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卷 第三十五章 開始推選

內閣即將推選外務部尚書近幾天一直是京城各衙門熱議的話題,那可是尚書,正二品大員,而且,年後一旦《大明崇正律》正式開始實施就將成爲正一品的級大員,位極人臣。

這麼一位級大員不是由皇上指定,也不是有內閣大學士提名,更不是幾個皇上的親信進言,而是由各部尚書提名,再由準內閣成員集體推選出來,也就是說,只要你有本事,就有機會!

這種選拔方式已經完全顛覆了以往的常規,讓每個人彷彿都看到了希望,官居一品,位極人臣再也不是那麼可望而不可及。

當然,要當選尚書起碼也得是三品以上的大員,七品芝麻官什麼的暫時還是不要癡心妄想了,各部尚書也不是傻瓜,自己提的人中不中選是一回事,起碼得夠資格,如果推舉的人品級太低,那是會招人笑話的。

經過十天的準備,各部尚書差不多都找到了自己認爲合適的人選,這天早朝過後,內閣總理大臣朱由檢終於召集大家,開始推選外務部尚書。

這次,朱慈炅並沒有參加內閣會議,說讓他們決定就讓他們決定,他從來都不是那種出爾反爾的小人,不過爲了給自己的五叔信王朱由檢打氣,他特意派來了都察院左督御史李邦華和錦衣衛指揮使王徵南列席會議,這兩人與會不但能給朱由檢撐場子還能起到警示作用。

他這樣做,也是想警告所有與會人員,朕雖然不管你們推選的過程,但是,你們推舉的人一定要靠譜,什麼昏官貪官就不要提了,兩隻火眼金睛在這裡盯着呢!

這次開會的地點也不再是乾清宮的會議室,而是文華殿的正殿,這內閣既然要變成獨立的行政中樞,內閣總理大臣自然不能再呆在乾清宮的御書房中辦公,朱慈炅乾脆將整個文華殿都騰給了朱由檢,以此來昭示天下,他是真的要放權了。

其實,內閣原來的辦公地點就在文華殿後面的文淵閣,但是文淵閣只是一個閣樓,容納四五個內閣大學士辦公還可以,要集合十多個內閣成員開會,又或集齊一幫精英協助內閣總理大臣和副總理大臣處理整個大明所有行政事務,那就遠遠不夠了,所以朱慈炅纔將整個文華殿都騰出來,作爲內閣的新辦公場所。

爲了充實內閣的實力,朱慈炅還準備將翰林院併入內閣,翰林院本來就是一個秘書性質的機構,常設的翰林學士、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其實就是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研讀經史的秘書,其他還有典籍、侍書、侍詔等助理人員和修撰、編修、檢討等史官,至於庶吉士那都是進士中選拔出來的精英,專門到翰林院研讀經史子集,熬資歷,準備出任朝廷大員的。

自明英宗景泰年以後,翰林院實際上成了朝廷的儲材之地,也就是一幫科舉精英繼續深造的地方,這些精英一天到晚就是讀書研討,最多也就是給皇上講講經筵,根本沒什麼正事。

這樣一來就造成了人才的嚴重浪費,這麼一大幫精英放那裡閒着,朱慈炅早就有點看不過眼了,正好,借這次內閣改組之機,直接把他們塞到內閣當秘書算了。

以大明現在的疆域面積和興盛程度,朝廷的日常事務可不是一點點,每天要處理的事務最少有上千件,內閣改組以後,大學士等於又回到了各部尚書的位置,奏摺也就是以後公文的處理都要靠內閣總理大臣和兩位副總理大臣來主持,如果什麼都要他們來做,一天非得累死不可,正好這些翰林們閒着也是閒着,讓他們協助處理一下政務還能積累點施政經驗,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爲呢。

扯的有點遠了,繼續回到推選外務部的會議上來。

現在,文華殿的正殿已經被改成了專門的辦公場所,進門第一間就是一個碩大的會議室,此時,所有與會人員都已經就坐,就等着推選開始了。

會議桌的主位坐的是內閣總理大臣,信王朱由檢;

左第一位是內閣輔,禮部尚書徐光啓;

接下來是工部尚書畢懋康;

兵部尚書孫元化;

教育部尚書黃道周;

商務部尚書張採;

通信部尚書吳建業。

右第一位是都察院左督御史李邦華;

接下來是五軍都督府左都督,錦衣衛指揮使王徵南;

吏部尚書楊嗣昌;

戶部尚書程國祥;

刑部尚書蔡國用;

運輸部尚書張溥。

朱由檢爲這次推選大會可是做了不少準備工作,他甚至專門找皇上請教了一番,弄了個推選試行章程,衆人就坐以後,他學着朱慈炅的樣子,緩緩掃視了一圈,然後,咳嗽了一下,朗聲道:”這次召集大家來開會,是爲了推選外務部尚書,按皇上的意思,外務部將負責接待各國使節,展對外關係,處理對外事務,保護在外的大明百姓等事項,各位有什麼合適的人選,都可以提出來,我就不囉嗦了,現在從禮部開始宣讀候選人履歷,徐大人,請。“

