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第二十六章 大明經濟日月新

隨着密雲鐵礦的發現,工部派出的隊伍相繼傳來捷報,在鐵礦的探查上朱慈炅保持了他一如既往的神奇,他說的幾個地方鐵礦儲量本來就豐富,只要仔細去招肯定能找到一大堆,光是遼東一地,發現的鐵礦就不下百處,工部官員都驚歎不已,皇上真是英明神武啊!

接下來,鐵礦的開採工作又掀起了一股熱潮,朱慈炅原本就想藏富於民,提高整體消費力,拉動經濟發展,但莫名其妙的給平民百姓發銀子肯定是不現實的,容易造成通貨膨脹,現在有了鐵礦就不一樣了,因爲鐵礦的開採本來就伴隨着財富的增長,所以他給所有挖礦的平民都來了個大派送,挖五百斤鐵礦就給一兩銀子,挖多少給多少!

五百斤鐵礦石一兩銀子是什麼概念,這麼說吧,一個成年人,就算柔柔弱弱的沒什麼力氣也能輕輕鬆鬆背起三四十斤的鐵礦,一個精壯勞力一次背一百斤都不是問題,工部決定開礦場的地方那可都是富礦,隨便挖挖就能挖到鐵礦石的那種,這下遼東、京城、山西和四川的老百姓還不瘋了,要知道一個成年人只要你不懶,一天最少能挖出五六百斤鐵礦,那可是一兩多銀子!

這下都可不得了了,四地的老百姓瘋狂的涌向工部開的礦場,日夜不停瘋狂挖礦,還種什麼地啊,種地一年才能賺多少銀子,輕輕鬆鬆挖幾天鐵礦就賺回來了!

一時間各個礦場都是人山人海,到處都是揹着簍子,提着鋤頭挖礦的平民,那鐵礦石多的,火車日夜不停的拉都拉不過來,別說一個月一千萬斤了,一天就能挖出幾千萬斤!

幾千萬斤真不算多,要知道一個普通成年人一天就能挖出五六百斤,幾千萬斤也就十來萬人一天挖的量,要不是工部開的礦場不夠多,一天幾億斤甚至是幾十億斤都有可能!

礦場不夠,人太多自然就容易產生矛盾,所以工部各個礦場陸續出現了搶礦打人的***,礦區的治安環境日漸惡化。

這種情況是朱慈炅始料未及的,他不得不做了一次朝令夕改的’昏君‘,將鐵礦石的價格降到一千斤一兩銀子,並派出錦衣衛赴各礦區維持秩序,誰敢打架,就關起來!

就這老百姓仍然熱情不減,從四面八方不停涌向工部開的鐵礦場,地裡的莊稼都沒人去管了!

朱慈炅不得不再次附加了一個條件,那就是每家每戶都只准出一個勞力挖礦,各地方官員嚴查戶籍,每戶只發一個採礦證明,錦衣衛則在各礦場嚴查採礦證,沒有采礦證來採礦的統統關起來,這下瘋狂的形勢才得以扼制。

經過幾個月的摸索與改進,大明的鐵礦經濟終於形成了固定的發展模式:

首先是平民採礦,隨着工部不斷開發新礦場,最後鐵礦石的日產量達到了恐怖的一億斤左右,也就是說四省農民一年能從中獲利三千多萬兩白銀,四地的消費能力由此提高了幾倍,尤其是遼東,富有程度甚至超過了南直隸!

然後是工部鋼鐵廠生產鋼材出售,鐵礦石充足了,工部鋼鐵廠的產量也上來了,鍊鋼的高爐是添了又添,而且還不斷向巨大化發展,最後工部鋼鐵廠的日產量達到了恐怖的一千萬斤!

鋼材的價格可就不是一兩銀子一千斤了,而是一兩銀子一百斤,這還只是普通鋼錠,如果是鋼板和鋼筋這個價格還要翻倍!

