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九章 遼東

遼東在明朝時期指的是遼東都指揮使司,也就是大明九邊重鎮裡的遼東鎮,隸屬於山東宣承布政司,是明朝最大的軍事重鎮,轄區面積只比現在的遼寧略小一點。

軍鎮是明朝獨有的地方行政單位,是爲抵禦元蒙的反攻而設立起來的邊防區域,在軍鎮裡幾乎沒有縣、府、州等行政單位,大部分都是衛所。像遼東鎮就由二十五個衛所和兩個州組成,一個衛所管轄的地區相當於現在的一個縣。

這次兵變發生的地方寧遠衛就是這樣一個小縣城,那麼爲什麼遼東巡撫和遼東總兵都窩在這麼個小縣城裡面呢?皆因自萬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開始,建州女真也就是後金全面進攻遼東鎮,到崇正元年,整個遼東幾乎全部失守,只留下從山海關-寧遠-錦州這一塊狹小的地區作爲最後的堡壘,來抵禦後金的入侵,這就是有名的寧錦防線。

要知道過了山海關那可就是北直隸京師地界了,寧錦防線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所以,一聽說寧遠兵變,整個大明朝廷都震驚了,這簡直是自毀長城啊,寧錦防線一失,後金的鐵騎便可長驅直入,一直衝到京城!

孫承宗自然知道寧錦防線的重要性,他匆匆的招來三軍營提督袁可立和兵部左侍郎袁崇煥,然後便領着一千多錦衣衛親軍出發了。

京城到山海關差不多有一千里,王之臣原本以爲朝廷的欽差大臣起碼要走上十天半個月纔會到,卻不曾想碰上了孫承宗這個猛人,只帶了一千親衛一路打馬狂奔,三天就衝到了山海衛駐地!

王之臣正組織一幫親信掩蓋罪證,製造假象呢,這行動剛剛開始就被孫承宗逮了個正着。於是,一個巨大的貪腐集團呈現在孫承宗的面前,饒是他見慣了大風大浪也被這幫人的貪婪給嚇了一跳!

他們不但剋扣糧餉還吃空額、以次充好、走私販賣違禁物品等等等等,總之,凡是能撈錢的,他們都幹,就是不好好整軍備戰!

這畢自肅就是因爲太清廉了,所以被他們排擠在外,本來王之臣是不打算剋扣寧遠衛的糧餉的,因爲寧遠衛總共纔不到五萬人馬,他報上去的卻是十萬,就算糧餉全給他們發了,還有一半的空餉進了他的腰包!奈何這次朝廷對閹黨的清理來的太徹底,他這種依附閹黨爬上來的官員也是清理對象,他不得不耗費錢財上下打點。

這錢財耗費的多了,他就開始心疼了,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把餉銀全扣下了,光發糧草,反正又沒打仗,一天到晚閒着,能讓你們吃飽已經不錯了!

他想着反正上面有人兜着,應該不會出事,卻沒想到上面是兜住了,下面卻沒兜住,寧遠衛竟然集體鬧事了,畢自肅這貨竟然自殺了!

王之臣本來就是那種善於阿諛奉承的人,他知道被孫承宗逮住了自己是躲不掉了,乾脆老實交代,爭取給個痛快,竹筒倒豆子,把他剋扣糧餉、行賄受賄的事情全交待了。

這下他是痛快了,孫承宗卻不痛快了,東林黨的骨幹竟然被這貨腐蝕了將近一半!這要是捅出去,東林黨豈不是臭名遠揚!

孫承宗此刻面臨着艱難的抉擇,要麼如實上報,那東林黨的清譽就全毀了,要麼隱瞞不報,那他個人的清譽就毀了,也許別人不會知道,但他自己心裡清楚啊!

按他的行事作風,如果不是涉及到東林黨,哪怕是天他都敢捅個窟窿。但一涉及到東林黨他就猶豫了,葉向高、**星、高攀龍、楊鏈、左光斗等等,一個個東林黨領袖的音容笑貌浮現在他的腦海,如果把事情捅出去,這些鐵骨錚錚、清廉無比的東林黨領袖歷史又將怎樣評價?

