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第六章 日月龍旗

皇太極爲什麼不來偷襲呢?正如史可法猜測的一樣,他有點不敢來了。他纔剛趕到察哈爾部的時候就聽說小皇帝已經調集二十多萬大軍駐守遵化到京城一線的大小城池,特別是遵化,竟然一口氣派了十萬大軍駐守,他當時就有點不想來了。

等他二十萬大軍全部集結完,順天府的探子竟然探到五省總督盧象升正率領十五萬大軍趕往遵化,而且離遵化已不到兩天的路程。他直接熄了前去偷襲的心思,開什麼玩笑,光遵化就集結了二十五萬明軍,他去找死啊!

既然不能偷襲,那就要考慮防守了,看小皇帝這架勢,明年開春最少會集結四五十萬大軍在遼東與他展開一場曠世大戰,他滿漢八旗纔不到二十萬人馬,打起來肯定是一點勝算都沒有。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蒙古各部了,如果讓他們全力集結,肯定不止十五萬,二十五萬都有可能,但到時候蒙古大軍比他滿漢八旗軍隊加起來還多,萬一人家心懷不軌,那豈不是危險了。

以奴欺主這種事情是他後金的專利,他自然不會讓蒙古各部也學着來欺負他後金,他冥思苦想,想出了一連串的招數:

首先,他將蒙古各部的首領召集到一起,鄭重承諾以後滿蒙一體,共融共損,他將在遼東劃出一大片土地,分封給各蒙古部落,並贈送奴隸爲他們耕種,以後蒙古各部就再也不用擔心糧食問題了。

然後,他又通知女真各部,將年輕的貝勒格格們全部送到蒙古草原來,與蒙古各部來場大聯姻,增進雙方關係。

最後,他還開出空頭支票,只要這次大戰能打敗明軍主力,他順勢揮軍南下,滅了大明,到時候北方諸省全部分封給蒙古各部!

蒙古各部首領也不是傻子,沒點實際的好處誰跟你瞎忙活啊。

皇太極則早有準備,他立刻拿出遼東地圖,將明軍佔領的區域先劃出去,然後直接在中間一分,南邊那一大半劃給蒙古各部,女真各部則只要靠近建州的那一小半。這下蒙古各部的首領都意動了,他們哪裡知道,只要一開戰,明軍首先就是收復遼東南部,如果打不贏明軍,他們屁都撈不到!

接下來的聯姻皇太極就更陰了,女真八旗的都統貝勒格格在他的示意下,將蒙古各部一分,八旗大概都分到能召集三萬左右人馬的蒙古部落。然後皇太極直接把他們的人馬劃分到一起,都是跟自己的兒女親家一起行動,你們總不怕被坑了吧?他們的兒女親家可能不會坑他們,但皇太極打算連他們的兒女親家一起坑!

就這樣,皇太極把各部落得貝勒格格都留在蒙古慢慢聯姻,而他自己則回到盛京準備對付明軍的利器去了。

皇太極都在緊張的籌備年後的大戰,朱慈炅自然也不會閒着,他一聽說蒙古各部都跑回去辦喜事去了,就知道皇太極已經不打算來偷襲了,於是,他籌備已久的整軍行動開始了。

他這次整軍行動主要是針對崇禎那會兒明軍的各種弊端:

比如,各總兵對朝廷零時委派的督師或者總督陽奉陰違,一打起仗來不是畏縮不前就是領軍逃竄,每次大戰都輸的莫名其妙,窩囊之極;

又比如,明軍士兵意志薄弱,沒有進取心,戰事稍有不順便會出現大潰敗,空有百萬大軍卻被十多萬清軍追的到處亂竄;

再比如,指揮混亂,喜歡分路合擊,每次都被清軍個個擊破,壓根就沒形成合力,戰鬥力一半都沒發揮出來。

這些弊端都與明朝的軍制有關,明朝自太祖朱元璋開始,就推行軍屯,戰時臨時組合,戰後卸甲歸田,將領也是朝廷臨時委派,有時是正統武將,有時又是文官帶隊,甚至還有太監領兵的情況!