就這,大明的鋼材生意都火爆到不行,不但大明百姓需求旺盛,朝鮮、東瀛、琉球等藩屬國需求量也極大,至於南洋各地,那就要看運氣了,大明和三個藩屬國有了盈餘,纔會賣給南洋各地的商戶,大明鋼鐵日漸成爲風靡整個東南亞的著名品牌,呃,沒辦法,現在全世界就這一個品牌,獨家壟斷,別無分號,再說,大明產的鋼鐵本來就是當時質量最好的。

經過幾個月的發展西城區鋼鐵廠的產量竟然沒跟上需求量,朱慈炅已經在考慮新建更大型的鍊鋼廠了,這利潤,就算按十兩銀子一千斤計算,刨去成本最少有五兩銀子的利潤,也就是說西城區鍊鋼廠一天就能賺五萬兩銀子,一年就能賺將近兩千萬兩銀子,這樣的鍊鋼廠開上十來個一年就能賺兩億兩銀子,全世界的金銀都將因此涌向大明!

當然,開十個是不可能的,以大明現在的鐵礦開採量,最多再開五個這樣的鍊鋼廠,而且還要考慮銷量的問題,一下猛增五倍的產量,很有可能會造成供過於求,還是慢慢來吧,一個一個的建,保持旺盛的需求,這樣鋼材纔不會貶值。

最後就是買鋼材的商戶將鋼材加工成各種商品出售,大明工部煉出來的鋼材純度及含碳量都經過了嚴格控制,比土法煉出來的毛鐵不知道要強多少倍,製造出來的東西自然又好又耐用,刀槍劍戟什麼的就不說了,大明現在也只有山中的獵戶在用了,軍隊早就換成熱武器,要做出來也只能賣給東南亞那些小國家的軍隊。

就說民用的東西,像菜刀、鋤頭、釘耙、柴刀、斧頭、鐵鍋什麼的,幾乎人人都要用,大明和各藩屬國加起來是多少人,南洋市場又有多少人,按每人平均十斤鐵計算,那就是幾十億斤,這還只是家裡窮的,有錢點的買的鐵器更多。

而且,現在大明很多作坊都在開發新的產品,像什麼鐵桶、鐵盆、鐵箱子、鐵架子銷量都很好。還有,隨着水泥的推廣鋼筋的需求量更是成爆炸性增長!

光民用就是這麼大的需求量,再加上王恭廠、機械廠和東大營鑄炮廠這幾個用鐵大戶,一個日產千萬斤的鍊鋼廠還真有點不夠看了。

後世經濟發展有一種很常見的模式,那就是推廣特色經濟,相信很多人都看到過什麼什麼之鄉的牌子,甚至本身就是某個特色經濟之鄉的人,爲什麼要突出發展特色經濟呢?因爲這特色經濟不但能突出優勢,佔領市場,還能帶動其他經濟的發展。

像大明的鐵礦經濟上來了,附帶的煤炭的需求量也隨之增加,鍊鋼那可是需要大量煤炭的,有了鐵礦經濟的經驗,發展煤炭經濟自然是輕車熟路,山西、陝西、雲南等煤炭儲量豐富的省份的平民又發財了,特別是山西,前幾年還窮的揭不開鍋,今年又是鐵礦又是煤礦,平民百姓一個個都賺的盆滿鉢滿,大有趕超南直隸和遼東一舉成爲大明最富省份的趨勢!

當然,大明不止在發展鐵礦經濟、煤炭經濟,還有原本就領先世界的紡織行業、造船行業、玻璃工業,還有新興的水泥經濟、銅礦經濟等等,各行各業都在呈井噴式發展,這個時候,大明纔算是真正的走上了富強之路。

