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第二十二章 干戈疾突襲奪四國

天草時貞可謂一戰成名,九萬人馬進攻五萬人駐守的城池,竟然不到十天就攻下來了,這種戰績在東瀛可謂前無古人,當初蔑視田川氏的各路諸侯簡直眼珠子掉了一地。

田川昱皇本人是不會打仗,但他手下會啊,不算天草時貞這顆冉冉升起的將星,田川洪旭和田川甘輝的表現也可圈可點,佯攻時的表現和最後果斷攻上城牆那都不是一般東瀛武將能做到的。

攻下佐賀後天草時貞並沒有繼續發動進攻,而是駐紮在佐賀城開始收編俘虜,擴充軍隊,龍造寺氏的降卒都被他編入了手下的軍隊中,田川氏的大軍一下就達到了十二萬之衆。

休整的十天左右,天草時貞下令,兵分三路,全面出擊。

他親率四萬人馬南向攻打長崎,而後走海路直取肥後國,而洪旭和甘輝則各率四萬人馬往西北方向和正西方向進攻,分取筑前、豐前和筑後、豐後,最後三路人馬在日向國附近集結,對薩摩藩的島津氏發起最後的總攻。

鍋島勝茂率領五萬大軍都被擊敗了,龍造寺氏殘餘的勢力和大友氏各自爲政的家臣們自然抵擋不住田川氏的大軍,他們不是望風而逃,便是開城請降,田川氏大軍一路勢如破竹,飛速的佔領了肥後、筑前、豐前、筑後、豐後諸國。

此時天草時貞、洪旭和甘輝手下差不多都擴充到五萬多人,只待集結到一起,便可一舉蕩平島津氏,一統九洲。

但是,事情並沒有那麼順利,島津氏不愧爲戰國羣雄之一,他們並沒有等着田川氏的大軍來打,而是聯合了龍造寺氏和大友氏逃亡而來的各路諸侯,向天草時貞這一路發動突襲,想在田川氏的大軍集結之前將其各個擊破。

島津氏、龍造寺氏和大友氏的聯軍差不多有六萬人,單從數量上來說要強於田川氏的任何一路大軍,貌似他這種各個擊破的戰術用的十分恰當,田川氏這次怕是要吃大虧了。

其實不然,如果是在戰國時代,如果天草時貞手下裝備的都是冷兵器,那島津氏這樣集中優勢兵力猛然突襲一路,還真有可能將田川氏大軍各個擊破。但是,天草時貞手下裝備的可是火繩槍和鳥銃,而且他們還有火炮,島津氏聯軍充其量也就有點鳥銃,想憑藉微弱的人數優勢將天草時貞這一路擊敗壓根就是不可能的。

不過,戰鬥結果卻有點出人意料,天草時貞抵禦了一陣便開始瘋狂後撤,丟盔棄甲、潰不成軍,連剛投降過來的一萬多大友氏都降卒都丟在後面被聯軍給收編了。

聯軍主將島津忠恆見計謀得逞,自然是窮追不捨,誓要將天草時貞這路田川軍消滅乾淨,兩軍就這樣一追一逃,一直從日向國的邊境逃到肥後國的重鎮熊本,天草時貞才憑城池之利穩住了陣腳。

望着堅固的熊本城,島津忠恆感覺到有點不對勁了,聯軍現在雖然已經擴充到七萬餘人,但天草時貞手下還有四萬人,而且他們手裡還有火槍和火炮,憑藉城池之利,他這七萬人馬幾乎沒有攻下來的希望。

他隱隱感覺到自己上當了,兵書有云:窮寇莫追,但他卻被一點小小的勝利給衝瘋了頭腦,一口氣追了這麼遠!他很想立刻就撤軍,回薩摩藩,但追了這幾天,大軍都已經疲憊不堪,現在就往回走,怕是走到半路就走不動了,於是,他決定先在熊本城外休整一日再撤退。

這個自然是天草時貞的計謀,他再不濟也不會被六萬聯軍追的丟盔棄甲,一觸即潰,他這招叫做誘敵深入。

當遭遇聯軍突襲的時候,他想的不是怎麼擊敗聯軍,而是怎麼全殲聯軍,他知道,這股聯軍就是整個九洲島上最後的抵抗勢力了,只要將其全殲九洲一統的大業就算是完成了,如果只是將其擊敗,他們肯定會逃往後面的城池,薩摩藩已經是他們最後的希望了,到時候他們肯定會據城死守,這麼多人據城死守可不好打,搞不好就要損失慘重。但當時地形不好,他的兵力也不夠,只得邊佯裝敗退誘敵深入,邊派人快馬通知洪旭和甘輝抄了他們的後路,將這股聯軍圍殲於熊本境內。

