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卷 第六十四章 西域臣服

瓦刺固始汗臣服大明,此事如同一聲巨大的春雷,在西域上空炸響,西域各國都驚恐不已。

剛剛開春,瓦刺便聯合哈薩克汗國去進攻大明帝國的陝西行都司,這件事情西域各國都知道,因爲瓦刺向各國都派去了使者,希望他們能共同參與。

奈何西域各國都不敢,葉爾羌和喀爾喀是沒實力,壓根就不敢去擼大明帝國的虎鬚,月即別同樣不敢,他的西邊是奧斯曼帝國,南邊是波斯薩法維帝國,這兩個國家任何一個都有擊敗他的實力,如果再去惹大明帝國,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他們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觀望,如果瓦刺聯軍能擊敗大明帝國陝西行都司的守軍,他們或許都會衝過去分一杯羹,如果瓦刺和哈薩克汗國四十萬聯軍都撕不開大明帝國的西北防線,那還是在西域老老實實呆着吧,中原花花世界雖然誘人,但也得有命去享受啊!

結果,瓦刺聯軍以令人恐懼的度奔潰了,敗的一塌糊塗,四十萬聯軍衝上去,不到一個月就大敗而歸,將近九成的人馬都不見了蹤影,只剩下固始汗帶着三萬多殘兵敗將,倉惶逃回瓦刺。

西域各國還沒打聽清楚是怎麼回事,大明又組織了一百多萬人馬,向瓦刺進了。

一百多萬人馬是什麼概念,營帳如海,兵馬遍野,無論從哪個方向都看不到盡頭,要多恐怖就有多恐怖!

正如朱慈炅猜測的那樣,要是四五十萬人馬進入西域荒原,西域各國可能還會有點想法,因爲理論上還有戰勝的希望,一旦人馬過百萬,誰都不敢有想法了。

瓦刺自然是哭着喊着向西域各國求援,什麼脣亡齒寒,什麼我們頂不住你們也沒好日子過,好話歹話說盡,都沒人願意出兵幫他們。

開玩笑,上百萬大軍碾壓過來,誰扛得住!

西域各國都知道,如果明軍不退,瓦刺覆滅只是遲早的事情,卻不曾想,又是一個月不到,瓦刺就完了,連西域曾經的霸主固始汗都兵敗被俘,投降了大明,從此西域再無瓦刺。

面對這種局勢,西域各國終於坐不住了,最先做出反應的是葉爾羌汗國,他們直接遣使向大明稱臣,公開聲明願意接受大明的統治。

其實,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因爲葉爾羌汗國的前身東察合臺汗國就一直向大明稱臣納貢,那個時候,爲了迎合大明,他們甚至把名字都改了,直接以地名命名,稱自己爲亦力把裡,而不再稱自己爲東察合臺汗國。

他們這個時候再向大明稱臣,只是迴歸大明懷抱而已,面子裡子都沒什麼過不去的,別人也不好說什麼。

不過,大明帝國對藩屬國的策略已經變了,不再是稱個臣,納個貢就行了,要成爲大明的藩屬國,必須接受《大明藩屬國令制》,從政治上,軍事上,甚至是經濟上都接受大明的統治,不然,大明就不承認你藩屬國的地位。

葉爾羌汗國也沒什麼意見,反正他們的實力在西域是墊底,再怎麼樣也幹不過其他的國家,還不如讓大明罩着,起碼不會被欺負。

對葉爾羌汗國的主動來投,朱慈炅自然是熱烈歡迎,他直接將葉爾羌汗國定爲一等藩國,並將葉爾羌汗國的大汗阿布都拉哈招到嘉峪關,親自授其爲忠順王,永鎮葉爾羌,世襲罔替,還賞賜無數綾羅綢緞和金銀珠寶。