第十五卷 第五十九章 僥倖脫逃第三卷 第一章 明末晉商第十一卷 第二十三章 遼東沃土遭偷襲第十六卷 第九章 朝廷改組第十八卷 第二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姻緣第十五章 引導第六卷 第二十六章 遼東全復第五卷 第十九章 郵局誕生第八卷 第三章 錦衣密探第十四卷 第四十五章 蹄聲震天第七卷 第三章 風帆戰艦第十七卷 第七十六章 新式裝備初登場第十一卷 第三十五章 兩軍對壘決雌雄第十七卷 第二十七章 爲什麼放權第十三卷 第十七章 安南臣服第十五卷 第十六章 威武霸氣第十八卷 第六十章 巡視東番,測試戰艦第十六卷 第六十一章 四路出擊第七卷 第九章 洋兵敬服第十七卷 第六十九章 裝備採購計劃第十五卷 第十八章 結盟請求第十一卷 第二十三章 遼東沃土遭偷襲第九卷 第二章 肥前藩守水師基地第十七卷 第六十五章 裝甲戰車攻城戰術第十四卷 第四十五章 蹄聲震天第六卷 第五章 調集兵馬第十七卷 第七十五章 列強棋子不好當第二卷 第九章 遼東第十七卷 第三十九章 作弊式研究第四卷 第十四章 僵持不下第十八卷 第四十五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中)第十八卷 第二十一章 技高一籌,列強敗走(上)第十六卷 第四十八章 皇上來了第十三卷 第二十二章 相互猜忌第八卷 第十七章 淡水之戰第八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上)第七卷 第三章 風帆戰艦第四卷 第七章 猛將來援第三卷 第二十三章 海外形勢第五卷 第四章 蒸蒸日上第十七卷 第四十七章 戰車測試急第七卷 第五章 蒸汽火車第十六卷 第八章 教育問題第十七卷 第七十三章 科舉再臨迎盛事第十六卷 第二十七章 花市燈如晝第五卷 第十章 不戰而逃第三卷 第二十章 一網打盡第四卷 第九章 皇上很忙第十六卷 第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十七卷 第三十九章 作弊式研究第十七卷 第七十四章 厲兵秣馬備出征第十五卷 第二十四章 加大投入(三更,感謝姆知起咩名好大大打賞)第十五卷 第四十一章 忠烈之後(感謝點着螢火蟲看書大大)第十五卷 第五十五章 燃燒的遠征(三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五卷 第二十七章 喜得太子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十一卷 第十九章 科舉排名定前程第八卷 第二十四章 東南防線第十一卷 第十六章 屬國考生聚京城第十卷 第七章 購原料洋人當買辦第十七卷 第四十八章 定遼軍回京第十卷 第十九章 剿反賊御駕親征第十六卷 第十三章 再施毒計第十三卷 第三十三章 佈局東南第十一卷 第三十二章 四方皆動備軍需第十七卷 第四十二章 重賞宋應星第十七卷 第七十八章 沙俄震驚求和談第十三卷 第二十七章 暹羅來投第十五卷 第二十一章 波斯遣使(感謝T34/85大大)第八章 聞聲而動第四卷 第十章 澤州告急第十七卷 第九章 海軍再升級第九卷 第十五章 謀東瀛父子齊上陣第十六章 班底第四卷 第九章 皇上很忙第十八卷 第十五章 圍魏救趙,假道伐虢第十八卷 第四十八章 列強驚懼,再求和談第四卷 第七章 猛將來援第十六卷 第四十章 惹怒大明第十五卷 第三十二章 漢字的魅力第五卷 第十章 不戰而逃第九卷 第十六章 奪大名翁婿初登場第三卷 第十九章 少年高手第九卷 第十三章 揚天威親王赴歐陸第十四卷 第五章 提高產量第五卷 第十九章 郵局誕生第十六卷 第三章 超級大炮第七卷 第十五章 京東鐵路第七卷 第二十三章 整頓吏治第十一卷 第二十八章 傾盡全力滅建奴第十四卷 第十九章 盛世大明第四卷 第十二章 賊寇突襲第十七卷 第五十六章 屯衛新職能(上)第十七卷 第二十八章 內閣怎麼管第十六卷 第三十二章 秦軍小將第十一卷 第三十一章 三路齊出修棱堡第十五卷 第一章 精密機牀第十七卷 第五十二章 西伯大開發(下)第十四卷 第四十章 戰略部署第十四卷 第五十三章 巴達維亞
