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 第十二章 大明龍幣

說到這個紙幣,朱慈炅又陷入回憶中,他腦海中不斷浮現出前世各種紙幣的樣子,嘴裡不禁喃喃的道:”新的銀票兩面都要印上圖案,圖案不但要精美,還要帶有大明的特色,背面的圖案可以根據面額不同,採用不同的圖案,比如大明的紫禁城,大明的長城,大明的長江大轎、黃河大橋,大明的火車,大明的寶船鉅艦,大明的超級戰列艦等等,背面還要用各國的文字標上面額,讓大部分國家的人都知道這是大明發行的紙幣。“

駱養性記着記着,忍不住又問道:”皇上,這圖案從哪裡來啊,你說的這些除了長城,微臣都沒見人畫過啊!“

朱慈炅聞言,翻了個白眼,這麼簡單的事也要教,他沒好氣的道:”這個還不簡單嗎?以大明皇家日興銀行的名義在《新京報》上發出一則通告,在大明全境徵畫,所有人都可以選取一個或幾個題材畫出來,然後寄到京城,凡是有一定水準的畫都給予一百兩的報酬,凡是被選用印到紙幣上的,都給予一萬兩的報酬,這樣只要花個十多二十萬兩,即將發行的新紙幣必將在整個大明境內傳的人盡皆知,懂嗎?“

這種打廣告的事情在座的人貌似都懂那麼一點點,他們聞言不由又開始紛紛大讚皇上英明,只有徐爾爵拱手小心翼翼的道:”皇上,請恕微臣斗膽,如果以大明皇家日興銀行的名義,可能大多數讀書人都不會買賬,不如微臣去跟爺爺商量一下,以禮部的名義主辦一個全國性的書畫比賽,所有獲獎作品都由大明皇家日興銀行出資買下來,頭等大獎除了一萬兩賞銀,還將縮印在新發行的銀票上做永久留念,這樣一來,必將成爲一次載入史冊的文化盛會,這個宣傳效果就更好了。“

朱慈炅聞言,不由豎起大拇指誇獎道:”爾爵的提議很好,就這麼辦。“

衆人見皇上如此高興,不由又對着徐爾爵吹捧起來,大明沿襲了將近三百年,其他好的習慣沒有發揚光大,這吹捧、拍馬屁之風倒是日益盛行,不過伸手不打笑臉人,人家說的都是好話,你總不能逮住人家罵一頓吧,朱慈炅只得無奈的擡手虛壓道:”好了,繼續說紙幣。“

皇上的聖諭誰敢不聽,衆人聞言,立馬閉嘴收聲,朱慈炅清了清嗓子,繼續道:”背面差不多就是這樣了,接下來說正面,這正面必須有大寫的漢字面額,最好再帶上阿拉伯數字,這些就排在左邊,至於右邊,必須印一個最能代表大明特色的圖案,你們想想,用什麼圖案。“

最能代表大明特色的圖案,這個問題還真把衆人難住了,什麼東西最能代表大明特色能,衆人紛紛皺眉苦思起來,朱慈炅當然知道,後世的紙幣正面右邊印的是什麼,但是,他不想這麼做啊。

沒想到,他不想,有人貌似是想到了,呆坐了半天的朱由檢突然指着朱慈炅道:”微臣想到了。“

這天底下敢這麼指着朱慈炅的人怕也就朱由檢和兩宮皇太后了,朱慈炅這個鬱悶啊,他倒不是因爲被人指着而鬱悶,而是因爲即將被印上紙幣而鬱悶。

卻不曾想,朱由檢指的根本就不是他,而是他的衣服,準確的說是他龍袍上的五爪金龍。朱由檢指着他龍袍上的五爪金龍興奮的道:”這個五爪金龍就是最能代表大明特色的圖案,而且,印上這個之後,我們還可以給紙幣取個很響亮的名字,那就是:龍幣!“

人生的大起大落莫過於此,前一刻還鬱悶不已的朱慈炅,聞言興奮的差點沒跳起來,他忍不住拍着巴掌大讚道:”五叔說的對,正面就印五爪金龍圖案,龍幣,好啊,這個名字夠響亮。“

龍幣這個創意真的很好,無形中給新銀票增加了不少可信度,這可是五爪金龍,代表大明帝國的五爪金龍,以大明帝國如日中天的聲威,這紙幣發行難度又降低不少。

見衆人又有吹捧他五叔的架勢,朱慈炅連忙擡手打斷道:”好了,最後再來說說這個新銀票面額的問題,朕覺得,要讓新銀票被所有人接受,這個銀票的面額就不能太大,你們想啊,拿張紙能兌換一車銀子又或是一箱金子,總給人一種不靠譜的感覺,所以,朕覺得新銀票的面額最大不能超過一百兩,而且,爲了使用方便,小面額的銀票也必須有,比如說一兩的,五錢的,一錢的,這些都必須有。“

衆人聞言,想了想,紛紛點頭附和起來,如果要在市面上流通,這面額的確不能太大,不說別的,要是有人突然掏出一張五千兩甚至是一萬兩的銀票到個小商號買東西,一般的小商號哪裡找的開,整個商號全給人估計都不夠一萬兩,一張紙值一家商號,這的確不靠譜,對推廣極爲不利。