最後,孫承宗痛苦的選擇了隱瞞不報,他咬牙切齒的對王之臣宣判道:“把你手下涉嫌貪腐的官吏全給我列出來,把拖欠的餉銀全給我補齊了,我饒你不死!”

王之臣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以爲落在孫承宗手裡絕對是死定了,能爭取個痛快就算不錯了,只要不凌遲處死,他都是可以接受的,卻不曾想自己竟然還有活路!

他並不是那種愚笨之人,腦子裡面略微一轉就明白了其中的關鍵,這孫承宗也是東林黨人啊,而且還是東林黨的領袖,所謂家醜不可外揚,他這是給東林黨遮羞呢!

有了這個認知,他自然是積極配合,凡是參與貪腐的,他一個不拉,全都交待了。拖欠的餉銀問題也不是很大,光他們吃的空餉就是餉銀的兩三倍,花是花掉了一大半,剩下的補齊拖欠的餉銀還是夠了的。

於是,王之臣被罷免薊遼督師兼遼東經略的職位,由袁可立接任,袁崇煥被重新任命爲遼東巡撫。至於寧遠的兵變,有了銀子那還有什麼不好處理的,先把帶頭鬧事的咔嚓咯,再把拖欠的餉銀髮咯,還有誰敢鬧事?又有誰還會無聊的想尋死!

平定了寧遠兵變之後,孫承宗又定下了全遼攻略,總結起來就四條:

第一,練兵,現在整個寧錦防線實際兵力不到十五萬,空額空餉的超過一半,他在當地軍戶中將空額人員招滿,命人日夜操練,隨時做好戰鬥準備。

第二,築城,寧錦防線各衛所駐地全部加固,修成一個個戰鬥堡壘,全部變成難啃的硬骨頭,讓後金的鐵騎無從下嘴。

第三,屯田,鼓勵當地軍戶開荒屯田,由朝廷提供種苗,減輕稅賦,能保證駐軍糧草供應就好,如果不能保證也沒關係,主要是要讓他們種,這些田可都是他們自己的,後金來了,他們能不拼命保護嗎?

第四,招賢納士,建立佔天館、查地館、譯審館、偵諜館、異才館、大力館,招納各種人才,加強軍隊戰鬥力。

在孫承宗的經營下,寧錦防線愈發堅固了,皇太極連派小股部隊騷擾的心情都沒了,一心跑到蒙古草原擴充他的勢力去了。

寧錦防線堅不可摧大明就高枕無憂了嗎?當然不是,寧錦防線跟二戰時的馬奇諾防線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地球是圓的,你只守住一面是沒有用的,皇太極雖然不是希特勒,但繞道這麼簡單的策略,你能指望他永遠想不出來嗎?