朱慈炅想着,有葉爾羌汗國做榜樣,其他三國應該會相繼來投,卻沒想到,葉爾羌汗都回去好幾天了,其他三國卻一點動靜都沒有。

他直接怒了,敬酒不吃吃罰酒,那就先挑個軟柿子捏一下,他直接令孫傳庭集結十五萬騎兵緩緩壓向喀爾喀汗國。

騎兵還未到,喀爾喀汗國的和談使者便到了,瓦刺那麼強大都被滅了,他們可不想步瓦刺的後塵。

還算他們識相,朱慈炅勉強給他們定了個二等屬國,封他們的汗王爲忠義王,永鎮喀爾喀,世襲罔替,賞賜,那就對不起了,直接少了一大半。

緊接着,西域鐵路緩緩轉向北方,修入哈薩克汗國境內,哈薩克汗王的江格爾汗嚇得趕緊向沙俄求援。

沙俄這個時候哪裡還顧得上他們,眼看着西伯利亞的冰雪就要融化了,大明帝國的大軍即將動新一輪的攻勢,沙俄自己都顧不過來呢,還管你哈薩克汗國死活。

江格爾汗無奈,只得向大明派去使者求和。

對他們朱慈炅可就沒那麼客氣了,接受《大明藩屬國令制》,降爲二等屬國,那是必須的,他們還必須將西域鐵路以東所有土地,包括西域鐵路以西一百里範圍內的土地,全部割讓出來,不同意,那就開打!

江格爾汗還有什麼辦法,最大的靠山沙俄都不派兵來支援,面對大明帝國上百萬大軍,他們隨時可能步瓦刺的後塵,灰灰湮滅。

不同意,就是亡國,他只得同意了。

整個西域,最後就剩下一個月即別了,如果是換做沒有打算過境西域以前,朱慈炅倒不會拿他們怎麼樣,因爲他們和大明基本屬於八竿子打不着那種關係。

但是,現在就不一樣了,月即別的南邊是大明的歐亞鐵路,月即別的北邊是大明的西域鐵路,如果月即別不臣服,大明不知道要派多少大軍來保護這兩條鐵路。

在這種情況下,月即別必須臣服於大明,不然後患無窮。

爲了兩條鐵路線的安全,朱慈炅不得不再次調動大軍,他直接令孫傳庭派四十萬大軍壓向月即別北方,又令侯世祿派二十萬大軍直接壓向月即別南方,這次可不是擺擺樣子嚇唬嚇唬而已,如果月即別不降,那真會打!

還好,月即別或者說布拉哈汗國的大汗納迪爾還算識相,明軍還沒開打,他便派出了使者,向大明求和來了。

經過商議,朱慈炅最終將月即別定爲一等藩國,並封納迪爾爲忠平王,永鎮月即別,世襲罔替。

至此,西域各國皆臣服於大明,朱慈炅終於恢復了漢唐之威德,重新將西域掌控在中原王朝的掌控之下。

爲了彰顯大明之壯志,繼承漢唐之雄風,朱慈炅還特意將原瓦刺領地和哈薩克汗國割讓的土地一分爲二,建立安西承宣布政使司和北庭承宣布政使司,以示天下。

西域既定,接下來就是對沙俄的大戰了,這是大明與列強之間第一次全力對撞,會打成什麼樣子呢?

