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 第三十三章 佈局東南

迫降了東胡整個東南半島局勢就算定下來了,至於東胡其他地方怎麼收復,很簡單,迫他隆王發出詔令,令所有州府投降就行了,東胡王朝總共也就三十來萬正規軍,主要就集中在大城和東籲,現在這兩大主力全部被大明給端了,剩下的都不足萬人了,收復起來倒也不怎麼費事。

東胡現在總共有三十來個州府,爲了保險起見,朱慈炅每個州府派去五千騎兵,拿着他隆王得詔令去接管地方,這一通詔令寫下來,他隆王是手也寫麻了,心也寫碎了,完了,完了,強大的東胡王朝就此完了!

朱慈炅自然不會讓這麼一個大到能威脅到大明的藩屬國存在下去,當然,他也不會把東胡王朝王室全乾掉,人家都投降了,再殺就是不講道義了,大明可是禮儀之邦,這點道義還是要講的。

他的方法很簡單,直接將東胡王朝的疆域拆分成三部分,東胡降爲二等屬國,封他隆王也爲緬王,只保有原來緬甸宣慰司的疆域,剩下的地方則收歸大明直屬,朱慈炅也不想搞什麼宣慰司了,他決定直接用承宣布政使司來管理,將東胡剩下的疆域劃分成兩個行省。

一個行省沿用大明立朝初期的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之名,管轄原來的老撾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和原真臘國所有區域,一個行省沿用漢朝的日南之名,定爲日南承宣布政使司,管轄原來的木邦宣慰司和孟養宣慰司等地。

這成立行省自然不是簡簡單單在地圖上一劃就行了,行政管理和地方的保衛都要安排好。

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地方守衛了,南洋有很多地方還是未開化之地,再加上各種勢力不斷爭奪,民風是相當彪悍的,如果不安排足夠的守衛力量牢牢控制住,恐怕政令壓根就通行不了。

在明朝,地方守備力量主要還是以屯衛爲主,邊屯田邊守衛地方安全,這樣既節約了糧草,又保持了足夠的後備力量,是一種很不錯的屯兵方式。只是明朝後期,吏治敗壞,屯衛大多名存實亡,各地衛所屯兵基本逃亡過半,所謂屯田大部分都被皇室宗親和地方豪強給私吞了,所以大明才顯得那麼孱弱。

不過,現在就不一樣了,經過十來年的整頓,各地衛所的屯兵名額基本上已經補全,大明建朝初期的五百多個內外衛所,現在已經恢復了四百多個,內衛已經基本恢復了,剩下的外衛那就沒有辦法了,因爲外衛大多都是設在像東南半島這樣的地方,整個疆域都被人佔據了,衛所自然也灰灰湮滅了。

衛所是恢復的差不多了,只是這屯田規模卻沒有辦法恢復到明初時那麼大,而且各地的屯田規模差異很大,像遼東和西北等地幾經戰亂,人口銳減,屯衛的土地遠超以前,但是東南、西南等地卻是人口暴增,屯衛的土地經過各種侵吞之後縮減嚴重,這點就是朱慈炅以前都沒辦法解決,貪官污吏可以收拾,但在在屯田上耕種的全是平民百姓,總不能把他們趕走,讓他們去餓死吧。

現在就好了,東南半島上也是戰亂連連,人口銳減,空置的土地多的是,把屯衛調過來正好,既擴大了屯田面積又保證了地方安全,可謂一舉兩得。

朱慈炅和隨行的兵部尚書孫元化商議過後,直接下旨,從南直隸、福建、湖廣各調十個衛所總共一百個千戶所的屯衛散佈到交趾和日南各地。

另外,四川、雲南等地的宣慰司、宣撫司、安撫司及長官司全部改成衛所和千戶所,想從政的土司可以當知府、知州和知縣,只要老老實實職位可以世襲,想繼續保有軍隊的那就全部遷到日南和交趾來當屯衛,不聽朝廷號令的,直接拖出去砍了!

現在那些土司可都在孟艮府待着呢,朱慈炅密令王徵南把他們全部監控起來,一百多個土司用上萬錦衣衛密探去監控自然綽綽有餘,當然,他們各自都帶有手下,但是他們那些三腳貓功夫怎麼比的過配有手槍的錦衣衛高手,所以他們現在一個個都老實的不得了,生怕一不小心就被錦衣衛給辦了,錦衣衛可是出了名的管殺不管埋,比他們兇狠的多!

朱慈炅的旨意一傳到孟艮府,這些土司自然是議論紛紛,不過,沒一個敢唱反調的,四周可到處都是錦衣衛,而且有很多還是着便裝混在這些人當中的,誰敢唱反調,可能他們剛一張嘴,人頭就飛了!