這樣的軍制是可以節省很多軍費,但卻生生把明軍的戰鬥力降低了幾個檔次,這樣半職業化的軍隊怎麼完成朱慈炅稱霸世界的夢想,所以,他決定整頓軍隊,改變軍制。

現在整個大明都處在一種狂熱的氣氛中,全國上下一片喊打聲,要是誰在這個時候敢躥出來阻礙皇上去收拾建奴、光復遼東,絕對會被全國百姓的唾沫星子淹死,所以,朱慈炅以進軍遼東爲藉口,大膽的開始改革軍制。

他的第一道旨意就是宣佈建立常規軍團,每個軍團十萬人馬,設主將一名,總兵兩名,副將兩名,參將四名,遊擊將軍八名,其餘把總、千總、百總沿用舊制。

以前有什麼戰事都是各地都指揮使司臨時召集兵馬,然後兵部臨時委派主將、總兵、副將什麼的來統兵,東拼西湊,打完仗又各歸原位,能有什麼經驗積累,能有什麼戰鬥力。

朱慈炅乾脆將所有將領全部變成固定職位,軍團建好以後除非被敵人消滅了,不然這個建制一直都在,平時就在指定的地方操練,一旦有戰事,立馬就可以調上前線。

第二道旨意,將軍團分爲三等,一等軍團軍團主將爲提督,正一品武將,軍團士兵的月餉爲三兩,是原來軍隊的三倍;二等軍團軍團主將爲提督同知,從一品武將,軍團士兵的月餉爲二兩,是原來軍隊的二倍;三等軍團軍團主將爲提督僉事,正二品武將,軍團士兵的月餉爲一兩,與原來軍隊餉銀相同。

軍團的等級是根據戰績來劃分的,打了勝仗就能升級,吃了敗仗就要降級。

這主要是爲了激勵所有軍隊奮勇爭勝,勝仗打得多士兵的工資就高,主將的品階也高,這樣從上到下都會全力去爭取勝利,不會懶懶散散,毫無鬥志。

第三道旨意,將日月龍旗做爲所有軍團的帥旗,日月龍旗,純黑爲底,莊嚴肅穆,中間是一條金黃的五爪金龍,和他龍袍上的一模一樣,左右上角分別是日月圖案,軍團等級的不同,日月圖案也不一樣。

一等軍團日月同輝,太陽是火紅色的,月亮是銀白色的;

二等軍團日盈月缺,太陽是火紅的太陽,月亮是個只有銀邊中間是空的;

二等軍團月盈日缺,太陽是一個火紅色的圈中間是空的,月亮是銀白色的。

日月龍旗,大明軍隊的圖騰,這是後世的史學家一直在研究的一個課題,他們不明白爲什麼一面旗幟能讓大明軍隊如此狂熱。龍旗所到之處,明軍立即像吃了狂化藥劑一樣英勇無畏,悍不畏死,甚至到後來,大明的敵人一看到龍旗就會慘嚎:

“天啊,日月龍旗,是大明帝國的正規軍團,快跑。”

“俄滴腎啊,日月龍旗,是大明的主力,別開槍,別開槍,我們投降。”

“噢,買糕的,日月龍旗,日月同輝,是大明帝國一等軍團,我們完了!”