本卷終,且看下卷分解。

第六卷 第九章 再次震驚第二卷 第十三章 犯顏直諫第十五卷 第二十五章 驚喜不斷(四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四卷 第三十六章 進攻果阿第四卷 第六章 軍需物資第十七卷 第三十五章 開始推選第十二卷 第十一章 整合產業第十一卷 第十八章 主持殿試出考題第十七卷 第二十章 守軍投降第十一卷 第七章 開辦學院教漢語第二卷 第十二章 推廣西學第十七卷 第三十四章 規範經營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軍在幹什麼第三卷 第十九章 少年高手第十五卷 第一章 精密機牀第六卷 第五章 調集兵馬第十六卷 第四十章 惹怒大明第十四卷 第二十五章 三國結盟第十二卷 第三十一章 全面的合作第十一卷 第十八章 主持殿試出考題第十八卷 第八十三章 大明皇子,德國國王第四卷 第十九章 假意投靠第十五卷 第十章 專業人才第十八卷 第二十八章 攤出底牌談條件第四卷 第九章 皇上很忙第二卷 第七章 兵變第十四卷 第四十一章 兵臨果阿第二卷 第十章 天災人禍第七卷 第十二章 求助大明第五卷 第十章 不戰而逃第十七卷 第七十三章 科舉再臨迎盛事第六卷 第九章 再次震驚第八章 聞聲而動第十卷 第三章 驗定律驅雷掣電第十五卷 第二十三章 賠大發了(二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卷 第六章 論技術徒弟勝師傅第十六卷 第五章 皇上講課第十一卷 第七章 開辦學院教漢語第十六卷 第十二章 找上門來第十卷 第二十二章 阻賊寇赤膽忠心第十五卷 第十三章 南北城區第十七卷 第三章 天然寶庫第十三卷 第三十四章 所謂合約第十五卷 第十七章 帝國來使第十八卷 第三十九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上)第八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上)第十七卷 第三章 天然寶庫第十三卷 第一章 南洋舊事第十四卷 第三十二章 北歐鐵鏈第十一卷 第三十四章 驚慌失措調兵馬第十七卷 第五十七章 屯衛新職能(中)(三更,感謝雙子之殤大大打賞)第八卷 第十九章 海盜覆滅第十四卷 第四章 微服私訪第十八卷 第八十二章 列強屈服,簽訂和約第十八卷 第九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中)第十五卷 第四章 發展規劃第十八卷 第十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下)第十七卷 第二十一章 再下兩城第十六卷 第三十二章 秦軍小將第十四卷 第二十九章 君臨星城第八卷 第二十一章 連續作戰第三章 軍工設想第十一卷 第十二章 無敵海軍顯雛形第九卷 第十章 鬥心機王爺戲總督第九卷 第十五章 謀東瀛父子齊上陣第六卷 第十五章 糧草之重第八卷 第十七章 淡水之戰第十七卷 第十三章 經緯度座標第十二卷 第九章 文化入侵第十六卷 第四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二卷 第九章 遼東第十五卷 第二十三章 賠大發了(二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七卷 第五十章 西伯大開發(上)第九卷 第十七章 爭守護主臣全清光第十八卷 第八十三章 大明皇子,德國國王第十八卷 第七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下)第十六卷 第四十三章 西域攻略第十五卷 第十章 專業人才第十一卷 第八章 新建工廠造機械第十四卷 第七章 戰艦翻倍第十八卷 第三十二章 精心籌劃持久戰第五卷 第二十章 盛世將至第十七卷 第四十八章 定遼軍回京第十一卷 第三十一章 三路齊出修棱堡第十八卷 第四十七章 以牙還牙,繼續西進第九卷 第十四章 展雄風明軍下西洋第四卷 第十九章 假意投靠第一卷結束 感言第十四卷 第四十九章 列強幹涉第三卷 第二十二章 亦商亦盜第十七卷 第五十七章 屯衛新職能(中)(三更,感謝雙子之殤大大打賞)第九卷 第二章 肥前藩守水師基地第十五卷 第二十二章 列強求和第十七卷 第十二章 棱堡遍地第十一卷 第十八章 主持殿試出考題第三卷 第二十章 一網打盡第十七卷 第四十二章 重賞宋應星第十五卷 第三十章 建立新格局第二卷 第九章 遼東
