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卷 第二十一章 再下兩城

孫傳庭率三十萬大軍連造攻城器械帶攻城總共用了十四天時間就將沙俄十八號棱堡拿下了,這與朱慈炅當初預估的半個月時間差不多。

其實按正常情況明軍拿下一座棱堡也只需要這麼長的時間,因爲明軍武器裝備要比沙俄守軍精良的多,數量上也佔據了絕對優勢,除非敵人有援軍,不然一座棱堡絕對撐不過半個月。

朱慈炅之所以給孫傳庭和盧象升四個月時間,各自拿下四座棱堡,主要還是怕他們遇上沙俄援軍,耽擱了時間。

這次敵人的確有援軍,但孫傳庭在防守上做的幾乎滴水不漏,再加上沙俄的援軍數量也沒他帶的人馬多,所以戈洛文壓根連偷襲的勇氣都沒有,只能眼睜睜的看着他將十八號棱堡拿下。

拿下十八號棱堡之後,孫傳庭並沒有立刻進軍去攻擊沙俄十九號棱堡,而是留在原地,邊休整,邊等藩屬**團將鐵路修過來。

十八號棱堡離南路明軍在雷姆河的大本營本來就只有一百多里路,要不是雷姆河北邊的雷姆城還沒有修築完,藩屬**團早就將鐵路修過來了。

不過,現在雷姆城已經接近完工,藩屬**團也能將主要精力集中到鐵路修築上來了,剩下的幾十裡遠鐵路他們修的飛快,戰鬥結束的第三天,藩屬**團便將鐵路線修到了十八號棱堡附近。

孫傳庭還是沒有出,而是指揮藩屬**團用水泥將十八號棱堡完全修復,同時又令他們沿着棱堡一層城牆向鐵路方向延伸出一座能駐紮萬餘人馬的副城,並在裡面修築了一個小型火車站。

這樣又忙活了四五天,十八號棱堡附近工程基本完工,他才帶着邊防軍第一軍團、邊防軍第二軍團和秦軍繼續進軍。

沙俄第十九號棱堡離十八號棱堡同樣是一百多裡,不過,十九號棱堡總共才兩層,規模也不大,最多也就能駐紮兩三千人的樣子。

孫傳庭對這些自然一清二楚,甚至連紮營地他都預先令人選好了,大軍駐紮下來,休息一晚,第二天便開始製造攻城器械。

話說不是在十八號棱堡已經做了很多攻城器械了嗎,他們爲什麼不一起搬過來,而要重新制造呢?

這主要還是因爲搬運過來太麻煩了,要知道炮樓、攻城車和雲梯本來就重,明軍還要攜帶火炮和糧草輜重,所有馬匹基本上都佔用完了,要將炮樓、攻城車和雲梯搬過來,只有靠人力。

炮樓和攻城車那麼笨重的東西,推個一兩裡去攻城還可以,因爲城池四周一般都有平地,就算沒有也能填平,推動起來並不是很費勁,要是帶着行軍,那就麻煩了。

這荒原上原本就沒有什麼路,高低不平的,沒有馬拉,硬要人推着走,那簡直是要人命,一天能行進個三四十里就不錯了,而且還會令所有將士疲憊不堪,還不如現場造省時省力呢。

至於雲梯,那就更不用說了,沙俄的棱堡也不可能全部修的一樣高,費勁擡過來還不知道用不用的上呢,同樣不如現場造,不過有了上次成功的經驗之後,孫傳庭並沒有令人造太多的雲梯,因爲挖城牆這個戰術壓根就不需要多少雲梯,倒是攻城車數量可以多造一點。

又是五天時間,明軍便將所有攻城器械準備好了,兩層棱堡的攻克難度比三層棱堡來起碼降低了一半,要是趕時間的話,孫傳庭甚至兩三天就能將十九號棱堡拿下來。

當然,他並不怎麼趕時間,所以他還是用老戰術,慢慢挖上去,前後六天時間,沒有一點意外,南路明軍輕鬆將十九號棱堡拿下。

話說棱堡中的守將是不是傻呢,兩千人看到三十萬大軍還不跑,還要頂在那裡死守,他們是想尋死嗎?

