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卷 第六十四章 西域臣服

瓦刺固始汗臣服大明,此事如同一聲巨大的春雷,在西域上空炸響,西域各國都驚恐不已。

剛剛開春,瓦刺便聯合哈薩克汗國去進攻大明帝國的陝西行都司,這件事情西域各國都知道,因爲瓦刺向各國都派去了使者,希望他們能共同參與。

奈何西域各國都不敢,葉爾羌和喀爾喀是沒實力,壓根就不敢去擼大明帝國的虎鬚,月即別同樣不敢,他的西邊是奧斯曼帝國,南邊是波斯薩法維帝國,這兩個國家任何一個都有擊敗他的實力,如果再去惹大明帝國,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他們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觀望,如果瓦刺聯軍能擊敗大明帝國陝西行都司的守軍,他們或許都會衝過去分一杯羹,如果瓦刺和哈薩克汗國四十萬聯軍都撕不開大明帝國的西北防線,那還是在西域老老實實呆着吧,中原花花世界雖然誘人,但也得有命去享受啊!

結果,瓦刺聯軍以令人恐懼的度奔潰了,敗的一塌糊塗,四十萬聯軍衝上去,不到一個月就大敗而歸,將近九成的人馬都不見了蹤影,只剩下固始汗帶着三萬多殘兵敗將,倉惶逃回瓦刺。

西域各國還沒打聽清楚是怎麼回事,大明又組織了一百多萬人馬,向瓦刺進了。

一百多萬人馬是什麼概念,營帳如海,兵馬遍野,無論從哪個方向都看不到盡頭,要多恐怖就有多恐怖!

正如朱慈炅猜測的那樣,要是四五十萬人馬進入西域荒原,西域各國可能還會有點想法,因爲理論上還有戰勝的希望,一旦人馬過百萬,誰都不敢有想法了。

瓦刺自然是哭着喊着向西域各國求援,什麼脣亡齒寒,什麼我們頂不住你們也沒好日子過,好話歹話說盡,都沒人願意出兵幫他們。

開玩笑,上百萬大軍碾壓過來,誰扛得住!

西域各國都知道,如果明軍不退,瓦刺覆滅只是遲早的事情,卻不曾想,又是一個月不到,瓦刺就完了,連西域曾經的霸主固始汗都兵敗被俘,投降了大明,從此西域再無瓦刺。

面對這種局勢,西域各國終於坐不住了,最先做出反應的是葉爾羌汗國,他們直接遣使向大明稱臣,公開聲明願意接受大明的統治。

其實,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因爲葉爾羌汗國的前身東察合臺汗國就一直向大明稱臣納貢,那個時候,爲了迎合大明,他們甚至把名字都改了,直接以地名命名,稱自己爲亦力把裡,而不再稱自己爲東察合臺汗國。

他們這個時候再向大明稱臣,只是迴歸大明懷抱而已,面子裡子都沒什麼過不去的,別人也不好說什麼。

不過,大明帝國對藩屬國的策略已經變了,不再是稱個臣,納個貢就行了,要成爲大明的藩屬國,必須接受《大明藩屬國令制》,從政治上,軍事上,甚至是經濟上都接受大明的統治,不然,大明就不承認你藩屬國的地位。

葉爾羌汗國也沒什麼意見,反正他們的實力在西域是墊底,再怎麼樣也幹不過其他的國家,還不如讓大明罩着,起碼不會被欺負。

對葉爾羌汗國的主動來投,朱慈炅自然是熱烈歡迎,他直接將葉爾羌汗國定爲一等藩國,並將葉爾羌汗國的大汗阿布都拉哈招到嘉峪關,親自授其爲忠順王,永鎮葉爾羌,世襲罔替,還賞賜無數綾羅綢緞和金銀珠寶。

