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 第八章 天朝降臨

集結在孟艮府的土司兵馬也是朱慈炅下旨招過來了的,他原本就計劃在蕩平南洋的同時取消所有宣慰司,所以他在出發前專門讓孫元化查了一下大明所有都司衛所中土司有多少個,這一查,他有點懵圈了。

原來,不光宣慰司的宣撫使叫土司,還有很多人也叫土司:

宣慰司其實相當於都司性質,宣撫使就相當於一省都司的都指揮使,是正三品的武官!

宣慰司下面還有宣撫司,就相當於衛所,宣撫司的宣撫使相當於從三品的指揮使;

宣撫司還有安撫司和長官司,相當於千戶所,這些司的長官就相當於正五品的千戶;

所有這些正三品、正四品和正五品的宣撫使和長官都叫土司,在四川都司、四川行都司、雲南都司、貴州都司、湖廣都司下屬的宣慰司和宣撫司就有二三十個,安撫司和長官司更是有上百個!

說實話,這也有點太多了,要他一個個去整,會把人累死,他乾脆下旨,所有宣慰司召集兩千精兵,所有宣撫司召集一千精兵,所有安撫司和長官司召集一百精兵,全部趕往孟艮府集結,準備進攻東胡,而且所有土司必須到場!

除了太祖和成祖,大明其他皇帝如果頒佈這種旨意估計沒幾個土司會搭理,但崇正皇帝貌似已經超越成祖,大有趕超太祖的架勢,這些土司還真沒人敢不去的,因爲不去就是抗旨,抗旨可是要殺頭的,其他皇帝可能沒這能力把他們全砍了,但崇正皇帝絕對有!

所以,各土司紛紛召集精兵,收拾行裝趕往孟艮府,經過兩個多月時間,孟艮府也漸漸聚集了將近五萬土司人馬。

孟艮府畢竟和現在的東胡王朝接壤,朱慈炅原本是準備派一個軍團去駐守的,但是,他一問雲南都司的都指揮使和正在孟艮府的王徵南,就放棄了這個想法,因爲他們都認爲,如此崇山峻嶺,東胡就算來攻也不可能集齊十萬人馬,因爲他們也沒法運送糧食啊,雲南都司就算組織所有屯衛運送糧草,也只能勉強供應十萬大軍的糧草,東胡又能強到哪裡去。

所以,朱慈炅最後下旨讓所有土司組織精兵趕往孟艮府,雲南都司則組織屯衛輪流運送糧草,只要保證五萬人的糧草供應就行了,他已經想好了,只要是來了的土司,以後根據職位大小,分別任命爲知府、知州和知縣,只管民政,不再兼管軍政,至於沒來的,那就什麼都不要擔任了,直接滅了!

還好,這些土司都不蠢,他們都知道不來的後果很可能是抄家滅族,所以全部乖乖趕過來了。

各路大軍既已齊備,接下來就是派人宣旨了,朱慈炅將是個老頭的資料仔細研究了一番,最後選擇了梅之煥。

梅之煥,字彬父,別號信天,湖廣麻城人,萬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進士,進庶吉士,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甘肅巡撫,在巡撫甘肅期間,曾多次率軍民清剿當地賊寇,是一位難得的文武全才,但是,他有個很不好的出身,他,也是東林黨人。

崇正三年,錢謙益等東林黨高層貪贓枉法、以權謀私,協助江南士大夫集團鯨吞大明稅賦事發,皇上一怒之下對東林黨來了個大清洗,其實他梅之煥並沒有參與貪腐,是個真真正正爲國爲民的好官,但是,錢謙益等人的作爲實在是讓他羞於在朝爲官,所以乾脆辭官歸隱了。

這梅之煥其實還是明末一位著名的大詩人,有名的《題李白墓》一詩就是出自他的手,敢在詩仙李太白墓前題詩,還能被後人傳誦,他的文采可見一斑,所以他也算是大明有名的碩儒,再加上他已是六十五歲高齡,所以他有幸被選爲天朝上使,去爲皇上宣旨!

因爲他文武雙全,在這十個六十多歲的老頭中算是最健壯的,所以他有幸被皇上點名第一個赴安南宣旨,爲什麼要選個健壯的老頭呢?因爲思明府距安南的都城升龍城有將近三百里,而且都是山地,不健壯點恐怕到不了那兒就掛了。

三百里,如果是平原,快馬加鞭也就一天的路程,問題這是山區,所以大明使節團足足走了五六天。

話說天朝上使降臨,安南國後黎朝的皇帝又是什麼反應呢?後黎朝現任皇帝神宗黎維祺沒有一點反應,因爲他已經被軟禁了,壓根就不知道大明天朝的上使降臨了!

要說反應,現在要看的是鄭氏家族的反應,因爲安南的北部正是他們的地盤,而後黎朝的皇帝也正是被他們軟禁的。

大明百萬大軍集結在安南北部,這事情鄭氏自然早就知道了,但是他們判斷大明是嚇人的,爲什麼呢,這都要怪我們的崇正皇帝朱慈炅,他硬要把七十萬俘虜也帶上,所以鄭氏家族得到的情報就是,大明百萬大軍有一大半是平民假扮的!