當然,朱慈炅也不是朱由檢,繞道這種事情重在出其不意,如果事先就被對手發覺了,到時候誰把誰繞進去就不知道了。

第十七卷 第二十六章 內閣負責制第九卷 第十一章 啓和談荷蘭終賠款第十八卷 第二十七章 盟國國王顯猶疑第十六卷 第五十五章 黎明前的偷襲第十八卷 第二十七章 盟國國王顯猶疑第十七卷 第八十五章 列強屈服,合約簽訂第十卷 第十九章 剿反賊御駕親征第十七卷 第六十三章 屯衛的賺錢思路第十一卷 第九章 豪情滿懷築雄城第二卷 第十八章 五虎將下第十六卷 第二十九章 荒原會面序章第十八卷 第八十一章 再請和談,妄圖拖延(下)第十五卷 第五十三章 文武齊聚第八卷 第二十五章 強國外交第十三卷 第二十六章 神威大炮第十五卷 第十一章 繁華之都第十八卷 第八十四章 冊立太子,開發澳洲第六卷 第九章 再次震驚第十三卷 第三十二章 迫降東胡第十四卷 第九章 財富驚人第十一卷 第一章 雄心壯志展宏圖第十六卷 第七章 發展方向第十三卷 第三十一章 行險一搏第十二卷 第十一章 整合產業第十七卷 第三十一章 張溥進京第十七卷 第八章 大明海運第十六卷 第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十四卷 第二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十三卷 第六章 天朝上使第七卷 第一章 崛起計劃第二卷 第四章 發威第十一卷 第一章 雄心壯志展宏圖第十六卷 第四十二章 窮兵黷武第十一卷 第七章 開辦學院教漢語第九卷 第十五章 謀東瀛父子齊上陣第十八卷 第十四章 御弟回京,皇宮晚宴第十七卷 第六十七章 熱氣球定位(上)第十六卷 第四十八章 皇上來了第十卷 第十九章 剿反賊御駕親征第十八卷 第五十四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下)第十七卷 第四十二章 重賞宋應星第五卷 第十三章 血戰蓋州(下)第九卷 第十四章 展雄風明軍下西洋第七卷 第三章 風帆戰艦第十五卷 第二十六章 運河通航(五更,感謝所有打賞過的讀者大大)第十一卷 第三十三章 癡心妄想截糧道第四卷 第十六章 戰後事宜第十二卷 第十七章 君臨果阿第六卷 第十三章 定遼右衛第十一卷 第三章 後金稱帝來搗亂第十卷 第七章 購原料洋人當買辦第十五卷 第五十六章 一潰千里第十七卷 第八十章 若是不服便來戰第十七卷 第十七章 棱堡防禦誠可怕第十卷 第二十五章 守襄陽義軍末路第十五卷 第十八章 結盟請求第十七卷 第九章 海軍再升級第八卷 第二十章 俘虜上尉第十六卷 第五十章 明軍發威(五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三卷 第二十三章 廣南阮氏第十八卷 第三十九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上)第十九章 召見第八卷 第八章 推行新政第十六卷 第九章 朝廷改組第十一卷 第十九章 科舉排名定前程第八卷 第六章 利益之爭第十七卷 第二十七章 爲什麼放權第十七卷 第五十六章 屯衛新職能(上)第六卷 第二十三章 直搗盛京第十七卷 第四十九章 屯衛大遷移第十二卷 第三十章 盟國的請求第十八卷 第六十四章 恐怖大明,飛速備戰第四卷 第二十三章 三十六營第十五卷 第五十六章 一潰千里第十三卷 第二十八章 列強聯合第二卷 第十九章 燧發手雷第十五章 引導第十二卷 第八章 破壞和談第十六卷 第二十八章 點亮長安街第十卷 第二十三章 臨戰場樹立典範第六卷 第二章 火炮先行第六卷 第四章 全民動員第十七卷 第八十四章 戰爭賠款,高到離譜第十六卷 第五章 皇上講課第十六卷 第六十三章 瓦刺覆滅第十六卷 第五十一章 相互欺騙第十六章 班底第十八卷 第十六章 打草驚蛇,以逸待勞第六卷 第七章 左輪手槍第十五卷 第二十八章 取個名字真難第十卷 第七章 購原料洋人當買辦第十七卷 第六十三章 屯衛的賺錢思路第十卷 第一章 覓良纔開科取士第六卷 第十二章 大戰伊始第十六卷 第二十九章 荒原會面第十七卷 第七十二章 歡樂喜慶又一年第十六卷 第六十四章 西域臣服第十二章 登基第十八卷 第二十七章 盟國國王顯猶疑