......這些都是後話,暫且略下不表。

朱慈炅的第四道旨意就是劃分軍團了,在軍團的定級上他並沒有徇私,而是根據歷次大戰的戰績公平劃分:

天雄軍,面對賊寇主力毫不畏懼,勇往直前,一戰擊敗賊寇勢力最大的王嘉胤軍團,殲敵三萬餘,俘虜四萬餘;二戰擊敗賊寇聯軍主力,殲敵五萬餘,俘虜十萬餘,是當之無愧的精銳之師,定爲大明一等軍團,授日月龍旗,日月同輝,主將盧象升,升任提督,正一品武將銜。

禁衛軍第一軍團,在建奴第一次偷襲京師戰役中,擊敗建奴攻城大軍,護衛了京城安全;在遼東大捷中擊退建奴主力,並參與蓋州攻城戰,戰功卓絕,定爲大明一等軍團,授日月龍旗,日月同輝,主將秦良玉,繼續任提督,正一品武將銜。

秦軍,在陝西剿賊戰鬥中表現優異,在遼東大捷中表現同樣優異,定爲大明二等軍團,授日月龍旗,日盈月缺,主將孫傳庭,升任提督同知,從一品武將銜。

關寧軍,在遼東大捷中表現同樣優異,定爲大明二等軍團,授日月龍旗,日盈月缺,主將曹文詔,升任提督同知,從一品武將銜。

遼東軍,在遼東大捷中表現同樣優異,定爲大明二等軍團,授日月龍旗,日盈月缺,主將滿桂,升任提督同知,從一品武將銜。

禁衛軍第二軍團,暫無參戰記錄,定爲大明三等軍團,授日月龍旗,月盈日缺,主將史可法,升任提督僉事,正二品武將銜。

東江軍,缺乏參戰記錄,定爲大明三等軍團,授日月龍旗,月盈日缺,主將毛文龍,升任提督僉事,正二品武將銜。

其他軍隊暫不定級,待遼東大戰後再組建軍團。

這些軍團,除了禁衛軍第二軍團都將將參加來年的遼東收復戰,所以成爲第一批整頓的軍團,秦軍、關寧軍、遼東軍、東江軍都遠在遼東,朱慈炅現在還無法徹底整頓,只能先將旨意傳給孫承宗,讓他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待來年開春便可迅速整頓,投入戰鬥。

現在,主要整頓的是天雄軍、禁衛軍第一軍團和禁衛軍第二軍團,首先是各軍將領的任命,禁衛軍第一軍團和禁衛軍第二軍團倒還好辦,原班人馬都沒動,只要按職位和軍功排下去就行了。

天雄軍變動就比較大了,總兵曹文詔已經被他升爲關寧軍主將,朱慈炅最後選定徐弘業和張立位爲新任總兵,其他將領再根據軍功依次晉升,他們以後都是專業的將領了,不會說一打完仗就各奔東西,像個過客一樣對所率的軍隊沒有一點歸屬感。當然這還只是第一步,後面還要慢慢的建立健全軍規軍紀,加強操練,在實戰中檢驗等等。

各軍團將領都確認完畢以後就是是隆重的授旗儀式了,朱慈炅選了個黃道吉日,將盧象升、史可法還有遵化到京城沿線各城守軍的將領全部招到京城,然後將勝利廣場佈置了一番,並集結了禁衛軍第一軍團的五萬精銳,在京城數十萬百姓的見證下親手將日月龍旗交到秦良玉、盧象升和史可法手中。

這是歷史性的一刻,從此日月龍旗橫空出世,伴隨大明雄師橫掃全球。

日月龍旗,壯我士氣,大明雄師,天下無敵!