洪旭和甘輝本來就在往日向國方向趕,他們收到消息立刻繞了個弧線,從後側和右側直接抄過來,左側是有明海,前方有天草時貞據守的熊本城,聯軍等於已經是甕中之鱉,逃無可逃。

島津忠恆已經意識到自己上當了,但沒想到田川軍會來的如此之快,第二天一早聯軍剛一起拔,後方和右方便同時響起震天的喊殺聲,洪旭和甘輝各率五萬多人馬,圍了上來,熊本城裡的天草時貞也打開城門從裡面衝出來,將近十五萬田川軍將七萬聯軍團團圍住,聯軍已無處可逃。

龍造寺氏和大友氏逃亡而來的各路諸侯早已嚇破了膽,紛紛屈膝投降,島津忠恆縱是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附體也無力迴天了,一陣混戰過後,七萬聯軍降的降,死的死,竟然沒一個逃脫的,九洲一統大業,至此成亦!

戰鬥並沒有因此而結束,天草時貞正收編俘虜,整合軍隊,派人佔領薩摩藩時,大名田川昱皇令到,命令他即刻率軍趕往豐後國附近海岸,準備出兵突襲四國島!

這是怎麼回事呢,田川昱皇什麼時候變得這麼果斷了,九洲剛拿下就出兵四國,這是一方雄主纔有膽做出的決策,田川昱皇是一方雄主嗎?當然不是,這個決策是大明鎮南王鄭芝龍給他做出來的。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鄭芝龍一直關注着九洲的戰事,同時還派出密探遍佈本州和四國各諸侯國,可以說整個東瀛的形勢皆在其掌控之中,現在本州的形勢還不是很明朗,但整個四國島卻是已經打成一鍋粥了。

四國島之所以稱之爲四國,是因爲島上有土佐、伊予、阿波、贊岐四國,在戰國時期土佐豪門長宗我部也是比較有名的,長宗我部元親曾率軍一統四國島,但長宗我部時運不濟,他們先是被豐臣秀吉鎮壓,降格爲土佐國大名,豐臣秀吉死後他們又站錯了隊伍,支持西軍,結果連土佐國的領地也被沒收了,最後甚至連直系最後的家督長宗我部盛親也被殺了,只有旁系私生子長宗我部元親的四弟島親益逃過一劫。

如果按原來的歷史軌跡,長宗我部從此就一蹶不振,沒了下文,但是,現在德川幕府式微,長宗我部在土佐及伊予國的一衆舊家臣又活躍起來了,他們聯合起來擁護島親益與親幕府的土佐守護山內氏展開了廝殺,爭奪四國島的控制權,此時雙方在高知城打得不亦樂乎,四國島幾乎處於不設防狀態,鄭芝龍收到消息怎麼會放過如此天賜良機呢,所以他讓田川昱皇下令,即刻進軍四國島。

天草時貞對於進軍四國島並沒有什麼意見,因爲四國相對於九洲來說簡直就是窮鄉僻壤,如果用大明來做比喻,九洲就是東南沿海發達地區,而四國則是西北老少邊窮地區,那種落後的地方,武器落後不說,人口也比較稀少,所有諸侯加起來能都湊不齊十萬大軍,而他手下現在已經有足足二十萬大軍,拿下四國島簡直易如反掌。

所以,接到命令,天草時貞毫不猶豫的率二十萬大軍趕往豐後國,而鄭芝龍也安排施大瑄開着大小一千餘艘海盜船趕往豐後國海域,準備將田川氏的大軍運送到四國島上。

三天後,雙方在豐後國海岸附近相聚,這九洲島緊鄰四國島,兩島相隔最近的地方連二十里都不到,所以要將大軍運送過去其實是很簡單的事情,天草時貞直接令大軍分批登上海盜船,登****國島。

施大瑄手下的海盜船雖然沒什麼超級鉅艦,但他數量多啊,一千餘艘大小船隻,光是運人的話,擠一擠一次差不多就能運送五萬人,二十萬人來回四趟就完事了,都不用半天時間。

此時長宗我部的聯軍正和山內氏的軍隊打得不可開交,壓根就不知道九洲島的田川氏大軍已經登****國,他們或許在想,小小一個四國島打了將近一個月還分不出勝負,那九洲島起碼要打上半年才能見分曉吧。

天草時貞可不管他們怎麼想,登陸之後,他稍事休整便按田川昱皇的指示率軍直撲高知城,不到一天時間,他就趕到了高知境內。

四國這種老少邊窮地區果然和九州沒得比,長宗我部和山內氏手下都只有兩三萬人馬,雙方也沒什麼熱武器,遇到以熱武器爲主的田川氏大軍,他們直接就悲劇了。

先是長宗我部的聯軍被田川氏的大軍從後面一鍋給端了,然後天草時貞又命二十萬大軍直接將高知城團團圍住,狂轟亂炸加上威脅恐嚇城裡的山內氏堅持了兩天就扛不住了,直接開城降了!