好吧,俘虜的確是平民打扮,也的確比明軍多,這個情報也不能說完全是假的。

鄭氏家族的確是嚇壞了,但是他們認爲大明有點像是在虛張聲勢,目的就是讓他們去自動請降,所以他們並沒有打算投降,他們準備就這麼跟大明耗着,中間的綿綿羣山就是他們天然的屏障,大明要攻過來,肯定耗費巨大,他們估計大明應該不會硬攻。

果然,這都一個多月了大明的”百萬大軍“一點動靜都沒有,似乎完全證實了鄭氏的猜測。

當得到通報大明天朝上使降臨的時候,鄭氏家族也沒有太驚慌,威脅不成你們就派人來恐嚇,正常,來吧,我們避而不見,你們總沒辦法!

所以,當梅之煥帶着大明使節團一行上百人來到升龍城外的時候,城門緊閉,根本就沒人來理會他們。

這一點的確有點出乎梅之煥的預料,他想着安南要麼派人假扮盜賊半路截殺,要麼直接將他們趕走,要麼窮兇極惡把他們全殺了,再怎麼過分他都能理解,但是,緊閉城門讓他吃個閉門羹,這點他的確沒想到。

他想了想,一咬牙,令使節團來到升龍城北門數十步外,然後對隨行護衛的錦衣衛千戶耳語了一番,那錦衣衛千戶立即來到使節團的前面,對着升龍城運氣大喝道:”大明皇帝欽差使臣駕到,安南國王速速前來接駕!“