最後,這些土司大多選擇了屯衛,畢竟當屯衛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還是土皇帝,這點朱慈炅也早有安排,他們都被分散到東南各地,每個土司屯衛周圍最少有兩三個大明的正規屯衛,他們想翻天都難。

這新收復的地方自然不是光屯衛就能壓的住的,朱慈炅還留下了五個正規軍團,他令關寧軍留守東胡,駐紮在東籲,監控緬王,東江軍留守暹羅,駐守大城,監控暹羅王,邊防軍第二軍團留守安南,駐紮在升龍城,監控安南王,定遼軍和武威軍押着俘虜繼續修建東南半島的鐵路,鋪設電報網絡,等這兩件事都完成了,就直接駐守在交趾和日南,以保地方安全。

關於兩個行省地方官員的安排,朱慈炅懶得去多費腦筋,他直接下了一道聖旨令人傳到京城,讓吏部速速抽調各級官員來交趾和日南兩省上任。

忙碌了將近半個月,東南佈局終於完成,現在東南就一個一等屬國暹羅,另外東胡、安南、占城全部是二等屬國,至於屬國的軍團,只有三個一個暹羅軍團,一個東胡軍團,一個安南軍團,朱慈炅直接調來了尤世祿、王學書、王世欽等忠君愛國的老將出任軍團長,以確保這些軍團都能聽大明的指揮。