朱慈炅想着,有葉爾羌汗國做榜樣,其他三國應該會相繼來投,卻沒想到,葉爾羌汗都回去好幾天了,其他三國卻一點動靜都沒有。

他直接怒了,敬酒不吃吃罰酒,那就先挑個軟柿子捏一下,他直接令孫傳庭集結十五萬騎兵緩緩壓向喀爾喀汗國。

騎兵還未到,喀爾喀汗國的和談使者便到了,瓦刺那麼強大都被滅了,他們可不想步瓦刺的後塵。

還算他們識相,朱慈炅勉強給他們定了個二等屬國,封他們的汗王爲忠義王,永鎮喀爾喀,世襲罔替,賞賜,那就對不起了,直接少了一大半。

緊接着,西域鐵路緩緩轉向北方,修入哈薩克汗國境內,哈薩克汗王的江格爾汗嚇得趕緊向沙俄求援。

沙俄這個時候哪裡還顧得上他們,眼看着西伯利亞的冰雪就要融化了,大明帝國的大軍即將動新一輪的攻勢,沙俄自己都顧不過來呢,還管你哈薩克汗國死活。

江格爾汗無奈,只得向大明派去使者求和。

對他們朱慈炅可就沒那麼客氣了,接受《大明藩屬國令制》,降爲二等屬國,那是必須的,他們還必須將西域鐵路以東所有土地,包括西域鐵路以西一百里範圍內的土地,全部割讓出來,不同意,那就開打!

江格爾汗還有什麼辦法,最大的靠山沙俄都不派兵來支援,面對大明帝國上百萬大軍,他們隨時可能步瓦刺的後塵,灰灰湮滅。

不同意,就是亡國,他只得同意了。

整個西域,最後就剩下一個月即別了,如果是換做沒有打算過境西域以前,朱慈炅倒不會拿他們怎麼樣,因爲他們和大明基本屬於八竿子打不着那種關係。

但是,現在就不一樣了,月即別的南邊是大明的歐亞鐵路,月即別的北邊是大明的西域鐵路,如果月即別不臣服,大明不知道要派多少大軍來保護這兩條鐵路。

在這種情況下,月即別必須臣服於大明,不然後患無窮。

爲了兩條鐵路線的安全,朱慈炅不得不再次調動大軍,他直接令孫傳庭派四十萬大軍壓向月即別北方,又令侯世祿派二十萬大軍直接壓向月即別南方,這次可不是擺擺樣子嚇唬嚇唬而已,如果月即別不降,那真會打!

還好,月即別或者說布拉哈汗國的大汗納迪爾還算識相,明軍還沒開打,他便派出了使者,向大明求和來了。

經過商議,朱慈炅最終將月即別定爲一等藩國,並封納迪爾爲忠平王,永鎮月即別,世襲罔替。

至此,西域各國皆臣服於大明,朱慈炅終於恢復了漢唐之威德,重新將西域掌控在中原王朝的掌控之下。

爲了彰顯大明之壯志,繼承漢唐之雄風,朱慈炅還特意將原瓦刺領地和哈薩克汗國割讓的土地一分爲二,建立安西承宣布政使司和北庭承宣布政使司,以示天下。

西域既定,接下來就是對沙俄的大戰了,這是大明與列強之間第一次全力對撞,會打成什麼樣子呢?