他們當然不想尋死,之所以不跑,和安德烈的原因一樣,戈洛文這個缺德帶冒煙的,他明明知道偷襲明軍的機會不大,卻偏偏要派人去通知棱堡守將,他會率軍偷襲明軍,讓他們頂住!

他這樣做沒有其他目的,就是要讓明軍一座座棱堡慢慢啃下去,消耗他們的兵力,消耗他們的彈藥,他以爲明軍會一直攻擊下去,這樣的消耗,連續來個二三十次,這南路明軍估計也會傷亡嚴重,疲憊不堪,到那時候,他就有機會擊潰這一路明軍了。

他的想法並沒有錯,雖然每次攻克一座棱堡明軍都沒有太大的傷亡,但陣亡個幾百人,傷個幾千人還是避免不了的,要真的這樣一座座不停的打下去,打個二十多座,南路明軍就要傷亡過半了,那時候,的確會有危險。

但問題是朱慈炅總共才讓孫傳庭率軍攻克四座棱堡,也就是說南路明軍最多傷亡一兩萬人,這點損傷相對於三十萬大軍來說壓根就不算什麼,戰鬥力也不會怎麼下降。

戈洛文要知道明軍今年的目標總共才八座棱堡,估計早就率軍走人了,跟着明軍跑有什麼意義,反正找不到機會,還不如率軍回去使勁造棱堡呢,二十萬人造上半年,最少能造出十多座棱堡,比守在這裡強多了!

至於東路也有明軍進攻的事情,他自然也知道,不過他壓根就不會往那邊去,因爲那邊離葉泥河太近了,明軍隨時可以獲得戰艦的支援,現在葉泥河流域早就成了大明海軍的天下,他這二十萬人馬在北路明軍和大明海軍戰艦面前壓根就一點機會都沒有,還不如守着南路明軍,或許還有點機會。

孫傳庭拿下十九號棱堡之後同樣沒有馬上進軍,還是停下來,邊休整,邊等藩屬**團。

這個時候雷姆城已經完工,藩屬**團包括二十萬瓦刺俘虜也已經66續續趕過來修鐵路了,那鐵路的進展自然是飛快無比,他剛拿下十九號棱堡不久鐵路就修過來了。

他還是令藩屬**團將十九號棱堡修復,然後又讓他們修築了一座萬人規模的副城,再在副城裡面修築一座小型火車,這一切完工,他才帶着三十萬大軍奔赴沙俄二十號棱堡。

二十號棱堡同樣是一個只能駐紮兩三千人的小型二層棱堡,攻擊起來也沒費什麼事,不過這次鐵路進度卻明顯加快了,他甚至還沒把二十號棱堡拿下來,藩屬**團便將鐵路修到棱堡附近了。

不知道沙俄二十號棱堡的守將看到上百萬明軍集結到一起的時候是什麼感覺,率兩千人面對上百萬明軍他竟然沒有嚇得立即投降,不得不說,戈洛文那把豬肉鉤子的威懾力還是蠻大的!