新銀票的事情商議到這裡也差不多了,朱慈炅緊接着鼓勵道:”大家要對發行紙幣有信心,金銀銅等金屬貨幣雖然在人們心中已經根深蒂固,但是金屬貨幣缺點很多,比如說,不方便攜帶,要是個窮人,身上就幾個銅板倒還罷了,要是個超有錢的人,身上又能帶多少錢呢?一百兩黃金背上都能把人累死。做生意就更不方便了,小生意暫且不說,如果是上十萬兩甚至是上百萬兩的大生意,那銀子,用車拉都是幾百上千車,幾百上千車銀子拉到外面,這商人就不害怕嗎?所以,朕認爲,這紙幣代替金屬貨幣是必然的趨勢,之所以一直替代不了,主要是因爲沒有信譽基礎,現在這個基礎已經慢慢具備了,大明的龍幣,必將替代金銀,成爲世界各國的流通貨幣。“

衆人聞言,紛紛露出興奮的神色,是啊,隨着商業的發展,用錢的地方越來越多,數量也越來越大,大明皇家日興銀行爲什麼能發行將近四億兩銀票,就是因爲金銀攜帶太不方便了,上了十萬兩,真沒幾個人敢拉出去,但是,現在上十萬兩的生意太平常了,在大明各地幾乎隨處可見,所以,很多商戶都選擇了銀票,由此看來這紙幣代替金屬貨幣還真跟皇上說的一樣,是必然趨勢。

大明龍幣就這樣誕生了,雖然現在還沒有任何國家敢使用大明龍幣,但是,隨着經濟的發展,隨着大明的擴張,大明龍幣成爲世界流通貨幣也是必然趨勢!