本卷終,且看下卷分解。

第十三卷 第二十一章 總督互掐第七卷 第十八章 經濟殖民第六卷 第二十三章 直搗盛京第十七卷 第三十五章 開始推選第七卷 第二十二章 狂賣軍火第十四卷 第四十章 戰略部署第八卷 第十四章 荷蘭上鉤第十六卷 第三章 超級大炮第十六卷 第四十八章 皇上來了第六卷 第二十六章 遼東全復第十七卷 第八十三章 攻心之戰,列強膽寒第十七卷 第二十八章 內閣怎麼管第十八卷 第二十七章 盟國國王顯猶疑第十八卷 第八十五章 賞賜羣臣,佈局全球第十五卷 第二十六章 運河通航(五更,感謝所有打賞過的讀者大大)第二卷 第五章 車牀第十五卷 第十六章 威武霸氣第十一卷 第四章 歐陸使節遊大明第十八卷 第六十七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下)第四卷 第三章 提高產能第十七卷 第五十五章 開發新策略(下)第十六卷 第四章 推動發展第十七卷 第四十三章 孔明燈和熱氣球第二卷 第十四章 無奈妥協第十六卷 第十一章 大明八部第十七卷 第二十九章 再添新衙門第十六卷 第六章 造福百姓第十一卷 第三十二章 四方皆動備軍需第十七卷 第十九章 挖穿棱堡第七卷 第二十一章 殖民擴張第十六卷 第二十五章 盛世長安(下)第十七卷 第三十一章 張溥進京第九卷 第九章 簽訂合約軍服出爐第八卷 第二十一章 連續作戰第十一卷 第十三章 熱火朝天建新城第十八卷 第八十四章 冊立太子,開發澳洲第十七卷 第五十一章 西伯大開發(中)第十六卷 第六十一章 四路出擊第十五卷 第五十二章 恐怖的大明第十八卷 第三十六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上)第四卷 第二十一章 趁亂襲營第七卷 第四章 鐵礦金礦第八卷 第十九章 海盜覆滅第十三卷 第二十四章 洋使勸降第十八卷 第六十二章 歐亞鐵路,北線貫通第十八卷 第四十二章 最終獎勵,鐵甲戰艦第六卷 第九章 再次震驚第三卷 第七章 糧食問題第十六卷 第十四章 瓦刺崛起第四十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中)第十一卷 第十七章 教導孟侯用水泥第九卷 第五章 明皇親臨藩王震驚第十七卷 第四十五章 戰車和坦克第十一卷 第二十九章 坦克勇猛皆不行第三卷 第一章 明末晉商第七卷 第二章 火器學院第十六卷 第三十二章 秦軍小將第十八卷 第五十八章 屯衛擴編之五百萬戶第六卷 第二十一章 彈幕攻擊第十五卷 第十七章 帝國來使第十五卷 第四章 發展規劃第十五卷 第五章 運河之策第七卷 第九章 洋兵敬服第十一卷 第六章 算計列強續烽煙第九卷 第十一章 啓和談荷蘭終賠款第三卷 第二十章 一網打盡第十卷 第十八章 裝昏君沉迷美色第十三卷 第三十三章 佈局東南第十七卷 第二十一章 再下兩城第十五卷 第十九章 運河開挖第十五卷 第五十七章 再潰千里第十六卷 第三十六章 瓦刺來襲第十卷 第二十五章 守襄陽義軍末路第八卷 第九章 教化蠻夷第八卷 第九章 教化蠻夷第十二卷 第二十四章 混亂的場面第十七卷 第二十五章 大明崇正律第十六卷 第七章 發展方向第六卷 第二十六章 遼東全復第十六卷 第二十九章 荒原會面第六卷 第六章 日月龍旗第九卷 第二十四章 收東瀛獎勵真驚人第二十二章 彈劾第四卷 第十二章 賊寇突襲第二卷 第三章 爭權第十八卷 第五十五章 獲取土地,禮尚往來第十卷 第十六章 多行不義必自斃第八卷 第二章 南洋明商第十六卷 第一章 進步驚人第十八卷 第七十三章 元帥大婚,海軍重組第十六卷 第五十九章 波斯終屈服第十五卷 第三十五章 大明的戰略第十二卷 第一章 蒸汽輪船第十七卷 第三十一章 張溥進京第十卷 第二十三章 臨戰場樹立典範第十六卷 第二十六章 商業發展第二卷 第四章 發威第三卷 第二十一章 財富驚人第十八卷 第七十九章 羣雄聚首,決戰西洋(下)第三卷 第二十章 一網打盡