第八卷 第二十五章 強國外交第十七卷 第五十章 西伯大開發(上)第十五卷 第五章 運河之策第十二卷 第二章 大軍凱旋第四卷 第十三章 短兵相接第十五卷 第九章 改進機牀第十六卷 第四十一章 盟國出手第六卷 第十一章 軍火生意第十七卷 第三十五章 開始推選第十三卷 第二十章 列強激憤第七卷 第十五章 京東鐵路第十八卷 第四十八章 列強驚懼,再求和談第十七卷 第二十五章 大明崇正律第八卷 第二十章 俘虜上尉第十卷 第十九章 剿反賊御駕親征第十八卷 第五十三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中)第五卷 第九章 初次對陣第十五卷 第七章 金屬冶煉第十八卷 第十四章 御弟回京,皇宮晚宴第十六卷 第五十八章 和談進行時第六卷 第九章 再次震驚第十六卷 第二十一章 舌戰羣雄第七卷 第二十四章 發展經濟第八章 聞聲而動第四卷 第二十五章 輕取兩城第八卷 第十二章 商船失蹤第三卷 第二十一章 財富驚人第十四卷 第三十章 呂宋行省第十五卷 第四十九章 興兵復仇第十七卷 第六十三章 屯衛的賺錢思路第十一卷 第二十三章 遼東沃土遭偷襲第十五卷 第五十六章 一潰千里第二卷 第二十五章 反攻遼東第十七卷 第五十四章 開發新策略(中)第十卷 第二十四章 聞風聲狼狽逃竄第三卷 第六章 稅賦之爭第八卷 第一章 海外貿易第二卷 第十三章 犯顏直諫第十一卷 第二十八章 傾盡全力滅建奴第十六卷 第二十二章 婁東二張第九卷 第十章 鬥心機王爺戲總督第十七卷 第二十七章 爲什麼放權第十二卷 第二十七章 火車和商號第九卷 第十一章 啓和談荷蘭終賠款第四卷 第十七章 驚喜不斷第十四卷 第三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十八卷 第十二章 調動海軍,準備支援第十七卷 第六十六章 裝甲戰車亮相第四卷 第四章 武器質量第十六卷 第二十七章 花市燈如晝第十八卷 第八十五章 賞賜羣臣,佈局全球第七卷 第十二章 求助大明第九卷 第十五章 謀東瀛父子齊上陣序章第二卷 第十一章 對策第四卷 第十一章 勞師襲遠第十七卷 第六十章 都指揮使駕到第十七卷 第三十五章 開始推選第二十三章 清洗第十二章 登基第十一卷 第二十一章 火車線路貫南北第十四卷 第二十一章 龍幣問世第六卷 第一章 遼東之殤第十八卷 第十二章 調動海軍,準備支援第十七卷 第四十七章 戰車測試急第十五卷 第一章 精密機牀第十七卷 第二十九章 再添新衙門第十六卷 第三十三章 天山上的崗哨第十卷 第八章 學通訊驛卒成新寵第九卷 第十九章 彈如雨一戰滅敵軍第一章 天啓六年第十二卷 第十八章 黃金海岸第十四卷 第二十章 大明盛世第十六卷 第五十四章 兵逼伊斯法罕第十六卷 第五十八章 和談進行時第十一卷 第五章 召見洋使談軍火第十八卷 第五十八章 屯衛擴編之五百萬戶第十三卷 第四章 直抵思明府第九卷 第十四章 展雄風明軍下西洋第十六卷 第四十三章 西域攻略第十八卷 第四十五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中)第八卷 第十九章 海盜覆滅第七卷 第一章 崛起計劃第十七卷 第三十五章 開始推選第十六卷 第三十四章 孫傳庭請援第四十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中)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十七卷 第八十五章 列強屈服,合約簽訂第十八卷 第三十章 世子一怒揍公爵第十五卷 第二十章 爭相來朝第十二卷 第二十一章 國王的驕傲第三十八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下)第十四卷 第十八章 復國有望第八卷 第十八章 黃雀在後第九卷 第二章 肥前藩守水師基地第八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上)第十四卷 第五十三章 巴達維亞第十一卷 第三十五章 兩軍對壘決雌雄第六卷 第七章 左輪手槍第十一卷 第二十九章 坦克勇猛皆不行