第七卷 第十五章 京東鐵路第八卷 第十七章 淡水之戰第二卷 第九章 遼東第十一卷 第十七章 教導孟侯用水泥第十六卷 第十九章 討價還價第十七卷 第四十章 柴油和煤油第十八卷 第十四章 御弟回京,皇宮晚宴第十二卷 第十章 經濟入侵第十七卷 第四十七章 戰車測試急第十六卷 第二十九章 荒原會面第十三卷 第二十四章 洋使勸降第十一卷 第二十二章 西北旱區煥新春第二卷 第七章 兵變第十卷 第二十五章 守襄陽義軍末路第十卷 第十七章 傳密旨張網以待第十八卷 第三章 北疆定名新九州第十三卷 第六章 天朝上使第十七卷 第一章 西域軍團第二卷 第十二章 推廣西學第十三卷 第十五章 血染龍旗(下)第十卷 第七章 購原料洋人當買辦第十一卷 第三十七章 雪中激戰定北疆第十二卷 第二十二章 艱難的思考第九卷 第十四章 展雄風明軍下西洋第十七卷 第八十三章 攻心之戰,列強膽寒第十八卷 第八十章 再請和談,妄圖拖延(上)第十七卷 第七章 君主制憲第十卷 第九章 反賊四出西北危急第十六卷 第三十二章 秦軍小將第十六卷 第一章 進步驚人第二卷 第二十四章 守衛京城第十卷 第八章 學通訊驛卒成新寵第十七卷 第五十八章 屯衛新職能(下)第十八卷 第二十二章 技高一籌,列強敗走(下)第十一卷 第二十三章 遼東沃土遭偷襲第十六卷 第七章 發展方向第十六卷 第三十八章 死傷慘重第十卷 第十八章 裝昏君沉迷美色第四卷 第十六章 戰後事宜第十五卷 第十五章 收復北疆第十七卷 第五十章 西伯大開發(上)第三章 軍工設想第十七卷 第六十四章 大明陸軍軍官學院第十八卷 第二十六章 王子公主訂終身第八卷 第九章 教化蠻夷第七卷 第十一章 阿三慘了第十四卷 第四十六章 戰敗投降第二卷 第十章 天災人禍第十卷 第六章 論技術徒弟勝師傅第十七卷 第三十六章 科舉擴編第十四卷 第三十二章 北歐鐵鏈第十四卷 第三十三章 大戰之年第五卷 第十六章 再傳捷報第十二卷 第二十三章 法國的公爵第十六卷 第四十六章 跳腳大汗第十八卷 第七十八章 羣雄聚首,決戰西洋(上)第四卷 第十章 澤州告急第十八卷 第四十八章 列強驚懼,再求和談第十六卷 第四十章 惹怒大明第十八卷 第四十四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上)第九卷 第二十三章 下本州雙雄終一戰第九卷 第十六章 奪大名翁婿初登場第二卷 第九章 遼東第五卷 第十六章 再傳捷報第十七卷 第八十一章 六國聯軍渾不怕第十三卷 第十章 不歡而散第八卷 第十四章 荷蘭上鉤第十八章 鑽牀第七卷 第一章 崛起計劃第十四卷 第三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十一卷 第一章 雄心壯志展宏圖第十卷 第十一章 闖王偷襲反被擒第十六卷 第三十九章 南亞動盪第十八卷 第八十章 再請和談,妄圖拖延(上)第十八卷 第十九章 邯鄲學步,八面埋伏第八卷 第十八章 黃雀在後第十七卷 第六十一章 利潤分配原則第十三卷 第二章 東胡王朝第十一卷 第二章 齊心協力謀發展第十七卷 第四十四章 親王級待遇第十七卷 第一章 西域軍團第十五卷 第五十九章 僥倖脫逃第十三卷 第十二章 兵臨升龍第十七卷 第六十七章 熱氣球定位(上)第六卷 第七章 左輪手槍第十八卷 第十四章 御弟回京,皇宮晚宴第十四卷 第十一章 最終目標第七卷 第九章 洋兵敬服第三卷 第十章 舉步維艱第十卷 第十三章 公主萬里來相會第十八卷 第七十七章 窮兵黷武,最後瘋狂第十一卷 第三十五章 兩軍對壘決雌雄第十七卷 第四十五章 戰車和坦克第十四卷 第九章 財富驚人第七卷 第十章 早期殖民第四卷 第二十一章 趁亂襲營第十八卷 第二十八章 攤出底牌談條件第十卷 第十四章 廣寒宮中住仙子第四卷 第二十六章 峽谷遇襲第十七卷 第二章 雪域神犬
