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卷 第十三章 經緯度座標

棱堡起源於十五世末初的歐6,到大明崇正年間,棱堡已經歷經了一百多年的歷史。

火藥武器的出現,使得原來橫平豎直的城池變成了層層疊疊的棱堡,棱堡的出現同樣也使得歐6戰爭的主要形式從野戰轉向圍攻戰,由於棱堡的防禦力強,歐6各國都熱衷於修築棱堡,這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法國,在邊境修築棱堡要塞在接下來幾個世紀裡都是法國的一大特色。

但是,要說到修築棱堡最多的,或者說使棱堡達到最大化效果的,當屬沙皇俄國。

當歐6各國紛紛建造堅船利炮,滿世界到處殖民時,沙皇俄國卻在默默的沿着6地向東擴張,他們先後滅掉了金帳汗國、克里米亞汗國、喀山汗國、西伯利亞汗國,領土面積急劇擴張,所獲得的利益絲毫不下於滿世界到處搶佔殖民地的歐6列強。

在對遊牧民族的戰鬥中,他們現了一個不是秘密的秘密,那就是,棱堡是騎兵的剋星!

應該說,普通的城池也是比較剋制騎兵的,但是,一旦騎兵數量過城池守軍的五倍,硬攻的話,還是能攻下來的,但假如是棱堡的話,就算騎兵數量過守軍的十倍,如果沒有比守軍更先進的火藥武器,也很難把棱堡攻克。

遊牧部落自然不可能有比沙俄更先進的火藥武器,所以,沙俄憑藉棱堡簡直打得各個以遊牧部落爲主的蒙元汗國找不着北。

正是由於棱堡易守難攻,遊牧部落機動性強的最大優勢被死死剋制住了,只要一路將棱堡修過去,卡住水路要道,騎兵的機動性再強,也是死路一條。

沙俄在入侵各大汗國的過程中,已經嚐到了棱堡的巨大甜頭,如果大明不來,他們接下來的目標就是哈薩克汗國,在史料記載中負責制定入侵哈薩克汗國計劃的沙俄參政院秘書處文官基洛夫曾經提出了一個建議,他的建議很簡單,就是在奧倫堡與鹹海短短一千多裡的距離間修築45座棱堡,沙俄對棱堡的狂熱程度可見一斑。

當然,現在明軍已經大軍壓境,他們估計是沒有機會入侵哈薩克汗國了。

不過,他們當初入侵西伯利亞汗國時修築的棱堡還在,而且,爲了抵禦明軍,羅佐夫還命令戈洛文和弗蘭茨別科夫冒着嚴寒,在西伯利亞平原瘋狂修築棱堡,所以,孫傳庭派偵騎一查探就現,整個西伯利亞平原幾乎遍地是棱堡!

雖說明軍不是遊牧部落那種拿着冷武器的騎兵,大明的火藥武器也比沙俄先進的多,但是,面對棱堡也是比較頭疼的,因爲棱堡實在是太難攻打了。

大明唯一一次正面攻克棱堡的記錄就是崇正七年收復東番時攻克了荷蘭人的熱蘭遮城堡,不過那次的攻城並沒有什麼借鑑意義,因爲明軍是用俘虜當肉盾綁在攻城車上嚇的守軍不敢開炮,然後再用手雷出其不意的突襲了一波才衝進去的,而且那個時候熱蘭遮城堡裡的荷蘭守軍總共才五百人,明軍光6軍就有十五萬,還有級戰列艦配合,雙方實力相差太懸殊了,荷蘭人根本就不可能守的住。

這次就不一樣了,明軍查探到的沙俄守軍就有將近五十萬了,每個棱堡裡面不可能只有幾百人,而且沙俄也不是隻有一座棱堡,而是遍地都是棱堡,明軍如果全面進攻就很難取得數量上的絕對優勢,而如果各個擊破,敵人又可能隨時支援,或者從後面偷襲,畢竟他們對地形比明軍熟悉的多。

到底是全面進攻還是各個擊破呢?不但前線的孫傳庭、盧象升和曹文詔陷入了沉思,遠在京城的朱慈炅也陷入了沉思。

他專門派人查過棱堡的攻防記錄,其中最有名的一戰當屬公元1552年的梅斯攻防戰。

1552年5月,五千法軍出其不意的攻佔了洛林地區的梅斯城,半年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爾斯五世率五萬大軍開始圍攻梅斯,企圖將其奪回。

但是在這半年中,五千法國守軍已經在梅斯城的舊式城牆背後重新修築了一座棱堡,結果查爾斯五世率五萬大軍狂攻了一個多月都沒把梅斯城攻下來。

並不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火力不夠猛,那個時候查爾斯五世調集了數百門大炮不斷轟擊,最多的一天共射了七千多顆炮彈,城牆都轟塌了上百米,可是後面的棱堡防線卻依然完好無損。

查爾斯五世組織了無數次強攻都沒能把梅斯城攻下來,最後,神聖羅馬帝國大軍傷亡慘重,不得不被迫撤兵。

五萬對五千,狂攻了一個多月,最後攻方傷亡慘重,無奈退兵,這就是棱堡之威!