第八卷 第二十五章 強國外交第十七卷 第五十章 西伯大開發(上)第十五卷 第五章 運河之策第十二卷 第二章 大軍凱旋第四卷 第十三章 短兵相接第十五卷 第九章 改進機牀第十六卷 第四十一章 盟國出手第六卷 第十一章 軍火生意第十七卷 第三十五章 開始推選第十三卷 第二十章 列強激憤第七卷 第十五章 京東鐵路第十八卷 第四十八章 列強驚懼,再求和談第十七卷 第二十五章 大明崇正律第八卷 第二十章 俘虜上尉第十卷 第十九章 剿反賊御駕親征第十八卷 第五十三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中)第五卷 第九章 初次對陣第十五卷 第七章 金屬冶煉第十八卷 第十四章 御弟回京,皇宮晚宴第十六卷 第五十八章 和談進行時第六卷 第九章 再次震驚第十六卷 第二十一章 舌戰羣雄第七卷 第二十四章 發展經濟第八章 聞聲而動第四卷 第二十五章 輕取兩城第八卷 第十二章 商船失蹤第三卷 第二十一章 財富驚人第十四卷 第三十章 呂宋行省第十五卷 第四十九章 興兵復仇第十七卷 第六十三章 屯衛的賺錢思路第十一卷 第二十三章 遼東沃土遭偷襲第十五卷 第五十六章 一潰千里第二卷 第二十五章 反攻遼東第十七卷 第五十四章 開發新策略(中)第十卷 第二十四章 聞風聲狼狽逃竄第三卷 第六章 稅賦之爭第八卷 第一章 海外貿易第二卷 第十三章 犯顏直諫第十一卷 第二十八章 傾盡全力滅建奴第十六卷 第二十二章 婁東二張第九卷 第十章 鬥心機王爺戲總督第十七卷 第二十七章 爲什麼放權第十二卷 第二十七章 火車和商號第九卷 第十一章 啓和談荷蘭終賠款第四卷 第十七章 驚喜不斷第十四卷 第三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十八卷 第十二章 調動海軍,準備支援第十七卷 第六十六章 裝甲戰車亮相第四卷 第四章 武器質量第十六卷 第二十七章 花市燈如晝第十八卷 第八十五章 賞賜羣臣,佈局全球第七卷 第十二章 求助大明第九卷 第十五章 謀東瀛父子齊上陣序章第二卷 第十一章 對策第四卷 第十一章 勞師襲遠第十七卷 第六十章 都指揮使駕到第十七卷 第三十五章 開始推選第二十三章 清洗第十二章 登基第十一卷 第二十一章 火車線路貫南北第十四卷 第二十一章 龍幣問世第六卷 第一章 遼東之殤第十八卷 第十二章 調動海軍,準備支援第十七卷 第四十七章 戰車測試急第十五卷 第一章 精密機牀第十七卷 第二十九章 再添新衙門第十六卷 第三十三章 天山上的崗哨第十卷 第八章 學通訊驛卒成新寵第九卷 第十九章 彈如雨一戰滅敵軍第一章 天啓六年第十二卷 第十八章 黃金海岸第十四卷 第二十章 大明盛世第十六卷 第五十四章 兵逼伊斯法罕第十六卷 第五十八章 和談進行時第十一卷 第五章 召見洋使談軍火第十八卷 第五十八章 屯衛擴編之五百萬戶第十三卷 第四章 直抵思明府第九卷 第十四章 展雄風明軍下西洋第十六卷 第四十三章 西域攻略第十八卷 第四十五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中)第八卷 第十九章 海盜覆滅第七卷 第一章 崛起計劃第十七卷 第三十五章 開始推選第十六卷 第三十四章 孫傳庭請援第四十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中)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十七卷 第八十五章 列強屈服,合約簽訂第十八卷 第三十章 世子一怒揍公爵第十五卷 第二十章 爭相來朝第十二卷 第二十一章 國王的驕傲第三十八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下)第十四卷 第十八章 復國有望第八卷 第十八章 黃雀在後第九卷 第二章 肥前藩守水師基地第八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上)第十四卷 第五十三章 巴達維亞第十一卷 第三十五章 兩軍對壘決雌雄第六卷 第七章 左輪手槍第十一卷 第二十九章 坦克勇猛皆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