第十三卷 第二十一章 總督互掐第七卷 第十八章 經濟殖民第六卷 第二十三章 直搗盛京第十七卷 第三十五章 開始推選第七卷 第二十二章 狂賣軍火第十四卷 第四十章 戰略部署第八卷 第十四章 荷蘭上鉤第十六卷 第三章 超級大炮第十六卷 第四十八章 皇上來了第六卷 第二十六章 遼東全復第十七卷 第八十三章 攻心之戰,列強膽寒第十七卷 第二十八章 內閣怎麼管第十八卷 第二十七章 盟國國王顯猶疑第十八卷 第八十五章 賞賜羣臣,佈局全球第十五卷 第二十六章 運河通航(五更,感謝所有打賞過的讀者大大)第二卷 第五章 車牀第十五卷 第十六章 威武霸氣第十一卷 第四章 歐陸使節遊大明第十八卷 第六十七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下)第四卷 第三章 提高產能第十七卷 第五十五章 開發新策略(下)第十六卷 第四章 推動發展第十七卷 第四十三章 孔明燈和熱氣球第二卷 第十四章 無奈妥協第十六卷 第十一章 大明八部第十七卷 第二十九章 再添新衙門第十六卷 第六章 造福百姓第十一卷 第三十二章 四方皆動備軍需第十七卷 第十九章 挖穿棱堡第七卷 第二十一章 殖民擴張第十六卷 第二十五章 盛世長安(下)第十七卷 第三十一章 張溥進京第九卷 第九章 簽訂合約軍服出爐第八卷 第二十一章 連續作戰第十一卷 第十三章 熱火朝天建新城第十八卷 第八十四章 冊立太子,開發澳洲第十七卷 第五十一章 西伯大開發(中)第十六卷 第六十一章 四路出擊第十五卷 第五十二章 恐怖的大明第十八卷 第三十六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上)第四卷 第二十一章 趁亂襲營第七卷 第四章 鐵礦金礦第八卷 第十九章 海盜覆滅第十三卷 第二十四章 洋使勸降第十八卷 第六十二章 歐亞鐵路,北線貫通第十八卷 第四十二章 最終獎勵,鐵甲戰艦第六卷 第九章 再次震驚第三卷 第七章 糧食問題第十六卷 第十四章 瓦刺崛起第四十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中)第十一卷 第十七章 教導孟侯用水泥第九卷 第五章 明皇親臨藩王震驚第十七卷 第四十五章 戰車和坦克第十一卷 第二十九章 坦克勇猛皆不行第三卷 第一章 明末晉商第七卷 第二章 火器學院第十六卷 第三十二章 秦軍小將第十八卷 第五十八章 屯衛擴編之五百萬戶第六卷 第二十一章 彈幕攻擊第十五卷 第十七章 帝國來使第十五卷 第四章 發展規劃第十五卷 第五章 運河之策第七卷 第九章 洋兵敬服第十一卷 第六章 算計列強續烽煙第九卷 第十一章 啓和談荷蘭終賠款第三卷 第二十章 一網打盡第十卷 第十八章 裝昏君沉迷美色第十三卷 第三十三章 佈局東南第十七卷 第二十一章 再下兩城第十五卷 第十九章 運河開挖第十五卷 第五十七章 再潰千里第十六卷 第三十六章 瓦刺來襲第十卷 第二十五章 守襄陽義軍末路第八卷 第九章 教化蠻夷第八卷 第九章 教化蠻夷第十二卷 第二十四章 混亂的場面第十七卷 第二十五章 大明崇正律第十六卷 第七章 發展方向第六卷 第二十六章 遼東全復第十六卷 第二十九章 荒原會面第六卷 第六章 日月龍旗第九卷 第二十四章 收東瀛獎勵真驚人第二十二章 彈劾第四卷 第十二章 賊寇突襲第二卷 第三章 爭權第十八卷 第五十五章 獲取土地,禮尚往來第十卷 第十六章 多行不義必自斃第八卷 第二章 南洋明商第十六卷 第一章 進步驚人第十八卷 第七十三章 元帥大婚,海軍重組第十六卷 第五十九章 波斯終屈服第十五卷 第三十五章 大明的戰略第十二卷 第一章 蒸汽輪船第十七卷 第三十一章 張溥進京第十卷 第二十三章 臨戰場樹立典範第十六卷 第二十六章 商業發展第二卷 第四章 發威第三卷 第二十一章 財富驚人第十八卷 第七十九章 羣雄聚首,決戰西洋(下)第三卷 第二十章 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