第十五卷 第五十九章 僥倖脫逃第三卷 第一章 明末晉商第十一卷 第二十三章 遼東沃土遭偷襲第十六卷 第九章 朝廷改組第十八卷 第二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姻緣第十五章 引導第六卷 第二十六章 遼東全復第五卷 第十九章 郵局誕生第八卷 第三章 錦衣密探第十四卷 第四十五章 蹄聲震天第七卷 第三章 風帆戰艦第十七卷 第七十六章 新式裝備初登場第十一卷 第三十五章 兩軍對壘決雌雄第十七卷 第二十七章 爲什麼放權第十三卷 第十七章 安南臣服第十五卷 第十六章 威武霸氣第十八卷 第六十章 巡視東番,測試戰艦第十六卷 第六十一章 四路出擊第七卷 第九章 洋兵敬服第十七卷 第六十九章 裝備採購計劃第十五卷 第十八章 結盟請求第十一卷 第二十三章 遼東沃土遭偷襲第九卷 第二章 肥前藩守水師基地第十七卷 第六十五章 裝甲戰車攻城戰術第十四卷 第四十五章 蹄聲震天第六卷 第五章 調集兵馬第十七卷 第七十五章 列強棋子不好當第二卷 第九章 遼東第十七卷 第三十九章 作弊式研究第四卷 第十四章 僵持不下第十八卷 第四十五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中)第十八卷 第二十一章 技高一籌,列強敗走(上)第十六卷 第四十八章 皇上來了第十三卷 第二十二章 相互猜忌第八卷 第十七章 淡水之戰第八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上)第七卷 第三章 風帆戰艦第四卷 第七章 猛將來援第三卷 第二十三章 海外形勢第五卷 第四章 蒸蒸日上第十七卷 第四十七章 戰車測試急第七卷 第五章 蒸汽火車第十六卷 第八章 教育問題第十七卷 第七十三章 科舉再臨迎盛事第十六卷 第二十七章 花市燈如晝第五卷 第十章 不戰而逃第三卷 第二十章 一網打盡第四卷 第九章 皇上很忙第十六卷 第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十七卷 第三十九章 作弊式研究第十七卷 第七十四章 厲兵秣馬備出征第十五卷 第二十四章 加大投入(三更,感謝姆知起咩名好大大打賞)第十五卷 第四十一章 忠烈之後(感謝點着螢火蟲看書大大)第十五卷 第五十五章 燃燒的遠征(三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五卷 第二十七章 喜得太子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十一卷 第十九章 科舉排名定前程第八卷 第二十四章 東南防線第十一卷 第十六章 屬國考生聚京城第十卷 第七章 購原料洋人當買辦第十七卷 第四十八章 定遼軍回京第十卷 第十九章 剿反賊御駕親征第十六卷 第十三章 再施毒計第十三卷 第三十三章 佈局東南第十一卷 第三十二章 四方皆動備軍需第十七卷 第四十二章 重賞宋應星第十七卷 第七十八章 沙俄震驚求和談第十三卷 第二十七章 暹羅來投第十五卷 第二十一章 波斯遣使(感謝T34/85大大)第八章 聞聲而動第四卷 第十章 澤州告急第十七卷 第九章 海軍再升級第九卷 第十五章 謀東瀛父子齊上陣第十六章 班底第四卷 第九章 皇上很忙第十八卷 第十五章 圍魏救趙,假道伐虢第十八卷 第四十八章 列強驚懼,再求和談第四卷 第七章 猛將來援第十六卷 第四十章 惹怒大明第十五卷 第三十二章 漢字的魅力第五卷 第十章 不戰而逃第九卷 第十六章 奪大名翁婿初登場第三卷 第十九章 少年高手第九卷 第十三章 揚天威親王赴歐陸第十四卷 第五章 提高產量第五卷 第十九章 郵局誕生第十六卷 第三章 超級大炮第七卷 第十五章 京東鐵路第七卷 第二十三章 整頓吏治第十一卷 第二十八章 傾盡全力滅建奴第十四卷 第十九章 盛世大明第四卷 第十二章 賊寇突襲第十七卷 第五十六章 屯衛新職能(上)第十七卷 第二十八章 內閣怎麼管第十六卷 第三十二章 秦軍小將第十一卷 第三十一章 三路齊出修棱堡第十五卷 第一章 精密機牀第十七卷 第五十二章 西伯大開發(下)第十四卷 第四十章 戰略部署第十四卷 第五十三章 巴達維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