至此九洲、四國皆下,田川氏大軍已經達到恐怖的二十五萬,本州的各路諸侯收到消息都驚懼不已,這東瀛的天,怕是真要變了。

第十六卷 第三十九章 南亞動盪第九卷 第二十一章 烽煙起趁亂謀九洲第四卷 第二十六章 峽谷遇襲第十四卷 第六章 先進理念第九卷 第二十一章 烽煙起趁亂謀九洲第十六章 班底第十七卷 第十六章 時刻警惕防偷襲第九卷 第六章 《大明藩屬國令制》第十七卷 第八十二章 準備開戰,不服就幹第十二卷 第三十章 盟國的請求第十四卷 第三十三章 大戰之年第八卷 第十七章 淡水之戰第二卷 第六章 噩耗第十四卷 第十七章 誘敵之計第十四卷 第十九章 盛世大明第十八卷 第六十六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中)第十六卷 第三十八章 死傷慘重第十五卷 第四十二章 鐵血丹心第三卷 第七章 糧食問題第十二卷 第三十章 盟國的請求第九卷 第十八章 裝神棍島原收天草第七卷 第八章 操練洋軍第五卷 第十六章 再傳捷報第十二卷 第三章 秀女難選第十五卷 第十六章 威武霸氣第十五卷 第十五章 收復北疆第九卷 第一章 東瀛也有農民起義第十八卷 第七十二章 協助盟友之轉戰南美第十七卷 第十八章 明軍攻擊更可怕第六卷 第八章 洋使來賀第十八卷 第五十一章 新建港口,開發美洲第十六卷 第三十章 共同出兵第十四卷 第五十三章 巴達維亞第九卷 第十八章 裝神棍島原收天草第十卷 第十一章 闖王偷襲反被擒第十二卷 第十一章 整合產業第五卷 第二十章 盛世將至第十六卷 第十五章 沙俄來使第十五卷 第七章 金屬冶煉第十一卷 第三章 後金稱帝來搗亂第九卷 第十七章 爭守護主臣全清光第十七章 實驗第七卷 第二章 火器學院第五卷 第二十章 盛世將至第十七卷 第三章 天然寶庫第四章 木工皇帝第十七卷 第二章 雪域神犬第十一卷 第十六章 屬國考生聚京城第十五卷 第四十三章 戰鬥打響第十八卷 第五十二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上)第二卷 第十二章 推廣西學第十四卷 第二十八章 同盟條約第十五卷 第五十三章 文武齊聚第十七卷 第七十七章 裝甲戰車顯神威第十八卷 第七十四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上)第五卷 第十章 不戰而逃第八卷 第十三章 無恥海盜第十五卷 第二十六章 運河通航(五更,感謝所有打賞過的讀者大大)第十三卷 第二十四章 洋使勸降第八卷 第十九章 海盜覆滅第十五卷 第五十五章 燃燒的遠征(三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七章 實驗第三卷 第一章 明末晉商第十六卷 第三十章 共同出兵第十三卷 第二十九章 局勢緊張第十六卷 第六十章 明軍再出徵第十五卷 第五十二章 恐怖的大明第七卷 第八章 操練洋軍第十七卷 第二十六章 內閣負責制第十三卷 第十七章 安南臣服第一章 天啓六年第十八卷 第四十三章 未來樂土,東勝神州第七卷 第十六章 抵達果阿第八卷 第八章 推行新政第十八卷 第五十四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下)第九卷 第二十章 振國威琉球戰強藩第七卷 第十五章 京東鐵路第十七卷 第七十一章 渡過冰河大明興第十七卷 第六十章 都指揮使駕到第十三卷 第三十二章 迫降東胡第十七卷 第四章 開發西伯利亞第四卷 第五章 總督上任第十七卷 第十九章 挖穿棱堡第十八卷 第五十九章 屯衛擴編之兩百都司第五卷 第十九章 郵局誕生第十七卷 第三十八章 大型試驗場第十六卷 第三十二章 秦軍小將第十五卷 第三十四章 瘋狂的龍幣第十卷 第十一章 闖王偷襲反被擒第八卷 第十三章 無恥海盜第四卷 第二十四章 進軍平陽第十二卷 第十五章 造訪呂宋第十二卷 第二十一章 國王的驕傲第十一卷 第三章 後金稱帝來搗亂第十一卷 第五章 召見洋使談軍火第十八卷 第五十七章 殖民開始,運氣逆天第十一卷 第二十二章 西北旱區煥新春第十三卷 第三十三章 佈局東南第十四卷 第三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十六卷 第四十五章 西線戰事(五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