第六卷 第九章 再次震驚第二卷 第十三章 犯顏直諫第十五卷 第二十五章 驚喜不斷(四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四卷 第三十六章 進攻果阿第四卷 第六章 軍需物資第十七卷 第三十五章 開始推選第十二卷 第十一章 整合產業第十一卷 第十八章 主持殿試出考題第十七卷 第二十章 守軍投降第十一卷 第七章 開辦學院教漢語第二卷 第十二章 推廣西學第十七卷 第三十四章 規範經營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軍在幹什麼第三卷 第十九章 少年高手第十五卷 第一章 精密機牀第六卷 第五章 調集兵馬第十六卷 第四十章 惹怒大明第十四卷 第二十五章 三國結盟第十二卷 第三十一章 全面的合作第十一卷 第十八章 主持殿試出考題第十八卷 第八十三章 大明皇子,德國國王第四卷 第十九章 假意投靠第十五卷 第十章 專業人才第十八卷 第二十八章 攤出底牌談條件第四卷 第九章 皇上很忙第二卷 第七章 兵變第十四卷 第四十一章 兵臨果阿第二卷 第十章 天災人禍第七卷 第十二章 求助大明第五卷 第十章 不戰而逃第十七卷 第七十三章 科舉再臨迎盛事第六卷 第九章 再次震驚第八章 聞聲而動第十卷 第三章 驗定律驅雷掣電第十五卷 第二十三章 賠大發了(二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卷 第六章 論技術徒弟勝師傅第十六卷 第五章 皇上講課第十一卷 第七章 開辦學院教漢語第十六卷 第十二章 找上門來第十卷 第二十二章 阻賊寇赤膽忠心第十五卷 第十三章 南北城區第十七卷 第三章 天然寶庫第十三卷 第三十四章 所謂合約第十五卷 第十七章 帝國來使第十八卷 第三十九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上)第八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上)第十七卷 第三章 天然寶庫第十三卷 第一章 南洋舊事第十四卷 第三十二章 北歐鐵鏈第十一卷 第三十四章 驚慌失措調兵馬第十七卷 第五十七章 屯衛新職能(中)(三更,感謝雙子之殤大大打賞)第八卷 第十九章 海盜覆滅第十四卷 第四章 微服私訪第十八卷 第八十二章 列強屈服,簽訂和約第十八卷 第九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中)第十五卷 第四章 發展規劃第十八卷 第十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下)第十七卷 第二十一章 再下兩城第十六卷 第三十二章 秦軍小將第十四卷 第二十九章 君臨星城第八卷 第二十一章 連續作戰第三章 軍工設想第十一卷 第十二章 無敵海軍顯雛形第九卷 第十章 鬥心機王爺戲總督第九卷 第十五章 謀東瀛父子齊上陣第六卷 第十五章 糧草之重第八卷 第十七章 淡水之戰第十七卷 第十三章 經緯度座標第十二卷 第九章 文化入侵第十六卷 第四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二卷 第九章 遼東第十五卷 第二十三章 賠大發了(二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七卷 第五十章 西伯大開發(上)第九卷 第十七章 爭守護主臣全清光第十八卷 第八十三章 大明皇子,德國國王第十八卷 第七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下)第十六卷 第四十三章 西域攻略第十五卷 第十章 專業人才第十一卷 第八章 新建工廠造機械第十四卷 第七章 戰艦翻倍第十八卷 第三十二章 精心籌劃持久戰第五卷 第二十章 盛世將至第十七卷 第四十八章 定遼軍回京第十一卷 第三十一章 三路齊出修棱堡第十八卷 第四十七章 以牙還牙,繼續西進第九卷 第十四章 展雄風明軍下西洋第四卷 第十九章 假意投靠第一卷結束 感言第十四卷 第四十九章 列強幹涉第三卷 第二十二章 亦商亦盜第十七卷 第五十七章 屯衛新職能(中)(三更,感謝雙子之殤大大打賞)第九卷 第二章 肥前藩守水師基地第十五卷 第二十二章 列強求和第十七卷 第十二章 棱堡遍地第十一卷 第十八章 主持殿試出考題第三卷 第二十章 一網打盡第十七卷 第四十二章 重賞宋應星第十五卷 第三十章 建立新格局第二卷 第九章 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