第十一卷 第十三章 熱火朝天建新城第十六卷 第二十三章 皇上請客第十八卷 第六十六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中)第十七卷 第七十七章 裝甲戰車顯神威第九卷 第三章 班師凱旋再造寶船第四卷 第十章 澤州告急第九卷 第四章 屬國科舉屠夫鴻儒第十卷 第二十五章 守襄陽義軍末路第十四卷 第四十二章 兩面出擊第四卷 第十四章 僵持不下第十八卷 第六十三章 借道德國,征討荷蘭第十八卷 第二十七章 盟國國王顯猶疑第二卷 第九章 遼東第十八卷 第七十六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下)第二卷 第十七章 五虎將上第十六卷 第四十二章 窮兵黷武第十三卷 第六章 天朝上使第十六卷 第二十八章 點亮長安街第十七卷 第五十九章 大型露天礦第五卷 第三章 火炮來了第十六卷 第五十七章 和談籌備中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六卷 第十二章 大戰伊始第六卷 第二十四章 曠世大戰第八卷 第八章 推行新政第十五卷 第三十二章 漢字的魅力第八卷 第十九章 海盜覆滅第十四卷 第四十八章 東線潰敗第九卷 第二十二章 干戈疾突襲奪四國第七卷 第二章 火器學院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三卷 第一章 明末晉商第四卷 第十二章 賊寇突襲第十七卷 第五十二章 西伯大開發(下)第十卷 第二十二章 阻賊寇赤膽忠心第十五卷 第五十章 百萬大軍第六卷 第十二章 大戰伊始第三卷 第二十二章 亦商亦盜第十五卷 第十九章 運河開挖第十九章 召見第七卷 第二十一章 殖民擴張第十七卷 第一章 西域軍團第十六卷 第五十三章 一場鬧劇第八卷 第十五章 初次交鋒第十卷 第十四章 廣寒宮中住仙子第十二卷 第五章 超級寶船第七卷 第七章 新式槍械第二卷 第十四章 無奈妥協第十八卷 第六十七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下)第四卷 第十三章 短兵相接第十四卷 第三十章 呂宋行省第十五卷 第三十七章 黎塞留出手第十一卷 第二十四章 戒急用忍圖發展第八卷 第五章 培養海盜第十五章 引導第十七卷 第六十七章 熱氣球定位(上)第十六卷 第五十八章 和談進行時第十一卷 第二十一章 火車線路貫南北第十五卷 第二十八章 取個名字真難第十八卷 第七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下)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軍在幹什麼第十六卷 第五章 皇上講課第十四卷 第二十四章 再赴歐陸第六卷 第二十三章 直搗盛京第十八卷 第十五章 圍魏救趙,假道伐虢第六卷 第二十三章 直搗盛京第九卷 第六章 《大明藩屬國令制》第十八卷 第六十八章 修築鐵路,貫穿美洲第四卷 第七章 猛將來援第六卷 第一章 遼東之殤第九卷 第十九章 彈如雨一戰滅敵軍第十六卷 第二十四章 盛世長安(上)第二卷 第七章 兵變第四卷 第八章 三大精銳第六章 榮耀任務第四卷 第六章 軍需物資第十卷 第十七章 傳密旨張網以待第十六卷 第三十章 共同出兵第十八卷 第五十一章 新建港口,開發美洲第十四卷 第三十五章 亂世來臨第十八卷 第四十六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下)第十七卷 第十七章 棱堡防禦誠可怕第七卷 第六章 研製成功第六卷 第二章 火炮先行第十八卷 第三十六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上)第十七卷 第二十七章 爲什麼放權第十卷 第二十二章 阻賊寇赤膽忠心第十章 閹黨第十三卷 第一章 南洋舊事第八卷 第二章 南洋明商第十二卷 第二十章 難續的戰火第十六卷 第十四章 瓦刺崛起第十四卷 第三十一章 收復疆土第十七卷 第二十章 守軍投降第十四卷 第六章 先進理念第十八卷 第四十一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下)第十二卷 第九章 文化入侵第六卷 第六章 日月龍旗第五卷 第五章 堡壘之爭
第十一卷 第十三章 熱火朝天建新城第十六卷 第二十三章 皇上請客第十八卷 第六十六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中)第十七卷 第七十七章 裝甲戰車顯神威第九卷 第三章 班師凱旋再造寶船第四卷 第十章 澤州告急第九卷 第四章 屬國科舉屠夫鴻儒第十卷 第二十五章 守襄陽義軍末路第十四卷 第四十二章 兩面出擊第四卷 第十四章 僵持不下第十八卷 第六十三章 借道德國,征討荷蘭第十八卷 第二十七章 盟國國王顯猶疑第二卷 第九章 遼東第十八卷 第七十六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下)第二卷 第十七章 五虎將上第十六卷 第四十二章 窮兵黷武第十三卷 第六章 天朝上使第十六卷 第二十八章 點亮長安街第十七卷 第五十九章 大型露天礦第五卷 第三章 火炮來了第十六卷 第五十七章 和談籌備中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六卷 第十二章 大戰伊始第六卷 第二十四章 曠世大戰第八卷 第八章 推行新政第十五卷 第三十二章 漢字的魅力第八卷 第十九章 海盜覆滅第十四卷 第四十八章 東線潰敗第九卷 第二十二章 干戈疾突襲奪四國第七卷 第二章 火器學院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三卷 第一章 明末晉商第四卷 第十二章 賊寇突襲第十七卷 第五十二章 西伯大開發(下)第十卷 第二十二章 阻賊寇赤膽忠心第十五卷 第五十章 百萬大軍第六卷 第十二章 大戰伊始第三卷 第二十二章 亦商亦盜第十五卷 第十九章 運河開挖第十九章 召見第七卷 第二十一章 殖民擴張第十七卷 第一章 西域軍團第十六卷 第五十三章 一場鬧劇第八卷 第十五章 初次交鋒第十卷 第十四章 廣寒宮中住仙子第十二卷 第五章 超級寶船第七卷 第七章 新式槍械第二卷 第十四章 無奈妥協第十八卷 第六十七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下)第四卷 第十三章 短兵相接第十四卷 第三十章 呂宋行省第十五卷 第三十七章 黎塞留出手第十一卷 第二十四章 戒急用忍圖發展第八卷 第五章 培養海盜第十五章 引導第十七卷 第六十七章 熱氣球定位(上)第十六卷 第五十八章 和談進行時第十一卷 第二十一章 火車線路貫南北第十五卷 第二十八章 取個名字真難第十八卷 第七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下)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軍在幹什麼第十六卷 第五章 皇上講課第十四卷 第二十四章 再赴歐陸第六卷 第二十三章 直搗盛京第十八卷 第十五章 圍魏救趙,假道伐虢第六卷 第二十三章 直搗盛京第九卷 第六章 《大明藩屬國令制》第十八卷 第六十八章 修築鐵路,貫穿美洲第四卷 第七章 猛將來援第六卷 第一章 遼東之殤第九卷 第十九章 彈如雨一戰滅敵軍第十六卷 第二十四章 盛世長安(上)第二卷 第七章 兵變第四卷 第八章 三大精銳第六章 榮耀任務第四卷 第六章 軍需物資第十卷 第十七章 傳密旨張網以待第十六卷 第三十章 共同出兵第十八卷 第五十一章 新建港口,開發美洲第十四卷 第三十五章 亂世來臨第十八卷 第四十六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下)第十七卷 第十七章 棱堡防禦誠可怕第七卷 第六章 研製成功第六卷 第二章 火炮先行第十八卷 第三十六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上)第十七卷 第二十七章 爲什麼放權第十卷 第二十二章 阻賊寇赤膽忠心第十章 閹黨第十三卷 第一章 南洋舊事第八卷 第二章 南洋明商第十二卷 第二十章 難續的戰火第十六卷 第十四章 瓦刺崛起第十四卷 第三十一章 收復疆土第十七卷 第二十章 守軍投降第十四卷 第六章 先進理念第十八卷 第四十一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下)第十二卷 第九章 文化入侵第六卷 第六章 日月龍旗第五卷 第五章 堡壘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