按已現的棱堡密度計算,沙俄最少在西伯利亞平原修築了上百座棱堡,也就是說,明軍如果全面進攻,每座棱堡最多能派去一萬多人,那簡直就是開玩笑,就算明軍武器再先進都不可能攻的下來,所以全面進攻的方案很快就被朱慈炅給否定了。

沒辦法,只能選擇各個擊破。

隨着偵騎不斷迴歸,越來越多的棱堡被明軍現,爲了準確的在電報中傳遞棱堡的位置信息,朱慈炅特意編制了一套經緯線座標,這套座標與後世的經緯線座標有很大的區別,因爲這套經緯線的基準是大明京城,也就是以大明京城爲中心,畫一個十字線,左邊是東經右邊是西經,上面是北緯下面是南緯,每隔一百里就是一度。

這套經緯線體系雖然在時區計算上有點麻煩,但卻比較簡單易懂,尤其方便標註位置,朱慈炅也管不了什麼時區計算了,誰有空去測算赤道的周長和南北極的距離,先整套簡單的用上再說。

經緯線座標體系說白了就是在地圖上加入基本等距的橫線和豎線,看上去就跟圍棋棋盤一樣,圍棋棋盤這東西,在明朝只要讀過點書的人都見過,倒沒什麼好稀奇的。

很快,明軍的地圖上都畫上了一層淺色的經緯線,縱橫交錯,就好像在地圖上畫了個圍棋棋盤一樣,只是在每根線的兩端都標註了經緯度。

從此,明軍再遠距離通報地圖上的位置就不用派人拿着地圖來回傳遞或者在電報裡面通過山脈河流等參照物解釋半天了,直接在電報裡面報個座標就行了,絕對準確無誤!