徐光啓聞言,也不含糊,他直接從懷裡掏出一張公文紙,朗聲念道:”我提名南居益出任外務部尚書,候選人南居益,陝西渭南人,現年六十二歲,萬曆二十九年進士,歷任刑部主事、右副僉都御史、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左右布政使、戶部右侍郎,後因閹黨當道,辭職歸隱,崇正八年復出,出任東南總督至今。居益少厲操行,文武皆備,天啓二年曾以右副僉都御史巡撫福建,大敗荷蘭入侵者於澎湖,自出任東南總督以來堅守東南防線,訓練水師,製造福船,展經濟都做的有聲有色,曾多次受到皇上的嘉許,現大明海域以擴展至南亞波斯一線,東南海域不再有入侵威脅,皇上有意召回東南總督,竊以爲,居益曾與洋人交鋒,且戰而勝之,在洋人中頗具威望,正適合擔當外務部尚書一職,以彰顯我大明之國威。“

他這一通介紹,在座的各部尚書都有點心裡打鼓了,南居益的聲望的確夠高,出任外務部尚書一點都不爲過,這一開場就來這麼一位,誰人能與之爭鋒呢?

究竟外務部尚書花落誰家,且看下回分解。

第十三章 神蹟第十八卷 第五十二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上)第三卷 第八章 安置災民第四卷 第十六章 戰後事宜第五卷 第二十章 盛世將至第十六卷 第十一章 大明八部第十六卷 第七章 發展方向第十五卷 第十章 專業人才第十卷 第十二章 親王歐陸載譽歸第七卷 第七章 新式槍械第六卷 第二十六章 遼東全復第三卷 第一章 明末晉商第十五卷 第二十二章 列強求和第十四卷 第二章 造船造船第十七卷 第七十六章 新式裝備初登場第十八卷 第四十九章 不歡而散,全面開戰第十六卷 第二十九章 荒原會面第十二卷 第五章 超級寶船第十八章 鑽牀第七卷 第二十三章 整頓吏治第十八卷 第三章 北疆定名新九州第三卷 第十四章 微服私訪第十六卷 第三十九章 南亞動盪第七卷 第八章 操練洋軍第十七卷 第二十九章 再添新衙門第四卷 第二十五章 輕取兩城第三卷 第二十三章 海外形勢第十二卷 第二十六章 土地換戰艦第十四卷 第二十三章 席捲南亞第十六卷 第十五章 沙俄來使第六卷 第一章 遼東之殤第十六卷 第六十四章 西域臣服第十五卷 第二十二章 列強求和第十四卷 第三十章 呂宋行省第十四卷 第四十二章 兩面出擊第十八卷 第二十二章 技高一籌,列強敗走(下)第十三卷 第二十二章 相互猜忌第七卷 第十八章 經濟殖民第十九章 召見第十五卷 第五章 運河之策第十七卷 第五十五章 開發新策略(下)第十一卷 第十四章 歡樂喜慶過大年第十四卷 第三十一章 收復疆土第十八卷 第十三章 誰可依仗,唯有大明第三卷 第六章 稅賦之爭第十卷 第二十一章 抗官兵各懷鬼胎第十七卷 第七十一章 渡過冰河大明興第六卷 第七章 左輪手槍第十二卷 第十九章 歐陸的形勢第十五卷 第六十章 來年再戰第十五卷 第十三章 南北城區第六卷 第六章 日月龍旗第十一卷 第三十八章 中興之主平四方第十七卷 第四十三章 孔明燈和熱氣球第九卷 第二十章 振國威琉球戰強藩第十四卷 第三十八章 傾力一戰第十七卷 第八十章 若是不服便來戰第十八卷 第五十七章 殖民開始,運氣逆天第十五卷 第六章 皇后有喜第二卷 第二十章 調兵遣將第七卷 第十五章 京東鐵路第十一卷 第十二章 無敵海軍顯雛形第七卷 第一章 崛起計劃第十卷 第二十一章 抗官兵各懷鬼胎第十四卷 第二十章 大明盛世第十六卷 第三十一章 陝西行都司第十八卷 第十六章 打草驚蛇,以逸待勞第十七卷 第七十六章 新式裝備初登場第十一卷 第九章 豪情滿懷築雄城第十四卷 第四章 微服私訪第七卷 第十章 早期殖民第十八卷 第六十二章 歐亞鐵路,北線貫通第六卷 第十一章 軍火生意序章第十七卷 第五十二章 西伯大開發(下)第五卷 第十六章 再傳捷報第十八卷 第四十一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下)第十五卷 第五十二章 恐怖的大明第十七卷 第十章 戰鬥將打響第四卷 第七章 猛將來援第十四卷 第五十一章 魚兒上鉤第十七卷 第五十章 西伯大開發(上)第十八卷 第三十一章 國王決意投大明第十八卷 第十一章 列強反擊,盟國告急第十八卷 第四十六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下)第十五卷 第三十二章 漢字的魅力第十一卷 第一章 雄心壯志展宏圖第十二卷 第三十一章 全面的合作第十五卷 第五十二章 恐怖的大明第十八卷 第十九章 邯鄲學步,八面埋伏第十六卷 第四十章 惹怒大明第三十八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下)第十三卷 第二十八章 列強聯合第十六卷 第四十六章 跳腳大汗第十八卷 第十八章 圍點打援,班門弄斧第十七卷 第七十二章 歡樂喜慶又一年第六卷 第八章 洋使來賀第十五卷 第三十九章 沙俄終入套第八卷 第五章 培養海盜第三卷 第十章 舉步維艱