第十七卷 第二十六章 內閣負責制第九卷 第十一章 啓和談荷蘭終賠款第十八卷 第二十七章 盟國國王顯猶疑第十六卷 第五十五章 黎明前的偷襲第十八卷 第二十七章 盟國國王顯猶疑第十七卷 第八十五章 列強屈服,合約簽訂第十卷 第十九章 剿反賊御駕親征第十七卷 第六十三章 屯衛的賺錢思路第十一卷 第九章 豪情滿懷築雄城第二卷 第十八章 五虎將下第十六卷 第二十九章 荒原會面序章第十八卷 第八十一章 再請和談,妄圖拖延(下)第十五卷 第五十三章 文武齊聚第八卷 第二十五章 強國外交第十三卷 第二十六章 神威大炮第十五卷 第十一章 繁華之都第十八卷 第八十四章 冊立太子,開發澳洲第六卷 第九章 再次震驚第十三卷 第三十二章 迫降東胡第十四卷 第九章 財富驚人第十一卷 第一章 雄心壯志展宏圖第十六卷 第七章 發展方向第十三卷 第三十一章 行險一搏第十二卷 第十一章 整合產業第十七卷 第三十一章 張溥進京第十七卷 第八章 大明海運第十六卷 第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十四卷 第二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十三卷 第六章 天朝上使第七卷 第一章 崛起計劃第二卷 第四章 發威第十一卷 第一章 雄心壯志展宏圖第十六卷 第四十二章 窮兵黷武第十一卷 第七章 開辦學院教漢語第九卷 第十五章 謀東瀛父子齊上陣第十八卷 第十四章 御弟回京,皇宮晚宴第十七卷 第六十七章 熱氣球定位(上)第十六卷 第四十八章 皇上來了第十卷 第十九章 剿反賊御駕親征第十八卷 第五十四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下)第十七卷 第四十二章 重賞宋應星第五卷 第十三章 血戰蓋州(下)第九卷 第十四章 展雄風明軍下西洋第七卷 第三章 風帆戰艦第十五卷 第二十六章 運河通航(五更,感謝所有打賞過的讀者大大)第十一卷 第三十三章 癡心妄想截糧道第四卷 第十六章 戰後事宜第十二卷 第十七章 君臨果阿第六卷 第十三章 定遼右衛第十一卷 第三章 後金稱帝來搗亂第十卷 第七章 購原料洋人當買辦第十五卷 第五十六章 一潰千里第十七卷 第八十章 若是不服便來戰第十七卷 第十七章 棱堡防禦誠可怕第十卷 第二十五章 守襄陽義軍末路第十五卷 第十八章 結盟請求第十七卷 第九章 海軍再升級第八卷 第二十章 俘虜上尉第十六卷 第五十章 明軍發威(五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三卷 第二十三章 廣南阮氏第十八卷 第三十九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上)第十九章 召見第八卷 第八章 推行新政第十六卷 第九章 朝廷改組第十一卷 第十九章 科舉排名定前程第八卷 第六章 利益之爭第十七卷 第二十七章 爲什麼放權第十七卷 第五十六章 屯衛新職能(上)第六卷 第二十三章 直搗盛京第十七卷 第四十九章 屯衛大遷移第十二卷 第三十章 盟國的請求第十八卷 第六十四章 恐怖大明,飛速備戰第四卷 第二十三章 三十六營第十五卷 第五十六章 一潰千里第十三卷 第二十八章 列強聯合第二卷 第十九章 燧發手雷第十五章 引導第十二卷 第八章 破壞和談第十六卷 第二十八章 點亮長安街第十卷 第二十三章 臨戰場樹立典範第六卷 第二章 火炮先行第六卷 第四章 全民動員第十七卷 第八十四章 戰爭賠款,高到離譜第十六卷 第五章 皇上講課第十六卷 第六十三章 瓦刺覆滅第十六卷 第五十一章 相互欺騙第十六章 班底第十八卷 第十六章 打草驚蛇,以逸待勞第六卷 第七章 左輪手槍第十五卷 第二十八章 取個名字真難第十卷 第七章 購原料洋人當買辦第十七卷 第六十三章 屯衛的賺錢思路第十卷 第一章 覓良纔開科取士第六卷 第十二章 大戰伊始第十六卷 第二十九章 荒原會面第十七卷 第七十二章 歡樂喜慶又一年第十六卷 第六十四章 西域臣服第十二章 登基第十八卷 第二十七章 盟國國王顯猶疑