第十六卷 第三十九章 南亞動盪第九卷 第二十一章 烽煙起趁亂謀九洲第四卷 第二十六章 峽谷遇襲第十四卷 第六章 先進理念第九卷 第二十一章 烽煙起趁亂謀九洲第十六章 班底第十七卷 第十六章 時刻警惕防偷襲第九卷 第六章 《大明藩屬國令制》第十七卷 第八十二章 準備開戰,不服就幹第十二卷 第三十章 盟國的請求第十四卷 第三十三章 大戰之年第八卷 第十七章 淡水之戰第二卷 第六章 噩耗第十四卷 第十七章 誘敵之計第十四卷 第十九章 盛世大明第十八卷 第六十六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中)第十六卷 第三十八章 死傷慘重第十五卷 第四十二章 鐵血丹心第三卷 第七章 糧食問題第十二卷 第三十章 盟國的請求第九卷 第十八章 裝神棍島原收天草第七卷 第八章 操練洋軍第五卷 第十六章 再傳捷報第十二卷 第三章 秀女難選第十五卷 第十六章 威武霸氣第十五卷 第十五章 收復北疆第九卷 第一章 東瀛也有農民起義第十八卷 第七十二章 協助盟友之轉戰南美第十七卷 第十八章 明軍攻擊更可怕第六卷 第八章 洋使來賀第十八卷 第五十一章 新建港口,開發美洲第十六卷 第三十章 共同出兵第十四卷 第五十三章 巴達維亞第九卷 第十八章 裝神棍島原收天草第十卷 第十一章 闖王偷襲反被擒第十二卷 第十一章 整合產業第五卷 第二十章 盛世將至第十六卷 第十五章 沙俄來使第十五卷 第七章 金屬冶煉第十一卷 第三章 後金稱帝來搗亂第九卷 第十七章 爭守護主臣全清光第十七章 實驗第七卷 第二章 火器學院第五卷 第二十章 盛世將至第十七卷 第三章 天然寶庫第四章 木工皇帝第十七卷 第二章 雪域神犬第十一卷 第十六章 屬國考生聚京城第十五卷 第四十三章 戰鬥打響第十八卷 第五十二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上)第二卷 第十二章 推廣西學第十四卷 第二十八章 同盟條約第十五卷 第五十三章 文武齊聚第十七卷 第七十七章 裝甲戰車顯神威第十八卷 第七十四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上)第五卷 第十章 不戰而逃第八卷 第十三章 無恥海盜第十五卷 第二十六章 運河通航(五更,感謝所有打賞過的讀者大大)第十三卷 第二十四章 洋使勸降第八卷 第十九章 海盜覆滅第十五卷 第五十五章 燃燒的遠征(三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七章 實驗第三卷 第一章 明末晉商第十六卷 第三十章 共同出兵第十三卷 第二十九章 局勢緊張第十六卷 第六十章 明軍再出徵第十五卷 第五十二章 恐怖的大明第七卷 第八章 操練洋軍第十七卷 第二十六章 內閣負責制第十三卷 第十七章 安南臣服第一章 天啓六年第十八卷 第四十三章 未來樂土,東勝神州第七卷 第十六章 抵達果阿第八卷 第八章 推行新政第十八卷 第五十四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下)第九卷 第二十章 振國威琉球戰強藩第七卷 第十五章 京東鐵路第十七卷 第七十一章 渡過冰河大明興第十七卷 第六十章 都指揮使駕到第十三卷 第三十二章 迫降東胡第十七卷 第四章 開發西伯利亞第四卷 第五章 總督上任第十七卷 第十九章 挖穿棱堡第十八卷 第五十九章 屯衛擴編之兩百都司第五卷 第十九章 郵局誕生第十七卷 第三十八章 大型試驗場第十六卷 第三十二章 秦軍小將第十五卷 第三十四章 瘋狂的龍幣第十卷 第十一章 闖王偷襲反被擒第八卷 第十三章 無恥海盜第四卷 第二十四章 進軍平陽第十二卷 第十五章 造訪呂宋第十二卷 第二十一章 國王的驕傲第十一卷 第三章 後金稱帝來搗亂第十一卷 第五章 召見洋使談軍火第十八卷 第五十七章 殖民開始,運氣逆天第十一卷 第二十二章 西北旱區煥新春第十三卷 第三十三章 佈局東南第十四卷 第三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十六卷 第四十五章 西線戰事(五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