第十三章 神蹟第十八卷 第五十二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上)第三卷 第八章 安置災民第四卷 第十六章 戰後事宜第五卷 第二十章 盛世將至第十六卷 第十一章 大明八部第十六卷 第七章 發展方向第十五卷 第十章 專業人才第十卷 第十二章 親王歐陸載譽歸第七卷 第七章 新式槍械第六卷 第二十六章 遼東全復第三卷 第一章 明末晉商第十五卷 第二十二章 列強求和第十四卷 第二章 造船造船第十七卷 第七十六章 新式裝備初登場第十八卷 第四十九章 不歡而散,全面開戰第十六卷 第二十九章 荒原會面第十二卷 第五章 超級寶船第十八章 鑽牀第七卷 第二十三章 整頓吏治第十八卷 第三章 北疆定名新九州第三卷 第十四章 微服私訪第十六卷 第三十九章 南亞動盪第七卷 第八章 操練洋軍第十七卷 第二十九章 再添新衙門第四卷 第二十五章 輕取兩城第三卷 第二十三章 海外形勢第十二卷 第二十六章 土地換戰艦第十四卷 第二十三章 席捲南亞第十六卷 第十五章 沙俄來使第六卷 第一章 遼東之殤第十六卷 第六十四章 西域臣服第十五卷 第二十二章 列強求和第十四卷 第三十章 呂宋行省第十四卷 第四十二章 兩面出擊第十八卷 第二十二章 技高一籌,列強敗走(下)第十三卷 第二十二章 相互猜忌第七卷 第十八章 經濟殖民第十九章 召見第十五卷 第五章 運河之策第十七卷 第五十五章 開發新策略(下)第十一卷 第十四章 歡樂喜慶過大年第十四卷 第三十一章 收復疆土第十八卷 第十三章 誰可依仗,唯有大明第三卷 第六章 稅賦之爭第十卷 第二十一章 抗官兵各懷鬼胎第十七卷 第七十一章 渡過冰河大明興第六卷 第七章 左輪手槍第十二卷 第十九章 歐陸的形勢第十五卷 第六十章 來年再戰第十五卷 第十三章 南北城區第六卷 第六章 日月龍旗第十一卷 第三十八章 中興之主平四方第十七卷 第四十三章 孔明燈和熱氣球第九卷 第二十章 振國威琉球戰強藩第十四卷 第三十八章 傾力一戰第十七卷 第八十章 若是不服便來戰第十八卷 第五十七章 殖民開始,運氣逆天第十五卷 第六章 皇后有喜第二卷 第二十章 調兵遣將第七卷 第十五章 京東鐵路第十一卷 第十二章 無敵海軍顯雛形第七卷 第一章 崛起計劃第十卷 第二十一章 抗官兵各懷鬼胎第十四卷 第二十章 大明盛世第十六卷 第三十一章 陝西行都司第十八卷 第十六章 打草驚蛇,以逸待勞第十七卷 第七十六章 新式裝備初登場第十一卷 第九章 豪情滿懷築雄城第十四卷 第四章 微服私訪第七卷 第十章 早期殖民第十八卷 第六十二章 歐亞鐵路,北線貫通第六卷 第十一章 軍火生意序章第十七卷 第五十二章 西伯大開發(下)第五卷 第十六章 再傳捷報第十八卷 第四十一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下)第十五卷 第五十二章 恐怖的大明第十七卷 第十章 戰鬥將打響第四卷 第七章 猛將來援第十四卷 第五十一章 魚兒上鉤第十七卷 第五十章 西伯大開發(上)第十八卷 第三十一章 國王決意投大明第十八卷 第十一章 列強反擊,盟國告急第十八卷 第四十六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下)第十五卷 第三十二章 漢字的魅力第十一卷 第一章 雄心壯志展宏圖第十二卷 第三十一章 全面的合作第十五卷 第五十二章 恐怖的大明第十八卷 第十九章 邯鄲學步,八面埋伏第十六卷 第四十章 惹怒大明第三十八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下)第十三卷 第二十八章 列強聯合第十六卷 第四十六章 跳腳大汗第十八卷 第十八章 圍點打援,班門弄斧第十七卷 第七十二章 歡樂喜慶又一年第六卷 第八章 洋使來賀第十五卷 第三十九章 沙俄終入套第八卷 第五章 培養海盜第三卷 第十章 舉步維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