荷蘭出面第四章 木工皇帝第十七卷 第三十六章 科舉擴編第十七卷 第四十三章 孔明燈和熱氣球第十九章 召見第十八卷 第四十二章 最終獎勵,鐵甲戰艦第八卷 第十一章 海上攔截第十卷 第十四章 廣寒宮中住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