第七章 氣氛詭異第六卷 第四章 全民動員第十八卷 第七十二章 協助盟友之轉戰南美第十七卷 第八十五章 列強屈服,合約簽訂第十卷 第十六章 多行不義必自斃第七卷 第二十二章 狂賣軍火第十二卷 第十一章 整合產業第十四卷 第四十七章 勢如破竹第十四卷 第三十八章 傾力一戰第十七卷 第三十九章 作弊式研究第二卷 第十一章 對策第十七卷 第六十六章 裝甲戰車亮相第七卷 第五章 蒸汽火車第十三卷 第二十六章 神威大炮第十八章 鑽牀第十三卷 第二十二章 相互猜忌第十卷 第二十六章 誅梟雄天下太平第十二卷 第三十章 盟國的請求第十六卷 第六十二章 吐蕃綠洲第十四卷 第二章 造船造船第十四卷 第二十四章 再赴歐陸第十七卷 第二十九章 再添新衙門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三卷 第五章 史無前例第三卷 第四章 飛梭織機第十一卷 第十八章 主持殿試出考題第七卷 第十一章 阿三慘了第九卷 第二十一章 烽煙起趁亂謀九洲第十六卷 第五十五章 黎明前的偷襲第十八卷 第三十三章 特種作戰初登場(上)第五章 牽強附會第十四卷 第四十一章 兵臨果阿第九卷 第四章 屬國科舉屠夫鴻儒第十卷 第十一章 闖王偷襲反被擒第十四卷 第二十章 大明盛世第十七卷 第十六章 時刻警惕防偷襲第十七卷 第四十七章 戰車測試急第四卷 第二十五章 輕取兩城第十六卷 第二章 先進武器第十八卷 第二十八章 攤出底牌談條件第八卷 第十三章 無恥海盜第十四卷 第二十六章 合作共贏第十一卷 第三十六章 火炮衝鋒亂敵陣第十八卷 第二十章 構築防線,以身爲餌第十一卷 第十章 全面整軍用忠良第十三章 神蹟第八卷 第十一章 海上攔截第十章 閹黨第十四卷 第二十四章 再赴歐陸第十八章 鑽牀第十四卷 第二十八章 同盟條約第十八卷 第十三章 誰可依仗,唯有大明第八卷 第十三章 無恥海盜第十八卷 第四十七章 以牙還牙,繼續西進第十四章 隱忍第十五卷 第七章 金屬冶煉第十七卷 第七十二章 歡樂喜慶又一年第五卷 第八章 御駕親征第六卷 第八章 洋使來賀第六卷 第一章 遼東之殤第十卷 第十七章 傳密旨張網以待第四卷 第七章 猛將來援第十七卷 第二十四章 架橋修路兩不誤第二卷 第二十四章 守衛京城第十二卷 第三十一章 全面的合作第十四卷 第五十三章 巴達維亞第十二卷 第十章 經濟入侵第六卷 第二十五章 大敗而逃第十七卷 第二十章 守軍投降第十六卷 第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十一卷 第六章 算計列強續烽煙第十六卷 第五章 皇上講課第十一卷 第十六章 屬國考生聚京城第四卷 第二十四章 進軍平陽第十七卷 第十五章 打通東南兩線第九卷 第十二章 籤條約大明壓列強第十三卷 第二十四章 洋使勸降第六卷 第十九章 步兵操典第二卷 第十章 天災人禍第十八卷 第十二章 調動海軍,準備支援第十八卷 第四十八章 列強驚懼,再求和談第十四章 隱忍第五卷 第七章 改變策略第七卷 第三章 風帆戰艦第十六卷 第二十四章 盛世長安(上)第十八卷 第四十五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中)第二卷 第九章 遼東第十六卷 第三十六章 瓦刺來襲第十七卷 第三十九章 作弊式研究第十四卷 第八章 商業帝國第二卷 第二章 小人第十六卷 第五章 皇上講課第三卷 第二十章 一網打盡第八卷 第七章 籌建特區第十四卷 第一章 超級帝國第七卷 第五章 蒸汽火車第四卷 第二十三章 三十六營第六卷 第十三章 定遼右衛第十卷 第十五章 洛陽城裡烹福王第十四卷 第四十九章 列強幹涉
第七章 氣氛詭異第六卷 第四章 全民動員第十八卷 第七十二章 協助盟友之轉戰南美第十七卷 第八十五章 列強屈服,合約簽訂第十卷 第十六章 多行不義必自斃第七卷 第二十二章 狂賣軍火第十二卷 第十一章 整合產業第十四卷 第四十七章 勢如破竹第十四卷 第三十八章 傾力一戰第十七卷 第三十九章 作弊式研究第二卷 第十一章 對策第十七卷 第六十六章 裝甲戰車亮相第七卷 第五章 蒸汽火車第十三卷 第二十六章 神威大炮第十八章 鑽牀第十三卷 第二十二章 相互猜忌第十卷 第二十六章 誅梟雄天下太平第十二卷 第三十章 盟國的請求第十六卷 第六十二章 吐蕃綠洲第十四卷 第二章 造船造船第十四卷 第二十四章 再赴歐陸第十七卷 第二十九章 再添新衙門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三卷 第五章 史無前例第三卷 第四章 飛梭織機第十一卷 第十八章 主持殿試出考題第七卷 第十一章 阿三慘了第九卷 第二十一章 烽煙起趁亂謀九洲第十六卷 第五十五章 黎明前的偷襲第十八卷 第三十三章 特種作戰初登場(上)第五章 牽強附會第十四卷 第四十一章 兵臨果阿第九卷 第四章 屬國科舉屠夫鴻儒第十卷 第十一章 闖王偷襲反被擒第十四卷 第二十章 大明盛世第十七卷 第十六章 時刻警惕防偷襲第十七卷 第四十七章 戰車測試急第四卷 第二十五章 輕取兩城第十六卷 第二章 先進武器第十八卷 第二十八章 攤出底牌談條件第八卷 第十三章 無恥海盜第十四卷 第二十六章 合作共贏第十一卷 第三十六章 火炮衝鋒亂敵陣第十八卷 第二十章 構築防線,以身爲餌第十一卷 第十章 全面整軍用忠良第十三章 神蹟第八卷 第十一章 海上攔截第十章 閹黨第十四卷 第二十四章 再赴歐陸第十八章 鑽牀第十四卷 第二十八章 同盟條約第十八卷 第十三章 誰可依仗,唯有大明第八卷 第十三章 無恥海盜第十八卷 第四十七章 以牙還牙,繼續西進第十四章 隱忍第十五卷 第七章 金屬冶煉第十七卷 第七十二章 歡樂喜慶又一年第五卷 第八章 御駕親征第六卷 第八章 洋使來賀第六卷 第一章 遼東之殤第十卷 第十七章 傳密旨張網以待第四卷 第七章 猛將來援第十七卷 第二十四章 架橋修路兩不誤第二卷 第二十四章 守衛京城第十二卷 第三十一章 全面的合作第十四卷 第五十三章 巴達維亞第十二卷 第十章 經濟入侵第六卷 第二十五章 大敗而逃第十七卷 第二十章 守軍投降第十六卷 第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十一卷 第六章 算計列強續烽煙第十六卷 第五章 皇上講課第十一卷 第十六章 屬國考生聚京城第四卷 第二十四章 進軍平陽第十七卷 第十五章 打通東南兩線第九卷 第十二章 籤條約大明壓列強第十三卷 第二十四章 洋使勸降第六卷 第十九章 步兵操典第二卷 第十章 天災人禍第十八卷 第十二章 調動海軍,準備支援第十八卷 第四十八章 列強驚懼,再求和談第十四章 隱忍第五卷 第七章 改變策略第七卷 第三章 風帆戰艦第十六卷 第二十四章 盛世長安(上)第十八卷 第四十五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中)第二卷 第九章 遼東第十六卷 第三十六章 瓦刺來襲第十七卷 第三十九章 作弊式研究第十四卷 第八章 商業帝國第二卷 第二章 小人第十六卷 第五章 皇上講課第三卷 第二十章 一網打盡第八卷 第七章 籌建特區第十四卷 第一章 超級帝國第七卷 第五章 蒸汽火車第四卷 第二十三章 三十六營第六卷 第十三章 定遼右衛第十卷 第十五章 洛陽城裡烹福王第十四卷 第四十九章 列強幹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