第七卷 第十五章 京東鐵路第八卷 第十七章 淡水之戰第二卷 第九章 遼東第十一卷 第十七章 教導孟侯用水泥第十六卷 第十九章 討價還價第十七卷 第四十章 柴油和煤油第十八卷 第十四章 御弟回京,皇宮晚宴第十二卷 第十章 經濟入侵第十七卷 第四十七章 戰車測試急第十六卷 第二十九章 荒原會面第十三卷 第二十四章 洋使勸降第十一卷 第二十二章 西北旱區煥新春第二卷 第七章 兵變第十卷 第二十五章 守襄陽義軍末路第十卷 第十七章 傳密旨張網以待第十八卷 第三章 北疆定名新九州第十三卷 第六章 天朝上使第十七卷 第一章 西域軍團第二卷 第十二章 推廣西學第十三卷 第十五章 血染龍旗(下)第十卷 第七章 購原料洋人當買辦第十一卷 第三十七章 雪中激戰定北疆第十二卷 第二十二章 艱難的思考第九卷 第十四章 展雄風明軍下西洋第十七卷 第八十三章 攻心之戰,列強膽寒第十八卷 第八十章 再請和談,妄圖拖延(上)第十七卷 第七章 君主制憲第十卷 第九章 反賊四出西北危急第十六卷 第三十二章 秦軍小將第十六卷 第一章 進步驚人第二卷 第二十四章 守衛京城第十卷 第八章 學通訊驛卒成新寵第十七卷 第五十八章 屯衛新職能(下)第十八卷 第二十二章 技高一籌,列強敗走(下)第十一卷 第二十三章 遼東沃土遭偷襲第十六卷 第七章 發展方向第十六卷 第三十八章 死傷慘重第十卷 第十八章 裝昏君沉迷美色第四卷 第十六章 戰後事宜第十五卷 第十五章 收復北疆第十七卷 第五十章 西伯大開發(上)第三章 軍工設想第十七卷 第六十四章 大明陸軍軍官學院第十八卷 第二十六章 王子公主訂終身第八卷 第九章 教化蠻夷第七卷 第十一章 阿三慘了第十四卷 第四十六章 戰敗投降第二卷 第十章 天災人禍第十卷 第六章 論技術徒弟勝師傅第十七卷 第三十六章 科舉擴編第十四卷 第三十二章 北歐鐵鏈第十四卷 第三十三章 大戰之年第五卷 第十六章 再傳捷報第十二卷 第二十三章 法國的公爵第十六卷 第四十六章 跳腳大汗第十八卷 第七十八章 羣雄聚首,決戰西洋(上)第四卷 第十章 澤州告急第十八卷 第四十八章 列強驚懼,再求和談第十六卷 第四十章 惹怒大明第十八卷 第四十四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上)第九卷 第二十三章 下本州雙雄終一戰第九卷 第十六章 奪大名翁婿初登場第二卷 第九章 遼東第五卷 第十六章 再傳捷報第十七卷 第八十一章 六國聯軍渾不怕第十三卷 第十章 不歡而散第八卷 第十四章 荷蘭上鉤第十八章 鑽牀第七卷 第一章 崛起計劃第十四卷 第三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十一卷 第一章 雄心壯志展宏圖第十卷 第十一章 闖王偷襲反被擒第十六卷 第三十九章 南亞動盪第十八卷 第八十章 再請和談,妄圖拖延(上)第十八卷 第十九章 邯鄲學步,八面埋伏第八卷 第十八章 黃雀在後第十七卷 第六十一章 利潤分配原則第十三卷 第二章 東胡王朝第十一卷 第二章 齊心協力謀發展第十七卷 第四十四章 親王級待遇第十七卷 第一章 西域軍團第十五卷 第五十九章 僥倖脫逃第十三卷 第十二章 兵臨升龍第十七卷 第六十七章 熱氣球定位(上)第六卷 第七章 左輪手槍第十八卷 第十四章 御弟回京,皇宮晚宴第十四卷 第十一章 最終目標第七卷 第九章 洋兵敬服第三卷 第十章 舉步維艱第十卷 第十三章 公主萬里來相會第十八卷 第七十七章 窮兵黷武,最後瘋狂第十一卷 第三十五章 兩軍對壘決雌雄第十七卷 第四十五章 戰車和坦克第十四卷 第九章 財富驚人第七卷 第十章 早期殖民第四卷 第二十一章 趁亂襲營第十八卷 第二十八章 攤出底牌談條件第十卷 第十四章 廣寒宮中住仙子第四卷 第二十六章 峽谷遇襲第十七卷 第二章 雪域神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