另外就是交趾和日南兩個行省了,這兩個行省地方官員的調配和屯衛的調集都需要時間,這些自由吏部和兵部去管,朱慈炅只要定下框架就行了。

至此,東南半島的事算是告一段落了,接下來就是扯皮時間了,朱慈炅知道,反哈布斯堡聯盟的列強絕對不會就此罷休,一場嘴仗是避免不了的。

第十一卷 第四章 歐陸使節遊大明第十七卷 第七十六章 新式裝備初登場第十四卷 第二十九章 君臨星城第四卷 第七章 猛將來援第十五卷 第二十八章 取個名字真難第十七卷 第六十七章 熱氣球定位(上)第十五卷 第二十三章 賠大發了(二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七卷 第十九章 京察大計第十六卷 第一章 進步驚人第十七卷 第三十二章 服務百姓第五卷 第二十章 盛世將至第十五卷 第五十四章 水陸並進第二十四章 提拔第二卷 第九章 遼東第十三卷 第三十四章 所謂合約第十六卷 第六十二章 吐蕃綠洲第十五卷 第八章 鑽研技術第十六卷 第十二章 找上門來第十七卷 第八十四章 戰爭賠款,高到離譜第十七卷 第二十七章 爲什麼放權第三卷 第十三章 中都祭祖第十四卷 第五十四章 王朝末日第六卷 第十八章 準備開炮第五卷 第六章 爲君之道第八卷 第十五章 初次交鋒第十五卷 第五十五章 燃燒的遠征(三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七卷 第三十六章 科舉擴編第四卷 第十八章 詐降之計第十七卷 第十章 戰鬥將打響第十五卷 第十二章 再擴京城第十七卷 第二十章 守軍投降第五卷 第六章 爲君之道第十四卷 第三十四章 直接開打第十卷 第十八章 裝昏君沉迷美色第十六卷 第五十四章 兵逼伊斯法罕第十七卷 第三十八章 大型試驗場第六卷 第二十三章 直搗盛京第十七卷 第十八章 明軍攻擊更可怕第十四卷 第八章 商業帝國第十二卷 第二十五章 皇帝的怒火第十五卷 第五十七章 再潰千里第三卷 第二十三章 海外形勢第十八卷 第二十章 構築防線,以身爲餌第十六卷 第七章 發展方向第十六卷 第五十八章 和談進行時第十五卷 第五十八章 遊牧部落第十三卷 第二十七章 暹羅來投第一卷結束 感言第十二章 登基第四卷 第二十二章 狼狽逃竄第十七卷 第五十六章 屯衛新職能(上)第十八卷 第六十二章 歐亞鐵路,北線貫通第二卷 第六章 噩耗第八卷 第四章 寶島東番第十八卷 第十四章 御弟回京,皇宮晚宴第十七卷 第十三章 經緯度座標第十六卷 第五十五章 黎明前的偷襲第十三卷 第五章 星城港基地第十四卷 第二十一章 龍幣問世第十三卷 第十章 不歡而散第十五卷 第二十三章 賠大發了(二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七卷 第五章 蒸汽火車第十八卷 第三十三章 特種作戰初登場(上)第三卷 第二十二章 亦商亦盜第十六卷 第三十九章 南亞動盪第十六卷 第三十六章 瓦刺來襲第十五卷 第三十六章 全新的同盟第十八卷 第七十三章 元帥大婚,海軍重組第十六卷 第六章 造福百姓第五卷 第十三章 血戰蓋州(下)第七卷 第五章 蒸汽火車第十六卷 第二十八章 點亮長安街第二卷 第二十四章 守衛京城第十七卷 第六十六章 裝甲戰車亮相第四卷 第二十一章 趁亂襲營第十一卷 第二十章 電報網絡通天下第十二卷 第二十八章 大明真恐怖第八卷 第一章 海外貿易第三卷 第十一章 入不敷出第十五卷 第四十四章 死戰不退第十五卷 第五十五章 燃燒的遠征(三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四卷 第十九章 假意投靠第七卷 第四章 鐵礦金礦第九卷 第二十四章 收東瀛獎勵真驚人第十七卷 第二十六章 內閣負責制第十七卷 第五十九章 大型露天礦第二卷 第十五章 增添機牀第十五卷 第五章 運河之策第十六卷 第六章 造福百姓第八卷 第六章 利益之爭第六卷 第二十三章 直搗盛京第十七卷 第五十三章 開發新策略(上)第十卷 第十三章 公主萬里來相會第十四卷 第五十二章 蘇祿海戰第十七卷 第五十四章 開發新策略(中)第十八卷 第二十章 構築防線,以身爲餌第十五卷 第三十一章 共同的語言第十七卷 第五十四章 開發新策略(中)第十八卷 第三十九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上)第十四章 隱忍
第十一卷 第四章 歐陸使節遊大明第十七卷 第七十六章 新式裝備初登場第十四卷 第二十九章 君臨星城第四卷 第七章 猛將來援第十五卷 第二十八章 取個名字真難第十七卷 第六十七章 熱氣球定位(上)第十五卷 第二十三章 賠大發了(二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七卷 第十九章 京察大計第十六卷 第一章 進步驚人第十七卷 第三十二章 服務百姓第五卷 第二十章 盛世將至第十五卷 第五十四章 水陸並進第二十四章 提拔第二卷 第九章 遼東第十三卷 第三十四章 所謂合約第十六卷 第六十二章 吐蕃綠洲第十五卷 第八章 鑽研技術第十六卷 第十二章 找上門來第十七卷 第八十四章 戰爭賠款,高到離譜第十七卷 第二十七章 爲什麼放權第三卷 第十三章 中都祭祖第十四卷 第五十四章 王朝末日第六卷 第十八章 準備開炮第五卷 第六章 爲君之道第八卷 第十五章 初次交鋒第十五卷 第五十五章 燃燒的遠征(三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七卷 第三十六章 科舉擴編第四卷 第十八章 詐降之計第十七卷 第十章 戰鬥將打響第十五卷 第十二章 再擴京城第十七卷 第二十章 守軍投降第五卷 第六章 爲君之道第十四卷 第三十四章 直接開打第十卷 第十八章 裝昏君沉迷美色第十六卷 第五十四章 兵逼伊斯法罕第十七卷 第三十八章 大型試驗場第六卷 第二十三章 直搗盛京第十七卷 第十八章 明軍攻擊更可怕第十四卷 第八章 商業帝國第十二卷 第二十五章 皇帝的怒火第十五卷 第五十七章 再潰千里第三卷 第二十三章 海外形勢第十八卷 第二十章 構築防線,以身爲餌第十六卷 第七章 發展方向第十六卷 第五十八章 和談進行時第十五卷 第五十八章 遊牧部落第十三卷 第二十七章 暹羅來投第一卷結束 感言第十二章 登基第四卷 第二十二章 狼狽逃竄第十七卷 第五十六章 屯衛新職能(上)第十八卷 第六十二章 歐亞鐵路,北線貫通第二卷 第六章 噩耗第八卷 第四章 寶島東番第十八卷 第十四章 御弟回京,皇宮晚宴第十七卷 第十三章 經緯度座標第十六卷 第五十五章 黎明前的偷襲第十三卷 第五章 星城港基地第十四卷 第二十一章 龍幣問世第十三卷 第十章 不歡而散第十五卷 第二十三章 賠大發了(二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七卷 第五章 蒸汽火車第十八卷 第三十三章 特種作戰初登場(上)第三卷 第二十二章 亦商亦盜第十六卷 第三十九章 南亞動盪第十六卷 第三十六章 瓦刺來襲第十五卷 第三十六章 全新的同盟第十八卷 第七十三章 元帥大婚,海軍重組第十六卷 第六章 造福百姓第五卷 第十三章 血戰蓋州(下)第七卷 第五章 蒸汽火車第十六卷 第二十八章 點亮長安街第二卷 第二十四章 守衛京城第十七卷 第六十六章 裝甲戰車亮相第四卷 第二十一章 趁亂襲營第十一卷 第二十章 電報網絡通天下第十二卷 第二十八章 大明真恐怖第八卷 第一章 海外貿易第三卷 第十一章 入不敷出第十五卷 第四十四章 死戰不退第十五卷 第五十五章 燃燒的遠征(三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四卷 第十九章 假意投靠第七卷 第四章 鐵礦金礦第九卷 第二十四章 收東瀛獎勵真驚人第十七卷 第二十六章 內閣負責制第十七卷 第五十九章 大型露天礦第二卷 第十五章 增添機牀第十五卷 第五章 運河之策第十六卷 第六章 造福百姓第八卷 第六章 利益之爭第六卷 第二十三章 直搗盛京第十七卷 第五十三章 開發新策略(上)第十卷 第十三章 公主萬里來相會第十四卷 第五十二章 蘇祿海戰第十七卷 第五十四章 開發新策略(中)第十八卷 第二十章 構築防線,以身爲餌第十五卷 第三十一章 共同的語言第十七卷 第五十四章 開發新策略(中)第十八卷 第三十九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上)第十四章 隱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