第二卷 第四章 發威第十七卷 第五十八章 屯衛新職能(下)第十二卷 第三章 秀女難選第四卷 第二十章 暗夜刺殺第三卷 第三章 商號開張第十六卷 第五十九章 波斯終屈服第十三卷 第二十八章 列強聯合第二卷 第四章 發威第十四卷 第三十章 呂宋行省第十六卷 第二十二章 婁東二張第十七卷 第六十七章 熱氣球定位(上)第四卷 第三章 提高產能第十六卷 第二十八章 點亮長安街第十六卷 第十二章 找上門來第十四卷 第四十九章 列強幹涉第十三卷 第一章 南洋舊事第十六卷 第十一章 大明八部第十七卷 第五十四章 開發新策略(中)第十八卷 第十七章 世子降臨,盟友恭迎第十八卷 第七十二章 協助盟友之轉戰南美第四卷 第二十一章 趁亂襲營第十六卷 第二十九章 荒原會面第十三卷 第二十九章 局勢緊張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戰遵化上第十三卷 第十二章 兵臨升龍第十八卷 第二十章 構築防線,以身爲餌第八卷 第二十三章 大明驚世第二卷 第二章 小人第八卷 第十七章 淡水之戰第十七章 實驗第八卷 第四章 寶島東番第十一卷 第三十八章 中興之主平四方第五卷 第二十章 盛世將至第十六卷 第三章 超級大炮第五卷 第二十章 盛世將至第二卷 第九章 遼東第四卷 第十一章 勞師襲遠第十七卷 第六十三章 屯衛的賺錢思路第八章 聞聲而動第十三卷 第十七章 安南臣服第十五卷 第五十四章 水陸並進第十七卷 第六十五章 裝甲戰車攻城戰術第十七卷 第三十四章 規範經營第七卷 第二十章 組建水師第十六卷 第五十六章 不割地不退兵第十八卷 第四十五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中)第八卷 第四章 寶島東番第十卷 第十七章 傳密旨張網以待第二卷 第十四章 無奈妥協第十二卷 第十三章 出發歐陸第十七卷 第十五章 打通東南兩線第十六卷 第五十一章 相互欺騙第五卷 第十五章 閻王急了第十七卷 第十九章 挖穿棱堡第十二卷 第十一章 整合產業第十六卷 第六十三章 瓦刺覆滅第十四卷 第三章 御下之道第十七卷 第二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十二卷 第三十章 盟國的請求第十八卷 第三十七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中)第二卷 第十章 天災人禍第十四卷 第二十章 大明盛世第六卷 第二章 火炮先行第十五卷 第二十九章 擴大同盟第十三卷 第二十八章 列強聯合第六卷 第八章 洋使來賀第十五卷 第六章 皇后有喜第十四卷 第四十六章 戰敗投降第二卷 第十五章 增添機牀第十四卷 第十八章 復國有望第十五卷 第三十二章 漢字的魅力第二卷 第十七章 五虎將上第十八卷 第十七章 世子降臨,盟友恭迎第十八卷 第二十七章 盟國國王顯猶疑第三卷 第五章 史無前例第九卷 第八章 列強訂購大明軍火第十一卷 第七章 開辦學院教漢語第十六卷 第四十三章 西域攻略第十八卷 第二章 借用屯衛固邊疆第十六卷 第四十章 惹怒大明第十八卷 第六十三章 借道德國,征討荷蘭第十六卷 第二十三章 皇上請客第二十四章 提拔第十八卷 第二十三章 曠日持久,損耗驚人第十四卷 第三十三章 大戰之年第十三卷 第二十四章 洋使勸降第八卷 第三章 錦衣密探第六卷 第三章 報導跟上第十卷 第十一章 闖王偷襲反被擒第十五章 引導第十二卷 第六章 明皇大婚第十六卷 第十四章 瓦刺崛起第四卷 第六章 軍需物資第十四卷 第二十五章 三國結盟第十四卷 第九章 財富驚人第九卷 第十七章 爭守護主臣全清光第十一卷 第二章 齊心協力謀發展第十三卷 第二十七章 暹羅來投第十八卷 第二十七章 盟國國王顯猶疑第十八卷 第五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上)
第二卷 第四章 發威第十七卷 第五十八章 屯衛新職能(下)第十二卷 第三章 秀女難選第四卷 第二十章 暗夜刺殺第三卷 第三章 商號開張第十六卷 第五十九章 波斯終屈服第十三卷 第二十八章 列強聯合第二卷 第四章 發威第十四卷 第三十章 呂宋行省第十六卷 第二十二章 婁東二張第十七卷 第六十七章 熱氣球定位(上)第四卷 第三章 提高產能第十六卷 第二十八章 點亮長安街第十六卷 第十二章 找上門來第十四卷 第四十九章 列強幹涉第十三卷 第一章 南洋舊事第十六卷 第十一章 大明八部第十七卷 第五十四章 開發新策略(中)第十八卷 第十七章 世子降臨,盟友恭迎第十八卷 第七十二章 協助盟友之轉戰南美第四卷 第二十一章 趁亂襲營第十六卷 第二十九章 荒原會面第十三卷 第二十九章 局勢緊張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戰遵化上第十三卷 第十二章 兵臨升龍第十八卷 第二十章 構築防線,以身爲餌第八卷 第二十三章 大明驚世第二卷 第二章 小人第八卷 第十七章 淡水之戰第十七章 實驗第八卷 第四章 寶島東番第十一卷 第三十八章 中興之主平四方第五卷 第二十章 盛世將至第十六卷 第三章 超級大炮第五卷 第二十章 盛世將至第二卷 第九章 遼東第四卷 第十一章 勞師襲遠第十七卷 第六十三章 屯衛的賺錢思路第八章 聞聲而動第十三卷 第十七章 安南臣服第十五卷 第五十四章 水陸並進第十七卷 第六十五章 裝甲戰車攻城戰術第十七卷 第三十四章 規範經營第七卷 第二十章 組建水師第十六卷 第五十六章 不割地不退兵第十八卷 第四十五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中)第八卷 第四章 寶島東番第十卷 第十七章 傳密旨張網以待第二卷 第十四章 無奈妥協第十二卷 第十三章 出發歐陸第十七卷 第十五章 打通東南兩線第十六卷 第五十一章 相互欺騙第五卷 第十五章 閻王急了第十七卷 第十九章 挖穿棱堡第十二卷 第十一章 整合產業第十六卷 第六十三章 瓦刺覆滅第十四卷 第三章 御下之道第十七卷 第二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十二卷 第三十章 盟國的請求第十八卷 第三十七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中)第二卷 第十章 天災人禍第十四卷 第二十章 大明盛世第六卷 第二章 火炮先行第十五卷 第二十九章 擴大同盟第十三卷 第二十八章 列強聯合第六卷 第八章 洋使來賀第十五卷 第六章 皇后有喜第十四卷 第四十六章 戰敗投降第二卷 第十五章 增添機牀第十四卷 第十八章 復國有望第十五卷 第三十二章 漢字的魅力第二卷 第十七章 五虎將上第十八卷 第十七章 世子降臨,盟友恭迎第十八卷 第二十七章 盟國國王顯猶疑第三卷 第五章 史無前例第九卷 第八章 列強訂購大明軍火第十一卷 第七章 開辦學院教漢語第十六卷 第四十三章 西域攻略第十八卷 第二章 借用屯衛固邊疆第十六卷 第四十章 惹怒大明第十八卷 第六十三章 借道德國,征討荷蘭第十六卷 第二十三章 皇上請客第二十四章 提拔第十八卷 第二十三章 曠日持久,損耗驚人第十四卷 第三十三章 大戰之年第十三卷 第二十四章 洋使勸降第八卷 第三章 錦衣密探第六卷 第三章 報導跟上第十卷 第十一章 闖王偷襲反被擒第十五章 引導第十二卷 第六章 明皇大婚第十六卷 第十四章 瓦刺崛起第四卷 第六章 軍需物資第十四卷 第二十五章 三國結盟第十四卷 第九章 財富驚人第九卷 第十七章 爭守護主臣全清光第十一卷 第二章 齊心協力謀發展第十三卷 第二十七章 暹羅來投第十八卷 第二十七章 盟國國王顯猶疑第十八卷 第五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